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即是念心,見佛即是見心

阿彌陀佛 阿彌陀經 六祖壇經 惠能 蓮池祩宏


富不積財永不窮

美文


08.16 有求必苦,這是人生的真理

立竿 見影 真理 無相 實相 人生 享受


不可得中如是得

佛教 金剛經 楞伽經 文殊 福田汽車


直指人心與參究話頭

惠能 馬祖道一 玄朗 觀音 百丈懷海


臨濟祖師的悟道因緣

臨濟義玄 佛教 佛學


有頓斷而無指的個案

惠能


頓斷與直指的典範

慧可 菩提達摩 裴休 僧璨 佛像


如何看待修行的次第、階位?

楞嚴經 佛學


爲什麼有的人也沒怎麼打坐,就證到本來面目了?

環境汙染 美文


見性是怎樣的一種生命?

美文


必須要提早覺悟

佛教 宇宙 佛學


07.08 生命中的無上福分

佛教 惠能 演講


煩惱與菩提

文玩 佛教 生命是什麼 收藏


你到底需要什麼?

美文


永遠陪伴你的只有你自己

美文


人爲什麼會苦?

佛教 美文


不見他非,常見己過

惠能 阿彌陀佛 佛教 釋迦牟尼 觀音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簡釋佛義

佛教 釋迦牟尼 星雲大師 大學 孔子


大陸的佛弟子無法與上人近距離交流,修行中遇到問題該怎麼辦?

佛學


不要和朋友一起謀財

情感 美文


不要爲貪心找藉口

美文


佛教與中國文學

文學 佛教 藝術 小說 中國近代史


正受使你活得通暢快樂與安詳

佛教 美文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菩提樹 佛教 華嚴經 釋迦牟尼 金剛經


「大師」與普通百姓的區別

蘿蔔 桔子 綠豆 文化


「大師「滿天飛

文化


佛教培養自尊自信和獨立自主的人格

佛教 神的恩典 宇宙 佛學


正知正見非常重要

大悲咒 釋迦牟尼 美文


什麼叫如來?

佛學


理悟事悟,半提全提

阿彌陀佛 阿彌陀經 蓮池祩宏 釋際醒


面子——智者守愚

美文


信佛可以知道佛是最慈祥的導師

慈祥 釋迦牟尼 宇宙 佛學


在家居士修什麼法門最契機?

佛教 佛學


06.29 世間的真實相

哲學 藝術


06.28 佈施的原理

收成 慈悲心 積福 淡化 供養 幫助 自我


哪個更有價值?

舒服 明察 企業 一千個 利稅 價值 暢快


誰是真弟子

惠能 孔子 大眾汽車 釋迦牟尼


佛教可以使人積極奮發向上

佛教 佛學


禪是不二和絕對的獨立

佛教 阿彌陀佛 佛學


自身定力不夠時,如何與煩惱很重的人相處?

美文


學佛修道,貴在疑情

佛教 波羅蜜 惠能 阿難陀 文化


但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這句話如何解釋?

美文


佛教可以使人獲得正確的人生觀

佛教 大學 佛學


慧律法師:禪是絕對的平等和自由

佛學


依法不依人

菩提達摩 佛教 阿彌陀佛 阿彌陀經 佛學


如何超越生死輪迴?

阿彌陀佛 佛學


慧律法師《佛教的精神與特色》般若

佛教 論語 釋際醒 安拉 文玩


禪是一種法的親證

佛教 佛學


06.25 保護蓮苞,花開見佛

阿難陀 阿彌陀佛 佛教 文殊


保護蓮苞,花開見佛

阿難陀 阿彌陀佛 佛教 文殊 佛學


節水是大事

釋迦牟尼


此心是佛,此心是土

阿彌陀佛 維摩經 蓮池祩宏 釋際醒 文化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禪定

佛教 莊子 佛學


《究竟人生》禪與坐

佛學


風水輪流轉

職場


禪淨不二,唸佛念心

阿彌陀佛 阿彌陀經 華嚴經 楞伽經 憨山德清


學佛就是要找到一條解脫之道

佛教 地球 世衛組織 釋迦牟尼 宇宙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精進

佛教 佛學


06.22 坦然地接受一切

種種 習氣 取捨 平等 煩惱 不去 因緣


坦然地接受一切

美文


空的思想是開大智慧的根本

佛教 大智慧 舞蹈 化妝 美文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忍辱

佛教 釋迦牟尼 佛學


阿彌陀佛全體是當人自性

阿彌陀佛 阿彌陀經 蓮池祩宏 佛教 佛學


只有智慧等於快樂

佛教 睡眠 佛學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持戒

佛教 法律 佛學


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阿彌陀佛 佛教 物理 佛學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佛教 源義經 妙法蓮華經 阿彌陀經 金剛經


是非面前識人心

美文


死不透就活不轉

佛教 孟子 佛學


慧律法師:怎樣體會真正的生命

釋印光 佛教 文殊 美文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佈施

佛教 金剛經 無量壽經 佛學


依善知識,發菩提心

佛教 菩提樹 華嚴經 楞嚴經 儒家


在家居士俗事繁忙,沒時間唸佛修行怎麼辦?

佛教 佛學


慧律法師:修行不能等待

佛教 阿彌陀佛 英語 摩托車 搞笑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正定

佛教 釋迦牟尼 菩提樹 英語 寧靜


居功自傲者戒

佛教 菩提達摩 梁武帝 佛學


修行人不攀緣

佛教


慧律法師:怎樣才能開啟大智慧

佛教 大智慧 文殊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正念

佛教 佛學


發菩提心,證無上道

儒家 佛教 國學 孔子 佛學


唯論見性,不論禪定

惠能 阿難陀 文殊 金剛經 密勒日巴


慧律法師:佛教的一個重要思想

佛教 大智慧 佛學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

佛教 英語 法律 佛學


莫謗如來正法輪

妙法蓮華經 佛教 楞嚴經 金剛經 阿彌陀經


格物致知,迴歸自性

儒家 佛教 菩提達摩 波斯匿王 裴休


慧律法師:呼籲

佛教 釋迦牟尼 佛學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正見、正思維

佛教 英語 釋迦牟尼 佛學


莫以大話充大願

佛教 釋迦牟尼 觀音 彌勒菩薩 地藏


莫把佛教搞成迷信

佛教 佛學


弘教還須先修己

國學 孔子 養生 文化


莫把折騰當精進

佛教 蹦極 佛學


慧律法師:求生淨土 誓死不退

文殊 佛教 阿彌陀佛 無量壽經 佛學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十善

佛教 佛學


娘未生前著何衣?

佛學


時劫無性,一念頓超

菩提達摩 佛教 阿彌陀經 憨山德清 惠能


慧律法師:佛教要有大格局

佛教 三寶 阿彌陀佛 佛學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法四依

佛教 源義經 金剛經 肝癌 佛學


究竟不離方便

妙法蓮華經 釋迦牟尼 華嚴經 金剛經 佛教


佛法是無諍之法

佛教 惠能 釋迦牟尼 佛學


人慾即魔,魔即人慾

儒家 佛學


如何解讀見性法與淨土法門?

佛教 佛學


無明是怎麼產生的?

佛學


06.09 威音王已前的事

維摩詰所說經 永嘉玄覺 惠能 佛教 布袋和尚 阿彌陀佛


慧律法師:從佛心開始

釋印光 釋迦牟尼 佛教 佛學


慧律法師:佛教沒有排他性

佛教


得道者必有德

養生 佛學


05.22 縱久修習,道驗不生

三禪 四禪 喜樂 修習 功德 縱久 不生


05.22 慧律法師:莫逐有緣 勿住空忍 一種平懷 泯然自盡

佛教 惠能


05.21 須勤於打坐,深入禪定也!

打坐 勤於 元音 深入 萬法 本空 因何


05.21 慧律法師:圓同太虛 無欠無餘 良由取捨 所以不如

釋太虛 佛教


05.20 《旁觀者》—社會需要思想

生機 行屍走肉


05.20 慧律法師:肩負弘揚正法之責任

弘揚 法師 責任


05.20 慧律法師:違順相爭 是為心病 不識玄旨 徒勞念靜

深圳


05.20 自性三寶,自性三身

惠能 三寶 六祖壇經 佛教 釋虛雲


05.20 差別世界,不在心外

彌勒菩薩 楞嚴經 華嚴經 佛教 布袋和尚


05.19 《旁觀者》—當英雄喪失了理性

東條英機 阿道夫·希特勒 伊拉克 貝尼託·墨索里尼


05.19 《旁觀者》—為己與為人

孔子 讀書


05.19 慧律法師: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

銀行


05.18 慧律法師:振興佛教的當務之急

佛教 文化 哲學 釋太虛 趙樸初


05.18 慧律法師: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菩提 沒有 世間 揀擇 無難 唯嫌 但莫憎


05.17 《旁觀者》—君子和小人

虛偽 大家 旁觀者 難當 長久 世界 文竹


05.17 《旁觀者》——成功是什麼?

發財 大師 回來 自己 微笑 放下 清涼世界


05.17 慧律法師:修學入道有二途

文化 死海


05.17 慧律法師:《信心銘》的特色

菩提達摩 僧璨 佛教


05.17 一切人皆有百千萬億化身

華嚴經 釋際醒 文殊 番荔枝


05.01 《聖人不折騰》人性、神性與佛性

儒家 西王母 孫悟空 文化 花果山 倫理


05.01 《聖人不折騰》-老子沒有事

老子 尹喜 道德經 釋迦牟尼


04.27 慧律法師:契入涅槃的兩個方法

佛教 楞伽經 哲學 惠能 宇宙


04.26 真心常寂,幻相空來

楞嚴經


吏部侍郎韓愈居士

韓愈 佛教 石頭希遷 天龍八部 馬祖道一


祕密持咒,融入自性

佛教 維摩經 憨山德清 楞嚴經 大悲咒


持名唸佛,融入自性

佛像 阿彌陀佛 佛教 維摩經 觀音


一門深入,實修實證

佛教 中庸 佛學


悟後的修行

觀音 彌勒菩薩 文殊 普賢 華嚴經


04.07 人慾即魔,魔即人慾

儒家


04.07 時劫無性,一念頓超

佛教 菩提達摩 憨山德清 惠能 阿彌陀經 六祖壇經


04.06 萬法的源頭

阿彌陀佛 儒家 文化 佛教 孔子


04.03 元音老人:不認取真心就不可能出三界就與外道相同

佛教 金剛經


04.02 返本還源,是真供養

釋迦牟尼 佛教


王驤陸祖師:釋佛

釋迦牟尼 佛教 佛像 國學 孔子


直達心地的修行

菩提達摩 觀音 佛教 佛學


虛雲老和尚:一念不生,直下承當,這裡正好用功

釋虛雲 佛學


03.29 虛雲老和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皆由不知二種根本

阿難陀 釋虛雲 阿彌陀佛 佛教 楞嚴經 三寶


03.04 著一切相,即一切欲

儒家


12.23 通知,通知,通知,頭條號作者聯繫方式

發心 如法 莫失良機 微信 作者 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