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衚衕作為北京歷史文化底蘊的重要象徵之一,承載著獨屬本土的習俗與風情。但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住戶多、雜,通道密集、曲折的老胡同成了社區管理和防疫工作的難題。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27日,曾經日夜喧囂的銀錠橋頭,如今只有零星居民戴著口罩走過。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如何在這些情況下進行精細的防疫管理?近日,新京報記者走訪北京多個衚衕,記錄下衚衕裡這場沒有硝煙的“守衛戰”。



“封閉式管理”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25日,舊鼓樓大街,一位工作人員在鈴鐺衚衕值守。因疫情防控需要,衚衕口設置了24小時值班崗,進出居民須出示出入證,測量體溫後方可通行。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17日,西四北三條衚衕,社區志願者在路口值守。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25日,德勝門內大街,東明衚衕一處被暫時封閉的臨街通道。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25日,鼓樓東大街,一位居民拉著兩條寵物犬走出設閘管理的草廠衚衕。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27日,後海小橋南側路西口,兩位志願者在檢查居民的體溫和出入證。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27日,西城區大柵欄街道三井社區,防疫工作者在出入口站崗。攝影/新京報記者鄭新洽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27日,三井社區為不同情況的社區居民或到訪者準備了四種不同顏色的出入證。藍色卡代表臨時出入,僅限當日有效;綠色卡代表疫情期間未離京住戶;黃色卡代表需進行居家隔離的返京人員,此卡片會被禁止出社區,直到隔離觀察結束並獲得衛生部門出具的證明,才換為綠色卡;紅色卡是無時間限制的臨時出入證,用於未出京的居民子女辦理,方便探望。攝影/新京報記者鄭新洽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26日,南鑼鼓巷,一位居民騎車出衚衕。因疫情防控需要,南鑼鼓巷暫停接待遊客。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19日22時36分,西城區三不老胡同東口,保安杜慶福正在吃單位配發的方便麵。他的值守時間為晚八時至次日凌晨二時。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19日23時35分,西城區大石作衚衕,保安常鎮的值守時間為晚八時至次日早八時。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生活保障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27日,大柵欄街道三井社區,衚衕裡的便民菜店正常營業。攝影/新京報記者鄭新洽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27日,大柵欄街道三井社區,一家菜店拉起隔離線,社區居民在線外安全距離買菜。攝影/新京報記者鄭新洽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27日,大柵欄街道三井社區,居民戴著口罩在衚衕裡採買物資。攝影/新京報記者鄭新洽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17日,西城區宮門口西岔衚衕,居民戴口罩購買食品。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22日,大柵欄社區內,居民戴口罩挑選商品。攝影/新京報記者王嘉寧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22日,大柵欄街道養老助殘服務中心銀鶴苑門口,工作人員將居民預訂的蔬菜放入箱子,居民測溫無異樣後,“無接觸”取走。攝影/新京報記者王嘉寧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22日,大柵欄社區,工作人員在消毒。攝影/新京報記者王嘉寧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27日,西城區三井社區,一戶北京本市居民院落門口貼著粉色表格,表中信息包含院落地址、類型、離京時間、返京時間、消殺情況、社區返京人員登記電話以及防疫知識。攝影/新京報記者鄭新洽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25日,鼓樓西大街,衚衕口的小賣部只留出取貨口,並貼有“窗口售貨”的提示語。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17日,西城區宮門口西岔衚衕,前段時間較為緊缺的酒精現在有貨了。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26日,東四北大街,衚衕口的一家商鋪貼有“非常時期請戴好口罩不要進屋”提示語。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


通過走訪我們發現,各衚衕所屬社區管理人員不僅在“封閉式管理”上下工夫,更創新了多種人性化辦法。


例如東城區的福祥社區使用三色“戰疫圖”為社區內兩棟樓房的600餘戶居民劃分管理等級。紅色代表重點關注,橙色代表離京人員,綠色代表未出京人員。此外,還使用“卡通小人”貼紙區分出獨居、空巢、殘疾、低保等特殊困難群體。


大柵欄街道則推出線上訂菜服務,居民線上下單,社區工作人員統一採購後,在銀鶴苑臨時開闢的服務點進行消毒分裝,再分批次通知居民“無接觸”領取。


各衚衕所屬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各類舉措,降低居民感染風險的同時,減小疫情對居民正常生活的影響。


讓居民們在有限的空間內也能

“透透氣”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27日,後海北沿,戴口罩的行人從貼有福字和“入戶請戴口罩”的提示標語前經過。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3月1日,後海銀錠橋,兩個小女孩戴著口罩經過。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29日,大柵欄商業街,路邊的塑像被人戴上了口罩。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27日,鐘鼓樓文化廣場,一位女士在健步走。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27日,鐘鼓樓文化廣場,一位女生在和寵物狗玩鬧。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26日,小牌坊衚衕,一位居民在衚衕裡遛狗。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17日,白塔寺東夾道,居民走在衚衕中。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2月17日,鐘鼓樓文化廣場,一位居民在鍛鍊身體。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3月1日,南官房衚衕,一位居民戴著口罩騎行穿過衚衕。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 3月1日,柳蔭街,兩位居民在牆邊曬太陽。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


-The End-

攝影:新京報記者 薛珺 浦峰 鄭新洽 王嘉寧

校對:趙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