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李賀僅比王勃多活一歲,卻得到毛主席、魯迅、錢鍾書的高度擡愛

李賀,字長吉,是唐宗室成員,是韓愈的得意門生。李賀的父親和詩聖杜甫是表兄弟,李賀因為寫詩天馬行空曾被譽為"詩鬼",毛主席、魯迅、錢鍾書等對李賀都十分抬愛。李賀以"鬼才"著稱,他一生短促,過慧而折,27歲時芳華盡逝,悵然千古。

夢天篇: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

時間是在唐朝中期,地點是在某個曲徑通幽的山林中,兩匹瘦馬,主僕兩人。主人是個翩翩少年,眉毛很粗,身材偏瘦,和那瘦弱的馬兒一樣。僕人是個書童打扮,揹著個竹簍。少年若有靈感,遍火速寫在紙片上,投到書童的竹簍裡。書童的竹簍裡,承載著一個神童的敏捷才思;噠噠的馬蹄聲,記錄一個時代的芳華。

沒錯,他就是李賀,被後世稱為詩鬼的李賀。

李賀僅比王勃多活一歲,卻得到毛主席、魯迅、錢鍾書的高度抬愛

圖:李賀采詩

一千多年後,毛主席曾對陳毅元帥說:"李賀的詩很值得一讀"!主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雞一唱天下白”都是從李賀詩裡借來的。魯迅先生曾說自己,年少時較愛讀唐朝李賀的詩。錢鍾書也對李賀讚不絕口。李賀同時代的杜牧、李商隱,以及唐代大文豪韓愈都十分欣賞李賀。

雁門太守行篇: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回到唐朝元和二年,這一年李賀18歲,從故鄉福昌來到東都洛陽,仗劍走天涯,初看洛陽之繁華。

李賀自幼聰慧,七歲時就能作詩,七歲那年,韓愈造訪,李賀疾書《高軒過》,讓大文豪韓愈目瞪口呆,若不是親眼所見,無法相信一個七歲的幼童,如此才思敏捷,寫詩速成,倚馬可待。

李賀僅比王勃多活一歲,卻得到毛主席、魯迅、錢鍾書的高度抬愛

圖:七歲作詩

所以十八歲的李賀,鋒芒銳利,躊躇滿志。來到洛陽第一個想去拜訪的還是當初十分欣賞他的老師韓愈。那日日上三竿,李賀初登韓府,管家問門外後生,是否有名帖,如何稱呼。李賀含笑良久,遞給管家一篇著作,說韓大人看後必會明白。

正值正午,韓愈剛送走一撥客人,十分睏乏,看到這篇《雁門太守行》後,頓時睏意全無。"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到底是誰能寫出如此金句,韓愈愛才心切,親自開門迎客,當看到來者是自己的學生李賀時,笑逐顏開,引進正堂開懷暢談。

夜歌篇: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

李賀雖然是唐室宗親,其實追起源於,李賀的祖先曾經是唐高祖李淵的叔叔,現在正值唐朝中期,武則天時期已經把李氏宗親打壓的支離破碎,李賀之所以能在洛陽混的開,主要還是靠韓愈。

所以說李賀是幸運的,大師韓愈的徒弟,再加上他確實才華過人,在京都洛陽如魚得水。有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

不巧李賀因父親去世守孝三年,復出後參加府試,他榮登榜首,而且被推薦直接參加進士考試。李賀似乎看到了自己即將平步青雲的樣子,可惜當時朝廷給了李賀一個荒謬的通知:李賀的父親李晉肅,有一個字跟進士的"進"同音,有人認為李賀應該避諱這個字,不應該參加進士考試。李賀初出茅廬,驚愕之餘更是憤慨。韓愈當時特地寫了一篇文章叫《諱辯》,為李賀辯解,其中有個例子說:漢朝有個人叫杜度,難道他的兒子要改姓才行嗎?韓愈辯駁的理直氣壯,可是當時李賀太過鋒芒畢露,被得罪者大有人在,包括大名鼎鼎的詩人元稹,最終李賀還是被迫退出考試。通俗的說,李賀彷彿一個剛起飛的大鳥,還未展翅滑翔,就被人用彈弓打了下來。

那年那月,李賀自視為洛陽城內最具才華的考生,他站在洛陽城的古樹下,看到樹上紛飛的落葉,看到樹下碌碌的螻蟻,他彷彿看到了自己。李賀大病一場,幾乎一夜白頭。

李賀僅比王勃多活一歲,卻得到毛主席、魯迅、錢鍾書的高度抬愛

苦晝短篇: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

長安有男兒,二十心已朽,半年後,李賀在恩師韓愈的斡旋下,得到了一個奉禮郎的職位,解釋一下,這個職位是朝會和祭祀時百官跪拜的引導者。李賀不想和這些跪拜的朝臣一樣,整天唯唯諾諾,他的才華在這裡根本無法得到綻放。李賀不甘心生命就如此平凡,他開始變得消沉。這一年,李賀喝了很多酒,淋了很多雨,看過很多次唐朝的月亮。也許李賀可以相信時間還長,未來有可期,他這把鋒利的寶劍,遲早會被朝廷發現。可是他等不到了,李賀23歲這年,他身體在長期的鬱鬱寡歡下垮了下來,而且病得很重,無奈辭職回鄉,回鄉後得知自己的妻子已死,他茫然不知所措,身體和心理上的打擊,使李賀用了一年時間,才緩過來,但是身體已大不如前。

一年後,李賀再次離開故鄉,從福昌出發,本打算去南方看望弟弟,可是正逢叛軍攻打蔡州,李賀不得不掉頭向北,到達潞州,潞州有他的好友張徹。在這裡,李賀打算棄筆從戎,帶上男兒的吳鉤,收取他五十州的關山。初到潞州,雖然有好友張徹的舉薦,但是當時的節度使郗士美並不看重李賀,因為李賀身材單薄,一臉病態。後來郗士美調離潞州,張徹也調離了,李賀徹底沒有了施展抱負的地方。

李賀僅比王勃多活一歲,卻得到毛主席、魯迅、錢鍾書的高度抬愛

秋來篇: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在潞州的第三年,李賀27歲,雖然年輕,但是身體每況愈下,連夜咳嗽不止,李賀自知時日無多,他歷經萬難回到家鄉,在叩拜母親後溘然長逝。

李賀富有才華,沒得施展,視為懷才不遇;

李賀上有高堂,沒得奉養,視為贍孝有虧;

李賀棄筆投戎,沒得吳鉤,視為壯志未酬;

李賀正值壯年,戛然而止,視為天妒英才。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李賀過於耀眼,他的離去,讓很多文史愛好者嘆息。

讀史明智,讀文銘心,用心做好文章,與您共享。

熱心互動,問:李賀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如果您來接下聯,如何對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