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超薪资吸引了知名球星来淘金,但国内球员就不愿意再留洋了,对国家队是弊大于利么?

坎哥嘿嘿嘿



2016年,德国《转会市场》公布了中国球员身价排行榜,武磊为120万欧元,约合1000万元人民币。但是,他如果转会到任何一家国内俱乐部,身价都会超过1个亿。这其实反应了目前国内足球市场的一个顽疾:本土球员身价和实际价值严重脱节。

转会费高企不下,球员工资水平节节攀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国家队战绩节节败退,水平难有起色。


当年杨晨租借到法兰克福只有8万德国马克,正式转会的价格也不过100万德国马克,当时中国球员就是这个价格。杨晨到法兰克福之后进步很快,第一个赛季就成为球队主力前锋,八粒入球,掷地有声。

目前的国内球员,如果去德国联赛,水平也许只够打丙级联赛了。低级别联赛的收入不高,只能有几万欧元的年薪收入。所以国内球员不会放着国内大把的钞票不赚,去国外当廉价球员。球员都是吃青春饭的,这可以理解。

2012年开启了中超的烧钱模式,每年超过几十亿的资金投入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为中国球迷们提供了一场接着一场的火爆竞技。各家俱乐部频频出手,动辄以上亿美元签约欧美大牌球星,天价外援带来了转播费,广告费,赞助费的收入,未必是坏事。

但是,投资过热也引发了很多争议。中超16支俱乐部每个赛季总支出接近100亿元,外援和外教团队的费用,接近中超版权费的3倍。尽管目前中超联赛拥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但是仍过度依赖投资方的投入。投入与产出完全不成正比,足球联赛似乎已经成为洗钱的温床。

引进外援的目的,是让高水平外援带动本土球员的技战术水平提高。现在,本土球员的上场时间被严重压缩,首要任务是防守和助攻,年轻球员缺乏上场机会,中超进球榜被外籍球员完全覆盖,各种乱相反映出了金元足球的问题。中国国家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上的表现,只不过印证了这一点,锋无力和进球难就是虚假繁荣后面的恶果。

几十年前东南亚地区的足球联赛,也有过高薪时期,其结果就是本土球员不思进取,水平徘徊不前。中国足球想要提高水平,必须启动球队的工资帽制度,挤掉大牌高薪外援,把国内球员推向欧洲俱乐部。只有在欧洲高水平联赛立足的球员越多,中国足球才会有希望。


体育一席谈


个人观点,利大于弊

留洋,对于国内球员无疑是一次在世界足坛证明自己和学习的大好机会。那么我们就从证明自己和学习这两点来分析一下国内球员不愿留洋对于国家队的利弊。

1.证明自己:现如今在海外踢球的中国球员少之又少,而他们的现状又如何呢?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球员就不再一一介绍,就说被我们曾经寄予希望的张玉宁,别说有没有稳定的出场时间,能进一次替补席就不错了。所以,不得不说我们球员的能力大部分还不足以支撑在世界足坛崭露头角。一味的选择留洋得不到足够的正式比赛出场时间,对球员比赛经验的积累和个人技术都会有削减,甚至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反观在国内,随着近年来各家俱乐部对球队的投入不断加大,球员的收入有了保障,加之足协颁布的u23政策对年轻球员的保护,对于张玉宁这样的球员来说无疑是如鱼得水的,即有了比在海外更可观的收入来源,也有了稳定的出场时间。u23新政虽然饱受诟病,但事实上是给了那些有实力的年轻球员展示自己的机会,对张玉宁这种有实力有身体的u23球员来说,回到国内发展必然是利大于弊。

2.学习:很多球员选择留洋的一个原因差不多都是希望能在海外学习到更先进的足球理念和训练方法来提升自己。而近年来,大批致命球星和教练前来淘金,使得国内联赛有了提升,各俱乐部在管理和球员训练也越来越专业,于是在国内球员在国内可以和同那些高水平外援同场竞技提升自己,在平时训练上也能受到专业的教练团队的点拨。这些一点也不比在国外差,同时还能有更多的出场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所述,在自己能力尚没有达到留洋的水平时,国内球员还不如在国内联赛打磨自己。对于国家队来说,召集一批拥有足够比赛经验的球员远强于招一批在各级别海外联赛球队的预备队混迹,缺少比赛经验的球员,所以国内球员就不留洋选择在国内联赛寻求更多机会,对国家队是利大于弊的。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在讨论区与我讨论,地域攻击和无端谩骂就算了,侃球聊球嘛,关注我的头条号,发现更多精彩

峰来峰趣


当然是弊大于利,最近几年,国际赛场上很少看到中国球员的身影了,欧洲顶级联赛更是人迹罕至,这是中国足球的落后。此前,我们在评价一个国家足球的强盛时,特别是对亚洲国家足球水平的衡量,就是看他们队中有多少球员在外留洋,如今看来,中国足球落后了。

我还是那个观点,中超联赛的发展不足以带动中国足球进步,更何况,外援当道的中超,国内球员只能是配角,如此恶性循环,只怕对中国足球没有好处。这一点,我们都很清楚,因为中超俱乐部的抢人大战,只要稍有追求的中超球队,他们便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优秀的国内球员,无论通过何种手段,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球员,最近两年,有很多在外留洋的球员回到中超,这是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当然,要提到的是,中国球员之所以难以在欧洲顶级联赛立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自己实力水平的低下,他们不愿冒险,害怕坐板凳,害怕挑战,而留在国内,他们可以被当成宝贝,拿着比自己真实身价高出数倍的薪资,就是这种心理,使得中国选择留洋的球员越来越少。

毋庸置疑,这对于中国足球的发展并无益处,中超联赛再好看有什么用,回到国家队还是输球,很明确的说,这种病态现象,对中国足球无疑。
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是我莫大的荣幸,谢谢!


侃侃绿茵场


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很难一句话说得清。现在有两个留洋的实例,大家看怎么个说法。

一,张玉宁,是现阶段中国球员留洋的代表人物。上赛季效力于荷甲特维斯,有时首发,有时替补,也打进过几个球,发挥还算可以。但本赛季转会至英超西布朗,又由西布朗租借致德甲不莱梅。不莱梅是保级球队,本来是很需要人的,但就是死活不让张玉宁上,张玉宁作为前锋,在此位置上竟排到四,五位开外。由于久疏战阵,结果回到国家队,里皮让他上场,结果他象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跑,可能连怎样踢前锋都忘记了,不得己,里皮只好把他换下场。你说,像张玉宁这样,留洋,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二,张稀哲,去年,张稀哲有幸被德甲沃尔夫斯堡看中,引起中国球迷特别是国安球迷的一阵阵欢呼,雀跃!狼堡可是夺过德甲冠军的豪门球队呵!能引进一个中国球员,这可是中国足球的莫大荣耀呵!可是,人家根本不是看上你的所谓球技,而是瞄上你的商业利益。所以,大张去到狼堡以后,也与小张一样同病相怜,得不到上场机会,终日与饮水机为伍。你说,这样的留洋,有何作用?

留洋的利与弊,答案己经很明了,不用我说出来了吧!


树上有枝不会黄


近几年中超许多俱乐部都进行了大手笔的投入,吸引了一大批当今足坛球星加盟,中超联赛也是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国家队的进步确不那么明显。



现在稍微有点实力的本土球员,在国内市场动辄就是几千万的转会费,身价比欧洲五大联赛的球员都不知高出多少,虽说有点实力但是与欧洲五大联赛的首发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国内既能赚着大钱还赚足名气,哪个球员愿意留洋呢,何况去了可能连板凳都做不上,这样的留洋似乎没有多大的意义,比如张稀去了一个赛季,实力并没有太多涨进,也没有得到什么机会。



归根究底还是球员的实力有限,对于国家队而言似乎谈不上利弊,毕竟整体的实力摆在那,想要有所突破必须从自身做起,不是出去留洋就能解决的,中国足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力提升也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从上到下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大志侃球


我觉着目前还是利大于弊吧,这几年大量资本涌入足球场,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发生了很多矛盾,但是现在都在一点一点的解决,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即使现在国内球员出去踢,也不见得能出个高水平运动员,郑智现在可以说是目前国内现役球员赛季生涯水平最高的了,但是也到了挂靴年龄,再下面以蒿俊闵这个年龄段的,也已经偏大而且也再国外待过,没有取得多大成就。往后就有很大的空白期,08年奥运一批前后也耽误了不少球员,明显后继无人,现在重点还是要的多培养u23往下的。



中国现在还是足球基础不行,我是89年的,我从初中到高中学校一直不让踢足球,在学校被罚了好几个足球😔所以现在主要矛盾还是足球基础薄弱。

欢迎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


阿修姜修惠


这是一个伪命题,高薪引入的球星和国内球员留洋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国内球员能否留洋不是他们自己可以决定的一件事,这事的主动权在洋俱乐部手里,至少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内球员能入洋球队的法眼,他们没有留洋的原因是由于能力不行,水平不够,跟外援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至于对国家队而言,高水平外援的加入能有效提高国内球员的水平,所以多少还是对国足有点贡献;至于国内的那些就不用多费唇舌去评价他们了,他们啥样有目共睹,就是那么差劲,别拿那些外援来说事,这对人家不公平知道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