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正月初八有什麼風俗忌諱?

北方遊狼


正月初八有放生祈福的習俗,有條件的可以放生,表達好生之德。

正月初八民間有眾星下屆之意,為祭祀眾星,個別地區常常放一盞金燈,來去除不詳之事

最後是很多店鋪都習慣正月初八開張營業


懷揣夢想的小六


我不知道是什麼日,只知導初八是吉日

我在單位過年上班開工大吉大利好運的日子

有的老闆廠都喜歡初八開年,開工的,初八開工是發,發達達!

我在家鄉沒有向講過是什麼日子的,也沒有忌諱的事⋯⋯

我現在翻了書才知道,初八是順星節!

謝謝🙏邀請!


mary197168681


瀅月齋,以女性視角解讀古今文化,為你詮釋不一樣的世界。

正月初八有哪些風俗忌諱呢?這要從三個方面來講:

一、正月初八是什麼日子?

正月初八,既是祭祀星辰、穀子和神仙的日子,因此又被稱為順星節、穀日和八仙節。受到現代放假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春節只有七天,因此正月初八經常被人們忽視。實際上,古代的春節是到正月十五為止,因此正月初八也是個重要的節日。

二、正月初八的風俗

1.祭祀星辰。

中國古代的人們在這一天帶著孩子認識天上的星辰,並點燃燈花祭祀星辰,富裕的人家會點燃108盞燈,貧窮的人則會點燃49或9盞燈,放在書桌的案頭、灶臺和門檻上,以示祝福。9盞燈意味著九位流年照命星宿:日、月、金、木、水、火、土、羅睺、計都。

2.店鋪開張。

有些店鋪也會選擇在這一天開張,來祈求這一年的生意興隆。

3.祭祀穀神

民間還會在這一天祭祀穀神,起到今年能一切順遂。從傳統的天象上講,如果正月初八的天氣好,這一年就會風調雨順。如果天氣不好,這一年就會從封建帝王的角度上看,中國是標準的農業文明,因此對曆法、農具、農業祭祀等都十分重視,祭祀穀神更是重中之重。

在正月初八,長輩們會向後輩們五穀的來歷和耕種的辛勞,並帶領他們吟誦《鋤禾》等農詩,叩拜穀神的神位,還帶著他們做一些農活,親身體驗農民的不易。

4.放生祈福

明朝文人劉侗所寫的《帝京景物略》洪對這一習俗有過描寫:

“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籠禽雀、盆魚蝦、筐螺蚌,羅堂前,僧做梵語,數千相向,縱羽空飛,孽著落屋上,移時乃去,水之類投皇城金水河中網罟筍餌所希至。”

人們之所以會在這天放生,有兩個原因:一是上天有好生之德,人們想用這種方法積累善行;二是為了防止鳥類和人類爭搶食物,於是奉上魚蝦,供它們食用,保證穀物的正常生長。

5.吃元宵

古代有一句俗語“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丁”,如果天上的星辰繁多,就意味著人間人丁興旺。元宵的形狀是圓的,因此有團團圓圓、祈求圓滿之意。人們選擇在此時此元宵,就是為了讓天上的星辰保佑自己。

6.祭祀八仙

八仙就是李鐵柺、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等神仙,他們一向經常深入民間,解危濟困,因此民間十分推崇他們。正月初八和八仙正好相合,因此人們會在這天祭祀他們。

7.廟會

在青島嶗山,每逢正月初八,華嚴寺都會舉行廟會。人們在廟會上舉行各種文藝活動,彙集各式各樣的風味小吃和年貨,香火不斷,熱鬧非凡。

三、正月初八的忌諱

1.不能打碎東西。

如果這一天打碎東西,當年就會運氣不佳。有兩種方法可以補救:一是將碎片用紅色紙包住,口唸“歲歲平安”,在神明的案頭上放上幾天;二是將包著碎片的紅紙包扔到河裡,口唸“撞破瓷,錢銀一大堆”。

2.婦女不能隨意動針線。

在民間習俗中,正月不僅是人們慶祝新年的日子,還和動物息息相關,有“一雞、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蠶”。正月初八對應的動物是蠶,如果婦女在這天動針線,這一年都過得不順。

3.男女不能結婚。

正月初八雖然是個吉利的日子,卻不適合結婚。相傳這天是“抬頭紅”的日子,有太歲壓頭,對兒孫不利。

回答完畢,請採納!


瀅月齋


正好之前寫過一篇關於初八的文章,我就直接搬過來了。我的主頁還有很多其他文化風俗,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在中華文化傳承中,正月初八有很多不一樣的名稱。比如“順星節”、“穀日節”“開工日”等,這些都是有淵源典故,每一個稱呼後面都帶著一種傳說,一種文化信仰的傳承。

文化傳說-初八順星節

正月初八又稱順星節,是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在民間,正月初八被稱作是眾星下界的日子,也是小孩子們認星星的日子。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製作小燈燃燒祭祀,所以順星也被稱作是“接星”、“祭星”。這一天,不管你去不去廟裡進香祭祀,都需要在家裡舉行一個順星儀式。傳說這一天要從香蠟鋪中請來的星神馬兒上所列的星宿名號來了解天文。順星節的祭星儀式在夜裡舉行,有錢人家擺108盞燈花,一般人家也可擺49盞,最少是9盞,代表日、月、水、火、木、金、土,羅侯和計都這九位流年照命星宿。燈碗形似小小高腳杯,有泥質的也有銅質的,內放豆油,燈捻用“燈花紙”捻成。

文化風俗-祭星

祭拜“星神馬兒”後,由主婦把這些燈花分別擺放在寢室、廚房、客廳的案頭、炕沿兒、箱櫃以至院內臺階、角路、門洞等處,宛若一次燭光晚會,名曰“散燈花”。這時,在這神秘的燈花群中,長輩要向兒孫講“一寸光陰一寸金”的道理,保持“慎獨”的重要性,因為“流年照命星宿”時刻在監視著每個人的一舉一動,“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散燈花極有浪漫色彩,任你企盼,想象,直至所有燈花燃盡,然後全家互道“星禧”後,燈光才得重亮,鞭炮才得點響,院中的“錢糧盆”內松木雜枝點燃,如同篝火一般使人聯想翩翩。

等到祭星活動結束後,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元宵,寓意團圓美滿。這是中華悠久的文化中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只是隨著科學的發展現代人都不怎麼知道這個“文化”知識了,也很少有人這麼做了。文化典籍《燕京歲時記》中有記載:“初八日,黃昏之後,以紙蘸油,燃燈一百零八盞,焚香而祀之,謂之‘順星’”。在家裡散燈花順星之同時,很多人到白雲觀元辰殿去參加順星祭典。

民俗文化-初八穀日節

穀日節,是中華文化中確確實實記載有的傳統節日。傳說農曆正月初八是穀子的生日,稱為“穀日”,這一天人們會進行很多活動,主要有四個活動:

佔谷:民間認為,這一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觀谷:穀日節當日,全家離開城市來到鄉村田野,大人向小孩子介紹基本農業知識,全家觀看各種越冬作物的長勢,讓小孩和大人一起親近農業,幫助孩子樹立尊重農業、農民、愛惜糧食的意識。在體驗的過程中,同時啟發小孩愛護生態環境的觀念。

食谷:返家後,由孩子親手製作一餐穀物晚餐給全家食用。如讓孩子親手和麵蒸饅頭、親手製作麵條、親手淘米蒸飯、親手熬粥,大人只作必要的指導,而不要代替。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更真切的懂得糧食的珍貴,勞動的不易。

分谷:有稱分五穀,五穀是糧食作物的統稱。這一天家裡的大人會教小朋友認識這五穀,瞭解它們的一些特點,這也是中華文化的一種傳承方式。“五穀”之說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黃帝內經》中認為五穀即“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而在《孟子滕文公》中稱五穀為“稻、黍、稷、麥、菽”,在佛教祭祀時又稱五穀為“大麥、小麥、稻、小豆、胡麻”,再而後便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穀類有33種,豆類有14種,總共47種之多。

神明文化-初八敬八仙節

敬八仙節,正月初八也是敬八仙節。八仙是中國民間傳說中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說法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代吳元泰《東遊記》始定為:鐵柺李(李玄)、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張果)、呂洞賓(呂岩)、何仙姑(何瓊)、藍采和(許堅)、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

而古代民間傳說中,因八仙不畏強權,藐視富貴,經常深入民間,解危濟困,深受勞動人民喜歡。這一天,民間備佳餚水果以祭祀八仙,表達人們對八仙的感恩之情。

現代文化-初八“開工日”

正月初八,在現代文化中,是“開工日”。中華兒女都知道大年初八,這一天適合開工。很多公司、企業、店鋪都會選擇在這一天開市,開業。開工祈願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人們取“八”的諧音“發”如此來討一個大吉大利,財源廣進的彩頭。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

在民俗文化中,初八這一天還有很多風俗,比如放生祈福,就是把家裡養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在中國古典文化典籍《帝京景物略》中記載說:“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籠禽雀、盆魚蝦、筐螺蚌,羅堂前,僧做梵語,數千相向,縱羽空飛,孽著落屋上,移時乃去,水之類投皇城金水河中網罟筍餌所希至。”初八放生,不僅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達的美好願望。


鬼谷書生


正月初八是個好日子,每年這個日子都有結婚的。


在我們這邊初八這天都會放炮。或許是祈禱這年有個好收成。老百姓會關注這天的天氣是否晴朗,如果晴朗預意這
一年棉花會是一個豐收年,適宜種植棉花,老百姓有句順口溜,棉花開花不開花。單看初八十八二十八。說明正月的這幾個八的天氣,對於種棉花來說很重要!


小心兒的生活


大家好我是黔多彩彪哥,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在我們貴州正月初八有這麼些風俗

過完正月初七,就是傳說中谷子的生日正月初八了。在這一天,人們不僅要慶祝穀子的生日,還要對鳥類進行放生。

這些習俗不僅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達的美好願望。

初八是穀子的生日,據傳這天如果天氣晴朗,那麼這一年就會稻穀豐收,天陰就會歉收。

穀日節這天所蘊涵的重視農業、珍惜糧食的思想,十分值得繼承。在穀日節感受農業的重要,對於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來說,還是很有價值的。

對於農耕社會來說,谷是命脈,這一天,人們要觀谷、食谷和養谷等。

這一天,全家穿著漢服,離開城市來到鄉村田野,大人向小孩子介紹基本農業知識,全家觀看各種越冬作物的長勢,讓小孩和大人一起親近農業,幫助孩子樹立尊重農業、農民、愛惜糧食的意識。

在春節期間,來到郊外田野,也是一種很好的休息遠足活動。返家後,由孩子親手做一餐穀物晚餐給全家食用。如讓孩子親手和麵蒸饅頭、親手做麵條、親手淘米蒸飯、親手熬粥,大人只進行必要的指導,而不要代替。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更真切地懂得糧食的珍貴,勞動的不易。

在這一天,人們還有放生的習俗。人們認為,鳥是吃谷的,會搶奪人的收成,所以這一天要放生,主要放生的對象是鳥和魚,一場表達好生之德,同時也討好一下鳥類,讓它們嘴下留情。

放生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的善意,而不打撈、捕捉放生的動物,更體現了人的敬畏之心,有了善意與敬畏之心,和諧才會有保障。選擇放生,就是初八是順星之日,可以讓星宿看到自己的善行。

順星又名祭星。正月初八晚上,人們去廟裡上香祭祀星君,即順星,等天上星斗出齊後,各家都要舉行一個順星的祭祀儀式。

祭祀儀式上,人們還要選擇兩張神碼,第一張印著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張是“本命延年壽星君”。

二張神碼前後放在一起,夾在神紙夾子上,放在院中天地桌後方正中受祀。

神碼前陳放著用香油浸捻的黃、白燈花紙捻成的燈花,放入直徑寸許的“燈盞碗”,或用49盞,或用108盞,點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

黃昏後,以北斗為目標祭祀。祭祀後,待殘燈將滅,將神碼、香根與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

祭星結束後,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頓元宵。如今,人們都是在正月十五吃元宵,其實古人一般選擇在正月初八吃,以此表示圓滿。


黔多彩彪哥


 在民間,大年初八這一天有著很多的習俗,比如放生祈福等等,下面我們就一一來了解這些大年初八的習俗吧。

  大年初八習俗

  1、大年初八習俗有穀日

  民間傳說正月初八是穀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穀日”的習俗是對寫有穀物名稱的牌位進行膜拜,並不吃煮熟的穀物。這種習俗蘊涵著重視農業、珍惜糧食的思想。

  2、大年初八習俗有放生祈福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動,就是把家裡養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鳥是吃谷的,會搶奪人的收成,所以這一天要放生(主要是鳥和魚),表達好生之德,同時也賄賂一下鳥類,讓它們嘴下留情。選擇放生,還有一個理由,就是初八是順星之日,可以讓星宿看到自己的善行。

  3、大年初八習俗有順星

  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正月初八晚上,人們無論是否去廟裡進香祀星君(即順星),等天上星斗出齊後,各家都要舉行一個順星的祭祀儀式。祭星時,要在案頭、灶臺、門檻、鍋臺等處各放一盞“金燈”(黃燈花)並點燃,叫“散燈花兒”,有避除不祥之意。祭星結束後,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頓元宵。

  大年初八的禁忌

  1、大年初八的禁忌有忌觀紅喜事

  古代很少有男女在正月結婚的,古代有‘抬頭紅’一說,即男女正月結婚,乃月太歲壓頭,不利兒孫,因此正月很少有新人結婚。

  2、大年初八的禁忌有忌打碎器物

  這一天打破碗碟杯盤,意謂著這年會有“破運”,補救方式是用紅紙包起,口中念“歲歲平安”等吉祥話,並放在神案上數天,即可化解災難。也可用紅紙包上碎片,新年後丟入河中,口吟“撞破瓷,錢銀一大堆”。

  3、大年初八的禁忌有米缸不能空著

  以免一年之中有斷炊之虞。這叫做“聚財”。除夕夜大小水缸也不能空,裝滿之後,鄉下還舉行封井儀式。即用一個大的簸箕將井面蓋住,然後祭拜井神。初一日不能揭開簸箕,因為人們往往將水視作財水,一揭開簸箕用水。


張章1220


古代人們對星相學有過深入研究,認為天上每顆星星都代表著一位神仙,也叫星君。正月初八這一天,天上星斗出現的最多最全,如同眾星神下凡,所以這天家家戶戶都會進行祭拜活動,以求得諸星君的庇護和保佑。

另正月初八這一天,還可以放生,把隨緣的小動物放回大自然,讓他們自由自在的生活,放生活動,藉此表達在新春的開始,期盼與大自然萬物的和諧相處。當下武漢疫情的嚴重,更是給人們啟示,一定要遵守大自然規則,同為地球上的生靈,一定要善待小動物,善待他們等同於善待人類自己。願歷史的經驗教育啟發人們的內心,尊重大自然規則,敬畏自然法則!



元彬命理


大年初八的禁忌是什麼呢

正月忌觀紅喜事

古代很少有男女在正月結婚的,古代有‘抬頭紅’一說,即男女正月結婚,乃月太歲壓頭,不利兒孫,因此正月很少有新人結婚。

正月忌理髮

古語說:正月理髮死舅舅,其實不然,查滿清朝《禮書》書中記載說,正月理髮原意為‘思舊’後傳言之,傳成了‘死舅’。

忌打碎器物

這一天打破碗碟杯盤,意謂著這年會有“破運”,補救方式是用紅紙包起,口中念“歲歲平安”等吉祥話,並放在神案上數天,即可化解災難。也可用紅紙包上碎片,新年後丟入河中,口吟“撞破瓷,錢銀一大堆”。

米缸不能空著

以免一年之中有斷炊之虞。這叫做"聚財"。除夕夜大小水缸也不能空,裝滿之後,鄉下還舉行封井儀式。即用一個大的簸箕將井面蓋住,然後祭拜井神。初一日不能揭開簸箕,因為人們往往將水視作財水,一揭開簸箕用水,豈不意味著財氣外流?



星座易控君


正月初八的習俗:

1、正月初八的習俗——祭八仙:民間取八字的讀音,將正月初八日演變成了敬八仙節。八仙即民間傳說中的李鐵柺、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位神仙。因其不畏強權,藐視富貴,經常深入民間,解危濟困,深受勞動人民喜歡。這一天,民間習慣備佳餚水果以祭祀八仙。

2、正月初八的習俗——放生日:正月初八也是民俗春節“放生”之日,這天把家裡養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明代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說:“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籠禽雀、盆魚蝦、筐螺蚌,羅堂前,僧做梵語,數千相向,縱羽空飛,孽著落屋上,移時乃去,水之類投皇城金水河中網罟筍餌所希至。” 初八放生,不僅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達的美好願望。

3、正月初八的習俗——祭星日:依照道教和星象家的說法,每人每年都有一位值年星宿,也叫“流年照命星宿”(日、月、水、火、木、金、土、羅候、計都九星輪流值年照命)。人的一年命運如何,完全操在這位值年星宿手裡,而每年正月初八日為諸星君聚會之期,又傳為“諸星下界”之日,故在這天祭祀星君(即順星),便有可能獲得星君的垂佑。因此,人們有的到廟裡去燒香順星。但不論是否去廟裡進香,是日晚間,天上星斗出齊後,各家都要舉行一個順星的祭祀儀式。《燕京歲時記》:“初八日,黃昏之後,以紙蘸油,燃燈一百零八盞,焚香而祀之,謂之‘順星’”。

正月初八的忌諱:

1.正月忌觀紅喜事

古代很少有男女在正月結婚的,古代有‘抬頭紅’一說,即男女正月結婚,乃月太歲壓頭,不利兒孫,因此正月很少有新人結婚。

2.正月忌理髮

古語說:正月理髮死舅舅,其實不然,查滿清朝《禮書》書中記載說,正月理髮原意為‘思舊’後傳言之,傳成了‘死舅’。

3.忌打碎器物

這一天打破碗碟杯盤,意謂著這年會有“破運”,補救方式是用紅紙包起,口中念“歲歲平安”等吉祥話,並放在神案上數天,即可化解災難。也可用紅紙包上碎片,新年後丟入河中,口吟“撞破瓷,錢銀一大堆”。

4.米缸不能空著

以免一年之中有斷炊之虞。這叫做"聚財"。除夕夜大小水缸也不能空,裝滿之後,鄉下還舉行封井儀式。即用一個大的簸箕將井面蓋住,然後祭拜井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