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韓再芬所謂的黃梅戲創新,我覺得是失敗的,你覺得如何?

華哥在線


解放後,黃梅戲能夠風靡全國,走出國門,與黃梅戲大師嚴鳳英、王少舫、作曲家時白林等老一輩藝術家集體智慧和汗水分不開。

改開後,原安徽省長回良玉尋找發展之路,提出“打好徽字牌,唱響黃梅戲”。二十多年過去了,徽子牌打好沒有?黃梅戲唱響了嗎?答案不容樂觀。

韓再芬作為安徽安慶黃梅戲的掌門人,作為安慶宜城的名片,並未能起到轟動效應。

首先,她的許多嘗試是失敗的。唱腔上的取巧,摻雜太多的滑音,丟失了黃梅戲應有的韻味。

以《徽州女人》為例,老年人不接受她,是因為整個唱腔做派,呈現舞臺歌劇風格,靠這個和國際藝術接軌或許管用,但它首先不被安慶地方觀眾所能接受和容忍。

黃梅戲本來是一種輕鬆活潑的劇種,比如《打豬草》、《夫妻觀燈》等。把它往高大上上面帶,生拉硬拽,這個路子開始就走偏了。

她的唱腔結合了當下流行歌曲的技巧,意思很明白,無非想借此吸引年輕觀眾。但年輕人並不買賬。在強大的網絡籠罩下,區區黃梅戲,又怎麼能再一次博取億萬受眾的眼球!

問題出在哪?從業者心裡浮躁。藝術需要素養,需要生活的體驗,需要不斷的積累和沉澱,再加上自己的過人天賦,才能有所創新有所突破有所建樹。

就拿一代宗師嚴鳳英來說,她少小經歷磨難,有童養媳的體驗,投奔南京甘家,悉心學習崑劇。後來的幾部電影裡,手眼身法步,都有崑劇的影子。村野小戲黃梅戲能大雅之堂,靠的是嚴鳳英王少舫博取眾家之長,成就了今天的黃梅戲金身。

王少舫也不簡單。他的前身是唱京劇出身。舞臺功底,唱做唸白,將黃梅戲帶到了一個時代頂峰。單就唱腔上,圓潤飽滿,無人超越無人匹敵。《天仙配》的董永,《女駙馬》的劉大人,後來的新人黃新徳也有翻唱的版本,但與他的恩師相比較,還有天壤之別。

早年,韓再芬和韓軍合作《小辭店》。韓軍是改開後不可多得的小生。其唱腔清脆亮麗。如果地方能保護這樣的從業者,能再有優秀的作曲家詞作者加盟,或許振興之路寬敞通達。然而韓軍年紀輕輕的就登仙菉!

時也命也運也。黃梅戲的沒落是遲早的事。韓再芬的輝煌時代,也一去不返了。

韓再芬,一個柔弱女子,在金石與泥沙俱下的當下,又怎麼能擔當如此重任(振興地方戲曲)!


化外萬民胡少峰


黃梅戲我從小在父親的懷中得到侵潤我父親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東方紅公社菱湖大隊黃梅戲文工團指揮演員在場上走板全接他的鼓點行動那時黃梅戲唱遍全國人人唱個個聽黃梅戲校就在家邊演員半夜對著大河吊嗓子我也略知一二我個人覺得黃梅戲以挖掘老唱腔為好有地方語言特色不能一味創新京劇唱腔人一聽就知是京劇越劇一聽就知是越劇我們黃梅戲更要有安慶的士味那樣聽起來倍感親切宏揚黃梅戲市領導要重視這是安慶唯一張叫得響的名片安慶曆史上由於市領導的重視省領導的重視和華東地區陳毅元帥的重視才有機會成為五大劇種唱遍大江南北領導不重視不注重人材培養落後必得退化與人竟爭就沒有優勢可言


饒玉斌683


都在說韓再芬老師的創新不成功,又說都不買她的帳。可是韓再芬老師的徽州女人系列場場爆滿。每次高雅藝術進校園,都是再芬劇團。這次又要去青海新疆。戲曲行業本就不景氣,她始終為黃梅戲奮鬥著。總比某些在家喝喝咖啡的富太太強




夏初春末3


。韓再芬為發展和推廣黃梅戲傾注了畢生心血,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我從來不看她的戲,不耐看。其一是她使黃梅戲失去了鄉土氣息,沒了黃梅味,其二是把黃梅戲當歌唱,其三是用普通話。舞臺上應有的手腳、臺步她也改得面目全非,已經不是戲曲了,歌不是歌,戲不是戲。要聽歌,大牌的歌唱家多的是,要聽普通話,她說的並不是很出色。還有一點,她的聲音先天狹窄,音域不象寬厚,聽起來過於嗲膩,不喜歡聽。個人觀點,非人身安全。


金皖韻


現在整個戲劇界都不太景氣,就連奉為國粹的京劇,成天在電視上播放的還是那幾個老古董。而黃梅戲在以韓再芬作為傳承人的引領下,依託再芬黃梅戲劇院和安慶師範大學黃梅戲專業的傳承基地,以及濃墨重彩的中國黃梅戲藝術節和安慶地區城鄉民間那濃濃的黃梅戲氛圍,正在發揚光大。作為中國劇協副主席.安徽省劇協主席及再芬黃梅戲劇院院長的韓再芬,正與省黃梅劇院的蔣建國院長共扛黃梅戲大旗,帶領一眾黃梅人為傳承黃梅戲在踏踏實實耕耘,為黃梅戲發展而奮力前行。

黃梅戲由民間小調,由皖鄂邊境的黃梅宿松漫延到整個安慶地區,經過邢秀娘.嚴風英.王少舫等名家傳唱,小調小腔而演變成全國五大劇目之一一一黃梅戲。《鬧花燈》.《打豬草》.《王小六打豆腐》.《天仙配》.《女附馬》、《牛郎織女》等黃梅精典流行國內,名揚海外。特別是港澳一帶戲曲電影基本上以黃梅歌為基調,一時傳為美談。

黃梅戲的行腔走調從來就不是萬古不變的,它是在不斷更新不斷髮展的,由小調而成戲曲是一大邁進,現在有些人津津樂道的黃梅老腔,以嚴風英的《小辭店》為代表,這確是黃梅戲的根本唱腔。但不能固步自封,而要在此基礎上發展,於是《天仙配》出現了,卻遭到康生等人反對,認為七不對八不象,不是黃梅了,現在如何?天仙配曲調不是全國人民都能"天上人間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地來那麼幾句麼?如今韓再芬領銜的安慶黃梅人,正在行腔上有所發展,《徽州女人》是其代表,有人贊同,有人非議,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黃梅名家黃新德也表達過意見,大意是黃梅戲改革是要發展黃梅戲,而不是改掉黃梅戲而成戲歌。這個意見是中肯的。韓再芬的黃梅戲改革,方向是對的,行腔是優美的,以韓再芬獲二度梅劇目《徽州往事》為代表。當然還要完善,守護黃梅基本,吸收新鮮曲調,定能使黃梅戲越唱越好聽,越演越受觀眾歡迎。一句話,說韓再芬改革黃梅戲失敗的論調,可以休矣!


老大73708


真無聊!你個人無法給韓再芬比,就用此卑鄙的手段貶低人家,其用心詔然若揭。其心可誅!韓再芬是位了不起的藝術家,她承前啟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藝術形像,全國人民都喜歡的藝術家,你卻要貶低她,用心好毒啊!


用戶1862232736225


說得好!韓再芬老師確是一面旗黃梅戲旗幟,目前她獨當一面,她從本人開始所帶領的安慶黃梅戲劇團所有演員,一方面傳承了黃梅戲一代宗師嚴鳳英的風範,另一方面略將黃梅調拓新戲域。聽似有韓派韻味。我也安慶人。非常喜歡聽韓老師的唱腔,非常喜歡她的戲裝藝術表演,有情有味!她將前輩嚴鳳英老師開創的黃梅戲劇帶向更高更深更新更好聽的地方戲劇藝術境界。韓老師堪稱新一代黃梅藝術表演大師!她無愧於這個黃梅愛好者聽眾給她的犖譽!韓老師當之無愡!並且我說一句黃梅戲在安𡽪省安慶市是發詳地之一。我喜歡韓再芬老師,更喜愛韓老師主演的黃梅戲。相信黃梅戲未來在韓再芬老師的主持下會越辦越好。越唱越入人心。點贊韓老師!祝黃梅戲藝術之花走出安慶走向全中國!黃梅藝術譽神洲。[微笑][祈禱][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笑口常開206832217


不喜歡韓再芬、吳瓊、吳亞玲、趙媛媛、孫娟這幾個人嗓音!都是怪怪的!我喜歡嚴鳳英、馬蘭、劉廣慧、程小君、錢濤、姚美美、汪菱花……這些人的嗓音!


A秋收起義


創新失敗並不是韓再芬一人之過。原因是:

前人嚴鳳英是一座高山,難以超越。

創新要靠團隊合作,編劇、作曲、搭檔、舞美等皆要優秀才可。

黃梅戲來自民間,只有紮根民間才有生命力,而現在的黃梅戲(包括其他劇種)都不是為老百姓演,給老百姓看的。

對韓再芬由衷的佩服,多年執著於表演藝術,併為嘗試創新付出了努力,只是收效甚微,令人嘆息。

關注@新語雜談 ,與您分享體察世態的心得!


新語雜談


韓的戲唱得怎麼樣?我是聽不下去的,索性就不聽她的,要聽還是老戲唱法,嚴鳳英的目前沒人可比。黃梅戲要取之於民,還之於民。韓將黃梅戲帶入了,老人聽不懂,年輕人不想聽,改著叫黃梅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