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拿破崙東山再起,林尼戰役打敗普魯士名將布呂歇爾

拿破崙帝國自東征俄羅斯失敗後,陷入了深重的危機之中。歐洲各國重又恢復了自信,組成了第6次反法聯盟,大軍直逼法國;法軍征服的歐洲許多地方都發生了反法起義;拿破崙的一些盟國也背叛了他。在這樣的形勢下,拿破崙依然不肯接受妥協,還是固執地想用戰爭解決問題。1813年10月,爆發了著名的萊比錫戰役。因為眾寡懸殊,拿破崙第一次在戰場上敗給了反法聯軍。1814年,歐洲反法聯軍攻陷巴黎,拿破崙被迫宣佈退位,被流放到了地中海上的厄爾巴島。

戰勝了拿破崙的反法聯盟各國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開會,為了瓜分勝利果實,一直吵個不停,互相之間矛盾重重。復辟了波旁王朝的法王路易十八,在國內重又實行了封建政策,奪走了人民從法國大革命中獲得的成果,搞得法國群情激憤,民怨沸騰。人民不禁重又懷念起拿破崙帶給他們的實惠和民族自豪感。拿破崙本人雖身在海島,卻無時不在關心著國內形勢。他了解了反法聯盟分裂和路易十八不得人心的情況後,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於1815年2月26日夜,帶著1000多名近衛軍,躲開監視他的英國艦隊,乘6艘船悄然駛向法國海岸。3月1日,拿破崙在法國南部儒昂灣登陸,開始向巴黎進軍。路易十八非常驚慌,急忙調動軍隊前去阻擊。拿破崙面對衝來的士兵,平靜地說道:“士兵們,你們當中有哪一個想殺死自己的皇帝的話,可以這樣做,我就在這裡。”驚人的場面出現了,前來阻擊的軍隊無一例外地倒戈了,高呼著“皇帝萬歲”,加入了拿破崙的隊伍。這支隊伍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沿途的城市都向他們敞開了大門。法國無法抗拒拿破崙的到來,只要這位偉人一出現,整個波旁王朝的國家機器便立刻在他面前癱軟下來。3月20日,拿破崙不費一槍一彈進入巴黎,重登帝位,路易十八倉惶逃走。

拿破崙東山再起,林尼戰役打敗普魯士名將布呂歇爾

反法聯盟各國都震驚了,他們停止了爭吵,再次聯合起來,並宣佈拿破崙為“世界和平的擾亂者和人類公敵”,將不受法律保護。3月25日,英、俄、普、奧、意、荷、比等國組成了第七次反法聯盟,兵分5路進攻法國,決心徹底打垮拿破崙。

1815年6月中旬,拿破崙又威風凜凜地出現在戰場上。在3個月中,拿破崙重新組建了一支28萬人的作戰部隊和30萬後備部隊。昔日跟隨他作戰的法國老兵紛紛歸隊,成為了法國軍隊的骨幹力量。可是畢竟連年征戰,物資匱乏,人心疲憊,加上原先拿破崙麾下的能征善戰的元帥們星落雲散,如今能跟隨拿破崙上戰場的只有蘇爾特、內伊、莫蒂埃、格魯希等幾人,法軍的戰鬥力已遠遠比不上從前。

拿破崙依舊如當年般自信,雖然敵情異常嚴峻,卻並不驚慌。反法聯軍分5路而來,從東、南、北三面包圍法國。第一路是英荷聯軍,9.3萬人,由英國元帥威靈頓公爵指揮,部署在比利時北部;第二路是普魯士軍隊,11.7萬人,由布呂歇爾元帥指揮,部署在比利時南部;第三路是奧地利軍隊,20.1萬人,由施瓦岑貝格元帥指揮,集中在萊茵河上游;第四路是俄國軍隊,15萬人,由巴克萊將軍指揮,集中在萊茵河中游;第五路是奧地利和意大利聯軍,7.5萬人,由弗裡蒙特將軍指揮,集中在意大利北部。5路大軍共計約65萬人,另外,聯軍還組織了30萬的後備部隊,總兵力達百萬之眾。聯軍計劃英、普、奧三路大軍直撲巴黎,奧意聯軍進攻法國南部,俄軍作為第二梯隊,隨時前往增援。反法聯盟各國約定在6月27日至7月1日之間同時進兵,越過法國邊境。

拿破崙考慮到法軍兵力不足,不能和聯軍打消耗戰,必須先發制人,搶在反法聯軍會合之前,將它們各個擊破。拿破崙選中了集結在比利時境內戰鬥力最強的英軍和普軍,只要打敗了他們,其它各國軍隊就會聞風喪膽。 拿破崙故意一直滯留在巴黎,還在會議上發表講話,目的是為了麻痺聯軍。他將最精銳的12.5萬部隊,包括4個騎兵師和350門大炮,組成北方軍團,秘密開往比利時邊境。直到最後一刻,拿破崙才溜出巴黎,直趨軍中。

此時,普軍和英軍還分散部署在100多公里長的地帶上,對法軍的逼近還毫無察覺。威靈頓公爵認為拿破崙短期內不會離開巴黎,更沒想到他會突然發動進攻。在拿破崙發動攻擊的前一天,威靈頓還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參加宮廷舞會。普軍主將布呂歇爾雖然從種種跡象中感覺到拿破崙可能攻擊,卻認為憑自己的力量可以擋住法軍。

拿破崙率軍日夜兼程,於6月15日中午插入英軍和普軍戰線中部的沙勒羅瓦,割斷了兩軍的聯繫。他隨即將部隊分成兩翼和1個預備隊,命令內伊元帥指揮2個軍團和1個騎兵師5萬人組成左翼,控制通往比利時首都的戰略要道,牽制威靈頓的英軍;格魯希元帥指揮3個軍團和3個騎兵師7萬人組成右翼,從正面攻擊布呂歇爾的普軍;近衛軍團擔任預備隊。拿破崙坐鎮中央指揮。

拿破崙東山再起,林尼戰役打敗普魯士名將布呂歇爾

當天下午,格魯希指揮的法軍右翼向普軍接近。布呂歇爾得到情報,急令部隊向附近的林尼村靠攏。 16日凌晨4時,拿破崙命令內伊指揮左翼部隊進攻英軍駐守的卡特爾布拉斯,如果得手就繼續向布魯塞爾進軍,爭取17日晨攻佔布魯塞爾;命格魯希指揮右翼部隊3個軍團向據守林尼的普軍發動進攻。拿破崙認為正面普軍只有1個軍團,不過4萬人,擋不住法軍的攻擊。戰鬥快要打響時,卻出了岔子。法軍右翼的旺達姆軍團已完成了攻擊部署,可吉拉德軍團卻因宿營地過遠,一時趕不過來。為了確保進攻取勝,拿破崙決定等吉拉德軍團到達後再發起進攻。這樣,一直等到下午1時左右吉拉德軍團才匆匆趕到。此時,普軍的部隊已源源集中到了林尼,總數已達到了3個軍團8.7萬人,兵力已超過了法軍進攻部隊。

拿破崙得報後,一方面高興可以集中殲滅普軍,另一方面又苦於攻擊兵力不足。他當即寫信給左翼的內伊,命他抽出戴爾隆軍團迅速趕到右翼來支援。

6月16日下午2時30分,拿破崙命3個軍團法軍向普軍發起進攻。他的計劃是首先用2個騎兵師攻擊普軍左翼,牽制它的行動;其次以主力猛攻普軍的右翼和中央,迫使布呂歇爾逐漸消耗完他的預備隊;再使用前來支援的戴爾隆軍團,攻擊普軍的右翼。最後,投入近衛軍團,從普軍中央實施突破。

戰鬥打響後,2個法軍騎兵師猛攻普軍左翼,雙方打成了膠著戰;旺達姆軍團攻擊普軍右翼,吉拉德軍團攻擊林尼,都遭到了普軍的頑強抵抗。法軍主攻林尼村,連續3次進攻都被打退。第4次終於衝進村子,但很快又被普軍預備隊的反衝擊趕了出來。戰鬥進行得非常激烈,雙方一時相持不下。拿破崙此時在焦急地等待戴爾隆軍團前來支援,只要這支生力軍加入戰場,就一定能全殲普軍。他又寫手令給內伊,同時還命令作為總預備隊的洛鮑的近衛軍團立即從沙勒羅瓦趕到林尼前線。

拿破崙東山再起,林尼戰役打敗普魯士名將布呂歇爾

戰鬥激烈的進行著,時間就是勝利。拿破崙親自督促法軍發起了一次又一次衝鋒。布呂歇爾面對法軍的三面攻擊,左支右絀,到了下午5時左右,已用完了他的預備隊。這時,拿破崙已不再指望戴爾隆軍團的到來,拿出了他的近衛軍團,猛攻林尼的普軍中央陣地。下午7時30分,法軍開始發起最後的突擊。這時傾盆大雨突然從天而降,近衛軍冒著如注的大雨猛烈衝鋒,終於佔領了林尼村。大雨停息後,布呂歇爾親自上陣,率領騎兵向近衛軍發起了反衝鋒,企圖奪回林尼村。混戰之中,布呂歇爾的坐騎中彈,把他掀倒在地。這時,法軍騎兵已從四面衝上來,布呂歇爾的副官急忙帶人趕來,救起這位受了傷的73歲的老元帥逃出了包圍圈。普軍隨之全線撤退。拿破崙見天黑夜暗,部隊疲勞,便沒有乘勝追擊,只是命令格魯希派出1個騎兵師向東與撤退的普軍保持接觸。

林尼之戰,普軍死傷約1.6萬人。法軍傷亡同樣慘重,共損失了1.1萬人。拿破崙對沒有殲滅布呂歇爾非常不滿意,遷怒於內伊。經事後追查,才知道事情原委。原來威靈頓被拿破崙所迷惑,未能及時增援布呂歇爾。清醒過來後催動英軍猛攻內伊的左翼法軍,雙方打成拉鋸戰。而內伊早已派出戴爾隆軍團支援林尼的戰鬥,偏偏傳達命令時弄錯了地名,走錯了路。而這邊內伊和英軍殺得直上火,一時發昏又命令戴爾隆軍團返回去增援他。就這樣,在兩邊戰場都極為緊張時,戴爾隆軍團做了個強行軍卻還是沒能發揮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