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書法、詩詞、畫的三大境界:黎雄才談畫,楊光治論詩,康生論書法

本堂評價書畫之所以受大家歡迎(單篇70萬+瀏覽量),因為尊重與執行標準!以下是詩書畫的標準。

黎雄才談畫

黎雄才答洛湃:“作畫有三重境界:先是似,然後是半似半不似,最後是不似卻相似。”

書法、詩詞、畫的三大境界:黎雄才談畫,楊光治論詩,康生論書法

畢加索〈亞維農少女們〉,達到黎雄才說的第三重境界“不似卻相似”

原來黎雄才說的第三重境界就是畢加索的境界了!

楊光治論詩

書法、詩詞、畫的三大境界:黎雄才談畫,楊光治論詩,康生論書法

楊光治用這篇論文的理論,出版中國3000萬詩集的神話

楊光治好詩的五大標準是:第一、詩一定要有意境。意境,是意的境。即有感情的畫面;第二、詩的語言要形象、奇異、準確、鮮活、精粹、有節奏……;第三、意境和語言都要過目難忘;第四、意境和語言受真善美製約,而真制約善美;第五、暢銷詩要順應當下潮流,為當代中國人而作。

康生論書法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學習、欣賞書法的三重境界(一、平正;二、絕險;三、通會),以下是康生真跡。本堂的貢獻在學會了欣賞“通會”。也知道其實康生本人只達到第二重境界。

書法、詩詞、畫的三大境界:黎雄才談畫,楊光治論詩,康生論書法

康生真跡:

釋文: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仲尼雲:“五十知命”、“七十從心。”故以達夷險之情,體權變之道,亦猶謀而後動,動不失宜,時後之言必中理矣。是以右軍之書,末年多妙,當緣思慮通審,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

說實話,我水平不高,欣賞書法只能到第二重境界

康生本人只達到第二重境界,我的欣賞水平也是隻能達到第二重境界,所以我更欣賞草書,欣賞那些絕險的東西。

水竹堂的觀點

畫畫標準參考:《 》

書法標準參考:《 》

書法、詩詞、畫的三大境界:黎雄才談畫,楊光治論詩,康生論書法

楊光治先生絕筆:人生境界尋繹

詩詞標準參考:《 》

我們學習文藝,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境界。如果你境界高,即使頂撞省委書記也會帶來好運氣!《楊光治公開頂撞省委書記因禍得福,掀起中國詩歌巨浪》

喜歡我觀點的朋友加我同名公號“水竹堂”,我收集自己收藏率高的微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