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髒唐亂漢”是真的嗎?——還原一個真實的漢唐

經常有人問起“髒唐亂漢”是怎麼回事?是怎麼來的?真的是那樣嗎?“髒唐亂漢”,這個說法是從宋以後才出現的,是在理學出現後,理學家們給安的罪名,原因下文再說。“髒”與“亂”指的是什麼?指的是當時社會人們生活的觀念,社會的習俗。漢與唐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思想開放。這一點可以在他們的婚姻觀念上反映出來。漢代人們婚姻的自由程度是很高的,嫁娶自由。可以舉幾個例子,

一、西漢時的卓文君,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故事傳誦至今,但卓文君在嫁給司馬相如之前是有過一段婚姻的,也就是說,卓文君嫁給司馬相如以經是二婚了。卓文君十六歲嫁人,幾年以後丈夫過世,卓文君回孃家住了。後遇到了司馬相如,兩人產生了愛慕之情,但可沒明媒正娶,而是悄悄地兩個人私奔了。卓文君大膽的追求愛情,並用心經營著自己的愛情和婚姻,這也使得他們的故事成為愛情佳話。從這可以看出來,卓文君的這種做法當時社會是能夠接受或者說是能包容的,如果說沒有一個寬容的社會,卓文君是無法做出這樣的舉動來的。俗話說吐沫星子淹死人,這種指責就讓你在社會上無法立足。

“髒唐亂漢”是真的嗎?——還原一個真實的漢唐

二、東漢末年的蔡文姬,蔡文姬為人博學多才而又精通音律,早期嫁給河東衛仲道,衛仲道早亡,二人又沒有子嗣,於是蔡文姬回到自己家裡。後因東漢末年匈奴入侵,蔡文姬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並生育了兩個孩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用重金將蔡文姬贖回,並將其嫁給董祀。蔡文姬一生嫁了三次,在當時女人再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髒唐亂漢”是真的嗎?——還原一個真實的漢唐

三、講了兩個女人了,再講一個男人的事,西漢時人朱買臣,朱買臣年青時家境貧窮,他靠打柴為生,這樣過了很多年,朱買臣四十歲了,家裡還是那麼窮,他媳婦終於受不了了,跟他提出來離婚,讓他寫一紙休書,把她休了,朱買臣怎麼勸他媳婦也不答應,最後朱買臣沒辦法了,只好寫了一份休書,兩人離婚了。離婚後,他媳婦嫁給了前村的一個木匠。從這可以看出,當時女人是可以提出離婚的,也是可以再嫁的。

唐朝是我國曆史上又一個盛世,唐高祖李淵並不是漢人,或者說不是純粹的漢人,他的母親姓獨孤氏,獨孤氏是鮮卑人,所以李唐的血液裡流淌著遊牧民族的基因,

“髒唐亂漢”是真的嗎?——還原一個真實的漢唐

李世民經過玄武門之變登上了皇位,李世民幾乎殺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親眷,卻對著李元吉的妃子楊氏不忍心下手,他把楊氏納為妾。楊氏本是長安的一名舞妓,她不僅姿色豔麗,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吟詩作賦,李世民對楊氏十分寵愛,很快給予了她名分,李世民冊封長孫氏為皇后,正式冊封楊氏為嬪妃。後來長孫皇后去世,太宗意欲升楊氏為正宮,遭到魏徵等重臣的極力反對,太宗只好廢棄原有想法,但對楊氏的寵愛卻日益加深。

在這裡我們看到李世民納楊氏為妃的做法,是可以被朝臣接受的,這種接受並不是因為李世民是皇帝,別人不敢違抗,李世民是個肯於納柬的人,而且魏徵、馬周等經常直言進柬,有時甚至讓李世民很下不來臺,但李世民都能接受。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肯於納柬的作風,才會有“貞觀盛世”的出現。以魏徵的性格如果這事有背社會風俗,他絕不會不進言的,後來魏徵等人反對的是李世民要冊立楊氏為正宮,這是因為楊氏的出身不高貴,不是世家大族。在魏、晉、隋直至唐的前期門第觀念是非常重的,以楊氏的出身是無法立為正宮的。

“髒唐亂漢”是真的嗎?——還原一個真實的漢唐

李世民死後,他的兒子李治繼位,李治在太宗周年忌日到感業寺進香,與被命削髮出家的武媚娘相遇,兩人早就相識,李治進完香就和武媚娘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轉眼間到了第二年五月,李治的孝服已滿,立即把武媚娘再度招入宮中,次年五月,武媚娘被拜為二品昭儀。

唐高宗李治竟然會把他父親的妃子收到自己宮中,這種做法在當時並沒有遭到反對,也說明當時並不以這為過,不然的話,李治絕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違的。後來李治要廢掉王皇后改立武媚娘才遭到長孫無忌、褚遂良的反對,他們反對的理由和李世民要立楊氏為皇后一樣,因為武則天的出身不高貴,但這次李治並沒有像他父親那樣妥協,而是堅持自己的意見,到底把武則天立為了皇后。後來武媚娘又從皇后走上了皇帝的寶座成了則天大帝,武則天能從一個屌絲逆襲成功跟她自身的聰明能幹固然密不可分,但社會風氣的因素是不可缺少的。

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的故事是盡人皆知的。楊玉環本是李隆基兒子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出家後,又被唐玄宗李隆基招入宮中,冊封為貴妃。

從上述的幾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唐朝是一個既開放又寬容的社會,而且據史書統計唐朝共有二十三位公主再嫁,其中有三人“三嫁”,這些在唐以後的朝代中是不可想象的。

漢、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稱讚哪個朝代興盛都用漢、唐來比喻,說“遠邁漢唐”或者是“直抵漢唐”,漢朝與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的兩座高峰,“唐宗”與“漢武”是中國歷史上的兩個偉人,他們的事蹟一直被後世推崇與傳誦,漢、唐開彊拓土、文治武功都超越前朝。

漢、唐為什麼興盛,這和人們的思想是分不開的,漢、唐時期社會既開放又包容,開放是一種自信,能敞開國門迎接萬國來華,這需要極大的自信;包容需要一個博大的胸懷,能容納各種不同的文化,這是何等的氣度。

中國歷史從宋開始由開放轉為內斂,少了奔放的豪情,多了拘謹與猥瑣,從審美觀點就能看出來,唐代壁畫上的仕女衣著華麗,坦胸露膊,並且是以健壯為美。宋以後,就看不到了。宋代開始,人們的審美就轉向病態,以變態為美,女人開始纏腳,就是裹小腳,把一個正常的腳包的粽子似的,美其名曰“三寸金蓮”,女人為了裹足從小到大要吃多少苦,受多少罪,有道是“小腳一雙,眼淚一缸”,這不是有病嗎,純粹的心理變態。理學的興起,更是加重了女人的苦難,什麼“三從四德”、“從一而終”,就是捆綁女人的枷鎖,一座座貞潔牌坊就是一個個冤魂的控訴。魯迅先生說:“吃人的理教”。文章開頭,我講為什麼理學家要罵漢、唐,就是為了維持這套壓迫人、束縛人的制度。

真的別說什麼“髒唐亂漢”,如果說科技真的能讓人穿越,讓我選擇,我一定會選擇唐朝,我想和李白對酒當歌,我想和薛濤唱和,我想和玄奘一起為了理想而西行,我想和鑑真一起為了宏法而東渡,我想看看長安的繁華,我想聽聽那遠方傳來悠揚的駝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