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肖申克的救贖》——被救贖的到底是誰?

《肖申克的救贖》——被救贖的到底是誰?


《肖申克的救贖》一個被譽為電影學者必看片單的top1,每次看這部電影都有不同的感受,年齡心態不一樣,認知程度也隨著不一樣。

而這一次,讓我們“扮演”著“學者”的身份來再次重溫這部經典佳作。

這部在各大榜單的推薦頁被冠以“人生不得不看的電影之一”美譽的片子卻從沒有獲得過任何重量級獎項。就像中國周星馳的《大話西遊》,上映時票房慘淡,十幾年後重映卻被封為“神作”。巧的是,兩部電影都是同一年上映的。

有人說,老酒是品出來的,人生是過出來的,而電影的美是積澱出來的…… 而我,只想用兩個字回覆:扯淡。

一部好電影的成功是以多方面的價值所決定的,包括其藝術性,商業性,觀賞性…… 《肖申克的救贖》至少在商業性上在當年的角逐中是失敗的。

《肖申克的救贖》——被救贖的到底是誰?

那一年,反映美國近30多年曆史,處處體現美國精神的《阿甘正傳》取得奧斯卡最佳影片;《這個殺手不太冷》憑藉冷酷殺手與軟萌蘿莉的反差cp獲得一種追捧和模仿;鬼才導演昆汀的《低俗小說》敘事方式給人耳目一新……反觀《肖申克》,電影色調很暗,背景年代久遠,沒有美女如雲,沒有激烈槍戰,敘述緩慢而“冗長”,其票房、口碑在當年的歐美受冷。但現在看來,是理所當然。

《肖申克的救贖》——被救贖的到底是誰?

談談電影本身,一個越獄電影—講述上世紀40年代,銀行家“安迪”被冤入獄,在監獄中寡言少語的他吃了不少苦頭,但也結交了很多朋友,因為始終對外面的世界懷揣希望,在日復一日的牢獄生活中最終用錘子挖通隧道,在服刑19年之後成功越獄。

雖是講越獄,但是卻輕描淡寫了越獄的整個過程,(對於美劇《越獄》的痴迷使我不能正視任何與監獄有關的影視題材),這部電影大部分都是我們(即觀眾)被“瑞德”帶領著,走進安迪的生活和世界,以安迪朋友的“第三人稱視角”見證了他自我救贖的過程。

《肖申克的救贖》——被救贖的到底是誰?

再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我理解了安迪努力給獄友爭取來冰啤酒後卻笑著說自己早就戒酒,理解了他冒著生命危險拿著黑膠唱片在監獄廣播室裡聆聽優美的歌聲。每一次,他的眼神總是虛渺而淡定,嘴角掛著若有似無的微笑,自信而堅定。

《肖申克的救贖》——被救贖的到底是誰?

他不惜用一個月禁閉換來的,不僅僅是自由,還有的更多是對命運的不服輸,對“明天”還抱有的希望。

在電影裡,身兼圖書管理員“美差”的老布在被囚禁了大半生後重獲自由,卻在迴歸後的自由自在的現實世界裡不知所措,最終自殺。

《肖申克的救贖》——被救贖的到底是誰?

當安迪走後瑞德獲得再次獲取保釋機會,這次他淡然了,他告訴審查官不要浪費他的時間,也不要再虛偽的賣弄官僚體制那一套,他說,他是有罪,但是也受到了相應的懲罰,所以今天的他不認罪,也不贖罪。出乎意外的是,這一次,瑞德卻也重獲自由了,他經歷了老布的心路歷程,在接受不了現實後,他也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卻在最後一刻想起了與安迪的約定,於是乘車去尋找那塊“石頭”,去尋找自己的“自由”,去尋找安迪,去尋找“新生活”。

《肖申克的救贖》——被救贖的到底是誰?

瑞德的“救贖”是在安迪的幫助下完成的,映射著熒幕外面的我們,對於現實中的大部分人來說,我們都生活在瑞德所說的“institutionalized”中,他說:一開始你恨它,他剝奪了你的自由,接著你會慢慢習慣它、熟悉它,最後你會離不開它,離開它你將會像老布一樣不知所措。大部分人最終都會像老布一樣,淪陷在“institutionalized”裡,只留下簡短的一行“到此一遊”草草了事。

《肖申克的救贖》——被救贖的到底是誰?

雖然影片的最後給了觀眾們看似美好的結局,瑞德找到了自由愜意的安迪,並開始了他們的新生活。可是我想,這應該正是這部電影被人們所追捧的原因,也是電影所承載的大眾娛樂的功能的體現—給予我們希冀來聊以自慰。就像安迪所說的“希望是個好東西”。


《肖申克的救贖》——被救贖的到底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