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唯品會投靠劉強東沒用,Q1營收增速創新低,股價大跌市值蒸發80億

唯品會投靠劉強東沒用,Q1營收增速創新低,股價大跌市值蒸發80億

文|譚文琦

5月15日一早,美股上市的唯品會股價出現了暴跌,短短4個小時每股縮水2.18美元,為12.91美元,跌幅達14.45%,總市值蒸發12.7億美元(約80.6億元),降至75.14億美元。受此影響,唯品會創始人、第一大股東沈亞的身價損失約1.8億美元(約11.4億元)。

唯品會股價重挫源於一份不太靚麗的財報。5月15日盤後,唯品會公佈了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第一季度總淨營收為199億元,同比增長24.6%;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297億元,同比下降4%。

資本市場最看中電商公司的指標是增速,這事關一家公司是否核心競爭力。但曾被寄予厚望的唯品會,增長勢頭已經明顯弱於京東,同期比京東37.9%的營收增速還要低。這表明,電商領域已經呈現出明顯的“虹吸效應”,能力越大的巨頭搶佔的空間會越來越大,進一步擠壓垂直電商的生存空間。

不僅是與巨頭相比,從唯品會自身的增長看,也日趨乏力。剛剛遞交的今年第一季度成績單是其IPO以來的最低水平,2012年唯品會上市時的第一季度唯品會的營收增速高達150%,此後幾年一直維持著高速增長,增速在2014和2015兩年都讓京東望其項背,這一度幫助唯品會成為妖股,股價連連攀升,一度達到239美元每股。

此後,為了讓唯品會股價更有流動性,吸引更多投資人,該公司於2014年11月選擇拆股1拆10,到了次年四月唯品會股價達到了30.72美元的頂峰,與那時相比,唯品會當前的股價相當於蒸發了近六成。核心原因是,這兩年唯品會的增速已經從三位數的高速增長滑落到20%左右。

分析唯品會的財報發現,超過97%的收入來自於自營為主的服飾平臺,但是在天貓的擠壓下,唯品會活躍用戶量已經觸及天花板,2018年第一季度活躍用戶5660萬人,增長几乎停滯,同比僅微增2%。這是其用戶增速連續第五年出現下跌,並且還首次出現個位數增長。去年用戶增速還維持在31%的水平。

由於活躍用戶增長達到了天花板,唯品會第一季度總訂單量同比僅增25%,而2016年以前這個數字都超過50%。在此背景下,唯品會只能做老用戶的生意,第一季度用戶復購率為86%, 96%的訂單是重複客戶所購買。

針對增長乏力,唯品會方面也進行了解釋說,在自身如此大的規模體量下,要求居高不下的年增量並不現實。同時,從行業角度來講,所謂的超高速增長絕大部分來源於低利潤的品類擴張,或是很多個商家帶來的效果,但這些和唯品會深耕服飾穿戴領域和將近100%的自營模式不具備可比性。

唯品會投靠劉強東沒用,Q1營收增速創新低,股價大跌市值蒸發80億

在唯品會自己看來自己的體量已經足夠大了,因此將原因歸於規模上,但資本市場對此顯然是不認可的。畢竟有阿里巴巴這個巨頭在,不僅體量更大,增速還更快,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為何唯品會拓展新客戶乏力?還要從其業務模式說起,唯品會曾經靠限時特賣在電商市場上殺出一條血路,但是尾貨註定不會成為主流,體量達到一定程度上,如何尋找足夠多的貨源將成為一大難題。尤其是,越往後走同樣以女性用戶為主的淘寶和天貓成為唯品會邁不過去的一個坎兒。

擴品類、引商家,這條被京東、噹噹網、聚美優品等都曾踐行過的路也成了唯品會的選擇。今年4月開始Marketplace開放平臺第三方商家內測,截止到5月4日,已完成產品的全部測試,並正式對外招商,在傳統優勢的服裝鞋帽之外,對家居建材、家電數碼、母嬰用品、食品飲料、圖書文娛、汽車用品、醫療保健、虛擬產品在內的八大品類商家開放。

為了吸納賣家,除了常規開店支持外,唯品會還支持商家店鋪實現一鍵生成小程序,收割一把騰訊的流量。這也能解釋,為何去年12月,唯品會會選擇投靠騰訊系,讓騰訊、京東入股。但從第一季度的成績單看,外界所期待的三家聯合正面效應還沒有顯現出來。

由於開源不力,在成本方面,唯品會選擇了節流,第一季度市場營銷方面同比下降11.5%。但在營收縮窄的大背景下省錢也無力迴天,唯品會的淨利潤最終同比下滑4%,這是2013年第一季度扭虧為盈以來第一個負增長、也是最慘敗的一個第一季度財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