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讓我們的食譜成為展現生態文明的窗口

我們每個人都要管住嘴,來一場消費理念和飲食習慣的革命,養成更健康、更綠色、更安全的飲食新風尚。這是人類自身健康發展的必然需要,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客觀要求。

隨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表決通過,規模龐大的野味產業被按下了暫停鍵。這體現了我國將以更加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野生動物的決心和勇氣。今天,我們正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禁止野生動物交易、革除陋習是一道必須跨越的關口;我們大力倡導綠色生活,在食譜中同樣需要體現出生態文明的價值理念,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們必須放棄“重口味”的嗜好。

十多年來,雖然有2003年非典的前車之鑑,但野味一直沒有真正離開人們的餐桌,一些地方捕獵、食用野生動物的問題依然突出。人民網研究院與百度聯合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搜索大數據報告》顯示,各地對野味的偏好有所不同,但在過去近十年裡,穿山甲和豪豬是人們最為關注的野味,非典元兇果子狸的熱搜走勢不降反升。很多飯店、市場都能看到明碼標價的野生動物,一些人甚至將野味作為款待貴賓的“驚喜”。在電商平臺上,不法商家利用暗語進行野生動物交易,以逃避監管。走私野生動物,更是成為排在毒品、軍火交易之後的世界第三大走私活動。

這次疫情發生後,相關部門以雷霆手段,加大力度打擊涉野生動物違法行為。公安部開展專項打擊整治行動,現已立案偵辦涉野生動物刑事案件776起,查處行政案件1804起,打擊處理2556人,收繳野生動物8.8萬頭(只)。截至2月26日,全國各地林草系統辦理野生動物違法案件690起,收繳野生動物逾3.9萬隻,收繳封存的野生動物製品逾1080公斤。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督促電商平臺下架、刪除或者屏蔽野生動物交易信息14萬條。驚人的數量背後,體現出食用野生動物已成為一種見怪不怪的行為,使一些比人類生存要久得多的物種走向滅絕。

放任人的饕餮大嘴,放鬆對野味的監管,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有研究表明,人類傳染病的病毒70%來源於野生動物,病從口入已經反覆被證實。濫食野生動物為何一直屢禁不止?這與補充蛋白質的必要性無關,而是與一種畸形的炫耀性消費觀念有關。正是一些人不惜高價追逐野味,助長了對野生動物的不正常需求,刺激了相關養殖產業的迅速發展,也創造了一些GDP。研究已經證實,一些所謂的商業性養殖利用打破了人與野生動物應有的距離屏障,更便於野生動物所攜病毒和病菌向人類擴散,增加了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潛在風險。多年來,不少機構和學者一直建議將禁止購買、使用、持有野生動物寫入法律,但一直未能如願,正是因為背後有經濟利益的糾葛。但是,它所創造的GDP,與這次疫情所帶來的生命財產損失相比,與14億人的身體健康和安全利益相比,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同時,野生動物產業的繁榮,與保護生物多樣性、建設生態文明、維護生物安全是背道而馳的,即使創造再多的GDP,也必須下決心忍痛割愛。

人類的飲食進化史也是一部文明的發展歷史,吃什麼、不吃什麼以及怎麼吃,在某程度上不但體現一個社會的物質生活水平,更體現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從茹毛飲血到珍饈雜陳,人類的食物豐富性與日俱增,但美食應有邊界。從法律上做出規定,革除吃野味的陋習,不僅是餐桌上少了幾樣菜,而且是法治的進步,是社會的進步,是文明的進步。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現在的肉禽蛋奶已經足夠豐富,需要野生動物補充蛋白質的物質匱乏時代已經過去。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管住嘴,來一場消費理念和飲食習慣的革命,養成更健康、更綠色、更安全的飲食新風尚。這是人類自身健康發展的必然需要,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客觀要求。

本次疫情帶來的損失是重大的,教訓是沉痛的。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作家何建民在他的《非典十年祭》中說,一個不能將苦難和災難作為教訓的民族是非常危險的,它是很容易被另一場苦難和災難摧毀的。經歷了這場疫情,全社會都需要深刻反思,需要付諸行動,革故鼎新,避免重蹈覆轍。

中國環境新聞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