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一篇高質量的調研報告,應符合“十個有”(純乾貨)

一篇高質量、有分量的調研報告,對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那麼,怎樣的

調研報告才算是高質量呢?《群眾》雜誌最近刊發的一篇文章提出大部分高質量的調研報告都有著比較一致的特點,就是在圍繞精準性、深入性、價值性、前瞻性、可讀性等方面,努力做到“十個有”。

一篇高質量的調研報告,應符合“十個有”(純乾貨)

有提煉還要有提升

調研的關鍵是獲取“第一手”素材,以便掌握最全面、最客觀的信息,但調研報告卻不應是簡單的素材堆砌和信息整理,而要進行精準的提煉和提升。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對調研瞭解到的問題情況、經驗做法、意見建議等,一方面應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篩選,另一方面還應進行由散到聚、由表及裡的歸納提煉,以確保在重要信息不失真、不遺漏的情況下,實現重點突出、內容清晰、一目瞭然的效果。同時,還應圍繞調研的方向,對素材所反映的問題、做法、不足等情況,在“主題”層面進行聚焦提升,直抵問題的癥結、做法的特色、不足的內因,而不能浮在表面、蜻蜓點水、流於一般。

比如,就“轄區內網格數量多、種類多、成效卻不明顯”的基礎素材,在“網格化治理”和“網格化黨建”這兩個不同主題的調研中,其側重點是不同的。前者應重點從功能角度來研判量與質的關係,後者應重點從黨建資源配置角度分析其發揮作用的路徑,方向不同,其提煉和提升的角度自然不同。

有論據還要有論證

調研的重點是廣泛蒐集相關實例、數字,以便體現主題、反映問題,但調研報告不應為了迎合需要而“定向”選用,而要開展深入的分析和論證。

論據是死的,論證則是變死為活的過程。對調研得到的例證和數據,一方面應對諸多繁雜的內容進行科學“取捨”,選用其中最具典型、最能說明問題、最能體現價值的作為有效論據;另一方面應分析哪些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哪些是可以補充使用的,哪些還需進一步剪裁聚焦或疊加整合,等等。比如對一些原始數據,可通過算平均值、算佔比、抽取特定時段值、橫比縱比等方式,得出更具論證效率的二次數據或高階數據。同時,還應圍繞調研的實際,對這些論據的適用階段、範圍、方式等進行論證說明,以免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比如,對某地高層次人才集聚機制的調研,就應著眼該區域的區位交通、經濟發展、產業基礎、平臺載體、政策環境等多方面來論證其有效集聚的比較優勢和核心競爭力,以體現地方特質、階段特點和機制特色,而不能以偏概全、以個例代替一般。

有要點還要有觀點

調研的核心是總結經驗做法和提出對策建議,以便參考和借鑑,但調研報告卻不能滿足於機械地歸納和梳理,而要形成有分量的要點和有價值的觀點。

要點重在扼要有力,觀點貴在鮮明給力。對調研形成的內容要點,一方面應按照一定的角度進行有所側重的概括,使之更加清晰直接地契合主題;另一方面應依從一定的邏輯進行分層次的組合,使之更加完整緊密地表達主題。同時,還應圍繞調研的目的,不圖省事,不走捷徑,不尋章摘句,不東拼西湊,在內容要點的支撐下形成態度鮮明、主張有力的觀點,力爭做到分析深、觀點新,而不能人云亦云、老調重彈,更不能含糊不清、莫衷一是。

比如,就“如何走好網上群眾路線”這一主題,調研發現平臺可以虛擬但服務不能虛擬,最終得出“‘網上用心+網下用力’是走實網上群眾路線的根本方法”的觀點,就能釐清矯正對“網上群眾路線”的一些片面認識。

有思考還要有思想

調研的生命在於透視問題和揭示本質,以便找準癥結,但調研報告不能僅僅停留在就事論事的層面,而要在深度思考的前提下形成前瞻性的思想創見。

思考立足於當下,思想著眼於未來。調研報告的分量就在於它所表達的思想和道理。對調研剖析的問題和事實,一方面應思考其出現的表現情形,是面上存在的普遍情況,還是區域內的獨特個例,是階段發展下的必然產物,還是特定情況下的偶發現象,等等,從常量和變量兩個維度界定其出現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問題出現和具體事實產生的根源,是受限於要素資源,還是歸因於體制機制,等等,從外因和內因等不同層面條分縷析,找準本質和癥結。同時,還應圍繞調研的背景,跳出問題和事實本身,結合大局大勢進行研判和預測,形成對問題和事實的前瞻性判斷、創新性思想。

比如就“黨建精準扶貧”調研,應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聚焦富民”等來思考扶貧與富民、扶貧與小康之間的關聯,從而科學研判其功能定位,創新工作方式和策略。

有文采還要有文風

調研的素材可以粗陋淺易、信手拈來,以便察知原貌、接好地氣,但調研報告卻不應粗疏簡單,甚至文詞囉嗦不通、條理混亂不清,而應追求文詞曉暢簡練、邏輯緊密清晰的好文采好文風。

言而無文,行之不遠。調研報告的文風實際體現的是調研的作風。對調研篩選出的信息素材和剖析出的思想觀點,一方面應從精準的角度出發,選用合適的詞彙和句式;另一方面應從可讀的角度出發,在語言的文美意豐、語句的美感工整上下功夫。同時,還應圍繞調研的受眾,選擇合適的行文風格,既不刻意追求深奧,也不故作雕飾,無論是嚴肅簡練、直白平易,還是形象生動、深刻豐富,都需考慮閱讀者的需要,並結合調研主題的性質,選擇合適的語言表達、邏輯勾連和條理鋪陳,力求言辭優美、邏輯嚴密、條理清晰,讀來一清二楚、拍案叫好、回味無窮。

摘編自《群眾》2018年第8期,原標題為《如何寫出高質量的調研報告》

作者:何亞兵(中共揚州市江都區委組織部)

一篇高質量的調研報告,應符合“十個有”(純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