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李宗仁手下除白崇禧頗有軍事才能外,還有哪些能征善戰的將領?

筆下發白


近代中國的軍事政治是極其複雜的,各方勢力都不甘寂寞,爭先恐後的在歷史舞臺上大顯身手,而圍繞著桂系這一軍事團體,也誕生了當時不少名噪一時的人物,其中比較著名的便有桂系三巨頭,他們分別是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

而這三人中間,尤其以小諸葛白崇禧能征善戰出名,當然桂系能屹立多年而不倒,並不僅僅只有一個小諸葛。

桂系大將廖磊

很多人對於廖磊或許極其陌生,但是他在桂系中的地位僅僅次於李宗仁和白崇禧,當然了這只是說在軍隊中的影響力。廖磊是廣西人,但早期並沒有在桂軍系統中服役,而是湘軍首領唐生智的部下,在唐生智下臺後,廖磊投靠了桂系,此後也深得李白二人信賴,算是桂系的高層。在抗戰爆發後,其率領桂系人馬率先奔赴前線抗戰,在鄂豫皖地區頗有抗戰功績,並且將桂系的勢力延伸到了安徽,後於抗戰時期病亡,國共雙方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桂系大將李品仙

這個人物就比較著名了,他是桂系中除李白二人知名度最高的戰將,在廖磊死後,其接受了他在安徽的桂系勢力,並且進一步加強了桂系對於安徽的控制,日後更是出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儼然把安徽變成了第二個廣西。在抗戰時期擔任十戰區司令長官,領導其部桂系人馬抗戰,但是很多人認為李品仙在抗戰時期有消極抗戰之嫌,使得桂系人馬在抗戰勝利後不減反增,後來在國民黨敗退後去往了臺灣。



桂系大將夏威

此人也是頗有軍事才能,是桂系發家起底部隊的第二任軍長,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鋼七軍的軍長,而第一任軍長便是桂系領袖李宗仁。此人被世人熟知完全是他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對我軍的圍追堵截,在湘江戰役中,由夏威擔任總指揮,指揮了桂軍人馬對我紅軍的作戰,使得我軍損失慘重,後於解放戰爭時期接任了李品仙安徽省政府主席一職,在解放戰爭時期,他負隅頑抗,率領桂系主力於大別山地區對我中野作戰,後來桂系軍隊于衡寶戰役中大部被殲滅,其後退居香港。



而李宗仁能夠上臺當上代總統其實就是這些桂系將領的支持,其實桂系能夠和老蔣多年對抗,並且一直成為老蔣的心腹大患,還是依靠了桂系的這些中堅力量。當然了,桂系將領中最具軍事才能的還是白崇禧,他被譽為桂系“智囊”,也是桂系中名副其實的第一戰將。


西北老張看世界


作為國民黨統治時期內實力最為強大的派系之一,李宗仁、白崇禧率領的新桂系,一直是蔣介石在國民黨內最大對手。在“有槍才是草頭王”的民國,軍閥勢力之間的鬥爭,歸根結底還是軍隊實力的較量,作為國民政府最大的派系之一,李宗仁、白崇禧的底氣——桂軍,戰鬥力自然也極為強勁。


紅軍時代,彭德懷元帥評價南方各軍閥軍隊戰鬥力時曾說:“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曾經與桂軍交過手的彭帥對桂軍“如狼似虎”的評價,也可看彭帥對於桂軍戰鬥力的評價之高。

不過一直以來,桂軍作為一個整體,雖然以戰鬥力強勁著稱,但是,除領袖李宗仁、白崇禧之外,其他桂軍將領名聲普遍並不大,李、白二人幾乎將所有的光芒全部集中在自己身上。



不過顯然,桂軍作為民國時期最具戰鬥力的軍閥部隊,當然不可能是隻靠李宗仁和白崇禧兩個人支撐起來的,理所當然的,也有諸多優秀的桂系將領的功勞。

李品仙

桂軍之中除桂系三巨頭之外,最具知名度的,應該就是曾經擔任第十戰區司令、安徽省主席的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李品仙了。不過,李品仙卻並非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嫡系部隊出身,雖然李品仙也是廣西人,但是他卻出自唐生智的湘軍。



李品仙,1890年生於廣西蒼梧,自幼家境富裕的李品仙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並先後在廣西陸軍小學、湖北第三陸軍中學、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

保定軍校畢業後,由於廣西陸軍分配不公,李品仙轉入湘軍,並一直追隨唐生智。在湘軍中,李品仙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等職。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之際,李品仙已經擔任了第八軍第三師師長。1927年,李品仙成為第八軍軍長。短短八年間,李品仙完成了由軍校見習生到軍長的巨大飛躍。



然而,在1927年寧漢之爭時,由於他所追隨的唐生智被南京國民政府擊敗,李品仙也被新桂系包圍。迫於無奈之下,李品仙接受了南京政府改編,投靠了新桂系,正式成為新桂系的一員,並在二次北伐時擔任第12路軍總指揮兼第八軍軍長。

抗戰期間,中將軍銜的李品仙被加上將銜,並被任命為第11集團軍總司令,率桂軍三個軍開赴抗日前線。在率部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之後,李品仙駐守安徽,並被任命為安徽省政府主席、第21集團軍總司令。



在安徽期間,李品仙做的兩件事最為有名,第一件事是麾下部隊曾用高射炮擊落了一架日軍飛機,在飛機上的侵華日軍第11軍司令官冢田攻被當場擊斃。死後被追贈大將的冢田攻,也是中國戰場上被中國軍隊擊斃的日軍軍銜最高的將領之一。

而第二件事就沒那麼光彩了,在駐守安徽壽縣期間,由於覬覦當地一座楚懷王墓,膽大包天的李品仙和曾經盜挖慈禧太后墓葬的軍閥孫殿英一樣,派軍隊盜了楚懷王的墓。



解放戰爭期間,李品仙曾擔任徐州綏靖主任、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等職,率部進攻解放區。國民黨敗退臺灣之際,李品仙也到達臺灣,但是,作為已經毫無實力可言的桂系將領,李品仙和他的上司白崇禧一樣,被徹底冷落。1987年,98歲高齡的李品仙在臺北去世。


夏威

如果說李品仙、廖磊等人是半路投靠新桂系的將領的話,那麼,夏威就是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名副其實的心腹和嫡系了。1893年生於廣西容縣的夏威,曾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學習。

而且,夏威一直與黃紹竑、白崇禧人關係密切,可以說是相交於貧賤之時。早在舊桂系陸榮廷時代,夏威就在模範營當第二連連副,而此時黃紹竑和白崇禧,都是同一支部隊的同級軍官。可以說,在三人起家之時,夏威、黃紹竑、白崇禧三人是資歷相同,旗鼓相當的。



當黃紹竑、白崇禧成立廣西討賊軍時,夏威擔任討賊軍總指揮部第三團團長,率部東征西討,為桂系三巨頭統一廣西立下了汗馬功勞。李、白、黃三人一統廣西,將麾下軍隊整編為第七軍時,夏威則成為第七軍下屬九個旅的旅長之一。


其後,作為桂軍中最受桂系三巨頭信任的人之一,夏威先後參與了北伐戰爭、蔣桂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歷任第七軍副軍長兼第一師師長、第七軍軍長、第48軍軍長、第八軍團軍團長、第16集團軍總司令、第四戰區副司令長官、陸軍第二方面軍副司令官、第八綏靖區司令官、安徽省政府主席等職。一直是桂系最核心的將領之一。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之際,夏威並沒有和白崇禧、李品仙等人一樣退往臺灣,而是在香港定居,1975年,夏威在香港因車禍去世。


鳶飛九天2018


眾所周知,國民黨桂系部隊能征善戰,其中白崇禧更是有名,在北伐、抗戰中立功甚偉,被譽為“小諸葛”。除了白崇禧外,桂系還有哪些善於征戰的悍將呢?

李宗仁與白崇禧

北伐前夕,兩廣統一合作,廣西軍隊被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李宗仁,黨代表黃紹竑,參謀長白崇禧。李、黃、白就是著名的桂系三巨頭,此三人皆系國民黨名將,這個不必多說。

第七軍下屬幾個旅,幾名旅長都是桂系悍將,他們分別是:

黃紹竑

第一旅旅長白崇禧(兼);第二旅旅長俞作柏,此人後來與桂系反目;第三旅旅長黃旭初,黃紹竑到中央工作淡出桂系後,黃旭初接替了黃紹竑的位置,成為桂系新的三巨頭之一;第四旅旅長伍廷颺,此人與黃紹竑關係很好,曾兼任廣西省主席,後隨黃紹竑到浙江等地任職;第六旅旅長夏威,保定三期畢業,與白崇禧、黃紹竑同學,抗戰時曾任第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留守廣西,內戰期間擔任過白崇禧副手,1975年在香港死於車禍;第七旅長鬍宗鐸,桂系早期骨幹將領,1962年在臺灣去世;第八旅旅長鍾祖培,桂系早期名將,北伐先鋒,後閒居故里,1949年後因發動暴亂而被新政權鎮壓;第九旅旅長呂煥炎,曾任廣西省主席,1930年在廣州遭人暗殺。

黃旭初

除了以上幾位,桂軍還有廖磊、李品仙和葉琪等人也堪稱名將,廖磊在抗戰中曾任第十二集團軍總司令兼安徽省主席,一直在李宗仁麾下聽令,重創日軍,1939年突發腦溢血死於軍中;李品仙抗戰中曾任第十戰區司令長官、安徽省主席,抗日名將,後來高齡死於臺灣;葉琪是桂系大將,1935年因馬驚被摔到在地而死,年僅39歲。

由於學識及資料原因,本文可能還不全面,歡迎有識之士留言補充。


民國年間那些事


黃旭初說的“名將如雲”,一點沒錯。除李宗仁、白崇禧外,排第一位的,非李品仙莫屬。李品仙北伐時,屬湘系,從排長一直因戰功,升至第八軍軍長,第二十路軍總司令,率部攻下平津,系北伐名將。後回桂,抗戰時任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前敵總指揮,安徽省主席。抗戰後期第十戰區司令長官,帶甲六十萬。李品仙在抗戰中,猶能打硬仗苦仗翻身仗,是抗戰十大名將之一,若論抗戰中指揮殲滅日偽之多,穩居首位。不說別的作戰,其親自指揮的三次隨棗戰役,弱中反勝,死裡求生,日偽喪膽,被稱為李魔頭。李品仙在抗戰中,是桂系的首員虎帥,也是抗戰軍隊的中堅力量。第二位就是黃旭初,桂系看家的蕭何,任廣西省主席十九年,算無遺策。第三位夏威,鋼七軍的第二任軍長,北伐立下殊功。抗戰任16集團軍總司令,其雖沒有北上抗戰,但為前線訓練出無數優秀的軍士,貢獻不少。以下還有很多:韋雲淞、韋永成、周祖晃、覃連芳、張淦、莫樹傑、蘇祖馨、張光緯、鍾紀、李本一……,其中李本一任176師師長時,率部偷襲日軍後勤補給基地——安徽明光,一次盡情虐殺日偽近三千人,日軍自此,嚇得再不敢虐殺我被俘官兵,怕受同樣的血腥報復。要指出的,桂系是一個系,並不是廣西的地方組織。非桂籍的,也有蔡挺諧(廣東人,十六集團軍副司令、總指揮)、區壽年(廣東人,四十八軍軍長、廿一集團軍副司令)、張義純(安徽人,四十八軍軍長、廿一集團軍副司令)、劉士毅(江西人,31軍軍長)等一大批軍級以上干將,他們作戰英勇,功昭日月,是新桂系的重要將領。還有就是人離桂系,心在桂營的新桂系二號人物黃紹竑,抗戰初,出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領兵守娘子關,因部隊不斷被調走,支援忻口作戰,至無兵可用,被日軍破關。日軍攻至離其司令部不足二百米處,黃紹竑親率警衛部隊奮勇作戰,不退半步,直至增援的曾萬鍾部趕到,才打退日軍的進攻。在如此高級將領中,臨危不懼,以身作則,堅守陣地,殊為難得。後黃紹竑出任浙江省主席,在抗戰中口碑頗豐,不愧為新桂系大佬。


安平144796971


桂系是民國時期最為顯赫的地方實力派,不僅廣西一直是它的地盤,其勢力和影響遍及大半個中國,特別是在抗戰時期,也是除中央軍外最能打的部隊之一,以李白為首桂系軍閥除李宗仁和白崇禧外,還有能善戰的將領,下面列舉四位。

圖為1925年時的黃紹竑,臂章為中將軍銜。

黃紹竑(1895-1966年)廣西玉林人,新桂系三傑之一,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最先在舊桂系軍閥陸榮廷部隊任職,1921年投奔到時任廣西第2路軍司令李宗仁帳下,在後來的廣西軍閥混戰中,配合李宗仁、白崇禧作戰,1925年實現了廣西統一,並就任廣西省長。抗戰時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在山西參加對日作戰,娘子關戰役、忻口戰役等,而後任浙江省主席,創辦兵工廠,積極抗日。解放戰爭時,黃紹竑是主和代表之一。

黃旭初有廣西大管家之稱,圖為黃旭初與小兒子黃武良照片。

黃旭初(1892-1975年)廣西玉林人,陸軍上將,北京陸軍大學畢業,最先在舊桂系軍閥陳炳焜部隊任職,1922年投奔廣西第2路軍司令李宗仁帳下,任中校參謀,從此對李宗仁忠貞不二,參加北伐、中原大戰,屢立戰功,在黃紹竑外調後,黃旭初於1931年任廣西省長,在抗戰時期留守廣西堅持抗戰,未離開一步,解放戰爭後隨白崇禧出逃。

李品仙因抗戰勇猛,被日本人稱惡魔悍將。

李品仙(1890-1987年)廣西悟州人,陸軍二級上將,保定軍校畢業,最早伴隨湖南軍閥唐生智,並於1927年升任第8軍軍長。後在反蔣大戰中被打成了光桿司令,1930年中原大戰受李白邀請擔任第4集團軍參謀長,1936年升中將,抗戰時期參加淞滬會戰,臺兒莊會戰,隨棗會戰等,1939年擔任安徽省主席和21集團軍總司令,1942年日本陸軍大將冢田攻乘飛機被擊斃,就是被李品仙部隊打的。解放戰爭時隨白崇禧出逃,在臺灣和白崇禧命運是一樣的。

圖為廖磊。

其實還有一位叫廖磊的,玉林人,保定軍校畢業,也是唐生智的部將,1928年被桂系打敗後,歸了李宗仁,在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很犀利,1939年擔任安徽省主席和21集團軍總司令時突發腦溢血英年早逝了,後由李品仙接替了職務。


圖文繪歷史


研究過桂系歷史的人一般都清楚,桂系中有很多將領都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而且有的還是同學,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期間便已經是好友了。比如白崇禧、黃紹竑還有夏威,他們三人都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而且還是同期同學,除這三人之外,桂系還有比較著名的將領如李品仙等,他也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的。



而在桂系這一國民黨派系中,李宗仁無疑是政治軍事上說一不二的領袖,而白崇禧以“小諸葛”聞名,堪稱二號人物,再者還有頗具政治才幹的黃紹竑,這三人是桂系初期的領導力量。但是後來黃紹竑離開了廣西前往了南京中央任職,所以此後桂系幾乎以“李白”相稱,也就是說李宗仁和白崇禧在某一方面是完全的可以代表桂系,但是桂系中除“李白”外,也有不少能征善戰的猛將。比如桂軍核心將領夏威。



這是一個跟隨李白黃三人打天下的人物,是桂軍主力部隊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的第二任軍長,其參加過蔣桂戰爭,失敗後流亡香港,後又在桂系的召喚下重整兵馬,是桂系發展壯大的一位關鍵人物。尤其在湘江戰役中,夏威擔任十五軍軍長,他奉白崇禧之命在新圩率領桂軍三個師展開了對紅軍的阻擊,由於桂軍熟悉地形,且部署得當,我紅軍雖然英勇善戰,但也傷亡慘重,據黃克誠大將回憶說“桂軍戰鬥強,而且戰術靈活,我軍在廣西的十來天時間,大多是在緊張中度過的”。



而在抗戰時期,夏威留守廣西,主持軍事,多次對日作戰,並且配合了崑崙關大捷,但在抗戰勝利前夕的桂柳會戰中,新桂係為了保留實力,並未盡全力,使得國軍有了豫湘桂大潰退。在抗戰勝利後,夏威和桂系另一員大將李品仙共同主政安徽,使得桂系達到了鼎盛。



而夏威在解放戰爭末期,和白崇禧還有過一次軍事戰略上的爭論,在國民政府退縮西南之際,桂系白崇禧還擁兵二十多萬於武漢,而夏威主張退守廣西,另做打算,而白崇禧則要在華中地區和解放軍展開決戰,結果就青樹坪戰役曇花一現之後,桂系幾大主力部隊全被四野消滅于衡寶戰役之中。

縱觀近代軍事團體,除老蔣的國民黨中央軍之外,幾乎無一派系能和桂系相提並論,而桂系能夠經久不衰,其實也依靠了這些跟隨李宗仁打天下的廣西將領,他們註定在桂系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絕筆歷史


實話實說,李宗仁白崇禧手下庸才居多,廖磊、李品仙、夏威、韋雲淞在抗戰中後期在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帶領下都沉溺於保存實力,根本說不上能征善戰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廣西軍人沒有人才,只是李宗仁白崇禧手下多是一些庸人。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李宗仁、白崇禧和黃紹竑建立的新桂系曾經分裂過一次,李宗仁和白崇禧被趕出了廣西,如果不是機緣巧合,李宗仁白崇禧重返廣西,恐怕歷史上李、白也就是兩個被趕下臺的軍閥而已。


這一次新桂系的分裂造成了新桂系人才的凋零,以及李、白二人從此更加用人為親,用人第一原則是“忠心”、“聽話”,而非“能幹”。


在這種“近親繁殖”下,李宗仁和白崇禧麾下又怎麼能有什麼出色的人才?


新桂系原本就是以廣西陸軍講武學堂裡的廣西青年軍官為班底組建的地域色彩非常濃厚的軍人團體,李宗仁、白崇禧因為風雲際會的關係,在北伐後佔據了相當多的地盤;地盤多了,白崇禧就想著學周公吐哺,想把新桂系從地域團體搞成一個全國性的組織。


他第一步就是提拔了不少非廣西將領,但是這恰好直接導致了新桂系分裂,原因也很簡單,新桂系和閻錫山的五臺系一樣,生命力就在於地域性強,閻錫山和李宗仁、白崇禧之所以能屢敗屢起,就是因為他們的軍隊不是單純的靠金錢、靠酒色財氣維持的,桂系和閻錫山軍隊紐帶核心是鄉誼,這有點類似清朝湘軍,依仗的就是本鄉本土。


所以白崇禧提拔非廣西籍將領一下子就把新桂系裡中層精英軍官得罪了,他們以李明瑞、俞作柏為核心聯合蔣介石,趕走了李宗仁和白崇禧。


但是李明瑞、俞作柏他們的訴求其實是和李宗仁、白崇禧一樣,他們堅決反對蔣介石“廣西融入國民政府”的政策,所以儘管他們依靠蔣介石趕走了他們認為偏袒外人,處事不公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但是李明瑞、俞作柏又開始公開反蔣,主要是反對蔣介石企圖把廣西“國民黨化”。


李明瑞、俞作柏雖然很能幹,但是畢竟當時只是少壯派軍官,根基還是不深,其結果就是李明瑞投身紅軍,而俞作柏直接逃亡香港,新桂系軍官們也把李宗仁、白崇禧請了回來。經過這次事件,李、白都死了把“新桂系變成全國性組織”這條心,而且有鑑於李明瑞、俞作柏之亂,他們就越發強調地域性,強調廣西第一,其結果就是那些有家國情懷,真正有理想有抱負的軍人在新桂系待不住,比如主張和蔣介石有限度合作,更有家國情懷的黃紹竑最後去南京了,而非廣西人的劉斐一直沒辦法帶兵,只能做高級幕僚。


而另一個結果就是新桂繫上下越發近親繁殖,李宗仁、白崇禧、廖磊、李品仙、夏威、韋雲淞這些人的子侄全部在桂系軍隊擔任高級軍職。


比如桂林保衛戰時白崇禧為什麼調走桂系最精銳的175師和188師?因為175師師長甘成城是夏威的外甥,而188師師長海競強是白崇禧的外甥。


白崇禧這麼做,自然是上行下效,桂林城防司令韋雲淞也有樣學樣,命令131師死守以掩護自己逃跑,結果131師師長闞維雍氣憤不過憤而自殺。(事前白崇禧已經調走了131師下屬三九三團團長蔣晃)


最後再簡單說說廖磊、李品仙、夏威、韋雲淞抗戰時的表現吧。


老實說這幾位在抗日戰場表現都不是很好,李品仙就不說了,為了撈錢,連楚懷王墓都敢盜掘;廖磊淞滬會戰和白崇禧一塊,用人海衝鋒戰術對付日軍,結果一天之內21集團軍被打殘,廖磊軍事指揮水平可想而知;韋雲淞就不說了,桂林保衛戰已經醜態盡顯了。


夏威也是保存實力的好手,在崑崙關戰役時就保存實力,被桂系下面將領陸學藩大罵“夏威……有權使用部隊,儘量使用別的部隊,不動用自己的部隊。夏威集團軍始終在武鳴和邕欽路西側方面,打些風流仗,看著敵人,可打可不打,因而不受到絲毫損失。”


就連夏威自己也公開把保存實力掛在嘴邊,根據曾任桂系175師師長的馮璜回憶,夏威曾經告誡他“我們僅有這些部隊,你們不可一下就把‘本錢’拼光。”馮明白夏是叫他要對日避戰、保存實力。從此以後,凡是對日作戰,馮均付以對保存實力有利則打,不利則避的原則,直到抗戰結束。


蘭臺


桂軍中能征慣戰的將領還是很多的,筆者在此提兩個。

1、廖磊

早年曾是湘系軍閥唐生智部將,1927年湘軍被桂軍打敗後投在李宗仁、白崇禧麾下,從此成為桂軍的一員大將。

全面抗戰爆發後,桂軍改編為第11、21集團軍,廖磊擔任第21集團軍司令,率先開赴華東淞滬戰場。在淞滬會戰的大場之戰中,廖磊率部與日軍血戰數日,以血肉之軀和悍不畏死的氣概打出了桂軍的威名。

淞滬會戰後,廖磊率部在大別山整補,在武漢會戰中專門打擊日軍交通線,殺敵無數。

抗戰相持階段開始後,國民政府在華東和華中敵後開闢根據地,廖磊所在的大別山區就是極為耀眼的一個。廖磊在此期間依靠和發動當地人民群眾,居然在大別山站穩了腳跟,這在當時國民黨軍中完全是獨一無二的奇蹟。

2、劉士毅

桂軍第31軍軍長,在徐州會戰中擔負津浦路南段防禦作戰。1938年,佔領國民政府首都南京的日軍為了打通南北交通線,隨即兵分南北兩路向徐州進攻。南路日軍第9、13師團從南京出發沿著津浦路向北推進。在津浦路的滁州、明光段遭到劉士毅所部31軍的頑強阻擊。劉士毅指揮部隊充分發揮廣西子弟兵山地戰的特長,利用地形地物或阻擊或襲擾,奇蹟般的與日軍第13師團纏鬥1個半月,讓驕橫殘暴的日軍領教了廣西軍的厲害。當時的《新華日報》曾經評價劉士毅所部桂軍“起到了抗日戰爭中流砥柱的作用”。


大將軍威武K


1937年11月21日,國民革命軍第七軍172師副師夏國璋在吳興保衛戰中,突遭日機猛烈掃射,不幸中彈,壯烈殉國,他就是一位能征善戰的桂軍將領,他的胞兄便是另一位桂軍將領夏威。

夏國璋與其胞兄夏威一樣,畢業於保定軍校。畢業後從戎於黃紹竑部,任廣西討逆軍工兵營第3連連長。北伐期間,隨軍參戰了汀泗橋、賀勝橋等著名戰役,在戰鬥中作戰勇敢,後任第3集團軍司令部上校參謀。陸軍大學深造後,返回廣西先後任135團團長、522旅旅長、174師副師長等職。

抗戰全面爆發後,李宗仁等請戰,李宗任被任命為第5戰區司令長官,白崇禧被任命為軍委會副參謀總長。夏國璋所屬的48軍174師從隸於21集團軍開赴抗日前線。

1937年10月,這支抗日隊伍抵達上海抗日一線,歸第3戰區統一指揮。剛抵達上海的夏國璋部立即投入戰鬥,奉命增援桃園濱西面至談家頭沿線。部隊官兵在夏國璋的指揮下奮勇還擊日軍,同日軍激戰數日。在敵人飛機、大炮的重火力進攻下,部隊傷亡很大。

11月,日軍第6師團在杭州灣登陸,企圖沿太湖兩岸進犯南京。此時夏國璋任第7軍172師副師長。為拱衛南京,夏國璋部奉命駐防吳興一帶,狙擊日軍。夏國璋親率一旅開赴吳興,構築防禦工事,指揮部隊同日軍展開血戰。11月21日,夏國璋在前沿陣地觀察敵情的時候,不幸中彈,壯烈殉國。而守衛陣地的該旅,最終因寡不敵眾,援軍不至,全部陣亡。

夏國璋犧牲後,被追晉為陸軍中將。將軍的家鄉廣西容縣為英烈建造了一座將軍的衣冠冢,深切悼念這位家鄉驕子。


歲月是一條河流


民國時期的廣西在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三個人的協同治理下成為了蔣介石的心腹大患,在他們的治理下廣西成為了鐵板一塊,桂軍戰鬥力強,桂系第七軍是公認的可以和蔣介石五大主力媲美的部隊,同時廣西還是民國的“模範省”,經濟水平高,人民生活安居樂業。桂系除了白崇禧還有不少能征善戰的將領,比如李品仙,還有我今天要提到的廖磊。

廖磊,新桂系高級將領,字燕農,國民黨陸軍上將,他畢業於廣西陸軍小學堂,土生土長的廣西將領。他的一生和新桂系的崛起緊緊聯繫在一起,參加過武昌起義,蔣桂戰爭,淞滬會戰,徐州會戰。他最厲害的還是抗日戰爭時期籌建了大別山抗日根據地,給予日軍沉重打擊。

抗日戰爭時期,李宗仁接蔣介石的命令調遣一支部隊前往大別山地區組成遊擊力量,敵後打擊敵人。當時廖磊自告奮勇接受了這個任務,事實證明他有這個能力。廖磊到了大別山以後,以大別山為中心,在安徽開展抗日活動,逐漸掌握了安徽戰場的主動權,成為了當時日本人在大別山地區的心腹大患。


可惜的是廖磊1939年因腦溢血去世,廖磊至死都沒有忘記抗戰,臨終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不行了,希望你們能努力抗戰,不要讓日寇進入大別山”,除了這些,他甚至沒有對自己的妻子交代一句話,也許這就是那個時代的軍人氣節。死時葉劍英,董必武等中共領導人送花圈致意,表達自己的哀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