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剖宮產中橫切口好還是豎切口好,有什麼不同,哪個更利於產後恢復?如何護理傷口?

彤寶晶寶


隨著時代的發展,醫學技術不斷的提高,女性生產的方式不再侷限於自然分娩,剖宮產不僅很大程度上減少女性難產的幾率;也減輕了順產帶給女性身體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負擔。

隨著剖宮產手術的普及,很多女性不僅僅只滿足於剖紅產過程中無痛的感覺,對剖宮產切口美觀和術後切口恢復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也不難發現,身邊很多剖宮產女性的切口都傾向於隱蔽美觀的橫切口,只有少數的女性會出現面目猙獰的豎切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兩種切口都有什麼區別?恢復過程和護理中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剖宮產中橫切口和豎切口有什麼區別?】

▪️橫切口:顧名思義,橫切口就是用橫向的方式經腹壁切開子宮,切口通常在恥骨聯合線2CM以上,切口長約12~15CM。

▪️豎切口:豎切口就是採取縱向的方式,從肚臍下至恥骨聯合之間,正中線偏旁切開,切口約12CM。

既然知道了兩種切口的區別,很多孕媽又糾結,如果剖腹產的時候,該如何選擇呢?

1、橫切口的優點與缺點

▪️優點:(1)橫切口又被稱為——比基尼切,是因為恢復後的切口不僅位置隱蔽,而且可以被內褲遮擋,切口不容易暴露。

(2)橫切口符合人體皮膚紋理走向,更有利於術後切口的恢復。

(3)切口位置低,產後下床活動的時候,橫切口帶給產婦的疼痛感更輕。


▪️缺點:(1)雖然皮膚和皮下組織、 前鞘雖是橫切,但橫切過程中需要把前鞘整個與腹直肌遊離,這樣對產婦來說損傷大,出血多。

(2)手術過程中會對產婦腹壁下淺靜脈和皮神經造成一定的損害,具體表現為術後半年內仍會有部分女性會出現腹部皮膚麻木等症狀。

(3)由於腹膜的切口與子宮切口都是橫行的,再加上兩者相距很斤,所以橫切的女性在產後更容易出現盆腔內粘連的情況。

剖腹產橫切口更不利於產婦二次生產,由於橫切口損傷大、出血多,如果二次剖腹產會加劇這種情況的發生,對產婦自身安全極為不利。

2、豎切口的優點與缺點

▪️優點:(1)豎切口從皮膚到腹膜都是豎切,符合人體腹部解剖關係,手術過程中操作簡單、快速,所以相對於橫切口,損傷小、出血少。

(2)更利於產婦產後恢復,不容易出現腹部麻木和腹部疼痛的感覺;豎切口也不容易形成盆腔粘連。

(3)特別適合想要二胎寶寶的孕媽,豎切口第二次手術出血少,副損傷機會少,可以很大程度上減輕對孕媽身體上的傷害。


▪️缺點:(1)刀口位置明顯,即便是恢復好了,刀口還是會影響女性腹部美觀,基本可以和低腰褲、比基尼說拜拜了。

(2)由於刀口位置高,產婦術後下床活動時疼痛感會比較強。

【橫切口和豎切口那個更有利於恢復?】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豎切口相對於橫切口帶給產婦的損傷小、出血少,對身體的傷害小,更有利於產婦產後恢復。如果想要美觀,只生兩胎的話,產婦可以選擇橫切口;但如果產婦肚子上妊娠紋比較多,而且想生多胎(二胎以上),那麼就選擇豎切口。

【剖宮產後如何護理傷口?】

剖腹產傷口有橫切也有豎切,但不管是哪種切口,產後都要做好清潔護理工作,以促進傷口更好的恢復。護理剖宮產傷口,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做好清潔工作,避免傷口沾水。

剖宮產後產婦要謹遵醫囑,定時更換傷口的紗布和藥,更換時要先用衛生棉球蘸取75%的酒精擦拭刀口周圍,進行消毒;然後再上藥,更換紗布(這些工作一般都是護士在做)。刀口未癒合前不要沾水,避免造成傷口感染髮炎,可以採取溼毛巾擦拭的方式代替洗澡,一直到傷口恢復(至少產後兩週不要洗澡)。

2、採取食補的方式促進傷口恢復。

剖腹產會消耗產婦很多的精力和營養,而且刀口的恢復也需要充足的營養物質。因此剖腹產產婦排氣以後就要保證營養豐富、飲食多樣化,其中蛋白質、微量元素鋅、鐵、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都是傷口癒合的重要營養元素。比如雞肉、魚類、海帶、草莓、蘋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產婦術後一定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對傷口恢復帶來不良影響。

3、產後及時下床活動,避免劇烈運動。

產後及時下床活動可以促進產婦身體新陳代謝,更有利於傷口的恢復,但是活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活動力度,避免太過激烈撕裂傷口。

4、刀口不適如何護理

刀口發癢是刀口恢復過程中的正常現象,產婦切忌用手去抓,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塗抹止癢藥膏。

剖腹產後產婦一定要注意刀口恢復情況,正常情況下麻藥散去以後刀口會有疼痛感,持續時間為2~3天,如果刀口疼痛持續時間長,而且刀口有紅腫發熱等情況,一定要及時告知醫生,進行處理。

初出茅廬的國家高級育嬰師,多平臺原創作者。一個集逗比與專業一身的媽媽,帶你瞭解更多孕期、育兒、產後護理知識。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慧說育兒


剖宮產橫切,豎切各有利弊吧,橫切:相對創面小,有利於恢復,也比較美觀,但是會損傷一些神經組織,導致切口的位置會有些麻木,可能半年左右會消失,但是也可能會久一些!豎切呢:醫生的手術視野比較好,手術安全性較高,但是創面大,對人體損傷也大,創面癒合也比橫切慢!

所以選擇什麼方式,最終看你比較偏向哪一方面,但是現在的女性都比較在乎自己的美觀,所以選擇橫切的普遍偏多!



陳小曉


5月2號本來是產檢來的,胎心監護不過關,醫生說缺氧,繞頸兩圈,偶爾腰痠小腹酸脹,醫生建議當天剖腹產,因為第一胎也剖腹產,

醫生果斷開了急診,一切都還沒做好心理準備就要面臨寶寶突然降臨和要承受的痛,心理太緊張了,反正各種不舒服漸漸來臨,當天下午2點多被推進手術室,因為特殊體質醫生麻了幾次都痛,醫生說真是特殊體質呀,後來3點36寶寶出來了,是個男寶挺會哭,距離預產期還差15天的,7斤1兩,後來麻藥漸漸退去,整個人都不好了,宮縮疼的眼淚嘩啦啦流,前三四天幾乎是在劇烈疼痛中度過的,還要承受奶漲餵奶各種痛,尤其宮縮一輩子難忘,



我這體質也是奇怪到無話可說,別人都不會像我這樣,我第一胎也這麼痛,這樣的痛承受了兩次了,婆婆不管你疼不疼一個勁的一會就把寶寶抱過來吸,真是想爆粗口,從手術檯上出來她只顧小孩看都沒看我一眼,只管孫子。生孩子過程永生難忘,,,,,,


住了五天院就回家了,開始坐月子的生活,每天奶娃換尿片,一睜眼一閉眼就過去42天!在孕期無聊的時候就看到好多坐月子的禁忌中,都說到產後要及時束縛,由於女性生完寶寶後,腹部太過鬆弛,小肚子就會跑出來,腹部贅肉增多,不僅影響美觀,而且還可能因為脂肪堆積引起婦女病。一旦孕婦產下寶寶身體各個器官便會下移,也就出現了平常所見產婦有肚腩,婦女病,腸胃不適,未老先衰等相關症狀。

所以這時必須束縛,可以收縮腹部,防止內臟下垂,預防婦女病。最後用的收肚子的是我產科醫生給我推薦的,說是可以美體減肥。價格也不貴,但是效果蠻好的,很塑形我當時沒多想,只是擔心不用臟器容易下垂。生完13天就用了,沒想到穿了一個月腰部線條就出來了,後來繼續堅持用了兩個月竟然恢復孕前了,看,下。。太高興了。這種心情,也只有產後媽媽能體會 ,,,,,,




剖宮產中橫切口和豎切口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利於產婦恢復?


橫切口和豎切無論從位置還是長短,無論從技術還是從美觀度來說都是有區別的。具體來說,有以下幾方面的區別:

位置,橫切口位於肚臍下方10釐米處,這個距離是肚臍垂直傷口的距離。而豎切口,從肚臍下1-2釐米開始至小腹最下端。

切口長短,橫切口一般約為10釐米長,豎切口的長度大於橫切口,豎切口比橫切口長5釐米左右。

技術,與豎切口相比,橫切口對醫生的技術要求較高。

美觀度,與豎切口相比,橫切口長度短,位於小腹下端,隱蔽性好,容易被內褲遮擋,而且切口的弧線與皮膚的紋理一致,看上去更美觀一些。

橫切和豎切都有優點和缺點,橫切口的優點上面已經談了,橫切口的缺點就是切口較小,降低了視野,比較難操作,不容易取出寶寶,對醫生的技術要求高,豎切口的優點就是切口大,視野大,安全易操作,美中不足的一點,就是比較難隱蔽,這就影響了美感。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大多數採用橫切。只要在情況緊急,如胎兒缺氧的情況下,通常會實施豎切。橫切口比豎切口恢復快,傷口由於和皮膚紋理吻合,所以更容易癒合,對準媽媽來說安全性很高。豎切的傷口恢復的比較慢,而且較橫切口痛,恢復的也慢一些。


剖宮產產後:

1、手術切口一般都會迅速癒合,如果切口按壓疼痛明顯、腫脹,按壓有波動感,可能是切口血腫,切口血腫極其容易感染,應立刻就醫;

2、術後2個月內避免提舉重物,防止正在癒合的腹部肌肉用力,應逐漸加強腹部肌肉的力量;

3、避免從事會增加盆腔充血的活動:如跳舞、久站,因盆腔組織的癒合需要良好的血液循環;

4、未經醫生同意,避免陰道沖洗,產後42天禁止性生活,否則會影響傷口癒合並引起感染;

5、出現惡露異常及時就醫。


相思豆4527


剖腹產豎切優點:符合人體解剖學,手術視野好,利於生二胎。缺點:傷口疼,疤痕醜不美觀。

橫切優點:美觀,疼痛感輕。缺點:手術視野不好,生二胎需要間隔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