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在美國眼裡世界上真正的對手是誰呢?

鄭恩君


筆者認為在美國對手主要有三個:

1、經濟對手中國。中國崛起是21世紀最重大的事件之一。2016年中國GDP為827122億元,摺合12.25萬億美元,美國為19.36萬億美元,中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的60%,今年有望超過美國的70%。由於中國體量大,發展潛力大,發展速度快,所以很多人認為中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只是時間問題。目前中國各項經濟指標都在趕超美國,中國經濟崛起,會威脅到美國的世界經濟霸主地位,美國不會袖手旁觀。

2、軍事對手俄羅斯。俄羅斯素有戰鬥民族的稱號,其擁有與美國匹敵的核武庫。冷戰結束後,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衣缽,雖然軍事實力不復當年,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除了核武器,俄羅斯的潛艇部隊實力、航空航天實力也是非常的強大,俄羅斯是世界第二大武器出口國,軍事工業發達,只要資金充足,完全可以開足馬力生產各種先進武器。俄羅斯敢於和美國叫板,同時美國也非常重視俄羅斯的軍事實力。

3、恐怖主義。歷年來美國恐怖主義事件不斷,已然成為美國頭疼的大事。特別是“9.11事件”,這是美國曆史上除了珍珠港事件後對美國本土造成最嚴重的傷亡。9.11後美國把打擊恐怖主義作為重心之一在全球各地四處反恐。

雖然美國在世界上樹敵不少,比如伊朗、朝鮮、委內瑞拉等國家,但它們對美國不構成多大威脅。美國仍然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政治、經濟、軍事、金融、科技、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優勢明顯。


錦繡中源



很中肯的說,美國目前沒有對手!從潛在的對手來看僅有俄羅斯。但從國家實力與美國對比相差太遠了!


大帝年輕的時候化妝成遊客,保護著里根總統。為什麼要用這張圖片?原因是“大帝年輕時候”正是蘇聯最鼎盛的時期,並且在全球爭奪戰上處於“攻勢”,但即使是這樣蘇聯當時的國力也僅僅不到美國的60%,並且這裡還有水分!以至於我們剛改開那會,有即去過美國,也去過蘇聯的人,經過對比後普遍認為: 當時的蘇聯與美國有30年以上的差距,從第三方眼裡看見的事務是真實的!

那麼經過了蘇聯解體現在到了21世紀,俄羅斯的國力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比蘇聯時代還斷崖式的下降!GDP僅為美國的十六分之一的水平,雖說GDP並不代表全部,但是這樣巨大差距的產值直接造成了俄羅斯目前的極度衰弱,各方面的差距與美國越拉越大,以至於“奧巴馬同志”輕蔑的說:他們(指的俄羅斯)不生產在國際市場上任何有價值的工業製成品!所以,目前俄羅斯僅僅是擁有核武器才對美國構成了威脅,其他的任何事情對美都是浮雲。

既然俄羅斯這種美國權威《外交》雜誌是稱的“世界第二”強權國家(綜合國力)都不是對手,那麼誰還是美國的潛在敵人?曹縣、伊朗,甚至“恐怖組織”就更不是了!

問題到這,既然都不對美國構成威脅,那麼美國為啥每天還叫嚷著各種各樣的“潛在威脅”存在,這實際上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美國自從冷戰結束以後,十多年的時間基本上在這個世界說一不二,世界各地的大小事務和大小好處他們都通吃,也就是他們自己說的“全球都有他們的利益”,問題這十幾年來 他們先後發動了 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糜帑萬億美元,結果目的沒有達到還使自己身心疲憊,在這之後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力不從心,世界就是這樣,哪一個強權,稍稍退步,自然而然的就有勢力去填補。而美國也從十幾年的分到的最大一塊利益蛋糕,也小了不少!少吃了一塊他們當然不願意。所以,就大喊大叫的說什麼威脅,其實這種“威脅”是他們自己找的藉口,無非是給國內人聽的,想提高一下民族凝聚力重塑美國罷了!


所以,不要聽美國有意的說些什麼就要跟風,判斷國際動態要有獨立思考能力。


皇家橡樹1972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俄羅斯不是美國真正的對手

儘管俄羅斯還擁有110萬正規軍、4000架作戰飛機、29000輛坦克的常規軍事力量,並擁有7000多枚核武器、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導彈、北風之神級核潛艇、圖-160戰略轟炸機等戰略核力量。但是,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已經遠遠落後於美國。2017年,俄羅斯的GDP總量只有1.49億美元,不足美國的10%,根本沒有能力與美國進行全面競爭。即使在軍事上,俄羅斯也難以長期抗衡美國。2018年,美國的軍費為6920億美元,俄羅斯僅為500億美元。長此以往,即使俄羅斯依舊擁有大量核武器,也越來越難以在軍事上抗衡美國。所以,儘管現在俄羅斯表現的極其強勢,但潛力不足,美國沒有將俄羅斯視為真正的對手。

特朗普與普京

歐盟、日本、印度也不具備成為美國真正對手的實力

歐盟整體實力與美國相差不大,甚至在某些領域還要超過美國。英國脫歐以後,歐盟依舊有27個成員國,GDP總量接近14萬億美元,人口4.5億,領土面積超過400萬平方公里。德國的工業,法國的金融,意大利的服務業,都極具競爭力。此外,還有土耳其、烏克蘭等一大批國家排隊等著加入歐盟。不過,歐盟整體實力很大,卻難以凝聚到一起。僅僅是敘利亞難民問題,就已經將歐盟鬧得“雞犬不寧”。如果美國與歐盟撕破臉,歐盟很難抗衡。

至於日本,早在1995年,GDP總量就超過了5萬億美元,達到美國GDP總量的69%,一度威脅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然而,1995年以後,“廣場協議”發威,日本經濟已經停滯。除了經濟增長以外,日本的人口也出現了負增長,未來前景堪憂,根本沒有成為美國對手的實力。

再來說說印度。2017年,印度的GDP增長達到了7.2%,甚至超越了我國。不過,印度的底子太薄,GDP總量才2.5萬億美元不到,遠遠稱不上成為美國對手的資格。

美國人眼裡真正的對手是我國

美國人眼裡真正的對手是誰?當然是我國!自從美國第43任總統小布什開始,就開始不遺餘力的打壓我們。小布什任期內,出現了“南海撞擊事件”;美國第44任總統奧巴馬,花了整整8年時間,拉攏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組建TPP,試圖在經濟上封鎖我們;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更瘋狂,不惜損害美國人的利益發動貿易戰,已經對價值2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了關稅,還威脅對剩餘的275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

結論:美國與我們的關係是競爭關係,只要我國有威脅美國霸主地位的實力一天,美國就會打壓我們一天。


美國觀察室


美國是一個非常務實的國家,誰強大誰就是它的對手,包括它的盟友歐洲,日本等等,當然也包括俄羅斯,中國,甚至印度。


蘇聯曾經在軍事上是美國最強的對手,80年代初達到高峰,特別蘇聯的核武庫,讓美國睡不安枕,後來美國發現蘇聯的死穴-石油,也許大家沒想到,蘇聯的經濟居然主要是靠石油天然氣礦產品等等出口創匯,蘇聯沒多少輕工業,而重工業又基本上是軍事工業,所以後來美國聯合沙特阿拉伯打壓石油價格,蘇聯很快就撐不住了。


經濟上日本也曾經對美國形成咄咄逼人之勢,日本GDP曾經一度也達到美國70%左右,曾經光是東京地區的市值號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日本工業產品更是打得美國丟盔棄甲,豐田,索尼,東芝,本田,…等等公司的產品打的美國公司的產品無招架之功,所以美國通過“廣場協議”逼迫日元升值,強行打壓日本,使得日本經濟30年一蹶不振,再加上美國信息技術革命,所以現在日本已經是被美國遠遠甩在身後。


歐盟經濟總量一度也是曾經超過美國,可是美國一招“木馬屠城計”之後,歐盟經濟已經大不如前,現在和中國經濟量差不多了。相信很多人還記得幾年前的希臘債務危機,一個希臘債務危機差點搞的歐盟分崩離析,現在英國已經開始退出歐盟,意大利,西班牙,希臘也在觀望猶豫。


現在中國經濟軍事都在蓬勃發展,所以美國一直沒停止過打壓,比如這幾天鬧的沸沸揚揚的貿易戰,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籤售文件,提高中國鋼鋁等等商品的關稅,涉及金額近600億美元,華為公司始終也不能進入美國市場,連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收購美國公司都不被批准,對中國企業是各種投資限制。

所以說,美國是沒有固定對手的,只要你強大了,不管是軍事還是經濟上,美國都會不遺餘力的打壓,甚至自己的盟友也是這個待遇。


國輝影視劇


美國真正的對手就是他自己!

說實話,自從美國獨立之後,這個國家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比較先進的國家制度,一直是處於上升階段的,只要自己保持快速發展,他就會在對抗中勝利,最起碼會和對方戰平而保住自己的基本盤,保證不會丟掉勝利果實。這就是美國最近200多年以來所具有的天然性優勢,這種優勢甚至讓他成為世界霸主的時候,也沒有像其他世界霸主那樣把前一任霸主給打下去,而是以正義的名義維護世界和平,然後自然就成了世界霸主!

所以在他200多年的時間裡,只要自身的發展不出問題,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被他視為對手,不信請看它崛起中遇到的對手。

和英國的對抗

美國剛獨立的時候,把它的發展方向對準了北方的加拿大,那個時候加拿大還是英國的殖民地,人口比美國要少得多。所以美國以為依靠自己的能力可以將加拿大的吞併,於是發動了美加戰爭。誰想到加拿大這個殖民地是對大英帝國忠心耿耿的,當美國人打過來的時候,加拿大人和當地的英國駐軍聯合到一起,不僅擊敗了美國軍隊還趁機火燒了白宮。

(美加戰爭中描寫英軍反擊的畫面)

雖然如此,大英帝國還是及時住手了。因為它發現這個剛獨立的殖民地很不好惹。依靠北美駐軍能把美國的侵略軍擊退,但是如果徹底將美國打敗還是痴心妄想。於是大英帝國見好就收,除了保護好加拿大殖民地,並沒有遏制美國的發展。

和墨西哥的戰爭

美加戰爭結束34年後,美國開始把目標對準墨西哥這個國家。在獨立之後,墨西哥政局一直不穩定,面對美國發起的美墨戰爭,墨西哥軍隊戰鬥力也不行,政府的抵抗意志、組織能力也不行。所以,戰爭開始不到一年時間進,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就被美國人給佔了。墨西哥政府只好簽訂協議,默認北方成為美國人的土地。

美西戰爭

1898年美加戰爭爆發,美國在全球對西班牙展開了攻擊,不久之後控制了原屬於西班牙的古巴、波多黎各等殖民地,甚至被西班牙經營了幾百年的菲律賓也成了美國人的了。

這場戰爭,美國打了不到4個月,可以說贏的暢快淋漓。

(美西戰爭)

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1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初,美國人還在執行孤立主義政策,所以並沒有參戰,而是藉助戰爭的來臨和歐洲各國做生意,結果大賺特賺。而且國家的科學技術也因為戰爭獲得了極大發展。比如在戰前,美國雖然是發明飛機的國家,可是飛機制造技術要遠比德國、英國、法國等國家差,甚至還不如意大利、俄羅斯等國家。

通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吸取了大量的歐洲技術,再加上本國對飛機制造產業的鉅額投資,結果一戰結束後美國的航空技術獲得了飛躍發展。

戰爭快結束的時候,美國人又趁勢參加了戰爭,在政治地位上又得到了很大提升,於是從一個區域性大國終於成長為世界性大國。

(一戰美軍)

主導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戰就更不用說了,這個世界性大國在二戰開始之後,雖然積極參與世界事務,但是他並沒有被軸心國視為最大的敵人,也沒成為霸主英國的遏制對象,雖然這個時候美國人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國了。

如果不是因為在東方戰場上日本人陷入泥潭,從而冒險和美國人爭奪太平洋的利益,美國還會繼續看熱鬧,在最佳的時機內參加戰爭。

但是,提前參戰也帶來了很大的好處,那就是讓世界認識了美國力量。

(諾曼底登陸後,走在巴黎街頭的美國大兵)

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依靠在戰爭中表現強大軍事實力和工業實力,終於被世界各國承認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由於美國並不是因為打敗了此前的世界霸主英國,而是幫助其他國家打敗了妄圖挑戰世界秩序的德國、日本和意大利,所以美國成了新的世界秩序維護者,也就是世界霸主。

兩強爭霸時期

二戰結束之後,世界進入兩強時代,在和蘇聯的博弈過程中,雙方只是爆發了冷戰,並沒有爆發熱戰。而在這期間,美國的經濟獲得了巨大發展,科技也在不斷進步,結果到了80年代後期確立了絕對優勢的地位,他的對手卻陷入崩潰,於是美國成了唯一的超級大國!

可見美國是很幸運的,他所取得的勝利往往是厚積薄發順勢而為,這就讓他的對手在面對他的時候,根本就拿不出力量來反擊,無論是比拼內力(冷戰),還是刀兵相見(二戰),只要美國自己不出問題,他就不會懼怕任何對手!

或者可以這樣說,他打敗他的對手,依靠的就是自身迅速的發展,取得綜合國力上的絕對優勢,再碾壓對手。

所以,只有當一個國家發展速度超過美國,綜合國力超過美國的時候,才有機會將它擊敗。直到那個時候,這個國家才會真正的被美國視為對手。


歷史風暴


從新中國成立那天起,美國佬就把中國當成了真正的對手了。


新中國剛剛成立1個月,1949年11月在美國的提議下秘密成立了“巴黎統籌委員會”。有17個成員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加拿大、希臘、土耳其、日本和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封鎖比對蘇聯的封鎖還要多500多款。

對一個剛剛成立的積貧積弱的國家,如此之如臨大敵,我們不得不佩服美國有“戰略眼光”的“大智慧者”,他們怎麼知道中華要崛起呢?


新中國剛剛成立1年,鴨綠江邊就聽到了隆隆的炮聲。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不顧中國“不准許越過三八線”的嚴正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

參加聯合國軍的有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埃塞俄比亞加上韓國共17個國家的軍隊。

第一次戰役粉碎了麥克阿瑟的“感恩節計劃”,第二次戰役粉碎了麥克阿瑟的“聖誕節計劃”,第三次戰役乾脆就把他們趕出了漢城。上甘嶺戰役就把美國以及西方列強給打得“長記性”了,不得不老老實實的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翻開地圖看一看就知道了,美國佬下那麼大的賭注去打朝鮮,直接威脅的是誰?對一個剛剛成立的積貧積弱的國家,如此之不惜血本。只是他們最大的錯誤就是不懂中華文化,“你扔你的原子彈,我扔我的手榴彈”,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就決定了這場戰爭的非凡意義,能夠給中國帶來一個世紀的和平。


打怕了,不敢打了,那就找“傻小子”來當“炮灰”。剛剛站起來的印度,太想當“第三世界的領袖”了。

於是美國佬加上蘇聯的幾十億美元的軍火就源源不斷的運到了印度。不管中國怎麼勸也勸不住,嚴正警告也置之不理了。悍然入侵中國領土。

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打響了,新德里聽到了隆隆的炮聲,當尼赫魯坐上飛機準備逃跑的時候,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不相信中國會撤軍。

幾十億美元的軍火還沒有“開箱”,全部交還給印度。實際上是在“警告”美國,只要印度有膽子,美國佬還可以大批的運去軍火,敗得還會更慘。


在列強面前“大炮才能代表正義”,二戰勝利了,越南人民也是戰勝國,就連印度沒有抵抗都獨立了,而法國人卻回來了,還要殖民越南。

在中國人的幫助下,“奠邊府戰役”把法寇打得慘敗,越南人民終於看到了和平的曙光。美國佬又來了。

北有蘇聯,南有越南,正好對中國形成兩面夾攻之勢,美國佬是絕對不會放棄這樣的好機會的。

中國政府嚴正警告美國“不准許越過北緯十七度線”。

“抗美援朝”被打怕了的美國佬,這回長記性了,1965年至1975年的“抗美援越戰爭”,美國佬自始至終都沒敢“越雷池一步”。在越南美國佬敗得更慘。


為什麼美國佬如此之高看中國,新中國剛剛成立就“如臨大敵”,在中國面前多次享受“慘敗”的待遇,還不閒著的要來招惹中國呢?


其實,早在“華工”建設美國時代,他們就領教了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了。因此,在大清朝最疲弱的時代,美國居然爆發了“反華浪潮”。


而在中國仁人志士“師夷之長技”的時候,他們又領教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他們太知道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一旦迸發出來將會是一個什麼結果了。


“庚子賠款”不是美國佬大發善心,而是要拿起思想的武器,要對中國“輸出價值觀”。那些對“庚子賠款”歌功頌德的“文化漢奸”,就是那些接受了美國“價值觀”的“文化奴才”。


蔣介石在美國、蘇聯中間找平衡,最終投到了美國人的懷抱。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美國軍事顧問團的高參們,有哪一個不瞭解中國共產黨的厲害?他們太知道了,這樣的民族有了一個好的政黨,一旦覺醒,將成為他們“最大的敵人”。因此,新中國一成立,他們就知道了,“最大的對手”誕生了。所以才演繹出,美國佬“屢戰屢敗”“明打暗打”始終都沒有閒著的“好戲”。


為什麼中國就可以避開“修昔底德陷阱”和平崛起呢?為什麼明明美國佬一直把中國當成“對手”卻始終都在“打肚皮官司”,一直到特朗普時代,才正式宣佈“中國是戰略競爭對手”呢?因為“中華和文化”與“西方絕文化”有著“本質的區別”,自始至終都不給他們提供機會。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韜光養晦謀發展,首先解除了對別人的“心理威脅”。即便是如此,美國佬也沒有閒著的給我們找麻煩,銀河號事件、臺海危機、南海撞擊、大使館被炸、釣魚島生事、南海鬧事等等,我們都是以極大的智慧避免了“激化矛盾”。


美國佬還沒完呢?還要逼著我們買國債。還要瓦解我們的留學生。齷齪的事是無所不用其極。

最終結果是美國佬自己編織的“羅網”,把自己“罩進去”了。我們始終沒有激化矛盾,這是需要超凡智慧的。


“西方絕文化”就是“屠刀文化”。而“中華和文化”永遠都不會與你“對砍”的。你雙手高舉“屠刀”,卻把“胸口”亮給了我,我非但不“捅死你”,還要告訴你,我“放了你一馬”。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放了你一馬”。

中國捏著美國佬的“國債”沒有“拋售”,就是這種智慧。

貿易戰,特朗普受不了了,主動請求“還要談”,那就“談”,並沒有“痛打落水狗”,也是這種智慧。


世界“市場”的“蛋糕”只有一個,中美兩大體系爭奪這塊“蛋糕”,中國體系多吃一口,美國體系就會少吃一口,之間會相差“兩口”的。這就是“彼消我長”的智慧。

只要我們控制好“極限點”,始終讓美國不敢輕易激化矛盾,我們就可以不斷“蠶食”美國人的核心利益。

只有中國人有這樣的智慧,太知道如何“調和陰陽”了,平衡點在不斷“偏移”,而“矛盾”還始終“激化”不了。讓你“洋相出盡”還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中華崛起。


“獨立自主搞建設”階段,美國佬直接、間接的“大打出手”,讓美國佬享受了前所未有的慘敗,雙方卻沒有“宣戰”。

“韜光養晦謀發展”階段,不管美國佬怎樣“攪局、鬧事”,始終都沒有藉口“激化矛盾”。

“大國崛起”階段,捏著美國的“命根”,卻沒有“使勁”,這就叫“能戰方能止戰”。


幾十年來,美國佬非常“生氣”,明明中國就是他們最大的“對手”,卻連“宣佈”的機會都找不到,因為他們總是“沒理”。只有特朗普,厚顏無恥,卻又自我感覺良好,鬥著膽子宣佈了“中國就是美國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還落得個被全世界都“瞧不起”的下場。


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智慧——中華智慧。“亡我者,自亡”。實際上是“高文化”玩死了“低文化”。


孟小春大白話國學


中國。

1、全球性的政治、經濟及文化影響力;

2、對亞非拉的影響力超越美國,與俄羅斯親密的關係,與歐洲也比較融洽。

3、與美國一樣強大的國家動員力。

4、對等的核威懾力量與越來越接近的常規軍事力量。

5、一帶一路戰略被視為全球版的新馬歇爾計劃。

6、軟實力越來越明顯,被認為在輸出與西方模式不同的中國模式。

7、擁有大量美國國債。全世界少數幾個美國無法施加經濟與金融制裁的國家。

8、製造業從低端走向中高端,成為全球中心。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及速度無人能比。

9、黃金儲備巨量,人民幣具有挑戰美元的巨大實力。

10、中國的零售市場整體已經趕超美國,對全球幾乎每個國家的出口來說舉足輕重。

11、人工智能、互聯網、量子計算、新能源技術、衛星通訊等領域正在趕超美國。

不是中國還能有誰?


建章君


開啟看圖說話模式,以民調結果作為一種論據,請不要上綱上線哈。


根據2014年國際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美國在全球範圍內所面臨的安全威脅前十位包括如基地組織等伊斯蘭極端組織、網絡空間攻擊、伊朗核問題、朝鮮核問題、中國作為全球大國的崛起、全球氣候變暖、歐盟的經濟問題和俄羅斯的威權主義上升等。其中涉及的國家行為體是伊朗、朝鮮、中國和俄羅斯等。


在今年發佈的《國防戰略報告》中,美國政府將中國與俄羅斯與美國的國家之間的戰略競爭已經超越“反恐”議題成為美國的首要關注。

儘管反恐議題後撤,但是根據2017年的調查,伊斯蘭極端主義問題依然是美國和歐洲盟友關注的重要議題,請見下圖。

在美國眼中,其與中國的各種關係也存在著程度不同的緊張。

2015年春季的皮尤調研顯示,美國人對與中國相關問題的嚴重程度問題排列如下,即美國欠債、因中國導致的工作崗位流失、源自中國的網絡攻擊、中國人權政策、來自中國的貿易逆差、中國對全球環境的影響、中國的軍事實力增長以及中國臺灣問題等。如下圖。

從整體上看,美國受訪者對中國的負面看法很早就超過正面看法,2015年達到了54:38,可見一段時間內中國作為美國受訪者的負面看法會持續下去。

從目前來看,中國的確被看做是美國的最大威脅國家,或者是之一,並且美國所認知的威脅主要集中在經濟實力、軍事實力與全球影響方面。現在,美國針對中國的貿易戰訛詐已經開啟,這也可以從美國前幾年的民調結果中找到徵兆。可以說,對於這種重回冷戰的氣氛,不僅是美國精英,就是美國的公眾輿論也有所展示。


主要圖片與數據來自皮尤中心。


南大毛維準


美國真正的對手,是它的華爾街金融資本集團,是自己。

美國最大的不穩定因素是進入21世紀以後產業的急劇空心化和高科技迅速崛起帶來的巨大貧富差距,有錢人的財富積累在加速,一般民眾的財富幾無增長甚至倒退。

貧富差距拉大帶來社會不穩定,產業空心化、高科技泡沫等帶來經濟危機。

美國這些年的穩定發展,離不開中國等快速發展的第三世界國家的貢獻,大家努力賺美元,為美國提供廉價商品,保障了美國人民較低的生活成本,美國人佔盡了全世界的便宜。

當然,美國人也越來越懶了,粗活累活啥的都搬到第三世界國家去了,美國國內就剩一些高端製造業,服務業、金融業、商業、農業等。

玩金融來錢快,美元又是世界貨幣,資本家自然就愛上了這種錢生錢的生意,也越來越有錢,美國一般老百姓農活幹不了,高端製造業又幹不了,服務業就那樣,這導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曾經,美國代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現在,其他大國代替了美國的位置,並牢牢控制了中低端產業。

特朗普這2年拼命搞產業迴流,就是希望阻止空心化的產業趨勢,使得美國重新提高工業實力,但積重難返。華爾街的資本家未必願意。

如今,東方大國在搞產業升級,要搶佔世界高端工業產業市場,這是工業化的必由之路。

高科技、金融業、貨幣國際化,這是大國崛起的必由之路。

一旦事成,美國還有什麼?

特朗普看的很清楚,所以他要搞各種制裁和打壓,只是,他也許能短暫的打壓,卻撼動不了這股趨勢。

杜牧在《阿房宮賦》裡寫道:秦國人來不及為自己的滅亡哀嘆,後人為他們哀嘆卻沒有好好吸取教訓,導致後人的後人為前人的滅亡再次哀嘆,循環往復,都是天命啊。

美國的衰弱是天命,歷史大趨勢而已,沒有永遠強盛的帝國,過去幾百年,多少世界性的大帝國如過往雲煙般,散去了?!

其實,某大國的未來,可能幾百年後,不也如此呢?


雲中史記


美國的對手是在不斷改變的,自從1775年美國宣佈獨立時,美國的對手就不斷地在變化。在打響了獨立戰爭的第一槍後,美國的主要對手是當時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

而在美國獨立之後,美國的依然受到英國強大的威脅。181年美國趁英軍主力在歐洲大陸與拿破崙激戰之時,突然入侵英屬加拿大,引爆了第二次美英戰爭。美國政府企圖通過這場戰爭把英國徹底佬趕出北美大陸,但很顯然美國高估了自己的實力。

美軍雖然在戰爭初期高歌猛進,但是很快便遭到了加拿大民兵的奮起抵抗,而英國人在解決了歐洲大陸事物後,也迅速增兵加拿大,最後反殺攻入美國。

在這場戰爭中,英軍攻陷了美國首都華盛頓,並縱火焚燒美國總統府。事後為了掩蓋被火燒過的痕跡,美國人將總統府刷上了白漆,這就是白宮的由來。

(白宮)

在這一時期,美國的最大對手就是英國,英國對美國的敵視一直持續到19世紀初。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英國大力支持南方政府,甚至曾想過直接出兵干涉美國內戰,迫使美國分裂。

而在一戰後,美英圍繞著世界霸權又展開了激烈地爭奪。由於當時英國實力尚存,因此美國沒能爭取到自己想要的權力,於是美國政府拒絕加入了由自己倡導建立的國際聯盟。

可以毫不誇張的將,在美國建立之初的前150年裡,美國的第一大勁敵就是英國。而美國與沙俄的關係卻非常好。

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1784年俄國人正式登陸阿拉斯加,開了在美洲大陸的殖民活動。不過俄國人明顯是來晚了,他們很快就發現阿拉斯加東邊的加拿大地區已經被英國人佔領了,俄國人的擴張只好止步於此。

由於英國是美俄兩國在北美大陸的共同敵人,所以美俄關係特別好,在美國內戰時,沙俄還特地派遣艦隊前往美國東西海岸,為美國聯邦政府撐腰,最後還把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人。但是二戰之後,這一切都改變了。

二戰後英國徹底衰落,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而蘇聯則變成了美國最痛恨的對手,美蘇開啟了為期近半個世紀的爭霸鬥爭。(美蘇爭霸)

1991年蘇聯解體,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拒絕接納新生的俄羅斯,美國政府繼續維持對莫斯科的敵視政策,畢竟俄羅斯是整個世界上唯一一個有實力核平美國的國家。

學過政治的人都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蘇聯當年就是因為經濟問題而引發的解體,而新生的俄羅斯也不太會搞經濟。

在歷史上俄羅斯人就不是一個擅長經商的民族,俄羅斯似乎沒有非常發達富裕過,今天的俄羅斯經濟仍舊是靠賣石油維持生計,油價漲則俄國興,油價跌則俄國衰。而除了能源外,俄羅斯能拿得出手商品也就只剩下軍火了。

但由於沒錢,俄羅斯拿不出來錢來去研發新式武器,再加之很多重要的軍工部門被其他的加盟共和國拿走,這導致俄製武器的水平比起30年前並沒有啥大的改觀,甚至有許多武器已經失去了製造能力,俄羅斯一直是在吃前蘇聯的家底兒。

進入21世紀後,國家之間的競爭就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就是各國科技水平的競爭,而俄羅斯已經是落後於世界大潮了。

除了俄羅斯以外,歐盟的實力也很強大,但歐盟畢竟不是一個國家。至於歐洲內部的英、法、德這幾個歐洲強國,其國家體量比美國小太多了,其中最致命的缺陷就是人口規模不大,這極大的限制了這幾個國家的發展,綜合國力很難達到美國的水平

打個比方,如今生產一輛汽車需要數萬個零部件,製造分工非常的細緻,而每一個零件都需要一個工廠,一批工人。三五個人肯定造不出一輛車來,一輛車前前後後要調動幾萬人甚至十幾萬人參與其中,如果一個國家人口太少,是很難建立一套完整的工業鏈,也造不出汽車。比如新加坡就是一個很發達的國家,但以新加坡500多萬人口是很難造出汽車的。

當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誰都做不到100%的自給率,但至少必要的產業鏈還是需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想要制霸天下,一定的人口基數是必不可少的,好歹也要1億人口才可以。

而英、法、德等國的人口都沒有超過一億,而美國有三億人口,這三國加起來人口都沒有沒過多,所以這幾個國家也很難撼動美國的霸主地位。

而目前,唯一能夠在國家體量,人口,經濟規模上匹敵美國的國家只有有中國了。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龐大的市場和智力基礎,是當今世界第二經濟體,綜合國力進步神速。如果不出意外,中國經濟在未來超越美國是板上釘釘的事兒,這一點美國心知肚明。所以今天中國才是美國最強大的對手,沒有之一。

(競爭是不可避免的,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但希望中美之間是和平的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