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中國古代四大門神分別是誰,古代貼春聯的習俗又是如何流傳開來的

中國文化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涉獵也非常廣泛。除了一些傳統的詩詞歌賦外,還有大量的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與民間習俗相結合,也成為了我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比如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春節貼對聯、貼門神的習俗,一開始也是受到民間神話傳說的影響。

那我們春節常見的春聯和門神畫像,大家都對此瞭解多少呢?你知道貼在門上的門神分別都是誰嗎?貼對聯的習俗又是如何流傳開來的呢?下面,本文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個春節習俗的來歷。

常見的四大門神

我們經常見到,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四大門神就是神荼、鬱壘、秦瓊、尉遲恭。這四位當中,最早的就要數神荼和鬱壘了。我國自古就有春節在門外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的材質是用桃木所做成,上面雕刻著神荼、鬱壘的畫像,據傳有壓邪驅鬼的作用,被稱之為桃符。

中國古代四大門神分別是誰,古代貼春聯的習俗又是如何流傳開來的

為何要雕刻神荼和鬱壘的畫像呢,因為這二人有一段很厲害的神話傳說故事。據傳在上古時期,神荼和鬱壘是兩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一棵高大的桃樹下,二人的任務就是檢閱百鬼,如果發現有圖謀不軌,想危害人間的惡鬼,就用蘆葦做的繩子將惡鬼綁了喂老虎。這個傳說流傳開來以後,民間就將神荼和鬱壘作為守護神來供奉,並把二人的畫像刻在桃木上,製作成桃符掛在門口,以求驅鬼辟邪,保護平安。後來民間用紙張類型的春聯取代了掛桃符,但神荼和鬱壘二位門神卻沒有因此被取代,並一直延續至今。

再來說一下另外兩位門神秦瓊和尉遲恭,這二位因都是武將,所以也被稱之為武門神。二人都是唐初大將,共同點就是為人忠義,純樸忠厚並且能征善戰。秦瓊字叔寶,在隋末時期已經名聲在外,能在萬人之中取敵將首級,後來隨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為人忠肝義膽,頗有三國時期關羽的風範。尉遲恭又稱尉遲敬德,也是李世民手下一員大將,在玄武門之變時曾幫助李世民奪取帝位,深受太宗信任。

中國古代四大門神分別是誰,古代貼春聯的習俗又是如何流傳開來的

二人同為猛將,究竟哪個更厲害呢?這還真不好說。但在《舊唐書》的秦叔寶列傳中曾記載過這樣一段話,意思是秦叔寶隨秦王出征美良川,擊破尉遲敬德,在此次戰役中,秦叔寶功勞最多。雖然沒有具體記載二人到底有沒有交戰,但尉遲敬德戰敗卻是有記載的。所以,秦叔寶在戰績上稍稍領先於尉遲敬德。

中國古代四大門神分別是誰,古代貼春聯的習俗又是如何流傳開來的

唐太宗與涇河龍王

秦瓊和尉遲恭大約是在元代以後,才被民間作為門神來供奉,在後來很多小說中,二人都有出現,在民間也有很多關於二人的神話傳說。在小說《西遊記》中就有關於兩位大將成為門神的情節,據傳是因為涇河龍王因觸犯了天條而被玉帝降罪問斬,龍王因害怕於是向唐太宗李世民求救,唐太宗也答應了龍王的請求,保證它的安全。但最終龍王還是被玉帝任命的監斬官魏徵給斬了。龍王的魂魄因怨恨唐太宗言而無信所以遲遲不肯散去,並在宮外揚言要奪取太宗的性命。

大將秦瓊和尉遲恭得知此事後,主動請命保護太宗安全,二人身著戎裝站在門外,果然龍王不敢進犯。但日夜守候並不是長久之計,這樣未免太辛苦。太宗非常體諒兩位大臣,不希望他們如此辛苦,就想到何不將二人的畫像貼在門上,也可以起到震懾作用。後來貼畫像的方法傳到了民間,被廣泛運用,秦瓊和尉遲恭也就成了老百姓家裡的守門神了。

古代貼春聯的習俗又是如何流行開來的呢?

中國古代四大門神分別是誰,古代貼春聯的習俗又是如何流傳開來的

桃符

上文說到民間最開始是帖桃符來驅邪的,後來又在桃符上加了一些聯語,比如“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或者“有令在此,諸惡遠闢”,寫聯語的目的還是為了辟邪,並且這個習俗一直持續了一千多年。直到五代時期,我國才出現了第一幅春聯,是後蜀的末代皇帝孟昶在除夕當天寫的,他將“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兩句聯語寫在了桃符上,並掛在臥室門口,這對聯語也被看做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了。

中國古代四大門神分別是誰,古代貼春聯的習俗又是如何流傳開來的

孟昶

到了宋代,這種在桃木上寫對聯的習俗已經很普遍了,有些人家為了方便,就把桃符換成了紙張,簡單方便,成本也低,當時這種紙張叫“貼春紙”。“春聯”一詞其實是到明代才開始出現,貼春聯的習俗能在民間甚至全國流傳開來,就不得不感謝一個人, 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出身農民,從小對民間風俗也很瞭解,當上皇帝之後,他覺得春節應該熱鬧一些,突出節日的喜慶,大戶人家每到除夕在門口貼桃符他覺得就很好,但桃符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針對這個問題,朱元璋想出來一個辦法,就是用將桃符換成紅紙,並在紅紙上寫上聯語,就成了春聯,並頒佈御旨,要求金陵的百姓在春節時期,都要把春聯貼在門上來迎接新春,自己甚至還微服私訪,挨家挨戶查看春聯。自此之後,春聯就在廣大農村和城鎮盛行起來,也逐漸取代了過去掛桃符的習俗了。

中國古代四大門神分別是誰,古代貼春聯的習俗又是如何流傳開來的

門神和春聯的變化,也是隨著我國曆史文化發展的變化而變化的。從先秦時期以神荼、鬱壘為門神;到後來的唐代,由於佛教盛行,民間又以佛教中的護法神天王、力士等作為門神;宋元時期,開始流行以唐初猛將為門神,秦瓊、尉遲恭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到了明清之後,門神和春聯逐漸成為了家家戶戶春節的必備物品,門神的形象種類也開始多了起來,有辟邪驅魔的,有財源廣進的,有闔家團圓的,不同的寓意,也都代表著人們對新的一年能有美好生活的期盼。這些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習俗,也成為了我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

歡迎閱讀文化歷史那些事的原創文章,大家有什麼想共同討論的,請在下方留言或私信,一起分享閱讀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