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紅心柳(散文)

紅心柳(散文)

紅心柳(散文)

(枝繁葉茂的紅心柳)

紅心柳和我一起長。

只是沒有栽在哨所旁,我入伍前就種在了故鄉菜園竹林邊。

年年風塵僕僕歸鄉,根兒深乾兒壯的紅心柳,故人般地遠遠就進眼簾。今日雙手環抱不住的紅心柳,是我少年俏皮的傑作。那年春夏之交的中午,從高崗小學放學路上,玩性一時頓生,和夥伴順坡入水,來到大堰塘下的二堰塘溼地。

十一、二歲的年齡,三五成群,有時河溝摸蟹,有時河蕩捉蝦,有時堰塘抓泥鰍。那天福氣來了,在林隱草圍的水蕩裡,看到一池肥魚。閘住上游連動的水流,堵好導流圍堰,雙手合捧,奮力向外舀水。水降魚跳,嘩啦啦作響,白的鯽魚,黃的戈雅魚,黑的火頭魚。

魚活蹦亂跳,光不溜湫,兩手不夠用。順手摺根柳條,魚嘴一串入柳,柳樹條成了魚串子。嫌魚腥味近身,使勁拉了棵直溜順眼的小樹,一拽二拔三咬牙,連根帶泥樹出水中。洗去根上的黑泥,把魚串柳掛在樹根處,上肩一扛,枝搖樹動,魚串閃動眼前,一路心花怒放往家走。

放魚瓷盆和水桶,由大人收拾下鍋。母親說:"小樹娃是條命哩,找個地角給種了!"我不提鍬不用钁頭,從北堰埂下到菜園東邊,靠園埂稻田的黑泥中,扶直小樹根鬚入水,雙腳使勁往淤泥裡踩,感覺樹入水裡硬泥,輕輕往上一提,讓根鬚拉直,水、樹、泥、根渾然一體,不用培土,不用澆水。小樹就這樣不顯山不露水,在稻花香中,在翠竹葉邊,一天天紮根,吸肥吐葉曬太陽,一年年迎春風沐浴,夏雨洗禮,秋風橫掃,冬雪壓枝。伴我上初中,讀高中,參軍入伍,紅心柳雜入竹林的椿樹、慄樹、梨樹和洋槐樹中,普通得和我一樣,默默無聞地靜長著。

參軍離家前一天晚上,我靜靜出家門,走近不到百米遠的小樹旁。水田乾涸,萬木霜天。揮鍬培土樹根部,壘城圈地一般,用腳使勁地踩土,用鍬盡力地砸實,給樹堆出高高的護坡,即使來年稻田水漫,也衝不到樹根上。插鍬田上,揮去汗珠,月上梢頭,竹葉響動陣陣。銀色月光裡,鋤把粗的紅心柳,無語空對月,枝條被圓月柔光照亮,散落在我腳下的田土地,與我舉杯相送一般。觸景生情,我抱著樹,臉貼著樹,友好地搖動,感覺樹歡心跳躍,根聲響動泥土中……這是公元1981年的深秋夜。栽樹是1973年的夏天。

紅心柳,本來野生在小石山下荒廢的堰塘野草泥蕩邊,因魚得樹,因樹得鄉愁,因鄉愁思山村。一晃六年後返鄉,紅心柳高過竹林,與周邊樹齊肩,紅紅的枝條,黑中帶白的主幹,小碗口般一樣壯實。望著夥伴紅心柳,親切至極。擁抱搖動幾下,它紋絲不動,仰望微風搖動的柳梢,像似掰腕夥伴友好心語:你在成長我也在成長!這年我在海邊城市軍校讀書,寒假歸鄉記憶到如今。

過了一年又一年。七畝田水稻不種了,變成了養魚水面;菜園竹林不見了,成了門前碧葉荷花池;北堰埂上一眾樹木,都遠行他去,唯有少年時種的紅心柳樹,還親切地望著我歸來。那些年,天氣好時,母親常常搬個小板凳,在樹下做針線,在樹下擇青菜,在樹下遠望......媽說想我時,就會到樹下幹活,看見了樹心裡透亮多了,好比看到了小兒子。

長在兩堰厚土中的紅心柳,枝大葉肥,雲蓋已過高處老慄樹。虎背熊腰的樹幹,我擁抱這兒時夥伴,已不是摟肩搭背的當初感覺,雙手合圍不著……細看打量,黑黑的主幹,粗如石磨,磨齒般的紋路突出堅硬,從下到上,條清路明,規則地延伸到高空枝頭。仰望傘狀開杈枝葉,迎風拂動,頂天立地。"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故鄉沒有江水,只有山谷田衝,堰塘和淮源之水,月夜下與紅心柳相近相親,獨獨《春江花月夜》詩情解我心境。

現在父母都走了。清明歸鄉,率性奔放生長的紅心柳,親人般地熱情迎我。望參天入雲樹冠,我會情不自禁地擁抱紅心柳,會靜靜地聽樹的心跳聲,會與樹心領神會地鄉音鄉語交流。我和妻曾牽手環抱紅心柳。妻知道紅心柳的故事後,和我一樣熱愛紅心柳,親近紅心柳,鍾情紅心柳,呵護紅心柳。沉靜中妻笑著問:栽這樹時別人沒說啥?想起來了:一位堂叔,看我泥猴般栽柳,哈哈大聲說道"你這孩兒呀!這葉綠樹瘦的能栽活?簡直就是胡鬧臺!"今日樹下夫妻話,當初叔侄話,交錯腦海。望長成參天大樹的紅心柳,往昔堂叔的哈哈笑語猶如耳邊。我想生活就是這麼多彩!有時大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小孩子家去辦成了。那句"丈夫未可輕年少",大概說的就是這個理哩!

搖動風,經雪霜,初成材,紅心柳入人眼界。有人建議打傢俱,有人說能賣出好價錢……一次,二哥拉著我出大門,走到堰埂紅心柳樹下,用手乍,用抱量,上看看,下瞅瞅,隨後意味深長地說:"要我說孫子輩們,都不能動這樹。讓它長成咱莊的風景樹多好哇!"

我非常贊同二哥的意見,前人種樹就是讓後人乘涼的。後人的前人,就是現在的你我他!

今日想起紅心柳,我心裡都熱乎乎的。從某種意義說,我和紅心柳在一起長,一起經風雨見世面……紅心柳在故鄉山村,成了家中孩子們勵志樹。好幾個孩子有意無意說過,是紅心柳激勵他們走出山村田衝。外甥黃廣,讀本科讀研究生,家庭困難重重,孩子咬緊牙關,奮力研讀,靠毅力恆心從河南大學畢業,脫穎而出考入理想崗位工作。聊天中,他說小時候,"走過紅心柳樹下,就會想到三舅您,就會有股要好好上學的心氣……帥哥、洲哥、洋哥,還有其他哥們都是這樣走出來的。"

我知道:樹長參天靠有根,人能成才靠家風。有家風的人家的孩子,一個比一個地好學,一個又一個地成才成功。這幾乎是人所共知的社會現象。

我明白:紅心柳是根植大地的,從野地草叢來到肥田沃土,長成鑽天大樹;我本山中娃,受國家恩惠讀書求知戍海防,中校軍官轉業進京城。個人的命運融入國家民族發展潮流,才能將人的點滴之水匯入江河湖海,方有可能成為勇立潮頭的浪花。國家的力量,民族的力量,時代的力量,託舉著我們成長成才成功於人生舞臺。

紅心柳,是我的夥伴,是我的鄉愁,教我將故鄉的根鬚,將民族文化的根鬚,植入家族後人心靈之土,期待一輩又一輩子孫勤奮好學,在祖國沃土裡茁壯成長。

(2018年5月1日於棗林前街70號)

作者簡介:李朝俊,河南桐柏縣毛集鎮人。1981年入伍,歷任海軍航空兵政治部宣傳處新聞幹事、秘書處秘書、組織處科長,2004年轉業至北京市某委任職至今,預備役海軍中校。作品先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刊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