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月季牙籤苗葉子發黃,是生病了嗎?

竹林聽雨5523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您的月季其實不能說生病,準確的說應該是管理不得當所致:缺肥+缺光。牙籤苗也就是所謂的植株弱小、莖稈纖細,而月季植株葉片發黃,顯然缺肥,應該屬於瘦小有些高腳苗的情況,個人認為光照不足。那麼針對牙籤苗如何處理呢?科學興農為您提供幾點建議,讓您的月季苗變成筷子苗。

強幹弱枝

這也是所有種植花卉作物中所要提倡的一點,如果主幹都無法強壯起來,還指望全株生長健壯,顯然有些痴人說夢了。大多數月季繁殖都是採用扦插的方式,而扦插的枝條本身就不夠粗壯,因此所生長的牙也都比較纖細,瘦弱。因此來說指望這樣的枝條能夠長得 很旺盛顯然不太現實,在苗子生長兩個月後可以採用打頂,促進根系生長。待下一茬長出的牙讓其生長起來就能夠強壯起來。注意,這種比較粗壯的芽基本上都在根莖的基部發出,因此,打頂時候不必為植株留太高,否則很難長出筷子粗的嫩芽的。

適度光照

光照不足也是牙籤苗的原因之一,這和枝條過密,光照強度不足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個人建議適當給予光照,不過苗子不夠強壯,也要避開中午的直射光。可以仔細看一下芽節間點距離,如果過長的話,就是明顯的光照不足症狀。

追施肥

苗子葉色很淡,說明缺乏氮肥供給。對於種植花卉作物來說,之前也多次說過,儘量要多追加有機肥供給,因為有機肥營養相對全面,對於作物能夠全方位的補充,而不少花友追加化肥由於使用不當,造成化肥肥害。並且如果氮肥用量過多的話,還會導致植株葉子過多,徒營養生長。在花前期可以以氮肥為主,這一階段營養生長較多,但是臨近花期就要逐漸減少氮肥使用,改為施加磷鉀肥。

月季牙籤苗初次打頂(圖片來源於網絡)

換盆和修剪

月季是比較容易休眠的花卉,開花過後會休眠,而營養不足還會出現休眠。因此,為保證月季能夠充分的營養生長,快速健壯起來,有必要提供充足的營養。月季盆栽容易 出現營養不足以及土壤板結的情況,因此,要注意換盆。不過換盆也要依照長勢來說,如果長滿盆的話就必須要換盆了。而像夏季月季的花蕾大多不如春季,因此要保證植株粗壯,就要及時打頂摘蕾。修剪一些弱小的枝條,帶病的。枝條過密的都是修剪的對象。不過注意的是,夏季不是大幅修動的時刻,要注意修剪的分寸,為了改變牙籤苗的現狀,我們還是以植株發壯為目標,主要修剪瘦弱的枝條即可,壯大根系。

反覆幾次修剪,注意管理得宜的話,一般十來個月就可以長成粗壯的月季了。像如題所說的黃葉、枝條纖弱的情況四五個月等到新的筷子芽出來就能徹底改善。以上就是科學興農為您分享的幾條小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添加關注,為您分享更多花卉種植信息。


科學興農


月季小苗想養的好,環境控制很重要,施肥也需要比較謹慎,因為苗子很小,施肥多了燒苗,施肥少了不夠,所以選擇肥料很重要,其次品種對苗子的選擇也很重要,比如藤本選擇扦插的即可,如果是弱勢品種,那最好還是選擇根接的,不然拉扯半年還沒人家的一半大!

小苗想養的好,基質配比很重要,基質配的好,那麼根系發育的就更好,根正苗紅,就這麼簡單,所以小苗基質一般使用透氣而保水保肥的,比如粗椰糠、細椰糠、泥炭1:1:1配比,再加一點珍珠岩啥的。

小苗用盆也很重要,最好使用控根盆,這樣不易積水,還會讓根系發育的更好,不至於根系大部分只是集中在盆子底部,這樣滿盆都是根系,苗子長的自然就好。

基肥很關鍵。小苗因為根系弱,對有機肥、複合肥反應敏感,所以推薦小苗用更加科學的控釋肥,比如奧綠等,一般花商都是將奧綠和基質提前預混或者小苗上盆時在盆底加一點奧綠,不過我更推薦將奧綠撒在盆土表面,然後將肥料與表層土混勻,這樣奧綠一方面釋放肥料下滲,還能吸引根系往盆土中上層發育。

追肥也很關鍵,苗子長的快,就需要追肥,一般使用水溶肥1000倍-1500倍5-7天追一次,比較合理,不易肥害。

環境一般對於小苗稍微要求嚴格一點,避免暴曬,因為盆子小,很容易曬透,避免雨淋,因為苗子小,很容易造成基部溼度大不通風,所以儘量給小苗營造一個比較舒適的環境,長旺了再露天煉苗。

這樣做下來,苗子就會油亮有生機,開花不斷了,而不會葉子發黃脫落等。

我是書香庭院的玉痕,愛好月季嫁接及盆景月季、樹狀月季的製作,有嫁接、月季、玫瑰相關問題也可以提問邀請我回答或者私信我互相交流學習,也非常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定期推送嫁接技術視頻給你。


書香庭院的玉痕


一。月季小苗黃葉。一個是剛收到後底下老葉發黃。這是發貨路途受損及溫室衡溫到室溫突然溫差變異、環境溼度:突變造成的提前老化。問題不大。根系受損後剩餘養份供應能力減少,葉片亦成正比隨之減少,去舊養新來保持平衡。

二。平時黃葉。由於不經意的“幹”造成。澆水沒透,上溼下乾的半腰水。比如你早上澆水,但根部缺水,中午還是缺水發蔫。你以為沒事。但已造成根部傷害。月季就需要休眠來降低損失。直接表現是葉黃嚴重者落葉。

三。不知是白天還是晚上拍的。若白天拍的,則是陰養缺光照。葉綠素無法轉換葉片發黃。

四。發現題主月季葉片黑尖。但看葉片不像有病蟲害。你還是看下有無蛛網,有則是紅蜘蛛病害。無則是以下幾點:1、月季喜肥,但需薄肥勤施。施肥過量,則葉片幹尖。2、光照過強。月季喜光是全日照光。不是爆曬光。若過強,葉片從綠變棕再變黑。先黑尖再黑葉緣及面。3、溫度高,盆中介質失水,也會葉黃焦尖。

五。光照強,長時陰養。葉太盛通風不好,水害傷苗,肥害傷葉,施肥過濃,盆土過幹過溼都可黃葉。題主自己對比。

落雨說花卉,從不同視角,用不同觀點給你不同但切意的解析病症。喜歡的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閉花落雨


這個題目前兩天就看到了,考慮到葉子發黃的原因太多,一兩句話說不清楚,所以就沒有回答。今天看到回答的人也不多,估計和我想法相似。

題主照片上的月季枝繁葉茂,還有很多花,我都不能把它叫牙籤苗了。也不用想太多,這個苗看起來沒啥問題,照片中也沒發現有很多黃葉。

不叫牙籤苗,咱們權且叫它小苗吧。小苗的生長有他的規律,有時候著急也沒用。葉子發黃有如下可能:

1、環境改變。這個最常見了。新環境可能也適合月季生長,但是和原來差別較大,需要個適應過程。這種情況往往不用特別處理,葉子掉光了會長新的出來。

2、盆栽改地栽的時候貼根撒了複合肥或者尿素。症狀是底下葉子開始變黃脫落,然後掉光。這個無解。

3、新環境不通風。通風條件差會引起葉片變黃脫落。往往落一部分後會自動停止脫落。

4、病害前期症狀。明顯的病害容易發現的,有些病害前期症狀就只有葉片變黃脫落。比如黑斑病初發期,底層葉片往往黑斑並不多,但是葉片黃落明顯。

5、缺少光照。這個葉片黃落是後期症狀了。

6、缺水。也可以葉片黃落。不過只有長期輕度缺水如此。短期內忽然暴曬乾透,都是表現為頂葉乾枯。

7、正常更新。雖然總是說一歲一枯榮,也不是說一片葉子一定能用一年。

小苗生長條件適合,會很快長大,但是有時候並不需要特別著急。想讓他長快點兒,去掉花蕾是有效的。過度修剪枝條迫出新芽的方法我覺得不可取。

比如有些藤月扦插苗,第一年不管你怎麼伺候,即使地上出筍,也是很細的,但是第二年春天會一下子出來很多筍,長的非常高。

所以我的建議就是,扦插苗第一年讓他隨便長,儘量保持很多的葉子,讓他光合作用儲備營養。當年冬天修剪一下,讓他好好休眠。第二年春天瞬間長成大樹。

因為題主說到施肥,我的習慣就是複合肥兌水浸盆,500~1000倍液,這樣肥效快,浪費少。有人會說不環保,那就看怎麼理解環保這兩個字了。我曾經漚過豆子,施肥後隔壁鄰居受不了了,認為太臭。臭味兒應該也算影響環境吧?


灌園種花大叔


因為題主沒有上月季牙籤苗的圖片,也沒有詳細的介紹和說明原由,我只能來逐一推測了!



月季小苗的葉子發黃有以下幾種可能:1、扦插剛成活的牙籤苗,若才栽種上,還沒服盆,就受到強日光的照射,就會導致葉片發黃!

2、新栽種的小苗,若盆土板結,不透氣、不濾水,導致盆土積水嚴重,小苗的根系呼吸受阻,也會造成小苗黃葉!

3、小苗若新栽種的剛剛成活,根系還不是很發達,就著急著施了肥,也會造成小苗黃葉!

4、栽種小苗的盆土太肥,小苗的根系太纖弱,無法吸收,導致燒根,也會引起小苗黃葉!

5、小苗若只是底葉發黃,其它葉片正常,那就應該是正常的退草,不必緊張!

6、還有種可能就是品種的原因,新出來的嫩葉黃黃的,時間久了,長長就會變得綠起來的!

7、小苗的生長環境不通風,悶熱,空氣乾燥,也會導致小苗黃葉!

8、再就是小苗所處環境的溫度不穩定,忽高忽低,小苗不適應,也會造成黃葉!

9、小苗得了病蟲害!如:根腐病、紅蜘蛛、蚧殼蟲等病蟲害,也會造成小苗黃葉!

😂我知道的就這些了,您可以一一對照,看看可能是哪方面的原因,再做出相應的措施來解決問題,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助到您!

月季原產我國,在我國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它喜歡陽光充足,空氣流通的環境,但也要避免它受到冷風和幹風的侵害!月季的適應性也很強,對土壤的酸鹼度要求不高,但必須得疏鬆、透氣、濾水良好!耐寒,不耐陰,日常管理簡單,



不嬌氣,還是比較好養活的花卉!

在今日的中國花卉市場中,月季的品種有一千多個品種,名列花卉之首!因此,受到無數花卉養殖者的喜愛!我們這裡馬路邊上,也都種滿了~~曬幾張今天拍的圖,請欣賞!









Aissa900


春天是月季病害發生季節,優其是植株瘦弱細小,就更易得病。你的月季一定是發生了黑斑病或是白粉病而黃葉的。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需從兩方面入手。

一,多施磷鉀鈣肥,少施氮肥,使植株強壯,提高抗病能力。磷肥有促進根系發達作用,使植株更能吸收養分。鉀肥有促進植株粗壯作用,使月季更粗,開花更好。

二,防治病害發生。

月季在春季,主要有黑斑病和白粉病危害。

1,黑斑病,春季溫度適宜時,多雨,多霧,有露,空氣溼度大,通風不良極易發生。初期葉面出現黑褐色圓形或近圓形病班,後期病斑上生許多黑色小點,葉片組織大面積變黃及易脫落,嚴重時植株葉片可落光。

防治方法。

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1000倍於發病初期噴葉面第一次,以後一星期噴一次。噴藥次數依病情而定。


2,白粉病。春季三到四月發生嚴重,一般在溫暖乾燥或潮溼,通風不良的環境易發病,而降雨則不利病害發生。氮肥過多,土壤缺少鈣或鉀肥時易發本病。主要危害月季的葉片,嫩梢,花蕾等部位,受害葉片表面均有白色粉層。嫩葉發病後,葉片皺縮捲曲呈畸形。老葉發病後葉面出現水漬狀褪綠黃斑,嚴重時葉片發黃枯萎脫落。

防治方法。

氮肥不宜過多,適當增施磷,鉀,鈣肥。噴施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000倍。或三唑哃水劑2000倍液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噴施次數依病情而定。

因此,建議你對照一下你的月季具體發病症狀,對症處理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