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疫情過後,Saas是否會迎來風口?

2020 1st


受疫情影響,不少學校的已經把開學日期推遲到了3月份。學生們的假期得到了延長,但是祖國的花朵們是不能停止學習的腳步的呀,為了能讓祖國的花朵茁壯成長,“釘釘”這款在線辦公被教育部選為網課平臺之一,誤打誤撞進入了“在線教育”的行業。

疫情過後,Saas是否會迎來風口?

這和諧溫馨的場面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當小學生知道應用評分降到1星,軟件會下架的時候,群眾的力量就起作用了......來看看應用商城中的評價。

疫情過後,Saas是否會迎來風口?

(但是小學生萬萬沒有想到,行業通行的評分區間是1-5分,並無0分的選項,評分降到1分不可能實現的.....)

釘釘也是要面子的啊,釘釘官微通過一張表情圖片回應此事:“相識是一場緣,不愛請別傷害”、“我知道,你們只是不愛上課,但別傷害我,拜託、拜託”、“討個生活而已,少俠手下留星”。

疫情過後,Saas是否會迎來風口?

釘釘作為一款免費辦公軟件平臺裡的行業佼佼者,這次為什麼會遭到罵聲一片呢?可學校和老師又為什麼選擇釘釘呢?

第一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小學生說出了社畜不敢說的話.....大家心裡明白就好.....

疫情過後,Saas是否會迎來風口?

第二個問題——因為老師們覺得釘釘方便使用、課堂管理功能強,上課效果最好。

劃關鍵詞了,朋友們!使用方便、管理高效


01


初識Saas


學校無需自己購買服務器、帶寬等資源,也無需自己開發和維護軟件,甚至不需要任何IT方面的知識,即可快速搭建自己的在線課堂,獲得完整的在線教學、管理能力。這就是SaaS(Software-as-a-Service),軟件即服務,或稱為企業服務產品。

可見Saas產品有兩個特點。

▌第一,應用軟件雲化,由傳統的本地部署轉化為雲端部署。

疫情過後,Saas是否會迎來風口?

▌第二,具備多租戶資源複用的特點,對多租戶的資源複用能夠有效降低開發和運維成本,實現持續快速的升級迭代。

疫情過後,Saas是否會迎來風口?

Saas產品往往需要建立在Iaas(Infrastructure-as-service)以及Paas(platform-as-service)之上。這裡稍微普及一下Iaas與Paas

(如果是大佬,以下3段請跳過~)

▌Iaas(Infrastructure-as-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顧名思義,提供基礎設施的服務...幾年前如果你想在辦公室或者公司的網站上運行一些企業應用,你需要去買服務器,或者別的高昂的硬件來控制本地應用,才能讓你的業務正常運行。但現在可以租用IaaS公司提供的場外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硬件。這樣一來,便大大的節省了維護成本和辦公場地。

▌Paas(Platform-as-service),平臺即服務,提供操作系統、虛擬主機等,拿到基礎設施還不夠,對於這些硬件,我們不會直接和他們打交道,需要操作系統介入,提供對操作友好的環境,幫助我們實現人機交互。

如果把Iaas理解為建築房屋所搭建的地基的話,Paas就可以理解為房屋;房屋可以是居民房,也可以是寫字樓,它提供了一個可供我們活動的環境;Saas便是房屋中提供的服務,如一棟樓裡提供了電影院、服裝店等服務。


02


疫情面前,是喜是憂?


而這次疫情,對於Saas企業來說是喜還是憂?

先來看看目前大家都瞭解的現狀,阿里旗下在線辦公平臺釘釘的數據顯示,僅2月3號復工第一天,全國就有上千萬企業、近兩億人進行遠程辦公。釘釘、微信企業號、飛書等大廠Saas產品無疑成為這波紅利的最大受益者。

金融方面,今日,SaaS行業還迎來了融資——據媒體報道,“樂搖搖”已完成1.5億人民幣C輪融資,由騰訊領投,璀璨資本、老股東廣發信德跟投。該公司主要提供“智能通訊硬件+SaaS系統”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在A股市場,用友等老牌在線辦公廠商有關的企業股價甚至逆勢飆升。

疫情過後,Saas是否會迎來風口?

市場空間方面,Saas作為產業互聯網的一員,其在我國的發展空間還很大。艾瑞數據顯示,自2013年起,市場規模一直處於增長狀態。

疫情過後,Saas是否會迎來風口?

2018年,中國企業級SaaS整體市場規模約為250億元,較上年增長47.9%,預計未來三年複合增長率將接近40%。美國企業級上市公司三巨頭(Oracle+SAP+Salesforce)市值約4500億美元,而相比中國企業級目前還沒有出現200億美元的公司。這更是讓無數企業看到了巨大的市場空間,紛紛加入。

疫情過後,Saas是否會迎來風口?

以今日頭條為例,近年來便在to B領域頻頻出手,投資併購,比如投資了在線協作文檔工具“石墨文檔”;企業雲盤產品“堅果雲”;收購了朝夕日曆、思維概要整理工具“幕布”等企業服務產品。而此次疫情期間,字節跳動加大對飛書的投入力度,在業內看來,也是為其的“to B計劃”做鋪墊。

以上如此可觀的數據,再加上疫情的助推,Saas廠商的春天不是來了嗎?

疫情過後,Saas是否會迎來風口?


03


反轉


再來看看這些線索,你可能就不這麼認為了。

2月12日,包括百度智能雲、Testin雲測、UCloud、藍貓微會等238位Saas行業企業共同簽署發表《來自 SaaS 行業的一封公開信》,稱疫情對全國經濟的影響已深刻波及到SaaS行業,作為數字化浪潮時代的新興產業,大多數SaaS企業都處在創業的攻堅階段,技術創新層面投入巨大。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正令創業者面臨雙重兇險:在線化經營需求的爆增觸發空前的運營成本壓力;而每一家企業個體必須獨自承擔既定戰略停擺、未來6個月各項規劃收入大幅萎縮的殘酷現實。

疫情過後,Saas是否會迎來風口?

怎麼就求助了?

無風不起浪,企業的生存能力通常要從現金流、利潤以及資產負債這三方面表現,而現金流的能力往往比利潤重要。

為什麼這麼說呢,打個比方:在刺激戰場上,英俊的戰士們就是一個個在市場上努力生存的企業,利潤就是通過我們的查房,得來的武器,而現金流就是能量條,疫情就是毒圈。

疫情過後,Saas是否會迎來風口?

懂了吧,毒(疫情)來了,即使你的武器(利潤)再多,沒有能量(現金流),也只能OUT。(ps:除了你夠奶,有很多飲料....就像釘釘)

上點數據加強一下真實性。清華、北大聯合調研了995家中小企業的現狀,其中一項是——如果不開工,企業還能維持多久?

疫情過後,Saas是否會迎來風口?

數據顯示,34%的企業只能維持 1 個月,17.91%的企業能維持3個月,僅9.96%的企業能維持 6 個月以上。

所有人都知道SaaS行業中長期利好,Saas自2015年就被稱為爆發元年,時隔6年久,中國的Saas廠商還是不溫不火,沒能像美國那些出一個Slack。

嗯,這個不能甩鍋給疫情,線索不夠,繼續挖掘!

第二個線索,中國的市場環境目前還不具備企業管理SaaS的土壤

理想化的商業模式是這樣的:SaaS產品標準化,以多租戶和按需訂閱的付費制,讓企業服務的經營模式這個雪球一旦滾動起來,獲客成本與留存成本能夠邊際遞減,迅速規模化。雪球越滾越大。

然而,環境不允許啊...雪球在旱地上是滾不起來的!

疫情過後,Saas是否會迎來風口?

中國企業和歐美企業在管理標準化上存在巨大差別,從現象上來說,西方管理理論根植於一百年的工業化發展,中國發展市場經濟也就是40年時間,信息化程度未能匹配公司體量增長的速度,中國企業管理成熟度比較低。

在一些基本概念上,例如人力資源的薪酬、績效,銷售管理的商機、交叉銷售,幾乎沒有兩個企業做法是一樣的,標準化服務很難做到。另外,企業付費意願和對SaaS的使用習慣培養仍需要一定的時間。

接下來是第三個線索,商業模式不夠成熟,部分Saas企業效仿2c成功的商業邏輯,試錯成本高,往往導致失敗

2c產品,馬太效應明顯,Winner Takes all,其主要盈利模式為依靠流量推廣告盈利。在這樣的邏輯下,早期經常會出現花錢買流量、助推企業快速發展的現象。在細分行業中很容易出現現象級的發展和指數增長,因此企業發展的速度變得尤為重要,戰略上十分強調“馬太效應”。2c領域馬太效應非常明顯,價值高度集中,最終存留下來的互聯網巨頭們優勢相當明顯。

但是到了Saas產品,其本身發展邏輯就不再如此了。由於2B受眾不同,產業互聯網光靠燒錢是燒不起的。

企業方面:2C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人,決策方面壓力小,而2B面對的就是一個個角色,產品交易流程複雜,決策就相對難了很多。

廣告商方面:廣告商會衡量自己的投入產出比,如果付出了廣告成本,能夠看到的人和轉化的效率都不盡如人意的話,廣告的吸引力價值都極其微小。

這時,你可能會說,釘釘已經擁有百萬級客戶數和億級用戶數,它們應該是成功了吧?是的,這個客戶數量非常了不起。但需要注意的是,免費客戶/用戶數不是核心指標,所以還不算商業意義上的成功;相反還會對應著巨大的成本,業務指標未必比其它公司健康。

因此有一個穩定的業務模式和收費模式,顯得更為迫切和實在。公司擁有合適的營收模式才能更為長久和可持續地發展下去。


04


結語


雖然疫情為SaaS產業發展提供了一個短暫的機會窗口期,客戶需求短時間提升,但是中國的企業服務仍是路漫漫,核心原因是中國缺乏管理標準化的市場環境,這個市場環境的培育還需要很長時間。疫情這支催化劑,一方面,讓不瞭解Saas產品的企業加快認識到Saas產品,在他們心中建立認知;另一方面,對於Saas廠商來說,客觀上促進他們進行深入思考,並在將來,逐漸探索出符合我國市場發展且滿足企業盈利需要的商業模式。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