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慧律法師:莫逐有緣 勿住空忍 一種平懷 泯然自盡

慧律法師:莫逐有緣 勿住空忍 一種平懷 泯然自盡

莫逐有緣 勿住空忍 一種平懷 泯然自盡

這個有緣跟空忍也是相對的,千萬不要去追逐這個有,這是因緣生所產生的。所謂色聲香味觸法,種種的名利、得失、情慾,尤其男女的感情,都是因緣生、因緣滅的假相。勿住空忍,就是不要強迫自己使心念不生,向著空去用功,越用功就越糟糕。空是解脫的證量的境界,它不是觀念的境界。一種平等不二的胸懷,能所俱

泯,這個時候就恢復原來的面貌了。泯然自盡就是:如果你用平等心,那麼自自然然地,這些追逐兩邊取捨攀緣的煩惱就會消失。

世間人聽到佛法,要產生興趣是很難的。如果有一個歌星演唱會,就會去好幾萬人;或者是香港在賣名牌LV包包、香奈兒打一折,就會排好長隊。哪一個Super star要來,追星族會徹夜守在機場,就是為了見明星一眼。所以,當一個人去崇拜一個緣起的假相的時候,他的心就很不容易平靜。佛法這個空性的東西,大家摸不著門。譬如說,一個人在痛苦悲傷的時候,懂得一點點佛法會說:萬法皆空啊!反正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得,這是用來安慰自己。因為他沒有證量,想要朝著空的目標下手,錯了!什麼是有?就是空。什麼是空?就是有。它是當體即空,空有是不二的。我們強迫自己趣向於空,空不可趣向,趣向聖道亦是凡。佛道不可求,本性就具足。

取捨之間全部都是空,佛只是為了眾生善巧方便舉種種的例子,讓你比較好懂,要不然佛法就沒法說了。所以你不要用壓抑的方式說,我不要生煩惱,萬法皆空,這個叫作安慰的空。萬法皆空,你真的都看開了嗎?你昨天掉了五百,因為少,所以心不會痛。如果是五千萬,你空得了嗎?所以,我們都是用嘴巴安慰一下,沒有見性,是沒有辦法的。空是生命的原態,性相本來的面目,沒有開悟見性,很難體悟這種空性的思想。開悟的好處是,最平淡的生活,他都可以活得那麼的美麗燦爛。

佛佛道同,是什麼意思?就是諸佛菩薩都證悟到清淨的本體、無所住的清淨心,萬法一如,沒有什麼高下取捨愛恨之見。我們修學佛道的人,開採了自己的本性以後,每一分每一秒都會過得安詳快樂。簡單講:思想會影響你的行為。什麼是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行為。

我們要做到瞬間存息有養。不要認為壓抑自己,使它不要起念頭,叫作無念、叫作無分別,這是錯的!空性的東西,它就在眼前。這一本書,它就是空,它是條件所構成的,是生滅的,當體它就是空,沒有東西可以執著。六祖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是這個道理,單刀直入就契入本心。諸位,人的一輩子沒有聽到佛法,真的是茫茫然。我還沒有學佛的時候,喜歡看看電影,就是茫然。後來學佛以後,哇!佛法真是好,我才發現世間一切都是妄想。你用“So what?又如何?”來問話,很管用。他家很有地位,So what?不會消失嗎?他很有錢,有很多房地產,So what?不會變嗎?帶得走嗎?他女兒參加世界選美大賽得第一名,So what?不會老嗎?不會醜嗎?不過書要多讀一點,以研究佛法之用。

一種平等不二的胸懷,泯然是滅掉能所的意思。就是沒有能緣的執著的意識心,也沒有所緣的外在境,這是因為能緣的意識心和外在境界都是因緣生、如幻的東西,是離塵無自體性的。譬如說,你認同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一切動植物昆蟲的實在性,不曉得它是空無自性;你對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也一直誤認為有其自性,其實是無自性。諸位!我們攀緣外境所引起的識心,這個識心也是空無自性,這叫作識心的分別,離開外塵它沒有自體性,它不是永恆性。那麼,我們的本性是離塵有自體性的。這一句,如果對楞嚴思想沒有領會的話,就聽不懂。什麼叫離塵有自體性?這將是你開悟的關鍵。

我們每一個人自性本來清靜,但是境界來了,心對境產生的執著,就成了識心分別,誤認為有一種東西,就開始起執著的、分別的、顛倒的意識心,他不知道相相本空,法法不相到。意思就是:我們的清淨自性,離開這個外境,不必假借著塵,清淨自性本來存在,它是絕對的存在。我再解釋一遍:本性如果是樹,我們的識心、意識心就是樹的影子。簡單講:我們今天看到一件東西,就是緣起的假相所建立的觀念。我們看到的是影像,不實在的東西,你把它誤認為實在的東西,又在不實在的東西上建立了強烈的觀念,落入語言文字、思想,再用這些語言、文字、思想建立的觀念,開始識心分別,這樣我們的本性就完全沉沒。我們用的就是識心分別,識心執著,供養也是用這個心,拜佛也是用這個心。為什麼?因為沒有聽到開悟見性的法。然而,我們的本性與我們的識心的關係如何呢?注意聽!識心不動,本性就現前。本性叫如來藏性,妄動叫作識心分別,識心分別當體即空,就是如來藏性。

如果開悟的人,一轉換過來就可以妙用現前,這個時候雖然是講識心,但是就是本來面目,就是本體。開悟的人有沒有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有!沒有識,怎麼分別?可是這個識,開悟的人叫作識性,這個識迴歸到平等的心性的時候,叫作雖分別不做分別想,雖整天運用,但不著我的知見;雖然整天分別,但不做分別想;雖整天見到一切境界,但不起顛倒。因為執著放下了,識心放下,如來藏性現前,當下就是空。如來藏性就像樹,意識心就像樹的影子,樹的影子不能離開這一棵樹。

識心分別雖然不好,可是,看到樹的影子就知道我們接近樹了。所以,當你在修行的過程當中,起種種的執著分別雖然不好,但是,你要修行,還不能離開當下那一顆妄想心。當下的妄想心,當下就空,就是本性;見到樹的影子,就知道那一棵樹就在當下。我們意識心起種種的顛倒執著,雖然這個不是真心,但是我們有一天了悟說:執著的識心分別本空,分別心、識心分別本空,顛倒的意識心本空,當體就一念化作無上知覺,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無一法不是如來藏性,統統是你本來面目。所以說:“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沒有一法不是你的本來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