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德國二戰時唯一下過水的航母,堪稱四大頂級航母,60年後重見天日


齊柏林伯爵號是一艘德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建造的航空母艦,也是歷史上德國唯一下水過的一艘航空母艦,排水量約33,000噸。作為科技點幾乎點滿的二戰德國造出了大量末日黑科技武器裝備,唯獨沒有跟上國際形勢搞出航母。“齊柏林”號1938年12月在基爾港下水,由於多方面的原因,該航母始終未能服役,這也導致了德國海軍始終缺乏航母這一艦種,在與英國皇家海軍的交鋒中處於不利地位。

由於德國海軍從來沒有建造航空母艦的經驗,也沒有專屬的海上飛行大隊,再加上大權在握的德國空軍與海軍之間的權力鬥爭,整個航艦建造計劃進行的並不順利。齊柏林伯爵號在1938年12月8日下水,主持下水典禮的並非雷德爾,而是空軍元帥赫曼·戈林,但是在下水時,該艦當時只完工了約85%的進度,既不能實際以全速在海上航行,也無法籌載原本規劃的42架艦載機群。

齊柏林伯爵號下水後原本還需要再一年的時間才能完工,也需要時間進行相關的海上測試與人員訓練,但是當時德國缺乏足夠的原料與人力導致進度一延再延。1940年6月時齊柏林伯爵號被拖至格但斯克灣的格丁尼亞港,偽裝成木材儲存船候鳥號,直到1942年時才接獲命令,返回基爾港接受續建工程。


“齊柏林伯爵”號設計更注重武器和裝甲防護,裝甲厚達到60毫米;島式上層建築最厚到150毫米。為對付可能接近的敵艦,“齊柏林伯爵”號安裝8座雙聯150毫米主炮,可以看出德國設計還考慮到單艇的作戰可能。

防空武器:6座雙聯105毫米防空炮,11座雙聯37毫米防空炮,28門20毫米機關炮,可以看出火力之強大。航速也非常快,主要考慮用以躲避空襲,12臺鍋爐共輸出200,000匹馬力,航速34節。載機方面採用空軍改裝後的陸上飛機,其中包括ME-109T型戰鬥機12架、JU87C俯衝轟炸機30架合計42架。

1945年4月底,眼見蘇聯紅軍即將逼近斯特丁,德軍主動將齊柏林伯爵號鑿沉以免落入敵手,但佔領該地後的蘇聯卻在1946年時將沉船打撈上來,該艦最後一次的目擊地點是在斯維內明德。

當時該艦載運了一些物資,準備前往列寧格勒,但卻從此消失無蹤。由於蘇聯方面對於此類資料的保密,長久以來齊柏林伯爵號的實際行蹤一直是個謎團。直到多年後蘇聯的機密檔案解密,從其中間接透露該艦曾短暫獲得一個編號“PO-101”,並在1947年8月16日時被當作蘇聯艦艇與戰機的靶船,以便研究該如何擊沉像是航空母艦這般的大型軍艦。

作為二戰時最複雜建造難度最大的船舶,航母需要極其厚重的工業基礎沉澱。然而,經歷了一戰後長達20年的蕭條,德國造船工業嚴重萎靡,無力設計和建造如此複雜的戰艦,是故,在二戰期間,儘管德國水面艦艇部隊傾盡全力維持“齊柏林“號的建造,也最終未能完工,令人嘆惋。


“齊柏林”號與當時最新型的航母——英國“光輝”級、日本“大鳳”級、美國“埃塞克斯”級四大航母。不可否認,德國人精細、嚴謹的性格在此艦上表現的淋漓盡致,該艦的諸多細節——如煙囪設計,飛行甲板結構等均是經過嚴謹的討論後才加以確定,這也可以確保該艦能夠在戰鬥中百發百中。

六十多年後波蘭培德羅巴迪克石油公司的勘探船發現了它,“齊柏林伯爵”號長262.5米,排水為3.35萬噸,最高航速達35節,航程是1.4萬公里。它可以輕鬆地從德軍基地航行到英國附近的北海海域。再看看它的武器裝備:雙管炮25座,單管炮7座,可搭載50架飛機等。“這完全可以與當年稱霸太平洋的美軍航母媲美。” 此事驚動了波德兩國政界

根據盟軍的協議,所有德國、日本和意大利的戰艦必須被完全毀掉或是在深海沉沒。但盟國的偵察員發現,當時蘇聯耍了個“小花招”,並未將它從淺海拖向深海埋葬。當時蘇聯偷偷修復了“齊柏林伯爵”號航母,並且用它將不少繳獲的德國設備運到了蘇聯。 如今,“齊柏林伯爵”號航母殘骸再次被人們發現,它是將重見天日,還是繼續帶著所有的傷痛和歷史記憶躺在海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