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合肥未來的發展是怎麼樣的?

小魚兒說說說


簡單來說一說吧,根據題幹中提出的問題一條一條說吧。

1. 鄭州高鐵都是三四條同時施工。合肥卻一條一條修。

首先前半句沒毛病,因為鄭州有自己的鐵路局,在自己的權限範圍內想怎麼玩怎麼玩,這點合肥沒發比,而且河南是人口大省,鐵路運輸量大,所以也需要更多的鐵路,而且河南相比於合肥,更是集全省之力發展一個省會,周圍的城市更窮(合肥邊上有六安、安慶等,都是大城市),所以資源自然是向鄭州傾斜。

但是後半句也有問題,合肥目前在建的鐵路也有商合杭和合安兩條,並不是題幹中說的一條一條修。

2 濱湖截止目前人氣不足。高新區,經開區後發乏力。

我感覺濱湖人氣還可以吧,基本上我認識的人都是在濱湖買的房子。

高新區和經開區目前都是在發展中的,而且合肥還在開發一個新站區,三個“經濟特區”共同發力,未來還不好說,就我知道的,晶合、京東方就是在新站區, 好吧,這麼看來高新區和經開區還真的是後發乏力,被新站區給超了== 不過睿力是在經開區啊


再來說說如何突圍吧,實際上也是合肥目前正在做的:

大力發展工業,從三個“經濟特區”就可以看出來合肥是很重視這塊的。

然後就是高校教育了,合肥被譽為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中心城市、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 、中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可不是吹的。

其他的城市建設,包括公共交通基礎建設、醫療福利方面的建設。


合肥美麗匯


合肥,作為省會城市,曾經的基礎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倒數,更是在省會城市中處於墊底的狀態。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合肥不要說和外省的主要城市相比,和省內的其它主要城市相比,也是處於墊底狀態,無論是交通狀況,還是經濟產出,抑或是人口規模!

畢竟,合肥成為正式的省會之初,人口僅僅五萬多,全市最高的建築,只有兩層,工業基礎基本為零,經濟產出,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我過很長一段時間經濟排名,根本就不把合肥算在內!


當別的城市在發展時,合肥,還在打基礎。當別的城市進入發展快車道時,合肥剛剛超越省內的淮南、淮北和蕪湖!

幾乎可以說,直到2005年以前,合肥都是在打基礎。直到2005年,合肥開始全市大拆違,經濟等各項建設,才真正步入發展軌道——這時,那些基礎好的城市,早已把合肥遠遠地甩在身後——2005年,合肥在全國主要城市中,經濟產出僅僅排在第75位。


從2006年開始到2016年,合肥從第75名升到第26名!在這十一年裡,合肥的經濟發展速度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幾乎是一騎絕塵!

即便如此,由於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相比於排在合肥前面的城市來說,還是偏低,所以,各項建設難以全面鋪開!這也就應了問答提示中的話,人氣和速度明顯還不夠吸引眼球!


事實上,直到2020年底,合肥的各項建設依然處於打基礎狀態,經濟名義增速固然處在全國領漲位置,但還不算合肥建設處於騰飛狀態——這也是筆者在前面寫過文章,綜合合肥的各項因素,筆者認為,合肥直到2020年,經濟產出都處在騰飛前的助跑階段!

為什麼這麼說呢?


2017年1月10日,合肥成為我國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城市,未來,合肥將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學研究分工、合作和競爭,同時,國家將把合肥打造成世界級的科技產業化創新中心!

既然是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研合作和競爭,那麼,國家必然會投入人力物力,支持合肥有關方面的各項建設!

所以,在這一年——2017年,我們看到合肥幾乎到處是工地,到處在搞開發和建設,合肥北城、合肥西城、合肥南城、合肥東部、巢湖半島和巢湖半湯,等地域,隨處都能看到都建設工地。


按照國家相關規劃,合肥從2017年到2020年底,全面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成後,必然會帶來科研大發展,從而帶動科技創新產業化發展!屆時,合肥市必然進入真正的發展快車道,那時的合肥市,市容市貌必將讓來訪者耳目一新!

四年,合肥將投入至少25000億的資金,用於合肥的各項建設事業。


四年後,合肥的高鐵樞紐地位最終形成,“時鐘”狀的高鐵線路,趨於完美,軌道將至少有五條線路投入運營。各大學城、科學城和科研平臺,將基本建成並投入使用。西城、北城、巢湖半島和巢湖半湯的開發將會成型,合巢產業新城的開發,也將如火如荼。

對於合肥的未來,各位看官,但請稍安勿躁,給合肥時間——還有三年時間,到2020底,歡迎光臨合肥——一個充滿科技氛圍的嶄新大都市必將能夠呈現在來訪者眼前!


至於說經開區後繼乏力,只是暫時的。高新區,壓根就不存在後繼乏力的問題。事實上,合肥高新區,已經從2015年的全國高新區排名第12位,到2017年8月10日上升到全國第六,已經遠遠地把武漢、南京和蘇州的高新技術開發區遠遠地甩在了身後,成為華東地區僅有的三個進入全國十大高新技術開發區之一!排在全國第二的是上海張江高新技術自主開發區、全國第三是杭州濱江高新技術開發區。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在2017年又新增了眾多的高新技術企業,綜合效益,處於我國中西部第一的位置,產業創新能力處在全國第五的位置!


隨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成,未來合肥的發展,必將如虎添翼!按照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設想規劃,我國未來城市格局將會是3+6的格局。即3個城市群加6個主力城市,而合肥就是這6個主力城市中的一員!

這也是為什麼筆者看好合肥的未來的最重要原因!


為了加速合肥的各項建設,安徽省、合肥市和合肥各區縣市,都制定了人才競爭政策,具體條款,涉及尖端人才、高端人才和中低端人才,都有較強的吸引力!

所以,無論什麼層次的人才,只要願意到合肥發展,都能得到來自市裡和各區縣市的照顧和各項補貼(市裡有市裡的補貼,各區縣市也有補貼),只要能夠安心在合肥發展創業,就都有好的未來!而合肥市政府也正在積極把合肥打造成我國“人才特區”!


鄭瑞文2015


合肥未來的發展將會以科技為立足點加大創新的力度不但要成為中國的科技中心,必將會成為世界科技的新貴!北航、北外、清華、復旦等國內頂尖大學來合肥開分校就是最好的例證!

合肥是我國唯一的科技創新城市!國家科技中心!除了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正在開建量子創新研究院!還有十二個國家重大科學實驗室!質子重離子醫院已開建!等等!這些大的科學裝置必將引領合肥成為中國的科技之都!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就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合肥是最早把科學技術的發展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城市!合肥從解放以來的全國省會城市倒數第一成為現在的全國省會城市前十!這些發展是以科技為先導而帶動全市的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大發展的!

縱觀世界的四大科技中心,無不都是先進的製造業和服務業城市,合肥將成為國家創新策源地!那些噴合肥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人必將打臉自己!

合肥誕生了多個世界第一,有哪個省會城市能與之爭鋒?未來城市之爭就是科技和製造業服務業之爭!沒有原創的科技和原創的製造業服務業就不會有城市的大發展!貼牌加工組裝業再大再發展也不會成就百年企業!十年八年的維持也算不錯了!合肥幾乎沒有貼牌和為他人做嫁衣這樣的企業!

合肥是‘’大湖名城,創新高地‘’!也是國家交通樞紐城市,鍾字型高鐵的樞紐成為國家高鐵網新貴中的新貴!一口氣開建五條地鐵,每年都有一條地鐵線開通這在全國城市中也是絕無僅有的!短短十年修建了金寨路高架、長江西路高架、馬鞍山路高架、銅陵路高架、阜陽北路高架、裕溪路高架、合作化路高架、包河大道高架等等,這在全國也不會有第二個了!所以合肥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合肥現在的發展是靠自己的力量發展起來的,並不是舉全省之力的!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簡政放權!在合肥,一個大項目的審批到開工三個月就能搞定,這是其他城市不可比擬的,海爾、格力、聯合利華、京東方、聯寶、江淮大眾、惠而浦中國等一大批產值過百億甚至過五百億的大企業的落戶無不顯示合肥的快捷的投資環境!合肥的發力才剛剛開始,未來會越來越快!我們多為合肥喝彩!


品味時尚品味秀麗


來合肥三年多了,見證了這兩年合肥發展。可以說合肥的發展速度是越來越快了,西南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濱湖崛起了,肥西崛起了,合肥未來的發展還是非常可觀的。最近聽說濱湖要和肥西縣合併成一個區,如果真是這樣,那西南部將會形成新的金融圈。瑤海區和肥東縣相較於合肥其他幾個區發展還是相對落後的,如果合肥政府打開了東門,瑤海等區崛起了,合肥的未來發展個人還是很看好的。合肥正以飛快的腳步趕上南京等周邊城市,相信下一個十年我們可以看到。


Designlink袁超


城市突圍——合肥

還記得13年的時候,有一家日本媒體專門做過報道,報道認為“中國合肥城市建設大‘躍進’不切實際",我把部分段落貼下來大家看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問題是,合肥市城建的“躍進”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基於人們的實際需求,這一點很值得懷疑。在那些20-30層高建築林立的住宅區,人影稀少。晾曬著衣物、充滿生活氣息的住宅數量也不多。能買下這些價值數百萬元房產的老百姓並不多,而且周邊沒有什麼食品店和學校,6車道的馬路也處於整修中,走幾步就能看到路障。  

或許將來會有城市發展的進一步規劃,但高層住宅和大型國際會議中心如果沒有實際需求,那這些工程將很可能成為不良資產。當然,這些工程的建築費是可以被計入地方GDP的,因此它們將成為地方官員的政績。隨著基礎建設費用不斷被劃出,地方政府的財政問題和不良債權也更加令人關注。

——————————————————————————————————————

現在僅僅4年過去,我們看到濱湖新區人口大幅增加,城市分區日漸完善。這還是在濱湖新區和老城區道路未完全大通的情況下,顯然日媒的報道是沒有充分考慮合肥的實際情況的。很多人對於合肥的印象只是停留在一個很落後很貧窮的認識,但合肥這些年的快速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個城市。

難麼合肥該如何在這些城市中突圍呢?

  1. 持續加大對工業投資。合肥的工業投入不少,在各省會中,其工業投資也名列前茅。多年的投入也帶來了成效,為房價上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2. 發揮科教優勢,打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個金子招牌,與上海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相互緊密聯繫共同打造世界性的科技研發中學。公認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可能從新材料、人工智能、新能源、量子技術、基因工程技術這五個領域率先突破,目前合肥在人工智能(科大訊飛是全國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新能源(合肥EAST在國際上屢獲突破)擁有一席之地,在量子技術(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於上海開展廣泛合作。

  3. 政府地引導不同的生產要素參與經濟活動中,比如京東方、長鑫、晶合等等這些企業在合肥投產都有合肥政府的作為。

  4. 加強合肥城市建設。合肥的城市建設確實是比較糟糕的,和其他長三角副中心城市南京杭州上海相比,十分落後。而合肥的精品路工程也是比較一般的,我個人比較喜歡福州的舊改工程,福州的改不是修修補補,而是改頭換面,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搜下福州舊改的內容。

  5. 補齊醫療基礎教育的短板。

——————————————————————————————————————接下來回答題主第二個問題。關於高鐵,鄭州擁有極大的優勢。

  1. 鄭州擁有自己的鐵路局。這使得鄭州在鐵路建設上有很大的自主權。

  2. 鄭州附近無較大城市。決定鐵路說到底還是城市,鄭州周圍無較大城市,又處在渭河平原和華北平原的交界附近使得南北向東西向的鐵路再此交匯。

  3. 河南人口眾多,鐵路運量大。

有此優勢,鄭州打造全亞洲最大高鐵站也是合理的。

再看看合肥,一沒自己的鐵路局,二是周圍大城市環繞,所以在鐵路建設自然是比不上鄭州。不過我還想提一點,雖然合肥比不上鄭州,但是就其高鐵樞紐地位在全國排前十也是可以的。

目前合肥在建的也有商合杭和合安這兩條,未來還有合新高鐵,這麼說是一條一條地修呢?

——————————————————————————————————————

關於濱湖人氣不足,我認為還需要時間。

——————————————————————————————————————

關於高新區經開區後發乏力,我有點不認同了,不知題主是否知道晶合和506項目,都是大項目啊。


田田如駒


我覺得合肥作為繼北京 上海 深圳成為我國又一個科學中心,以科大為依託,是國家科技未來發展戰略要地,打造成未來科學中心和科技中心。

合肥作為中部交通樞紐,正在建設自己呈米字形交通網絡,北可連接 北京 天津 鄭州 太原 西安。南可貫通南京 杭州 武漢 南昌 廣州 福州,又列入國家長三角經濟帶,相信合肥未來發展可期。一定會不符眾望,發展成為我國科研中心,智能中心。


兩午一未


充分說明合肥近些年來的發展過快,以至於贏得各種讚美和認可。③合肥是長三角城市群三大
副中心城市之一,另外還包括中國第二強省江蘇省會南京、中國第四強省浙江省會杭州。

合肥能夠與南京、杭州等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大都市並排,間接證實本市取得很大的成果和成就,意味著未來也將踏入國際化城市序列。


看鑑襄陽


目前還是很看好合肥的,合肥後起之力不可小覷,且的確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城市,各方面還在發展中,當大城市發展遇到瓶頸,而小城市的不斷追進,合肥與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的距離在不斷的拉近,而且合肥地處北上廣中間,交通也十分發達,相對於鄭州,武漢,交通壓力沒有那麼大,而且合肥具有優質的醫療,教育資源,是一個適合長期投資居住的城市。


互聯網工場


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安徽舉全省之力,發展合肥!又是四大科教城,未來發展還是不錯的,合肥正向著準一線城市邁進!不過房價也在邁進,整體薪資水平不高!


然寶


安徽舉全省之力就搞了個合肥,放眼看安徽其它城市地區哪一個行?皖北更是落後,安徽應向江蘇學習也多搞幾個6000億8000億上萬億GDP的地區城市,別整天拿合肥說事,說說老區說說大別山說說淮北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