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超薪資吸引了知名球星來淘金,但國內球員就不願意再留洋了,對國家隊是弊大於利麼?

坎哥嘿嘿嘿



2016年,德國《轉會市場》公佈了中國球員身價排行榜,武磊為120萬歐元,約合1000萬元人民幣。但是,他如果轉會到任何一家國內俱樂部,身價都會超過1個億。這其實反應了目前國內足球市場的一個頑疾:本土球員身價和實際價值嚴重脫節。

轉會費高企不下,球員工資水平節節攀升,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國家隊戰績節節敗退,水平難有起色。


當年楊晨租借到法蘭克福只有8萬德國馬克,正式轉會的價格也不過100萬德國馬克,當時中國球員就是這個價格。楊晨到法蘭克福之後進步很快,第一個賽季就成為球隊主力前鋒,八粒入球,擲地有聲。

目前的國內球員,如果去德國聯賽,水平也許只夠打丙級聯賽了。低級別聯賽的收入不高,只能有幾萬歐元的年薪收入。所以國內球員不會放著國內大把的鈔票不賺,去國外當廉價球員。球員都是吃青春飯的,這可以理解。

2012年開啟了中超的燒錢模式,每年超過幾十億的資金投入中國足球超級聯賽,為中國球迷們提供了一場接著一場的火爆競技。各傢俱樂部頻頻出手,動輒以上億美元簽約歐美大牌球星,天價外援帶來了轉播費,廣告費,贊助費的收入,未必是壞事。

但是,投資過熱也引發了很多爭議。中超16支俱樂部每個賽季總支出接近100億元,外援和外教團隊的費用,接近中超版權費的3倍。儘管目前中超聯賽擁有很高的商業價值,但是仍過度依賴投資方的投入。投入與產出完全不成正比,足球聯賽似乎已經成為洗錢的溫床。

引進外援的目的,是讓高水平外援帶動本土球員的技戰術水平提高。現在,本土球員的上場時間被嚴重壓縮,首要任務是防守和助攻,年輕球員缺乏上場機會,中超進球榜被外籍球員完全覆蓋,各種亂相反映出了金元足球的問題。中國國家隊在世界盃預選賽上的表現,只不過印證了這一點,鋒無力和進球難就是虛假繁榮後面的惡果。

幾十年前東南亞地區的足球聯賽,也有過高薪時期,其結果就是本土球員不思進取,水平徘徊不前。中國足球想要提高水平,必須啟動球隊的工資帽制度,擠掉大牌高薪外援,把國內球員推向歐洲俱樂部。只有在歐洲高水平聯賽立足的球員越多,中國足球才會有希望。


體育一席談


個人觀點,利大於弊

留洋,對於國內球員無疑是一次在世界足壇證明自己和學習的大好機會。那麼我們就從證明自己和學習這兩點來分析一下國內球員不願留洋對於國家隊的利弊。

1.證明自己:現如今在海外踢球的中國球員少之又少,而他們的現狀又如何呢?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球員就不再一一介紹,就說被我們曾經寄予希望的張玉寧,別說有沒有穩定的出場時間,能進一次替補席就不錯了。所以,不得不說我們球員的能力大部分還不足以支撐在世界足壇嶄露頭角。一味的選擇留洋得不到足夠的正式比賽出場時間,對球員比賽經驗的積累和個人技術都會有削減,甚至自信心也會受到打擊。反觀在國內,隨著近年來各傢俱樂部對球隊的投入不斷加大,球員的收入有了保障,加之足協頒佈的u23政策對年輕球員的保護,對於張玉寧這樣的球員來說無疑是如魚得水的,即有了比在海外更可觀的收入來源,也有了穩定的出場時間。u23新政雖然飽受詬病,但事實上是給了那些有實力的年輕球員展示自己的機會,對張玉寧這種有實力有身體的u23球員來說,回到國內發展必然是利大於弊。

2.學習:很多球員選擇留洋的一個原因差不多都是希望能在海外學習到更先進的足球理念和訓練方法來提升自己。而近年來,大批致命球星和教練前來淘金,使得國內聯賽有了提升,各俱樂部在管理和球員訓練也越來越專業,於是在國內球員在國內可以和同那些高水平外援同場競技提升自己,在平時訓練上也能受到專業的教練團隊的點撥。這些一點也不比在國外差,同時還能有更多的出場時間,何樂而不為呢。

綜上所述,在自己能力尚沒有達到留洋的水平時,國內球員還不如在國內聯賽打磨自己。對於國家隊來說,召集一批擁有足夠比賽經驗的球員遠強於招一批在各級別海外聯賽球隊的預備隊混跡,缺少比賽經驗的球員,所以國內球員就不留洋選擇在國內聯賽尋求更多機會,對國家隊是利大於弊的。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在討論區與我討論,地域攻擊和無端謾罵就算了,侃球聊球嘛,關注我的頭條號,發現更多精彩

峰來峰趣


當然是弊大於利,最近幾年,國際賽場上很少看到中國球員的身影了,歐洲頂級聯賽更是人跡罕至,這是中國足球的落後。此前,我們在評價一個國家足球的強盛時,特別是對亞洲國家足球水平的衡量,就是看他們隊中有多少球員在外留洋,如今看來,中國足球落後了。

我還是那個觀點,中超聯賽的發展不足以帶動中國足球進步,更何況,外援當道的中超,國內球員只能是配角,如此惡性循環,只怕對中國足球沒有好處。這一點,我們都很清楚,因為中超俱樂部的搶人大戰,只要稍有追求的中超球隊,他們便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優秀的國內球員,無論通過何種手段,都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球員,最近兩年,有很多在外留洋的球員回到中超,這是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當然,要提到的是,中國球員之所以難以在歐洲頂級聯賽立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自己實力水平的低下,他們不願冒險,害怕坐板凳,害怕挑戰,而留在國內,他們可以被當成寶貝,拿著比自己真實身價高出數倍的薪資,就是這種心理,使得中國選擇留洋的球員越來越少。

毋庸置疑,這對於中國足球的發展並無益處,中超聯賽再好看有什麼用,回到國家隊還是輸球,很明確的說,這種病態現象,對中國足球無疑。
您的關注,點贊和評論是我莫大的榮幸,謝謝!


侃侃綠茵場


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很難一句話說得清。現在有兩個留洋的實例,大家看怎麼個說法。

一,張玉寧,是現階段中國球員留洋的代表人物。上賽季效力於荷甲特維斯,有時首發,有時替補,也打進過幾個球,發揮還算可以。但本賽季轉會至英超西布朗,又由西布朗租借致德甲不萊梅。不萊梅是保級球隊,本來是很需要人的,但就是死活不讓張玉寧上,張玉寧作為前鋒,在此位置上竟排到四,五位開外。由於久疏戰陣,結果回到國家隊,裡皮讓他上場,結果他象個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跑,可能連怎樣踢前鋒都忘記了,不得己,裡皮只好把他換下場。你說,像張玉寧這樣,留洋,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二,張稀哲,去年,張稀哲有幸被德甲沃爾夫斯堡看中,引起中國球迷特別是國安球迷的一陣陣歡呼,雀躍!狼堡可是奪過德甲冠軍的豪門球隊呵!能引進一箇中國球員,這可是中國足球的莫大榮耀呵!可是,人家根本不是看上你的所謂球技,而是瞄上你的商業利益。所以,大張去到狼堡以後,也與小張一樣同病相憐,得不到上場機會,終日與飲水機為伍。你說,這樣的留洋,有何作用?

留洋的利與弊,答案己經很明瞭,不用我說出來了吧!


樹上有枝不會黃


近幾年中超許多俱樂部都進行了大手筆的投入,吸引了一大批當今足壇球星加盟,中超聯賽也是進行的如火如荼,但是國家隊的進步確不那麼明顯。



現在稍微有點實力的本土球員,在國內市場動輒就是幾千萬的轉會費,身價比歐洲五大聯賽的球員都不知高出多少,雖說有點實力但是與歐洲五大聯賽的首發水平還有不小的差距,在國內既能賺著大錢還賺足名氣,哪個球員願意留洋呢,何況去了可能連板凳都做不上,這樣的留洋似乎沒有多大的意義,比如張稀去了一個賽季,實力並沒有太多漲進,也沒有得到什麼機會。



歸根究底還是球員的實力有限,對於國家隊而言似乎談不上利弊,畢竟整體的實力擺在那,想要有所突破必須從自身做起,不是出去留洋就能解決的,中國足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實力提升也不是一兩天就能解決的,從上到下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大志侃球


我覺著目前還是利大於弊吧,這幾年大量資本湧入足球場,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也產生了很多問題,發生了很多矛盾,但是現在都在一點一點的解決,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即使現在國內球員出去踢,也不見得能出個高水平運動員,鄭智現在可以說是目前國內現役球員賽季生涯水平最高的了,但是也到了掛靴年齡,再下面以蒿俊閔這個年齡段的,也已經偏大而且也再國外待過,沒有取得多大成就。往後就有很大的空白期,08年奧運一批前後也耽誤了不少球員,明顯後繼無人,現在重點還是要的多培養u23往下的。



中國現在還是足球基礎不行,我是89年的,我從初中到高中學校一直不讓踢足球,在學校被罰了好幾個足球😔所以現在主要矛盾還是足球基礎薄弱。

歡迎大家說說自己的想法😘😘


阿修姜修惠


這是一個偽命題,高薪引入的球星和國內球員留洋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國內球員能否留洋不是他們自己可以決定的一件事,這事的主動權在洋俱樂部手裡,至少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內球員能入洋球隊的法眼,他們沒有留洋的原因是由於能力不行,水平不夠,跟外援沒有半毛錢的關係。至於對國家隊而言,高水平外援的加入能有效提高國內球員的水平,所以多少還是對國足有點貢獻;至於國內的那些就不用多費唇舌去評價他們了,他們啥樣有目共睹,就是那麼差勁,別拿那些外援來說事,這對人家不公平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