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留守男孩因偷竊被父親毒打,心理學家:揭露孩子問題行為

“本文為小賢爸爸育兒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收藏”

有人問我:“孩子犯錯到底該不該打?”

我家小賢繼承了我80%的淘氣血統,他淘不過我,但也比一般孩子要淘氣一些。我不是提倡“虎式”教育的家長,但並不代表我會一直用講道理的方式只動口不動手。

作為父母教育孩子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就好比警察的責任是保護公民,維護社會秩序,對於不浮法的壞人是有權使用適當的武力手段。

留守男孩因偷竊被父親毒打,心理學家:揭露孩子問題行為

再教育孩子時也是同理,當孩子不願講道理,是可以動手來協助孩子聽我們講道理的(我是一個講道理好爸爸,哈哈)。

但是對於體罰孩子家長心裡要有一個底線,理智體罰,體罰孩子不是為了洩憤,如果造成人身傷害就是違法行為,別把家暴誤會成體罰。

留守男孩因偷竊被父親毒打,心理學家:揭露孩子問題行為

男孩被父親毒打,嘴腫成“香腸”,指甲脫落

在網上看到一箇舊新聞,是一個12歲留守男孩,因多次偷盜村裡人的錢財,在學校搗蛋被多次找家長,被其父親用鞋子連扇數下,腫成香腸。

孩子被打後的視頻被傳到的網上,引起網友熱議,此時也驚動了當地警方,對其施暴的父親進行了教育批評。

留守男孩因偷竊被父親毒打,心理學家:揭露孩子問題行為


留守男孩因偷竊被父親毒打,心理學家:揭露孩子問題行為

網友:什麼仇什麼怨,以暴制“暴”

有網友表示:“這爸爸下手也太狠了,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孩子會這樣與成長的環境,父母教育脫不了干係,留守兒童,家長不在身邊出了問題爸爸只知道家暴孩子,這哪裡是教育。孩子只會越長越歪。”

這名男孩一直留在老家由自己眼睛看不到的奶奶養大,家裡還不止他一個孩子,兒子兄弟姐妹5人,一個人能照顧好孩子們吃住就不錯了。

這個孩子確實從小缺少大人的教育和引導,缺少成長中缺少愛,甚至做出偷同村的一位80多歲的老人的存款。

留守男孩因偷竊被父親毒打,心理學家:揭露孩子問題行為

孩子的父母養孩子不容易,外出打工已經非常疲憊,孩子卻不能懂事,出現品行差的問題,又因為自己身學問有限,在遇到在的問題時只想到“揍”,揍老實就好了。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孩子的行為並不是沒有理由的。

留守男孩因偷竊被父親毒打,心理學家:揭露孩子問題行為

孩子的問題行為,是在向你表達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父母都在外打工,孩子一年到頭很難見到父母,只有在學校老師找家長時或犯罪時需要監護人到場時,父親才會從遠方趕回來。

孩子的這一行為,既滿足了自己想要見到父母的心理,也帶有報復父母激怒父母的意味,孩子只是想得到父母的關注。

英國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主要致力於研究:父母—嬰兒關係理論。代表作《成熟過程與促進環境:情感發展理論研究,遊戲與現實》。

留守男孩因偷竊被父親毒打,心理學家:揭露孩子問題行為

他提出:孩子的問題行為,常是在向父母表達什麼,是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的某些感受,當父母看到後,不僅孩子的問題可能改變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也會加深。

賢爸小結:

盜竊罪是觸犯刑法的,但對於未成年人來說,是不追法律責任的,因此孩子們無法理解自己犯法的嚴重後果的。

只需孩子的監護人返還贓款並賠償,孩子只需要回家接受監護人的批評教育。

孩子做錯事一定不能放任不管,但如何管如何教育卻非常重要,暴打不能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只是暫時壓制,對於孩子的品行、心理並沒有進行有效教育。

孩子的問題行為到底表達著怎樣的心理需求,需要家長花些時間去理解和糾正。

【今日話題】說說那些你忍不住想“揍”熊孩子的憤怒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