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大明開國第一功臣徐達是否真為朱元璋所殺?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似乎是歷史的鐵律,在中華歷史裡,帝王,尤其是開國之君無一例外會肅清政治環境,以鞏固統治,很多跟隨自己打天下的股肱之臣也很難全身而退,其中尤以明朝為甚,開國元勳幾乎無一壽終正寢。

作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為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功勳無疑是最大的,可以說,朱元璋的江山,有一半是徐達打下來的,其戰績在中國歷史上也很少有人能夠企及。而徐達的死,和他的戰功一樣,充滿著傳奇色彩。

大明開國第一功臣徐達是否真為朱元璋所殺?

一說民間流傳徐達功高震主,朱元璋懼之。徐達患有背疽,忌吃河鵝,朱元璋偏賜蒸鵝全宴予徐達,明朝規定賜宴必須即時食、全食。徐達知朱元璋的意思,流著眼淚把鵝肉吃完,不久毒發而亡。這則說法的可信度相當的低,影響卻相當廣泛。但事實真的如上所說徐達為朱元璋賜死嗎?

徐達 ,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市)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 徐達出身農家,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 朱元璋 領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敗 陳友諒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為 左相國 。二十七年(1367年),率軍消滅 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同年,任徵虜大將軍,與副將 常遇春 一同揮師北伐,推翻 元朝 的統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 大都 ,滅亡元朝。以後,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官至 太傅 、中書 右丞相 、參軍國事兼 太子少傅 ,封 魏國公 。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達去世,追封中山王,諡號武寧,賜葬 鐘山 之陰,御製神道碑文。又 配享太廟 ,肖像功臣廟,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大明開國第一功臣徐達是否真為朱元璋所殺?

依據文獻紀錄,徐達為朱元璋賜食鵝致死這一說法出自明朝學者徐禎卿所著的筆記小說《翦勝野聞》,後為清朝趙翼名作《廿二史札記》所誤用,遂廣為流傳。近代學者片面相信野史,而不加以考證即採用。

徐達雖然功 勞極大,並與李善長同樣為朱元璋親家,但他一生安分守己,從不結黨亦不逾矩。朱元璋曾經稱讚他說:“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女色財寶,處理問題不偏不倚,沒有過失。當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達。” 他的子孫也未見因是皇親國戚而驕傲蠻橫、違法亂紀的行為,正史上更沒有朱元璋猜忌徐達的紀錄和動機。

大明開國第一功臣徐達是否真為朱元璋所殺?

況且徐達死時,明朝仍與北方蒙古人打仗中,正需要武將來協助,且當時朱元璋尚未展開屠殺武將的行動,相反,為了對抗殘留的元朝勢力,朱元璋尚須籠絡武將,沒有必要在此時誅殺最忠心的徐達。而且,蒸鵝造成背疽毒發毫無科學依據。

考量到《翦勝野聞》書中多為荒誕不經的內容,尤其是徐達的子孫後代非常顯赫。徐達有4子3女。徐達死後,長子徐輝祖繼承爵位,受封魏國公。幼子徐增壽在明成祖朱棣起兵南下時給他通風報信,死在建文帝的劍下,後被明成祖追封為定國公。一門二公,有明一代只有徐達一家。徐達的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長女嫁於燕王朱棣,次女嫁於代王朱桂,三女嫁於安王朱楹。燕王朱棣奪權稱帝后,徐妃被冊立為皇后,徐家之恩隆更是非同一般。所以賜死說更不可信。

《明史·徐達傳》載,“十七年,太陰犯上將,帝心惡之。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齎敕往勞,尋召還。明年二月,病篤,遂卒,年五十四。帝為輟朝,臨喪悲慟不已。”由此可見,徐達的確於洪武十八年(1385)死於背疽。

大明開國第一功臣徐達是否真為朱元璋所殺?

徐達一生驍勇有謀,戰功及築邊皆功勞顯赫,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他話語較少而思慮精深,在軍中,軍令一旦發出便不改變。各位將領遵奉其令都凜然畏懼,而在太祖面前則恭敬謹慎像不敢講話一樣。善於安撫將士,與下級同甘共苦,將士無不感激他的恩德願意報效盡力,因此,兵鋒所向無不克敵制勝。更能嚴格約束部隊,所攻克大都會二處,省會三處,府城縣城一百餘處,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戰亂之苦。是以明太祖嘗語諸將曰:“為將不妄殺人,豈惟國家之利,爾子孫實受其福。”有明之開國元勳中,唯徐達後代長享福祚,可證此言非虛也!

鄭觀應曾謂:“古之所謂將才者,曰儒將、曰大將、曰才將、曰戰將。……李靖、郭 子儀、徐達等,大將也”。後世王世貞亦言:“高帝(太祖)之取天下,計初下建康,再謀陳友諒為在行。而其他皆大將軍力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