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將會收穫一個怎麼樣的孩子?

為你踮起腳尖


如果吼叫能解決問題,那麼驢將統治全世界。一個愛吼叫的媽媽,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經常發脾氣,你將收穫一個逆反的孩子

孩子往往都是這樣,你讓他向東,他偏要向西。父母經常發脾氣,時間久了,孩子內心會滋生不耐煩,進而產生逆反心理。當他直到你除了發脾氣並不能拿他怎麼樣時,他就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了。



經常發脾氣,你將收穫一個和你一樣,脾氣暴躁的孩子

孩子是在模仿中學習的。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尤其實在孩子的幼兒時期,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更加深遠。你經常對他發脾氣,他也會慢慢習慣用發脾氣的方式解決問題。



經常發脾氣,你將收穫一個膽小怯懦的孩子。

想想小時候的自己,爸爸媽媽對你發脾氣的時候,你內心是不是會害怕呢?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能讓孩子心中充滿愛,充滿爭執和憤怒的家庭氛圍,會讓孩子變得怯懦膽小,缺少安全感。



總之,父母經常發脾氣,對孩子可以說時有百害而無一利。作為父母,誰都免不了會發脾氣,但一定要儘可能剋制。

我們對孩子那麼多怒火,那麼沒耐心,是因為我們沒站在他們的視角看問題。

當你想要對孩子發火時,不妨蹲下來和孩子溝通。據說絕對能治癒狂躁和憤怒哦!


話不多說小妙招


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將收穫一個怎樣的孩子?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講一個身邊的事情:

我有一個閨蜜,個性很強,在工作中風風火火,能力超群,強勢有力,公司在她的管理下,確實工作步入良性循環,業績蒸蒸日上,老闆很是喜歡。在朋友交往中,也總是她拿主意,吃什麼玩什麼,如何安排,她也確實能夠安排的很好,儘量照顧到每一個人的需求。但是,朋友們總是會有那種“被安排”的感覺,對於性格隨和的朋友尚且可以接受,對於和她同樣強勢有主見的朋友,就會經常氣場不合,互相看不上眼。

閨蜜長得非常貌美,工作又好,不乏很多追求者,其中也有個別很優秀的,但卻是無疾而終。探究原因,閨蜜的脾氣太強勢,以至於男人無力招架,久而久之,男人覺得在這麼一個強勢的閨蜜面前,沒有了男子氣概,舉旗投降。而閨蜜認為,真愛是抵得住一切的,真愛她就應該包容她,包括她的小任性,小性子。兜兜轉轉,閨蜜後來同一個性格很好的溫柔先生結婚了,隔年男寶寶誕生。閨蜜繼續把職場上的拼命三郎帶入生活中,好在溫柔先生不僅有溫柔的優點,各項也都稱的上是模範丈夫,一直幫著閨蜜照顧著孩子,照顧著家,承擔著家庭的責任。但是由於有了孩子之後,二人世界變成了三人世界,工作的繁忙,孩子的吵鬧,還是讓夫妻兩人經常為了生活中的小事吵鬧不休,在孩子面前摔盆摔碗,甚至還請我去評斷過幾次對錯。夫妻之間很多事情哪有什麼大的對錯,很多時候就是互相不理解對方,互相不包容對方而已,或者是說話口氣不好,一方聽了生氣,一方又覺得自己沒錯,不肯道歉等等。每次吵完說完,閨蜜和她老公又和好如初,只是親密感漸漸少了。

轉眼幾年過去了,孩子到了小學,漸漸長成了小少年。小少年白淨帥氣,天資聰穎,活潑好動,學習成績也尚可,就是耐心不夠,脾氣不太好。閨蜜也一直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喝止他,過後教育他,卻一直收效甚微。有一天晚上,溫柔先生出差,小少年和閨蜜在家中,閨蜜輔導著小少年做課外作業。有一題語文閱讀理解“媽媽的愛”,閨蜜輔導了小少年做了幾次,孩子還是不懂“媽媽的愛為什麼像過年的年夜飯那樣溫暖了孩子的胃,溫暖了孩子的心”這個問題,而且已經煩躁不堪,開始故意刁難閨蜜。溫柔先生已經出差一個多月,閨蜜照顧家裡早已身心疲憊。這時面對孩子的屢教不懂和故意刁難,閨蜜再也忍不住了,對著孩子吼了起來,少年也不甘示弱,和母親吵了起來:“你以為你每次這樣吼,我就聽你的了?”“你以為我就怕你了?”“你就知道發脾氣摔東西,我怕你啊,我不怕你!......”

說完,還把做作業的筆,本子,書摔得滿地都是,邊摔邊說:“扔東西誰不會啊,誰不會啊,我也會!...."

閨蜜氣不過,拿起雨傘準備作勢要打,想要假裝嚇住孩子,沒想到以往嚇得住的孩子,這次拿起另一把雨傘擋在胸前準備奮起鬥爭。這個動作讓閨蜜更為光火,心想難道你個小屁孩還反了天了?閨蜜不相信孩子還能跟她造反,就試探性的輕輕敲了孩子的屁股一下,沒想到孩子像瘋了一樣的,小拳頭劈頭蓋臉的打在閨蜜的身上,閨蜜氣的渾身發抖,丟下了傘,孩子邊哭邊奪門而去。閨蜜頓時心如死灰,難以置信,氣憤,懊惱,傷心,痛苦的感覺一下子像潮水般湧上來,在一片狼藉的屋裡哭的傷心欲絕。

過了一會,孩子回來了,卻仍舊是氣鼓鼓的,並且對了閨蜜喊:“你每次都是發脾氣!”“在家裡誰都要聽你的!連爸爸也要聽你的!”“不聽你的,你就要吵架!”......

閨蜜這時已經覺得渾身像被抽了脊樑骨一樣,悲從中來,萬念俱灰,甚至想到了自殺。她實在接受不了自己掏心掏肺,一手帶大的孩子竟然這樣對她。一直以來,閨蜜早起晚歸,早上不管前夜多晚睡都會早早起床,做好營養早餐,送孩子上課。晚上加班很晚,匆匆吃口飯,趕緊到檯燈下輔導孩子寫作業。週末從沒有懶覺睡,各個課外提高班,興趣班,閨蜜開著車帶著孩子滿城跑,就為了找個好點的老師,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哪裡有講座,再忙再累,閨蜜每次都不缺席,實在走不開, 陪著笑臉求著老師給錄音......除了這些學習上的付出之外,平常還經常帶著孩子看電影,去戶外運動,品嚐美食.....以至於我們平常約她出來聚會,她總是沒時間。想到這些,閨蜜愈發傷心,嚎啕哭著給溫柔先生打電話。結果溫柔先生第一句話就是:“你是不對啊!平常老是發脾氣,摔東西,說了你還不聽。現在孩子大了,你看看他的脾氣,一點小事就生氣,發脾氣,不懂得寬容人,斤斤計較,易怒暴躁,這樣的性格對他以後的影響非常大!男人最重要是要豁達!....."閨蜜哭著聽著先生這麼說,回想起孩子的性格是有些偏激,一點小事就喜歡發脾氣。有的時候旁人還沒覺察到任何不妥,但是在他那裡就似乎受到了天大的委屈和欺負一樣,讓他那麼氣憤和覺得不可原諒。這樣的性格,在隨著年齡的增長裡,還催生出了衝動的個性,和小夥伴們的矛盾也越來越容易產生。馬上就要到叛逆期了,這麼衝動的個性,後果更是不敢想象。再想想孩子平常說的那些抱怨的話,發脾氣時候的表現,怎麼那麼熟悉呢?不都是自己平常的話語,自己平常的動作嗎?每次有一點點小事,自己總是不能平和的去處理,不能夠寬容先生的小失誤。每次和溫柔先生吵架的時候,也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有時甚至喜歡摔東西。這些不都反射到了小少年的身上?。。。

那天晚上,閨蜜哭了一夜,也想了一夜。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閨蜜委託自己的母親臨時照顧孩子幾天,和單位請了假,一個人揹著包去遠遊,我們都一度很擔心她。兩週以後,風塵僕僕的閨蜜回來了,身體是疲憊的,眼神卻是堅定的。

從那天起,閨蜜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以往工作中嚴厲風格的她,把強勢變成了堅韌,和同事的合作也愈發舒服。和朋友們在一起不再主導一切,而是在別人需要的時候適度的提出自己的建議,並且懂得給予對方空間。對待先生也變得溫柔,對於先生生活中的粗心迷糊,不再不依不饒,咄咄逼人的去指責,以前的親密感又回來了。而對待孩子,她選擇了尊重和包容,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考慮,去體會他的內心世界,減少責罵,更多的是鼓勵和信任去幫助他。漸漸的,孩子的脾氣發作次數也越來越少,雖然還是會有,但是相信終會變為一個平和的人。

所以,收起我們的脾氣吧,用愛和包容去呵護孩子的成長,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使。


Queena


無論生活給了你怎樣的磨礪,在孩子面前,請控制你的脾氣。你越從容,孩子越靈秀,家庭越幸福,人生才更順遂。

對孩子發火 破壞孩子靈性

父母請注意不要對小孩發脾氣,你用脾氣管孩子,會破壞孩子的靈性,如同在孩子的頭上加了一個緊箍咒,生一次氣上一回火,就加一回緊箍咒。

日積月累,緊箍咒越來越多,虛的緊箍咒就變成了孩子實實在在的頭痛病,也會讓孩子懼怕父母遠離父母,既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孩子性靈被牢牢的禁錮了損壞了,好奇心消失了,創造力消失了。智慧無所從來,越想讓他學習好,他的學習會越來越不好,與家長的期望越來越背道而馳。

君子反求諸己,只有改變自己的性格,孩子才會被你改變。對孩子要採取“率性”的教育辦法,率是統帥,把孩子的性往好的方面引導,要經常找孩子的優點肯定孩子閃光的地方,多鼓勵孩子。

不要看輕日常的小小煩惱脾氣。人到中年一般處於亞健康狀態大部分原因主要是因為煩惱不健康的性情所致。而父母粗暴,子女就也會衝父母發脾氣,家庭的和睦歡樂就沒有了。

衝孩子發脾氣會讓孩子失掉靈性

    

  


偶爾發脾氣 應對有妙招

有時候孩子太調皮,實在不能不讓人生氣發火,火總是憋著也不是辦法啊。於是發火不能,不發火也不能,內心糾結得很!

不過,父母是人,不是神,所以會有喜怒哀樂各種情緒,讓我們永遠不發火,永遠溫和且堅定,永遠冷靜不失態?那做一場父母,是不是也太委屈了?!

其實,育兒方法永遠都是供我們自我提升作參考用的,而非絕對化的條條框框。說白了,父母是有權憤怒的。正如一位老師所說,“憤怒與快樂對人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如果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請這樣做吧

【1】首先,接受生氣的事實,不必內疚,要讓孩子知道你對他此時此刻的情緒反應是什麼。

【2】其次,客觀地表達出自己的感覺,你對孩子的擔心。比如說:我生氣是因為我擔心你;而不是說:你這個孩子怎麼總是這麼讓人頭疼!

【3】最後,可以直接告訴孩子,我們的期待是什麼,孩子如何做會更好。

【4】若上述3步你發火當下沒有做到,請在意識到不妥、感到內疚的當下(最好在同一天內),去跟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包括告知孩子你發火的原因(你愛他,只是不喜歡他的錯誤行為);為你的情緒失控說對不起(只是為情緒失控說對不起,不能為此想要彌補孩子,而放棄之前自己在堅持的原則,否則功虧一潰),最後跟孩子再次討論引起你發火的事情本身,包括你對孩子的期待,並就某件事定個規則,做個約定等。

【5】跟孩子說對不起不丟人,它是癒合孩子內心傷口的良藥。當然,說對不起之後,等孩子情緒穩定了,還要記得冷靜客觀地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讓他知道下一次應該怎麼做。

【6】最後,衝孩子發火的次數不能過於頻繁,沒完沒了。請至少只在孩子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時責罵,而不是永遠嘮叨、對孩子表現出不耐煩。

能夠控制情緒是人成熟的標誌,是人一生學習的課題。


軒雨炫緣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報道了一個二胎剛生不久的媽媽打死自己孩子的事件。據這位媽媽說,她哄老二睡覺,老大吵鬧,說了不聽,於是下手打,越打越重,失手打死了他。在這個事件中,媽媽把發脾氣這種情緒的暴力演變成身體的暴力,釀成了人禍,讓人唏噓不已。孩子總有調皮不聽話的時候,這個時候家長就想通過發脾氣來震懾孩子,可往往事與願違;而大人覺得是因為孩子不聽話才發脾氣,這樣好像就理所應當了。殊不知,家長在發脾氣甚至動手打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心裡既有恐懼又有憤怒,長此以往,孩子的心理談何健康。拿自己的例子說,我清楚的記得,小的時候捱了打心裡特別委屈生氣,於是在心裡默默的想著:哼,哪天我離家出走,讓你們找不到我。

家長的負能量終究傳遞到孩子心理或是身體上,會激發出人性的惡。新聞裡的媽媽失手打死了孩子,小小的我在心裡想的是如何報復打我的爸媽。當然,這是極端的情況,任何家長都不願看到的結果。其實,發脾氣或者打孩子是簡單的,後果是可怕的。面對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孩子可能會變得越來越膽小內向,不願與人交流,因為他覺得自己得不到尊重,沒有人會在意他的感受;或者,孩子會變的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有暴力傾向,因為他看到的父母就是這樣,所以也認可這樣能幫他達到目的。我們可以選擇費點力氣的方式,稍稍控制一下情緒來面對孩子的各種不如意的狀況。

首先,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做為家長我們要尊重他。無論對錯,都要給他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了,要及時鼓勵他;錯了,我們要跟他一起分析錯在哪兒?讓他知道我們在乎他的想法,為他著想,錯了也沒關係,我們和他站在一起幫助他改正。其次,要讓孩子知道家長設定的規則,當然這規則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設定,打破了規則,那孩子就要受到一定的責罰,家長對此冷靜的對待和處理,孩子也就知道該如何做了;最後,如果實在忍不住發脾氣了,事後要及時和孩子溝通,承認自己一時著急發脾氣的不當,讓他能理解你為什麼發脾氣,而不至於耿耿於懷許久。這無形中也讓孩子體會到溝通的重要性。久了,孩子會深深的信賴爸媽,那麼家長在管教上會事半功倍。總之,父母也需要在與孩子不斷的互動過程中學習並有所進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少發脾氣,給孩子創造輕鬆的成長環境,讓家裡充滿歡聲笑語。



冬寶媽秋兒


我們用“大發雷霆”來形容一個人的震怒。家裡有個總愛發火的爸爸或媽媽, 就像家中的天氣總是會突發暴風雨一樣,壓抑、恐懼、心驚膽顫。 當父母為了小事生氣的時候,他們的攻擊性十足,而且是指向外界,尤其是孩子。

長此以往,應該解決的問題沒有解決,而總是當父母出氣筒的孩子,反而會出現更多問題。

對孩子的長久傷害:

1)會變得膽小、疑慮、迷惑,反感家長,儘量躲避家長。

2)會拷貝父母的模式,從父母那裡學會用發脾氣和暴力攻擊的辦法去應對矛盾衝突。

3)與權威交往時會有障礙,累積的與父母的衝突矛盾的互動會再現在與權威的關係中。對權威人物不信任,不服氣,不能根據自身的需要和處境去調整和表達自己的情緒,要麼壓抑自己,要麼大發其火,走極端的結果是既不能如願達到目的, 又破壞了與他人的關係。

4)他的自我價值會模糊不清,不能以恰當合理的方式去獲得別人的接納,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值得別人接納,也不知道別人接納自己和不接納自己的原因是什麼。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傷害,獨生子女一代有其獨特的現象。 獨生子女的一代與之前的子女不同。之前的暴脾氣家長對孩子動怒,但對外人一般都很剋制、隨和,甚至友善,讓孩子覺得很不公平。現在的獨生子女的家長有不少是對孩子固然常發脾氣,美其名曰管教嚴格,對他人也同樣不假以辭色,尤其當別人說他的孩子不是的時候,他會非常“護犢子”。我的孩子我可以隨便收拾,別人不能說半個不字,即便這個別人是奶奶、舅舅、老師,都不行。

現在的家庭大多數不必為物質發愁,又只有一個孩子,孩子的很多其他願望常常會被滿足,例如買玩具、買零食等。這樣孩子得到的信息是混亂的:一會兒家長好像恨我入骨,我做什 麼都不對,我整個人一無是處,他們攻擊我甚至要毀滅我;一會兒家長又好像很愛我,在他人面前維護我,給我買東西,逗我玩兒,我們一起很開心。孩子會逐漸變得迷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值得愛的還是不值得愛的。


很多暴脾氣家長 自己小時候就是被吼大的,不會傾聽孩子,因為自己就沒有被父母傾聽過;不會溝通,因為自己就沒有與父母溝通過,所以現在也只會對孩子吼。一代一代傳下去要到幾時呢?

如果我們真的愛孩子,為了孩子,為了自己,從現在開始,反思自己的狀態,反省和覺察自己的處事方式,學習和擴展自己,而不是讓孩子成為一個自己任性而為的出氣筒。


曲韻談兒童心理


(一)看到這個問答,我感觸頗深,說說我身邊一個朋友的故事吧。暫且稱她為A,A是我的鄰居,和她一起玩到大,因為和她年齡相仿,家裡住的又近,所以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和A一起玩。A家裡家境還算可以,家裡小孩多,所以吃的東西特別多,我就特別喜歡跑去她家找她玩。但是每次去找A,是一個幸福又痛苦的事情,她家裡有總愛發火的爸爸和媽媽,一點小事就會對A大呼小叫,經常一點小事就責罵她,比如沒有掃地、沒有煮飯,就會遭到父母的大聲吼叫,每次A的父母的聲音一響起,A就會下意識的身體顫抖,雙眼充滿了害怕、恐懼,受到責罵的時候,她就像個受驚的小鹿,低低的垂下頭,偶爾向我們喵一眼,那眼裡全是委屈和無助,然後當父母教訓到“知道錯了嗎”等等之類,A只會怯懦的說“嗯,嗯”,現在想想真的很讓人心疼。

小時候的我們,根本就不敢反抗,所以每次A被責罵的時候,我們只能在旁邊偷偷看著,慢慢地,我們一堆小夥伴同樣對A父母有深深的恐懼。

(二)長此以往的“暴躁”教育,造成了A逆來順受、膽小怯懦、有話不敢言的性格。從小學到高中,A的成績一直很一般,每一次和父母彙報成績,又會受到父母嚴厲的責罵。在A的心裡,她已經形成那種不管她做什麼都做不好,不管她怎麼做都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的感受,所以她愈來愈沉默寡言,做什麼事情都說“算了,我不行”。

(三)恍恍惚惚,現在A已經二十歲了。今年春節,我和其它小夥伴去A家找她玩,約她晚上八點去看晚會,就在隔壁村莊,有好幾個伴一起去,加上路程很近,不存在什麼安全問題,A猶豫了好久,架不住我們的邀請,剛準備鬆口答應,這時候她母親從房間裡跑出來,對她又是一陣吼罵:“大晚上的去什麼去!一個女孩子,整天想出去玩!……”嚇得A立馬怯懦的回應了她媽媽:“嗯,我不去我不去。”然後一臉抱歉的和我們說不去了,讓我們好好玩,臉上還帶著滿滿的恐懼,宛如小時候一般。後來我們又在她家坐了一會,她媽媽在打麻將,輸了幾次,期間嫌我們開電視聲音太大等各種理由,又對A發了好幾次脾氣,我們頓感無奈,便走了。

(四)一個成年的花季少女,卻時時刻刻要受到父母暴脾氣的茶毒,只能感嘆,只能無奈。寫完這個故事,我不知道還要寫什麼感觸,只希望世間的父母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少一些責罵吧。


123y等風也等你


在我的記憶中,母親是一個能幹強勢的女性,她有一份繁重的工作,回到家還要照顧我們四個姊妹,爸爸不太幫忙做家務,媽媽幾乎包攬了全部家務,對我們要求嚴厲,我們進步時她很少表揚,只要退步了就一定被罵。媽媽脾氣暴躁,儘管愛我們,但對我們很少有慈愛溫柔的時候,不聽話就會被媽媽責罵甚至捱打。



時至今日,我和姐姐還對母親在情緒失控下,在我們童年時對我們施加的語言暴力,那一個個場景幾十年過去後仍歷歷在目。儘管愛母親,但很難和母親親密,總有一種距離感和無意識的抗拒。

我現在學習了心理學、正面管教和無條件養育,並意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有多大的影響。

童年是一個人生命的底色,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經常動怒發脾氣,很可能會讓孩子低自尊,自我價值感不足、社交恐懼、出現依戀關係和親密關係恐懼症。

所以為人父母,一定要認識到情緒失控對孩子的嚴重影響,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非常重要,在孩子面前儘量少發脾氣,實在控制不住發了脾氣,務必事後和孩子解釋發脾氣的原因,就事論事,不遷怒、不對孩子施加語言暴力。


沐小羊Amy


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媽媽對我管教嚴格,每每犯了錯誤,就免不了一場氣氛嚴肅略帶壓抑感的對話,但並非亂髮脾氣,十幾年如此,最後的綜合結果顯示媽媽是成功的,而今我也當上了媽媽。

在媽媽教育我的經歷中,我是被教育者,我有過好的或不好的體驗,唯獨沒有經歷過沒有原因的經常發脾氣,媽媽從未把我當成無辜的出氣筒,這一點我深表謝意。

看多了身邊的小夥伴,各家的教育方式也形形色色,與學習成績無關、但人格素養卻天差地別。有的小夥伴生性獨立堅強,即便整天迎接暴風驟雨,卻也成長出了和家庭環境不同的模樣——他們解脫後的笑容是那麼溫馨;有的小夥伴耳濡目染,學會了父母發脾氣的習慣,父母對他們發脾氣,他們便對周圍的人和事充滿怨氣;有的小夥伴內心比較柔弱,父母的壞脾氣壓垮了他們精神的承重梁,他們變的不願意講話、不願意與人共處。

此刻回想,最幸福的莫過於有一對明事理的雙親,他們理智、他們從容,他們用臂膀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個避風的港灣,能夠更好的為下一次航行做好最充足的補給。雖然我的孩子還小,小到我講的話或許他都不能理解,但我還是每天都在與他講道理,儘管他的反饋只是豐富的表情和哭聲笑聲以及最原始的語言。我從未想過如果他淘氣我會發脾氣,我更想跟他來一場嚴肅的對話。

畢竟經常發脾氣不是目的,或是處理問題的方法不對,或是父母本身存在一定的問題。為人父母,便要做一名合格的家長,教學相長,我們跟孩子的差別不止是輩分,還有很多,包括修養。


果兒長


我的嫂嫂是個全職媽媽,我目睹一個女孩變成母老虎對兒子拳打腳踢,情緒失控起來還可以把我侄子拖出門外直接說扔了。侄子從小就愛哭,每天一頓打罵如同中午12點撞鐘一樣妥妥的全年無休。我看到他從一個活潑的男孩子,慢慢變得麻木,在外很輕易就能被人搶去玩具還沒有反抗,從來都不撒嬌說要這要那。看到媽媽不開心了,還會上前親親她,就怕她媽媽發火。我看到了孩子的天性被壓抑,慢慢變成一個沉默寡言的孩子。我想,他的童年一定對他來說是個惡夢,一個情緒失控脾氣不好的家長,要麼就會培養一個沒有信心的孩子,要沒就培養出另一個自己。兩者都是扭曲的靈魂。赤裸裸的被害人。


安安6102


我給大家講兩個故事:

有一年夏天,一個朋友的朋友來找我,說她侄女跟父母關係很差,託我給她侄女談一談。

她侄女13歲,讀初一。第一次來的時候,她父母等在諮詢室外面,她在諮詢室裡跟我談詩歌談哲學,聲音溫溫柔柔,態度文靜和氣,一點都看不出異樣。

第二次來的時候,她父母剛把她送到就要離開,她立刻就爆發了,揪住她媽媽的頭髮暴烈地質問:“又要去賭了是吧?又要去買六合彩了是吧?信不信我拿刀剁了你們?”

本來看著挺有涵養的父母,居然就在這一刻,也動手揪住女兒的頭髮,一個扯,一個罵,三人鬧成了一團。

第三次的時候,女孩跟我說,她父母喜歡賭博,經常跟不三不四的人來往。只要一輸錢,父母就開始吵架,不僅動口,還動手砸家裡的東西。她勸過很多次都沒用。

最後一次她要期末考試,她父母還吵個沒完沒了。她一氣之下,到廚房間拿了把菜刀,威脅再吵她就動刀了,終於阻止了父母的爭吵。

而她從此迷上了拿菜刀的感覺,再也控制不住。


第二個故事:

有一個媽媽,因為孩子的學習和情緒問題甚為苦惱,向我傾訴。

她說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總是拖拖拉拉,做題很不仔細,總是做了擦,擦了做。

她看不過去的時候就批評孩子。一批評,孩子就大喊大叫,嗓門比她還大,喊得臉紅脖子粗的,非常歇斯底里。

她問我,孩子是不是有心理問題?

我讓她回家批評孩子的時候拍個視頻給我。

給我看視頻的時候,這個媽媽也在看。

孩子一開始做作業還是挺認真的,做著做著,就拿橡皮擦反覆擦起來。

媽媽開始阻止,語氣還是剋制的。

孩子不為所動,堅持要用橡皮擦。媽媽開始不淡定了,語氣很衝地罵孩子。

當孩子幾次三番動用橡皮擦的時候,媽媽終於爆發了,一把搶過橡皮擦,狠狠掰成幾瓣摔在地上,然後口不擇言地大罵孩子。

孩子在媽媽的責罵中,倔強地挺起脖子,開始和媽媽對吼。

媽媽聲音有多大,孩子就有多大。

兩個人發脾氣的神態語氣姿勢,一模一樣!

最後終結: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不僅僅是長相,是包括性格、為人處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