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怎麼給孩子輔導作業不發火?

用戶85959113393


就連我這種脾氣非常好,一般來說絕對不會對孩子紅臉的家長而言,有時候內心中也會萬馬奔騰。只不過稍微好點的事,我通常不會馬上發作,而是走開,或者是長舒一口氣,然後再換種方法,或者是換個道理給孩子去想,偶爾也會選擇先走開,讓自己靜一靜。


單說教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會發火的,主要原因我覺得無外乎如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錯過的問題反覆出錯。

第二種情況反覆寫了,擦擦了寫。

第三種情況頻繁出所為的粗心問題。

第四種情況心不在焉,總是想著玩或者別的事情。

第五種情況總是左言右它不停的轉移話題,或者是問個不停。

第五種情況怎麼教都不懂。

第六種情況,寫作業太拖拉,磨磨唧唧。

第七種情況死活背不過記不住。

還有其他的一些情況,比如說看電視,比如說看視頻等等拔不出眼睛,寫作業卻拖拖拉拉。

以我這麼多年輔導孩子的經驗來看,這些情況總是難免會發生呢。其實回想一下,我們當年未必比孩子們做的會更好。但是往往現在信息時代,我們瞭解更多的是很多優秀孩子的優秀一面。所以當我們再回頭審視一下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就有一種忍不住想仰天常嘆的無奈。

輔導孩子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活,它還是一項耐心活……

所以多年以來,我一直特別注意給一些低年級的家長建議,一定要從小的時候就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小時候能把這些習慣建立起來,那麼隨著年紀的增長,孩子的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而家長的輔導負擔也會大大降低。

具體來說,就是更多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操作,家長前期陪讀,中期慢慢離開,後期只負責檢查。

應該有一份學習計劃表。也就是說,孩子放學回家之後,他應該有一個表格,讓他清晰的知道幾點到幾點可以做什麼,幾點幾點應該做什麼。那麼這個計劃表後面應該附有相應的獎懲措施。有些家長總是突然之間暴露,提前沒有約定好的懲罰,然後突然給孩子進行懲罰,我覺得這樣是不對的,不是懲罰不對,而是你的方式不對,任何的懲罰,我認為你應該提前跟孩子約定好。沒有約定的臨時懲罰是不應該出現的。

關於這個學習計劃表,我認為一定要更科學一些,安排的不要太滿。應該有很多的休息時間。我們重要的是保證孩子在一定時間內,認真的去完成一件事情。

現實中,孩子往往會容易走神,玩橡皮,起來喝水,上廁所等等去做一些讓自己分散注意力的事情。所以在學習之前,一定要把這些事情先做好了,該上廁所上廁所,該喝水喝水,再吃零食,吃零食,該收拾好文具,收拾好文具,所有東西準備好了之後馬上開工。一旦開工,將不允許孩子亂走動。這個時候家長是應該陪在孩子身邊呢。

而這個陪伴學習,我有個建議是:不要瞎指揮。當你發現孩子做錯的時候,不要馬上給孩子指出,你應該等孩子基本上寫完的時候讓他去檢查的過程中,你看看他能不能檢查出來,如果檢查不出來的時候,你再給他指出來。並且讓他說出為什麼會犯錯的原因。如果如果家長並沒有看到錯誤,而是在檢查作業的時候發生的錯誤,請不要打斷孩子的另一個學習。等到孩子完成另一項學習任務之後,你再給孩子進行講解。需要注意的是,在給孩子批改作業的時候,不允許孩子在邊上看,讓他按照計劃表去做另外的事情去。

前期家長陪讀更多的注意力,我覺得應該是在書寫習慣和坐姿上。因為這些習慣一旦養成了不好的習慣是很難改的。這畢竟關係到孩子的健康問題,所以一定要注意。

孩子有錯,不用著急,無外乎就是上課沒聽懂,或者是粗心大意。那麼我們可以通過教輔或者是家長自己有能力的話,那麼給孩子進行解答。如果家長沒有這個能力,家裡也沒有這個條件,那麼這個時候應該去請教一下其他的家長或者是老師,千萬不要拖!

你要記住一點,就是孩子不會因為你發火了,他的記憶力就會馬上提高。而且頻繁的發火,只會讓孩子越來越麻木。

在家長的“監控”之下。孩子寫作業的效率一定會越來越高,無論如何,家長都應該注意一點,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不要有依賴心理,就是遇到問題,不會的就問大人。一定要要求孩子必須自己獨立思考,去想辦法解決。實在不會的,你再出手。

然後家長要學會慢慢的離開,慢慢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完成這件事情。

我的建議可以這樣,比如說跟孩子說,我去洗洗衣服,我去把菜洗出來……我馬上就會回來,你好好學習。然後你離開的時間不要太長了,馬上回來,然後如果孩子還在認真學習,就提出表揚。如果發現孩子還是主力,出現走神玩兒等這些不好的問題,那麼應該進行批評,跟他說,我那麼信任你,認為你一定能夠管理好自己,可是你看看連這麼點時間你都控制不了自己,後面我還能相信你嗎?

不要去批,更多的應該是給孩子灌輸一些正能量,正方向的一些思想。你給孩子強化的都是錯誤,那麼孩子腦子裡更多的都是錯誤。如果你給孩子強化的都是一些正能量,那麼他的第一反應一定是正能量。

如果這個階段也能順利度過的話,那麼孩子的自學能力基本上就已經初步建立起了。

其實還有些時候,家長髮火的原因是因為過度的焦慮。他們往往在勸別人的時候講得頭頭是道,但是事情落到自己身上,可能就控制不了了。我覺得平常沒事的時候,還是應該多反思反思,多想一想適合自己孩子學習的方法改進。畢竟發火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哪怕你揍他一頓,也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兒子五歲了,現在老師就留作業,我是天天陪著讀,寫,天天發火,我想那時我會被氣成腦出血。後來老師給我們家長開了一次家長會,就有家長提出孩子不會寫作業這個事例。老師就跟家長聊了起來。說孩子不會做數學,不願意寫作業等等一些問題。老師解答後就說為什麼孩子不喜歡寫作業就和家長髮火有直接關係,本身孩子就剛剛接觸數字,還不明白裡面的含義,知道1什麼意思10什麼意思嗎,孩子只知道1個蘋果,10個梨,知道2+3等於5,不知道3+2也等於5,本身孩子就不會,父母在旁邊發火,孩子不但不會反而不敢再做了,到最後就排斥寫作業,最後討厭學習了。我兒子那時就是做一步問一步,不敢多做一步,經常做錯。老師說最好在孩子寫作業時不但不要發火心平氣和,還要用充足的耐心,做錯了也不要生氣,及時指出來,適當的提醒,寶寶就會理解改正,做對了要對這道對題給予表揚,讓小朋友心甘情願的接受學習,做錯不怕,只要改正。不能每一步都關注,多做幾道題一起改正。經常的表揚孩子,不要打消孩子的積極性。我現在就這樣學的,至少我兒子現在挺愛學習。希望對您有幫助。





醫生巧談寶寶


面對這個問題我感到慚愧,因為昨天我還發火打了孫子屁股三巴掌。(笑)

為啥?期中考試試卷發下來,考了89.5分我倒沒生氣,但一看錯的兩道題都很簡單,而且考前一天我指著錯題本專門講過,就是分數的加減法,運算結果是整數時,比如是2,一定不能出現1分之2的形式。直接等於2。可考試的卷子上有兩題還是這樣寫,不打行嗎?

題主問怎樣才能在孩子做作業時不發火?我想起電影《林則徐》的一個鏡頭:退堂之後的林則徐怒不可遏,來回走了幾圈後憤怒的一拳砸在書案上,正要喊“來人”時,忽然抬頭看見了牆上的“制怒”兩字,便徐徐吐出一口怒氣,強行把“火”壓了下來。

所以我建議你也寫這兩字掛在牆上,想發火時看一看,不知效果如何?(笑)

其實呢,孩子初上學時,磨嘰、不專心、邊玩邊寫都可說是必經的階段。一般來說快則半年、慢則一兩年就好了。剛開始我也常發火,後來發現你越發火他越懞,我就換法子,胡蘿蔔加大棒。比如限定完成的時間,寫完基本無大錯便可去玩、去看電視。否則便加罰抄課文,一天也不許摸電視。等等。

二三年級後作業多了,孩子也逐漸養成了好習慣。這時便可逐步培養孩子自我學習的習慣,大人在一旁只陪伴,該看書看報的照樣看,做完作業先自已檢查,然後大人再檢查。我檢查出的錯字、錯題,對不起,加罰。(笑)

上了五年級後,孩子做作業除了最後我把把關,基本不需我問了。而且周未作業多時,我還要讓他自已做計劃,全部作業在週五晚上、週六一天完成,週日騰出時間複習。

兒媳曾在孩子寫作業時站在身後,寫個字評說一下,做個題罵兩聲,我最反感這樣的做法。但儘量別發火不等於犯了錯也不懲戒,犯了該打的錯一定要打幾下,讓他記住別再犯,讓他有所敬畏,是必須的。

老李的一家之言,姑妄聽之。


嶧縣西門裡老李


耐心。0一7歲前認識字要會看懂報紙了。我小區5歲男孩認字一千了。聽故事。聽十萬個為什麼?聽音樂。父母親做個有心人。平時帶孩子散步。看到路邊的字都要讓孩子認一下。別告訴我,你從來都不知道教。父母是第一任老師。在家學會了各種常識性的問題。一年級的作業根本就是秒殺。陪伴孩子去公園玩。有沒有讓孩子觀察一下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有沒有在3歲時,讓孩子撿樹葉讓他數一數。加一加。減一減。等車時。公交車站牌上的字告訴他了嗎?如果沒有。你不是一個合格的父母。沒有資格吼孩子。先自我反省吧。


蕾蕾283831526


最好的不發火的辦法就是讓孩子自己做作業,不要去守著孩子做作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期望,特別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出類拔萃,做作業又快又好。可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她的知識儲備和專注力都遠遠不夠,守著孩子做作業就會覺得這麼簡單的怎麼不會呢,為什麼這麼一點點作業要寫一兩個小時呢,一想到這些心裡就有股莫名的怒火起來了,就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就是網上非常流行的不做作業時母慈子孝,一做作業就雞飛狗跳。因為周圍鄰居家的孩子都有人陪著寫作業,她第一次寫作業也讓想我陪著,我就告訴我女兒今天我陪著你一起做作業,以後你就自己寫作業,因為讀書學習寫作業是寶貝自己的事,爸爸媽媽有爸爸媽媽的事要做,我女兒很爽快的同意了,我就第一次陪女兒一起寫了作業,後來就沒有陪她寫過作業,最開始她每次寫完作業就拿給我檢查,總會發現她錯了一些題,我會給她指出來,她就習慣了讓我給她檢查,後面我就讓她自己檢查,她說她檢查不出來,我就說那就等明天到學校老師給你檢查吧,後面她做作業就認真很多,不再讓我給她檢查,我會偷偷的給她檢查,我就發現至從我不給她檢查後她基本上都沒有怎麼做錯了。她放學回家沒有做作業的話,到該睡覺的時候我和她爸爸就自己進臥室,她自己在客廳把作業寫完了就自己關燈進臥室來。正是因為一開始就讓她知道做作業是她自己的事,她現在做作業很快,經常是十來分鐘就把作業寫完了,我從來不需要擔心她寫作業,所以我的建議就是不要輔導孩子寫作業,讓孩子自己做。





愛菲兒1607


給自家孩子輔導作業想要不發火,結合自身經驗,感覺還是有可行性的。

首先,擺正心態,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做不到大人要求的那麼完美,粗心大意,丟三拉四,稀裡糊塗等毛病都有,先彆著急上火,靜心看待問題,就能客觀分析孩子存在的問題,進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其次,如果你幫孩子輔導作業經常雞飛狗跳的,那麼建議你評價的話少說,發洩的話不說,不能幫助解決問題反正傷感情的話嚥進肚子裡,拿他當別人家的孩子對待,這樣你還會輕易發火嗎😊

最後說最重要的一點,輔導作業不是計較一道題的對錯,家長應該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透過錯題的表象看到問題的本質,找出孩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孩子改掉不良習慣,以積極鼓勵的心態引導孩子越來越好。比如說“粗心大意”這個問題,如果一個字寫了一半少了一筆沒寫完,排除這個字確實不會寫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學習時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問題,;如果簡單加減乘除沒算對,那就是熟練度問題,口訣不夠熟練……不要簡單地就給孩子定性,多點耐心,多用點心。

另外,如果要自己輔導孩子作業,建議家長也多瞭解孩子的課本跟老師,不要無的放矢,現在的知識不斷更新,我們也要要與時俱進


風輕雲淡地向前


輔導孩子作業,首先要調整自己的態度,畢竟孩子不是大人,好多事情還處在一個懵懂的狀態,下面我就說說怎麼調整狀態的問題


首先,孩子回來,先了解孩子都有哪些作業,估計多長時間能完成,在這個基礎上預留20分鐘左右時間,這樣你就不會因為時間到沒完成心裡要幹別的事而著急了。

在輔導之前,你可以回憶一下孩子寫作業都有哪些特點,根據特點針對性的去輔導,如果孩子經常出現不會,那你就要多用心,要想通過孩子平時接觸的事物去啟發孩子怎麼思考,必要時要請專業老師來指導。

如果孩子不專心,小動作比較多,這種情況要把桌面上所有東西都收起來,只給現下所需文具。

如果孩子拖拉,那就對孩子說如果在規定時間內不能完成,就不給孩子喜歡東西,要沒收或是不買,記住,一定要對症下藥,專挑孩子的心頭好,而且要說到做到

當然,這幾點可能是常見的情況,我們面對孩子時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針對性的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脾氣蹭蹭蹭的上來,那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孩子之後一臉懵逼或是一臉委屈的看著你


活著修行2019


首先要明確陪寫作業的目的是什麼?

是監督孩子還是輔導孩子。

是陪伴還是指手畫腳。

1.明確目的

陪是為了不陪,也就是說將來有一天,孩子可以自己管理的自己的寫作業流程,不需要家長操心,這才陪寫作業的目的。

因此,按照這個目的出發,家長在陪寫作業過程中就清楚該怎麼做了。

2.培養孩子的五大習慣和五大能力。

3.自我情緒管理五步法

自我情緒管理五步法:問“五個什麼”。

第一步,覺察情緒,發脾氣前是什麼感覺?

是擔心焦慮還是內疚感還是感到羞恥,有的媽媽在輔導孩子做作業時感到無能為力,覺得自己不是合格的媽媽,面對老師和其他孩子的家長是感到沒有臉面,這就是羞恥感。

第二步,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經歷了什麼?

我看到孩子坐在那裡發呆,遲遲不動筆。

第三步,我的假設(故事或者想法)是什麼?

當我看到孩子坐在那裡發呆,遲遲不動筆。我的假設是這孩子又開始磨蹭和拖拉了,有溜號了。

第四步,我的期望是什麼?

我的期望是孩子能自主學習,處理好自己的作業。不讓家長跟著操心。

第五步,我做些什麼,才能實現我的期望?

我做一些工作,參加一些課程的學習,提升輔導孩子做作業的能力,同時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寫作業的能力。

這樣將來孩子就能自主學習了。

總結:憤怒(生氣)是給我們一個額外的力量去改變一個不能接受的情況。

憤怒(情緒)本身沒有錯,應對憤怒的方式卻有有效和無效之分。

無效:對孩子吼叫,斥責,甚至打罵,孩子體會到的是恐懼,下一次面對作業時,這種恐懼感會伴隨著,使孩子更加無法集中注意力在作業上。

有效的方法:

1.不接受什麼

按照憤怒的提醒(就像信號一樣),問問自己什麼情況是我不能接受的,是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還是我沒有辦法,還是擔心老師談話,還是擔心其他家長背後說閒話。

如果是不接受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這是wo(家長)不想要的,那麼我(家長)想要的是什麼呢?

比如,我期待孩子能積極主動的去寫作業,過程中能積極主動思考,獨立完成。

2.額外的力量哪裡有?

我(家長)做些什麼才能幫助孩子培養出自主學習的能力呢?

可以參加專業的輔導孩子寫作業的課程,可以諮詢專業的人士。從他們那裡獲取方法和力量。


叢冬旭鼓勵教育


一般來講,小孩間智力水平都差不多,都是白紙。讓白紙豐富多彩,家長是第一責任人。常發脾氣,意氣用事,不利於雙方溝通。如果將研究孩子問題所在,並重點考慮怎麼樣讓孩子接受自己所授的知識及建議,才是家長自修與注意點。家長居高臨下的粗暴,往往會起反作用。

首先,想輔導孩子,自己得先學,而且要學得深點,這還不夠,還要求講清楚,讓孩子聽懂要有講的方法,講得孩子易懂,能講生動而淺顯是更得下功夫的。要深入而淺出。以孩子能順利接受家長所授為目的。

家長也得讓自己的耐心,愛心發揮到最佳。

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亂髮脾氣恰好適得其反。


長林77577088


我看到一個關鍵詞,不發火。想問問為什麼你教孩子會發火呢?



教的目的不是讓孩子鍛鍊他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嗎?

為什麼不可以心平氣和的、靜靜的協助他呢?是希望我們一教他就懂了,就學會了,急功近利。而他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

就像把一顆種子在泥土裡,需要你每天給它水分,給它營養,給它陽光,給它滋潤。它會慢慢的成長,發苗,發花結果。你不會期待它只要在泥土裡,澆一下水,曬下陽光,它就一夜長大吧,這是不科學的,是幻想。

我看見你背後有個很大的期望,你把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較了,甚至你把孩子和你比較了,你用一個成年人的思維去判斷他的學習是簡單的,容易的。

可對孩子來說,是有挑戰性,有難度的學習。你不願意孩子,他靜靜地做一個孩子,擁有他年齡特徵的思維和行為。你希望他像神童那樣,通過你的輔導,就可以和你同一平行線,這是可能的嗎?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願意讓孩子可以成為一個孩子,用他的思維、用他的理解、用他的想法去思考,去完成學習任務,那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不要讓孩子活出你的意願,尊重他,理解他,鼓勵他,支持他。他是獨立個體。讓他活出自己,如他所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