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唐代王維《曉行巴峽》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唐代王維《曉行巴峽》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年)。這年春天,王維以侍御史知南選,到了荊州襄陽,後溯長江西上,此詩即為去巴峽途中所作。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曉行巴峽註釋:


際曉投巴峽,餘(yú)春憶帝京。拂曉時分直向巴峽而去,春日將盡使我思念京城。際曉:猶黎明。巴峽:長江自巴縣(重慶)至涪州(涪陵)一段有明月、黃葛、銅鑼、石洞、雞鳴、黃草等峽,這些峽皆在古巴縣或巴郡境內,因統稱為巴峽。帝京:帝都,指京都長安。

晴江一女浣(huàn),朝(zhāo)日眾雞鳴。江色晴明有位女子浣洗,旭日初昇群雞競相啼鳴。女浣:即浣女。浣,洗。朝日:早晨初升的太陽。雞:一作“禽”。

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miǎo)行。水邊城市人在船上做生意,山間橋上人如在樹梢走行。水國:猶水鄉。臨水城邑。樹杪:樹梢。杪:一作“上”。

登高萬井出,眺迥(jiǒng)二流明。登上高處萬家井邑出現,眺望遠處閬白二流明瑩。井:即市井,村落,指山城住戶。萬井:千家萬戶。眺迥:遠望。二流:其一為長江,另一當指在巴峽一帶入江的河流,如嘉陵江、玉麟江、龍溪河等。一說為閬水和白水。

人作殊方語,鶯(yīng)為故國聲。人們都說著異鄉的方言,黃鶯卻啼著故里的聲音。殊方語:異鄉語言。殊方:遠方,異域。故:一作“舊”。

賴多山水趣,稍解別離情。幸賴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離鄉背井愁情。賴:多虧。多:一作“諳”。



王維的主要作品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畫、鹿柴、山居秋暝、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竹裡館、鳥鳴澗、臨湖亭、哭孟浩然、書事、雜詩三首·其二、送綦毋潛落第還鄉、渭川田家、送張五歸山、洛陽女兒行、渭川田家、山中、相思、漢江臨泛 / 漢江臨眺、送梓州李使君、酬張少府、隴西行、秋夜曲、過香積寺、田園樂七首·其六 / 閒居、老將行、辛夷塢、歸嵩山作、終南別業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