01.25 從《明天》看依賴心理下可悲的弱者:勤奮的表象,怠惰的思維

《明天》是魯迅的一部短篇小說,故事講述了一位被稱為“單四嫂子”的寡婦失去孩子的悲劇經歷,基於單四嫂子有些個叫人絕望的經歷,魯迅以“明天”作為這篇文章的題目,就頗具諷刺性意味了。因為文章中單四嫂子的明天沒有所謂希望,而是深不見底的絕望。有人說,《明天》這篇文章是在借單四嫂子失去孩子時周圍人的“冷漠”以及周圍人趨於“趁火打劫”等行為,來反襯當時社會底層人民的“冷血”。這麼說也不無道理,畢竟文章中單四嫂子在孩子死前死後,確實被佔了不少“便宜”。但是,旁觀者的冷漠是一回事,單四嫂子為什麼這麼軟弱可欺呢?若著重分析單四嫂子這個悲劇人物在故事中的心理變化,我們大抵可以看出單四嫂子有兩個特點:第一,她看上去確實很勤奮;第二,在強烈的依賴心理驅使下,她的內在思維,無疑是有些怠惰的。

從《明天》看依賴心理下可悲的弱者:勤奮的表象,怠惰的思維


從故事中看,單四嫂子為了養活孩子,她家是村裡最晚熄燈的一戶人家,所以,她無疑是勤奮的。但是勤奮的她卻沒有因為自己的勤奮而過得有多好,即便勤奮織布賺下的錢,也沒能救她孩子的命,為什麼?用魯迅的話說,因為“單四嫂子是一個粗笨的女人”,但是,從單四嫂子的粗笨,再結合故事的前後發展,我們不難感受到故事中滲透著單四嫂子強烈的依賴心,而這種要不得的“依賴心”,也反映了單四嫂子“怠惰的內在”,而這種怠惰則主要表現在單四嫂子的思維上。在魯迅的筆下,單四嫂子更像是習慣於依賴而“喪失”思考能力的悲劇人物之代表。

1、單四嫂子:習慣於依賴而“喪失”思考能力的悲劇人物

單四嫂子無疑是《明天》這篇文章中的悲劇人物了,許多人說她的悲劇在於故事背景下旁觀者的冷漠,表面上看是這樣,其實,單四嫂子的悲劇,更多在於她自己。為什麼這麼說?我們繼續往下看。

魯迅筆下的單四嫂子無疑是當時社會典型的底層勞動婦女形象,她失去了自己的丈夫,於是,她需要依靠自己織布來養活自己和孩子。孤兒寡母要在故事中那個還有“古風”的魯巷中活著,自然不是容易事情。

而單四嫂子也有當時社會典型的底層勞動婦女身上的優良品質,那就是勤勞。所以,即便艱難,單四嫂子也是靠著自己的一雙手,在丈夫死後的兩年裡養活了自己和孩子。但是,勤勞有時候可以解決吃飯問題,卻不能解決許多其它稍微需要點決斷力的問題,比如生病。單四嫂子的孩子病了,從文中來看,大抵是病得快不行的那一種。

從《明天》看依賴心理下可悲的弱者:勤奮的表象,怠惰的思維


通過單四嫂子孩子的病,魯迅大抵勾勒出了一個乍一看十分勤勞獨立,實則卻有極強依賴性、內在思維有些個怠惰的人物形象,想必這也是魯迅文章想要警醒世人的地方。

與勤勞的外表相反的是,故事中的單四嫂子怠惰內在表現為她的怠於思考。為什麼這麼說,從單四嫂子的救子方法就可以看出來。她首先是求神籤、許願心,給孩子吃單方,但是孩子依舊不見好,單四嫂子就將希望寄託於“明天”,她覺得說不定“明天”到了,孩子就能好了。結果“明天”到了,孩子依舊不見好,單四嫂子就抱著孩子拿上全部家當去見了不像醫生且頗有些裝神弄鬼的“何小仙”那兒求診。何小仙僅僅只是用兩隻手指給孩子簡單把過脈,就要單四嫂子買所謂的“保嬰活命丸”,連孩子的病因都沒說清楚。最後,單四嫂子的孩子還是死了。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單四嫂子確實是一個不會獨立思考的女人,或者用魯迅的話說“單四嫂子是一個粗笨的女人”。首先,求神來救命,這肯定是無稽之談的,單四嫂子不僅首選求神救孩子,而且在這些法子試過以後沒有用處,絲毫沒有懷疑自己求神治病的法子是否有效,反而想著去找“裝神弄鬼”的“何小仙”診斷。“何小仙”會不會治病我們暫且不論,但是就衝他治病的表現,也能知道他根本就沒有用心看病的意思。

從《明天》看依賴心理下可悲的弱者:勤奮的表象,怠惰的思維


孩子已經病得不輕,都喘不過氣來了,而“何小仙”呢,僅僅用兩個指頭按脈,然後便開了藥方,關鍵是藥方裡面還有所謂的“保嬰活命丸”,光聽名字就能知道這種藥物太像類似所謂的“萬能藥”了。這世間哪有什麼萬能藥呢?但是,“裝神弄鬼”的意味已經如此明顯了,單四嫂子就像沒有懷疑求神治病一樣,她也沒有懷疑“何小仙”漫不經心的診斷,以及單方上所謂的“保嬰活命丸”。最終,毫無懸念地,單四嫂子的孩子死了。

那麼是什麼造成單四嫂子的孩子死亡呢?是病?是裝神弄鬼的“何小仙”?是“保嬰活命丸”?是單四嫂子的愚昧和無知。為什麼這般愚昧無知?因為她縱使外表獨立勤勞,但是她的思維卻早已習慣依賴,繼而失去思考能力變得怠惰,她哪裡還會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呢?

2、弱者可悲的依賴心理:勤奮的表象,怠惰的思維

故事中,單四嫂子的悲劇,看似是失去孩子,實則是她身上呼之欲出的依賴心理。在這種依賴心的促使下,她成了典型的擁有勤勞表象,怠惰思維的弱者。雖然讓人深感同情,但同情之餘,我們更多的情緒,大抵用八個字就能概括,即“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從《明天》看依賴心理下可悲的弱者:勤奮的表象,怠惰的思維


魯迅在文中將單四嫂子那頗有些可悲的依賴心展現得淋漓盡致。單四嫂子的孩子死前,她是這樣治療孩子的:

“黑沉沉的燈光,照著寶兒的臉,緋紅裡帶著一點青。單四嫂子心裡計算:神籤也求過了,願心也許過了,單方也吃過了,要是還不見效,怎麼好?那只有去診何小仙了。但寶兒也需是日輕夜重,到了明天,太陽一出,熱也會退,氣喘也會平的:這實在是病人常有的事。”

這裡,我們不難看出,單四嫂子在孩子死前,是將治癒孩子的希望依託在“神籤”、“願心”上的,即便發熱的孩子臉色都有些個發青,她都絲毫沒有懷疑是不是“單方”讓孩子中了毒。見著孩子的狀態不好,然後就把希望寄託到“明天”,以及裝神弄鬼的“何小仙”身上。明明自己求神什麼的都做了,孩子為何不見好?單四嫂子基於自己對所謂“神籤”的依賴,她一絲一毫沒有去思考這些做法的有效性。但是“不見好”是事實,單四嫂子的依賴心便又開始“作怪”,讓她開始依賴虛幻的“明天”,於是便浪費了大好的拯救時間,讓自己的孩子在病痛中變得愈發虛弱。單四嫂子何其可悲,小孩又何其無辜。

從《明天》看依賴心理下可悲的弱者:勤奮的表象,怠惰的思維


因為依賴心,單四嫂子沒了思考的能力,她找了“何小仙”,傾盡自己積蓄買了所謂的“保嬰活命丸”,抱孩子回家時還被“阿五”藉著抱孩子的名義摸了胸脯,佔了便宜,完了孩子死去了,又被以“王九媽”打頭的街坊鄰居,將自己唯一的銀耳環、銀簪典當了買棺材,家裡的桌椅衣服也被抵押了給辦喪事的人備飯.....可以說,單四嫂子所有的東西,包括清白,都稀裡糊塗般地被所謂“王九媽”、“阿五”等這幫街坊鄰居給耗盡了。

孩子下葬後,吃飯的人也回家了,即便是這種已經到了一無所有的時候,單四嫂子依舊沒有意識到將自己推到如此境地的,是掏空自己大腦的依賴心。她一如既往地發揮著她的依賴心,這一次,她的依賴變成了“夢”,而文中結尾這一段描述,則頗顯得可嘆且悲哀了,文中是這樣描述的:

但單四嫂子雖然粗笨,卻知道還魂是不能有的事,她的寶兒也的確不能再見了。嘆一口氣,自言自語的說,“寶兒,你該還在這裡,你給我夢裡見見罷。”於是合上眼,想趕快睡去,會她的寶兒,苦苦的呼吸通過了靜和大的空虛,自己聽得明白。

也就是說,單四嫂子即便在孩子死去以後,都沒有反省孩子死去到底是哪裡不對,是自己救孩子不夠盡力?很顯然,單四嫂子已經拼進全力救孩子了。而通過分析故事前後,我們不難發現,問題出在她的依賴心,她一開始依賴“神籤”,然後依賴“明天”,再然後依賴“何小仙”所謂“保嬰活命丸”,最後孩子死了,她又依賴“夢境”。

從《明天》看依賴心理下可悲的弱者:勤奮的表象,怠惰的思維


依賴心理,讓單四嫂子沒了思考的能力,成了任人宰割的魚肉。在“何小仙”面前,單四嫂子是送錢的“傻母親”;在“阿五”面前,單四嫂子是好輕薄的“寡婦”;在“王九媽”等別的街坊面前,單四嫂子是可以任人揉捏宰割的“冤大頭”。他們幫助單四嫂子下葬孩子,從文中來看,大抵不過是想通過喪事來賺一頓飯吃,賺點幫忙錢,真這麼熱心,孩子病時,為何一個援手都不見?但是,習慣於依賴的單四嫂子從未思考過這些,也沒有想過這些,直到最後她一無所有的時候,她依舊還在依賴著“夢境”。

所以,我們不難看出,《明天》這篇小說的主角單四嫂子是一個十足的悲劇人物,她的悲劇更多不在於周圍人的冷漠,而在於她的依賴心理。單四嫂子的依賴心不除,她的“明天”永遠不可能來到。

誠然,丈夫死去的事實逼著單四嫂子這個帶著孩子的弱女子夜以繼日地紡紗,她看起來真的勤勞而又獨立。但是表面上勤勞且獨立的單四嫂子,並非表裡如一,她在思維上,卻獨立不起來,她習慣於依賴,期待有所謂的“救世主”來拯救自己。她用勤勞的身體勉強果腹,但是,她依賴心理下怠惰的思維,讓她無形間成了助推孩子死亡的推手。所以,魯迅筆下的單四嫂子,無疑是一個習慣性依賴的弱者,她雖擁有勤勞獨立的外表,實則是一個因依賴心理而失去思考能力之內在怠惰的可憐人罷了。

從《明天》看依賴心理下可悲的弱者:勤奮的表象,怠惰的思維


3、真正的獨立需以精神上的獨立自強為基礎,“戒掉”依賴心理是走向獨立的第一步

通過上面的分析,想必大家多少也從《明天》這部作品中看到魯迅對弱者之強烈依賴心理的批判了吧。勤奮本是優良美德,我們可以依靠身體上的勤奮來獲得果腹的食物,但是,如果我們在精神上有嚴重的依賴性,那麼我們身體的勤奮將變得十分可悲。在依賴心理的指導下,我們的思維會變得怠惰,怠惰的內在讓我們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於是,我們的勤勞很有可能被有心人利用,我們甚至會因為自己的依賴心,成為別人達到自己目的的“工具”。就如文中的單四嫂子一般,看上去,獨自養活孩子的她十分勤勞獨立,但是勤勞獨立只是表象,她有強烈的依賴心理,從一開始依賴“神籤”來救治病重的孩子,到後來依賴“夢境”與死去孩子相見來看,強烈的依賴心理讓勤勞善良的她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亦讓她變得人儘可欺,這便尤為可悲了。

從《明天》看依賴心理下可悲的弱者:勤奮的表象,怠惰的思維


一個人的獨立,從來不是表面上的勤奮自立,這種獨立,應當是由內而外的。內在精神、心理上的自強獨立,才能真正讓人從根本上“站起來”。

一個依賴心理十分嚴重的人,即便生活逼得他不得不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但是一旦遇到問題,在依賴心理的發作下,其軟弱可欺的面貌便暴露無遺。所以,許多時候,弱者的可欺,還真不在強者有多強大,文中欺負單四嫂子的街坊鄰居又何曾是比單四嫂子強大多少的人?所以,亦如單四嫂子的可欺在於其依賴心理一般,弱者的可欺亦在於依賴心理。而一個人想要變得強大,首先就要獲得精神、心理上的獨立,戒掉自己的“依賴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