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作為唯一被雍正寵幸過的宮女,為何死無葬身之地?

朝飛暮卷


看過電視劇《步步驚心》的都知道,劇中有一個名叫馬爾泰若曦的宮女,得到過雍正皇帝的寵幸,她原本是康熙朝的一名宮女,長得漂亮,與八爺胤禩有一腿,八爺想當皇帝,當了皇帝后,什麼樣的女人都有,因此就了卻了與若曦的來往。


若曦太精了,認為四爺胤禛有可能獲勝,於是就有意靠近四爺,就與胤禛也好上了,當然了,這些都是劇中的情節,但馬爾泰若曦是有原型的,她就是雍正朝的官女子馬佳氏雲惠,由於雲惠頗有一些姿色,便被選為官女子,能夠有機會出現在雍正皇帝的視線範圍內。


所謂的官女子也是通過選秀而入宮的,必須是滿蒙漢上三旗包衣出身,她們是管理宮女的管理者,一般資歷較老或相貌姣好,既分擔一些體力活,也可以配皇帝睡覺。
雲惠作為官女子,應該與常人不一般,肯定也非常漂亮,施展渾身的解數,從而爬上了雍正的龍床,成為被雍正唯一寵幸的宮女,宮女一旦被皇帝寵幸,便不再是奴才了,會享受一定的待遇,如果能生下一兒半女的,就有可能晉級為妃嬪,這也是她們夢寐以求的。
雍正雖說用過了雲惠,但並沒有給她名分,就當沒發生過一樣,但卻留下了她的名字,歷史上清宮的妃嬪是很少被記錄名字的,一般只記錄她們家族的姓氏,而云惠卻留下了全名,可見雲惠在雍正心中是有分量的是一個特殊的人,至於有多特殊,我們就不得而知。

雍正既不冊封雲惠,又給她留下全名,有點讓人猜不透,或許雍正想長期與雲惠待在一起,不冊封她,仍讓她以宮女的身份陪伴在自己身邊,以達到長期廝守的目的。
如果雍正冊封了雲惠,按照清宮的制度,皇帝想要臨幸一個妃嬪,都有嚴格的流程,而且還有時間限制,不能貪戀女色,這樣,雍正就不可能時時見到雲惠了。
還有一種可能是雍正想等到雲惠生下一兒半女後,在冊封她一個更高的位份,但云惠終究還是沒能生下,到雍正九年的時候就去世了,年僅25歲,真是紅顏薄命啊。

雲惠去世的這一年,正好雍正皇帝的皇后也去世了,真的有點巧合,孝敬憲皇后自然是名正言順的葬入了泰陵,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泰陵、泰東陵和泰陵妃園寢都沒有發現雲惠的身影,難道是因為她名分太低沒有資格葬入妃園寢,還是犯了錯或其他原因,總之一切都是那麼的撲所迷離,因為找不到她的墓地,也就成為了死無葬身之地了。






遺產君


雍正9年6月,乾隆的生母鈕鈷祿氏一道懿旨,將26歲的馬佳雲惠勒死在了月華門,死後葬在葬在泰陵、泰東陵、泰陵妃園寢之外的曹八里屯,但是正史上對她的真實死因並沒有記錄。

卻有一個意外的記錄,給了我們一些聯想。那就是在乾隆即位之後,追封了這個雲惠為答應,雲惠這個名字才得以被歷史記錄。

馬佳氏原來是漢八旗的,康熙年間的大將軍圖海,還有榮妃就是馬佳氏。所以這個雲惠生前的身份應該並不高,至少不能算雍正的妃嬪,只是一個普通的宮女,所以沒有直接證據可以證明雍正生前寵幸過雲惠。


《步步驚心》裡,馬爾泰若曦從一個宮女被雍正寵幸之後,變成嬪妃的橋段,讓人強行將這個角色和雲惠化等號。不知道雍正承認不承認。

不過《清宮遺聞》是肯定不承認這件事情的,因為他大膽地描繪了一樁關於和珅“前世”的公案。

這裡就和這個雲惠有關。因為乾隆還是寶親王的時候,在後宮裡看到了這個雲惠,頓時驚為天人,實在太漂亮了,膚如凝脂,齒若瓠犀,眼含秋水,面若桃花。那時候乾隆也剛20歲左右,情難自抑,於是兩人就好上了,但是礙於身份低微,且是雍正後宮之人,所以這事實際上是不會有結果的,而且不但不會有結果,甚至還會影響到乾隆的未來。


所以被乾隆生母鈕鈷祿氏碰到了之後,為了挽回兒子的聲譽,不影響兒子的未來。鈕鈷祿氏一狠心,命人把馬佳雲惠給勒死了。乾隆痛不欲生,發誓“今生雖不能救你,但願來世能夠想見。”於是咬破手指,在雲惠的脖子上點了個標記,作為來世想見的信物。

結果乾隆38年,乾隆發現自己儀仗隊裡的一個侍衛脖子上有一個紅色胎記,問了年齡,正好是26歲,也就是雲惠死的年紀。這個人就是和珅。乾隆認為這個和珅正是馬佳雲惠轉世與自己相認,所以此後和珅一路飛黃騰達。


當然《清宮遺聞》裡記錄的是野史,然而卻解釋了正史中乾隆為何無緣無故追封一個宮女為先皇答應。

所以大概率雍正是根本不知道這個馬佳雲惠的,或許也有宮女被雍正寵幸過,但很顯然是不包括雲惠的。因為在雍正的後宮裡,其實女人並不少,2個皇后(一個原配,一個乾隆的生母),2個貴妃,3個妃子1個嬪,6個貴人,8個常在,6個答應(原本5個,其中雲惠就是乾隆給追封的)。

所以唯一被寵的宮女,這個邏輯應該是跟著《步步驚心》得來的,你們猜到了嗎?


炒米視角


雍正唯一寵幸過的宮女?

根據資料統計,雍正寵幸過的出身卑微的女子至少有160多人,但是這些女人大部分都沒有給過名分。

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去世後,乾隆曾對雍正留下的女人做過統計。其中:

  • 乾清宮主位十一位,即:

乾隆之母熹貴妃,以及齊妃、裕妃、謙嬪、老貴人、郭貴人、安貴人、海常在、李常在、馬常在、李常在。

  • “大答應”兩人:分別是吉官、蘭英。

  • 永安亭二處還有:學生152人。

凡是主位,都是雍正給了名分的。

凡是沒給名分的,包括大答應還有永安亭的這些學生,基本上都是白睡了。

因此,說自己是雍正唯一寵幸過的宮女,簡直是搞笑了。

請去和這150多個沒有名分的女人爭一爭再說別的事好嗎?

還有,以上統計只是雍正十三年的數據,但有些人可能早在雍正十三年前就去世了,這部分女子沒有辦法計入統計。

也就是說:雍正白睡不給名分的女人有150多個,這只是保守估計。真實數據不可考證。

總而言之,請不要友邦驚詫,雍正也只是個好色的君主。


HuiNanHistory


雍正寵幸過多少女子,這個問題其實是不好統計的,儘管雍正皇帝是一個公認的工作狂人,但若是因此就說雍正皇帝不近女色,怕是太過高看了他。

題中所講的,唯一被雍正皇帝寵幸過得女子,講的大概是馬佳雲惠。馬佳雲惠也被認為是電視劇,步步驚心中女主角馬爾泰若曦的原型,之所以得出馬佳雲惠是雍正皇帝唯一寵幸過得宮女這個結論,怕是也與影視劇的劇情有關。

在步步驚心中,馬爾泰若曦就是作為一個官女子被雍正皇帝強幸了,之後才被雍正皇帝封為妃嬪,這一點與馬佳雲惠的經歷還是比較接近的。

儘管雍正皇帝臨幸過得宮女數量不明,但我們依舊可以瞭解一下馬佳雲惠這個人。

清朝的妃嬪,很少有能夠留下姓名的,馬佳雲惠是個例外,馬佳雲惠能夠留下名字,這一點就已經足夠令人匪夷所思,清史中,能夠留下全名的女子其實並不算多,馬佳雲惠算一個,當然了,僅僅是一個一筆帶過的名字而已,關於她的詳細介紹也不多,馬佳雲惠到底如何也沒人知道。

馬佳雲惠是一個官女子,地位介於宮女與地位最低的妃嬪之間,這樣的地位,還能夠奇蹟的留下名字,不得不說,或許是雍正皇帝對她的特殊對待也不一定。


歷史上的馬佳雲惠,去世於雍正九年,對於她的死因,正史上也沒有特別描述,直到她臨死之前,都沒有被封為妃嬪,而這,也是題目中所說的,為何馬佳雲惠死無葬身之地。

馬佳雲惠為何而死?既然能留下姓名,那麼她自然有自己特殊的地方,既然有特殊的地方,那在那爾虞我詐的後宮之中,必然不能做到真正的孑然一身,馬佳雲惠很可能死於宮中的爾虞我詐。

之所以說馬佳雲惠死無葬身之地,也是因為馬佳雲惠並無她並無妃嬪之名。

在清朝,沒有妃嬪之名的女子,是沒有權利葬入皇陵的,很遺憾,馬佳雲惠並無這個權利,沒有妃嬪地位在身的馬佳雲惠,自然也不會有資格葬入皇陵。


馬佳雲惠死後,到底被埋到了哪裡?這個問題,還需要從兩個方面分析。

若是馬佳雲惠真有她特殊的地方,那麼馬佳雲惠自然不會葬入什麼亂葬崗,畢竟是雍正在乎的人,或許雍正另有安排。而若是馬佳雲惠僅僅是個恰好留名的,恰好被雍正臨幸過得宮女,那麼馬佳雲惠就很可能像其他宮女那般甚至可能暴屍荒野,也算是很可憐了。


魏青衣


史書中記載著雍正皇帝一個姓馬的女人,叫做馬佳雲惠,她的身份背景太過神秘。為什麼說她神秘呢?我們先來普及下封建社會女子的姓名。在清朝,正史上的女子一般是不稱呼名字的,一般只稱呼姓氏,不管你多麼尊貴,哪怕是皇后或者皇太后,進入正史一般都稱呼某某氏,例如,乾隆的母后鈕鈷祿氏,說白了就是姓鈕鈷祿的女人。

看到這裡想必各位明白了吧,雍正的這位妃子叫做馬佳雲惠,有姓有名。不管是雍正的皇后還是雍正的母后,在正史中留下的都是姓氏,沒有名字,但這個馬佳雲惠卻有名有姓,這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會簡直是個奇蹟。

馬佳雲惠作為一個女人,就這樣在正史中留下了自己姓名這個關鍵信息,按理說能夠特意被史官記下全名的人,應該是有著什麼不尋常故事的。但我們卻找不到她絲毫的蛛絲馬跡,她的生卒年以及從何而來,我們一頭霧水,無從得知。

在雍正九年25歲的馬佳雲惠與雍正的原配孝敬憲皇后同一年去世,但史料中並沒有記載她的葬地。在古代皇室要葬入皇陵是要有名份的,而她並沒有,到死也只是個宮女子,比答應還要低的身份,所以她沒有葬入皇陵。

但用我個人的理解,她應該是有葬地的,不像題主所說的死無葬生之地一說。

既然在正史上有名有姓,而且還在名冊中排在所有皇后和嬪妃的最後一位,那肯定是雍正也點頭同意的,也是得到皇宮編史官尊重的,也可以說是乾隆也默認的,不然早就從中抹去了。至於她與雍正的不尋常我們也不得而知,但雍正對他的情義肯定是被當時認可的,也許她就以宮女的身份葬在雍正陵墓中。也有可能因為沒有名份被安葬在雍正指定的地方,為了不讓人打擾馬佳雲惠,在史料中被掩蓋下去,不然後世怎麼對她的身世都一無所知。


不知大家有什麼不同意見沒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77cebd1166d5dbfd26c9cababdc1699d\

雜趣雜論


如果不是一部叫《步步驚心》的電視劇,我們也不會知道雍正居然還幹過這樣的事,明明跟人家有了肌膚之親,卻不給對方任何的身份地位。

當然了整個天下敢這麼幹的,並且還無人指責的,可能就只有當時的雍正皇帝了。

畢竟雍正身為一朝天子,寵幸某個宮女,其實是她們最大的福分,既然已經給了這麼大的福分,你還想要什麼別的獎勵嗎?

當時的馬爾泰若曦雖說聽起來是一個官女子,並且一直在雍正的身邊服侍,但是說到底也只是一個宮女而已。

就好像皇帝身邊的太監一樣,今天有可能是你,明天就不知道換成誰了,而馬爾泰若曦同樣也只是雍正身邊服侍的某一個宮女而已。

只是在某一天雍正心血來潮,於跟自己身邊宮女生了一些超友誼的事件,然後這名叫馬爾泰若曦的宮女開始水漲船高了。

畢竟是有過肌膚之親的人,很多話說起來就有些肆無忌憚了,雍正偶爾在批改奏摺的時候,跟自己的小宮女調一下情緒,總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而馬爾泰若曦也從一名小小的宮女,搖身一變成為了跟能雍正說得上話的人。

千萬不要小看這個所謂的說得上話,畢竟天子無小事,不論是雍正跟誰多說了一句話,或者說訓斥了誰幾句,這都有可能在後宮當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此時的馬爾泰若曦可能比後宮當中的某些不受寵的妃子地位更高。

雖說大清的規矩不容許太監宮女過問朝中政事,但是在雍正也不可能所有的政事都能處理的,也有自己頭痛的時候,某些問題可能換一個角度,或者說換一個思路就找到了解決方法。

於是馬爾泰若曦就成了雍正經常詢問的對像,還別說在某些事情上面,這些當宮女的可能更有發言權,於是雍正也得到了解決方案。

然後馬爾泰若曦的地位就更高了,畢竟在雍正心煩意亂的時候,可能會直接下令讓馬爾泰若曦來服侍他。

這就好像一個公司的老闆在束手無策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親信一般,從某種程度來說,馬爾泰若曦已經屬於雍正身邊不可缺少的助理。

但是問題也出現了,哪就是經常跟自己一起處理各種政務的馬爾泰若曦,因為經常處理這些政務,雍正不敢將她收入自己的後宮。

畢竟太聰明的女人,可是連皇帝也會害怕的,武則天當年就是這麼一個類型。

所以馬爾泰若曦就成了雍正的專屬小秘書,同時也是自己的枕邊人之一,但就是不收入後宮當中,就是擔心她太聰明瞭,可能給自己的大清帶來混亂。

於是一個被雍正寵幸過,卻沒有成為妃嬪的宮女,就成了另類的存在,因為不是妃嬪,所以她死後不能葬入皇陵,但是又跟雍正的關係這麼親密,又不能把她隨便丟到亂墳崗。

所以就將她直接火化掉,然後送回到她以前的家族當中,而火葬這件事在古代都是屬於死無葬身之地,畢竟古人都比較相信土葬,所以才會有這麼一個死無葬身之地的說法。


虎頭山小妖


前幾年熱播的《步步驚心》想必是大家很熟悉的電視劇了,這部電視劇女主角是馬爾泰若曦,她和雍正之間的愛情令人十分動容,其實在真實的雍正後宮中,還真有這麼一位宮女被認為是馬爾泰若曦的歷史原型,她就是馬佳氏雲惠,然而作為唯一被雍正寵幸過的宮女,為何死無葬身之地呢?

在史料之中關於馬佳氏的記載並不多,這位馬佳氏是一位滿族女子,出身內務府上三旗包衣世家,包衣就是皇帝的家奴,馬佳氏入宮後被選為官女子。

所謂官女子其實就是介於宮女和妃子之間的群體,位分比“答應”還要低,她們本質上是宮女,不過平時除了做宮中雜務以外,還給皇帝端茶倒水,如果遇上皇帝召幸的話還得去服侍皇上,同時承擔侍寢的責任,地位比較卑賤。

馬佳氏雲惠和其他官女子相比,還算有幾分姿色,聰明乖巧,因此在入宮後偶然的一次機會得到了雍正的寵幸,本來是有機會麻雀變鳳凰的,可是地位卑賤,並沒有帶來地位的改變,依然是官女子。

雍正的後宮佳麗三千,漂亮的宮女也很多,在寵幸完馬佳氏以後,並沒有給她名分,可能轉眼就拋之腦後了,雍正不給她名分的原因歷史上並沒有記載,可能雍正寵幸完她以後轉眼就拋之腦後了,畢竟雍正是個工作狂,整天想著工作,沒時間想女兒私情,更何況官女子出身卑賤,如果貿然封妃於禮不合,因此馬佳氏的位分一直是官女子。

清史檔案記載馬佳氏是在雍正九月六月去世,當然她的死因也沒有記載,大概可以推測為病逝或者死於宮中爭寵,因為她去世的時候也就年僅二十多歲而已,如果不是得病去世,很可能是宮中其他妃嬪容不下她,而她地位卑賤,無法保護自己,導致她過早去世。

雍正帝一直沒給她名分,因此馬佳氏死後也不能進入皇陵,而她已經被皇帝寵幸,又不能出宮,因此她的屍體只能被扔到亂石崗,在別人眼裡屬於死無葬身之地,不過馬佳氏作為一名宮女,在歷史上能留下自己的名字,也算是榮幸了。


小聰歷史客棧


一個讓雍正皇帝如此在意的宮女

其實你所說的這個名為馬佳氏雲惠的宮女死無葬身之地並不準確,也許當時只是因為一些不可告人的原因對外保密,所以史書也就沒有記載了。但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她沒有被 葬在泰陵、泰東陵、泰陵妃園寢這些雍正後宮妃嬪通常會埋葬的地方。雖然馬佳雲惠地位低微,但是這個宮女在雍正生命當中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女人,不然就憑她一個宮女身份就被記冊在案是不可能的,並且還是全名登記,這是不是太抬舉她了?要知道在清朝妃嬪幾乎不可能被全名登記的,最多掛個姓氏。在古代皇宮皇帝突然興起臨幸宮女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很多宮女被寵幸之後依然默默無聞,該幹嘛還是幹嘛,因為皇帝第二天醒來的時候也許連她長什麼樣子都不一定想起來。 當然如果不小心懷上龍種或者讓皇上特別滿意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一個宮女能讓皇帝如此惦記,由此可見雍正肯定是非常喜歡馬佳雲惠的。

謎一樣的出身,謎一樣的死亡

馬佳雲惠的出身肯定非常低微的,她應該是參加內務府包衣選秀而入宮當宮女的。清朝有兩種選秀方式,一種是戶部主持的八旗選秀,這種選秀出來的秀女一般直接被冊為妃嬪,馬佳雲惠沒有直接成為妃嬪,那她極有可能參加的是內務府的選秀。而內務府包衣選秀的對象一般是清皇室的奴隸之女,在進宮之後從事的是最底層的雜役工作。所以馬佳雲惠的出身應該不太好。

那馬佳雲惠如此受寵,為什麼沒有得到與之相匹的地位?為什麼她那麼年輕就死了?我想有以下幾個疑點:

第一, 馬佳雲惠死時只有25歲。那她什麼時候才被雍正寵幸的呢?如果她被雍正寵幸的時間比較晚,比如24歲,那她有沒有可能是因為雍正還來不及把她往上提拔,她就因故去世的呢?

第二, 馬佳雲惠的出身到底是什麼情況?比如她如果是罪臣之女或者家裡以前是反雍正登基被處分的那一撥,即便雍正再喜歡她,那要是讓她成為妃嬪也不太可能,這樣可能會引起朝中大臣不滿,所以雍正也就無法名正言順的冊封她。而她死時能被登記造冊是不是雍正和朝中大臣相互妥協的結果?

第三、馬佳雲惠是雍正九年去世的,史書並沒有記載她的死亡原因,她死時才二十多歲,肯定不是壽終正寢,那她死亡原因無外乎這兩條:一是因病去世。二是死於非命。如果不是正常的病故,那會不會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而且她死的那一年也正是雍正原配孝敬憲皇后去世的那一年,這之間有沒有一定的聯繫?

真是謎一樣的馬佳雲惠。


醉在江南茶香時


她是雍正後宮的一名宮女,後來因為得到了雍正的寵幸,就被提拔為官女子,此後再未獲任何的冊封,那什麼樣的女子可以被稱為是官女子呢?實際上也就是宮女。但是和普通宮女又有不同之處的,就是她們不但是要做著宮廷之中的體力勞動,而且還要陪皇帝睡覺。

也許是她姿色過人、蘭心蕙質、魅力獨具,或者是因為其他,總之她成為了雍正唯一的侍寢宮女。可是雍正寵幸她之後並沒有冊封她,她除了侍過寢之外,依舊只是個宮女。

為什麼雍正不肯冊封馬佳·雲惠?難道是因為不喜歡她,或者是她做錯了什麼事?可如果雍正不在乎她的話,又為什麼在她死後,下旨將她的全名記錄在後宮的史冊中?這說明馬佳·雲惠在雍正心中應具有無可取代的地位。

馬佳·雲惠其實和《步步驚心》中的馬爾泰若曦很像,因此很多人推斷馬佳·雲惠就是馬爾泰若曦的歷史原型。馬佳·雲惠與馬爾泰若曦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她們都是宮女,且都得到了雍正的寵幸,在雍正的心中有著特殊的位置,卻都沒有被冊封為妃嬪。

其實無論是馬佳·雲惠,還是馬爾泰若曦,她們最後的結局都挺悽慘的,她們雖然有侍寢的機會,但是都未能生下子嗣,也未得到任何名分,且都芳華早逝。據史料記載,馬佳·雲惠死於雍正九年六月,但她死後葬在何處卻並無記載,依舊是個謎。馬佳·雲惠是雍正後宮中最神秘的女子,如果雍正不將她的名字載入史冊,或許她早已淹沒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了。但雍正還是偏心於她的,他不想馬佳·雲惠被歷史遺忘,雖然不能給她名分,但是可以破例將她的全名記錄下來,以告訴後人他的身邊他的後宮曾有這麼一個女子存在。


生鏽的鋒利小刀


雲惠可不是雍正唯一寵幸過的宮女,如英答應、吉常在等皆是宮女之身。再者她也並不是死無葬身之地,只是未葬入泰陵妃園寢,而當時未葬入這裡的還有很多位嬪妃,如德答應、英答應、吉常在等也皆未葬入泰陵妃園寢。



史載:“雍正九年四月內,雲答應病故,亦送至六股道埋塟”,雲惠是有安葬之所,那就是在六股道村(今北京市房山區東部)。

當然很多人都不解,為何就是這麼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小答應,現如何有那麼多人在意她的經歷呢?個人認為原因如下:

一、雲惠的答應名分是乾隆時追封的,這點就讓人很費解,雍正寵幸的宮女明明有很多,為何乾隆獨獨要追封雲惠?且從記載來看,雲惠並未替雍正誕下子嗣,所以她何德何能能讓乾隆單獨追封她呢?這其中的原委恐怕不是我們現在所能猜測得到的。當然也正是如此,此時的我們才會越發的對她感興趣,畢竟人都是有好奇心的,都想去探究一二。



二、影視劇的宣傳。隨著清宮劇在今時今日的火爆,再加上編劇的有意為之,許多清宮劇都有著雲惠的影子,如《甄嬛傳》中崔漫莉所飾演的餘鶯兒就是以雲惠為原型,再如《宮鎖珠簾》中舒暢所飾演的雲嬪也是以雲惠為原型,亦如《步步驚心》中劉詩詩所飾演的馬爾泰·若曦亦以雲惠為原型。

正是基於以上兩點原因,才促使在雍正本是默默無聞的雲惠突然在今時今日成為了一個熱門的清宮人物。



但是雲惠雖在今時今日成為一個清宮劇的“風流人物”,可在清朝卻只是一個在史書有名字,但卻沒有事蹟可查的女子。目前從史書中只知道她是一位官女子(處於宮女與嬪妃之間的,既要幹活又要準備伺候皇帝),為清朝後宮位分中最低的,僅是略高於宮女。而在清朝多數的官女子大多都為皇帝的“包衣”之女充任,所以有理由猜測雲惠因是雍正身邊的某位“包衣”的女兒。

同時雲惠生前應該是比較受雍正寵愛的,畢竟能以一個宮女的身份在史書上留名的,這就足以證明。但是不知的是,雲惠既然得到寵愛,為何臨死時都沒有名號呢?反而是直到乾隆朝,乾隆才給予了她一個答應的名號,而為何乾隆就要追封一個他父親從未追封的宮女呢?這似乎是讓人很難想得通。



個人覺得雲惠生前應該是做錯了什麼事情,讓雍正感到憤怒,從而失去了獲得妃嬪的身份。那為何乾隆要追封這麼一位犯了過錯的宮女呢?或許有這麼一個可能,那就是雲惠犯的錯就是參與到了奪嫡之爭中,她或許曾在侍奉雍正時吹了一些枕邊風,可能是說乾隆有多好,適合做太子,因此她這般後宮干政的行為惹怒了雍正,如此她也就失去了寵幸,死後也就沒有得到名分。之後到了乾隆朝,他可能知道了雲惠曾經的作為,如此出於憐憫之心,他就給了雲惠一個答應的名號。



當然以上純屬猜測,雲惠生前到底經歷了什麼,除了當事人,恐怕無人可知,更何況是今人乎。如此無論我們有何種猜測,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恐怕真的是無從應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