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胡同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象征之一,承载着独属本土的习俗与风情。但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住户多、杂,通道密集、曲折的老胡同成了社区管理和防疫工作的难题。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27日,曾经日夜喧嚣的银锭桥头,如今只有零星居民戴着口罩走过。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如何在这些情况下进行精细的防疫管理?近日,新京报记者走访北京多个胡同,记录下胡同里这场没有硝烟的“守卫战”。



“封闭式管理”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25日,旧鼓楼大街,一位工作人员在铃铛胡同值守。因疫情防控需要,胡同口设置了24小时值班岗,进出居民须出示出入证,测量体温后方可通行。摄影/新京报记者薛珺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17日,西四北三条胡同,社区志愿者在路口值守。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25日,德胜门内大街,东明胡同一处被暂时封闭的临街通道。摄影/新京报记者薛珺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25日,鼓楼东大街,一位居民拉着两条宠物犬走出设闸管理的草厂胡同。摄影/新京报记者薛珺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27日,后海小桥南侧路西口,两位志愿者在检查居民的体温和出入证。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27日,西城区大栅栏街道三井社区,防疫工作者在出入口站岗。摄影/新京报记者郑新洽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27日,三井社区为不同情况的社区居民或到访者准备了四种不同颜色的出入证。蓝色卡代表临时出入,仅限当日有效;绿色卡代表疫情期间未离京住户;黄色卡代表需进行居家隔离的返京人员,此卡片会被禁止出社区,直到隔离观察结束并获得卫生部门出具的证明,才换为绿色卡;红色卡是无时间限制的临时出入证,用于未出京的居民子女办理,方便探望。摄影/新京报记者郑新洽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26日,南锣鼓巷,一位居民骑车出胡同。因疫情防控需要,南锣鼓巷暂停接待游客。摄影/新京报记者薛珺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19日22时36分,西城区三不老胡同东口,保安杜庆福正在吃单位配发的方便面。他的值守时间为晚八时至次日凌晨二时。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19日23时35分,西城区大石作胡同,保安常镇的值守时间为晚八时至次日早八时。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生活保障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27日,大栅栏街道三井社区,胡同里的便民菜店正常营业。摄影/新京报记者郑新洽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27日,大栅栏街道三井社区,一家菜店拉起隔离线,社区居民在线外安全距离买菜。摄影/新京报记者郑新洽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27日,大栅栏街道三井社区,居民戴着口罩在胡同里采买物资。摄影/新京报记者郑新洽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17日,西城区宫门口西岔胡同,居民戴口罩购买食品。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22日,大栅栏社区内,居民戴口罩挑选商品。摄影/新京报记者王嘉宁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22日,大栅栏街道养老助残服务中心银鹤苑门口,工作人员将居民预订的蔬菜放入箱子,居民测温无异样后,“无接触”取走。摄影/新京报记者王嘉宁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22日,大栅栏社区,工作人员在消毒。摄影/新京报记者王嘉宁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27日,西城区三井社区,一户北京本市居民院落门口贴着粉色表格,表中信息包含院落地址、类型、离京时间、返京时间、消杀情况、社区返京人员登记电话以及防疫知识。摄影/新京报记者郑新洽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25日,鼓楼西大街,胡同口的小卖部只留出取货口,并贴有“窗口售货”的提示语。摄影/新京报记者薛珺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17日,西城区宫门口西岔胡同,前段时间较为紧缺的酒精现在有货了。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26日,东四北大街,胡同口的一家商铺贴有“非常时期请戴好口罩不要进屋”提示语。摄影/新京报记者薛珺


通过走访我们发现,各胡同所属社区管理人员不仅在“封闭式管理”上下工夫,更创新了多种人性化办法。


例如东城区的福祥社区使用三色“战疫图”为社区内两栋楼房的600余户居民划分管理等级。红色代表重点关注,橙色代表离京人员,绿色代表未出京人员。此外,还使用“卡通小人”贴纸区分出独居、空巢、残疾、低保等特殊困难群体。


大栅栏街道则推出线上订菜服务,居民线上下单,社区工作人员统一采购后,在银鹤苑临时开辟的服务点进行消毒分装,再分批次通知居民“无接触”领取。


各胡同所属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各类举措,降低居民感染风险的同时,减小疫情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让居民们在有限的空间内也能

“透透气”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27日,后海北沿,戴口罩的行人从贴有福字和“入户请戴口罩”的提示标语前经过。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3月1日,后海银锭桥,两个小女孩戴着口罩经过。摄影/新京报记者薛珺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29日,大栅栏商业街,路边的塑像被人戴上了口罩。摄影/新京报记者薛珺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27日,钟鼓楼文化广场,一位女士在健步走。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27日,钟鼓楼文化广场,一位女生在和宠物狗玩闹。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26日,小牌坊胡同,一位居民在胡同里遛狗。摄影/新京报记者薛珺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17日,白塔寺东夹道,居民走在胡同中。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2月17日,钟鼓楼文化广场,一位居民在锻炼身体。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3月1日,南官房胡同,一位居民戴着口罩骑行穿过胡同。摄影/新京报记者薛珺


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卫战”

△ 3月1日,柳荫街,两位居民在墙边晒太阳。摄影/新京报记者薛珺


-The End-

摄影:新京报记者 薛珺 浦峰 郑新洽 王嘉宁

校对:赵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