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取消不合理加分,今年高考新政解讀

《祖國》實習記者/張帥

今年3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4月,北京市審議通過了《關於做好北京市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北京市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等一系列文件出臺。今年高考即將來臨,到廣大學子們學業“魚躍龍門”的時刻。又有一批新的政策落地,其中包括關注度較高的取消部分加分項目、錄取批次合併等,這些政策你都知道嗎?

高考有這些新變化

近年來,高考加分政策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在今年的高考中,部分加分項目將被進一步減少和規範。今年3月,教育部在部署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時強調,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蹟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一個月後,北京教育考試院發佈消息稱,北京還進一步規範和調整高考照顧加分政策,從今年起5類考生不再進行高考加分,主要包括:省級優秀學生,獲國家二級運動員以上稱號的考生;重大國際體育比賽集體或個人項目取得前6名,全國性體育比賽個人項目取得前6名的考生,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蹟者;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者;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含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或“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或全國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一、二等獎者;在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者。增加了一項高考照顧政策,從今年開始,公安英模子女報考高校,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取消不合理加分,今年高考新政解讀

同在今年4月,新疆教育考試院發佈的《新疆自治區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提出,2018年起,新疆也將取消部分獎勵性加分政策,其中包括了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者;在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者等。

2016年以來,北京持續深化基層證明清理,共分兩批取消了市級部門設定的企業群眾辦事創業證明151項,其中不少曾經被大家稱為“奇葩證明”的辦事環節都已取消。據北京市審改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深化簡政便民專項行動,方便群眾辦事創業,北京市再取消50項市級部門、事業單位要求開具的各類證明。這些證明,涉及企業設立、經營許可、困難救助、就讀升學等各方面。在這次調整中,相當一部分證明調整為通過部門調查核實、網絡核驗、內部信息共享等方式辦理,從“群眾來回跑”變為“信息跑”“政府辦”或者“部門協同辦”,其他證明改為個人提交其他證件,或書面承諾等方式來進行。根據此次取消證明方案,一項證明直接取消,非北京生源畢業生申請在學校暫存戶籍檔案時,以往需提交在京就業的單位開具的接收函。因設定文件修改,不再辦理非京籍畢業生檔案存放事項,這項證明直接取消。還有部分是憑藉現有證件、憑證完全可以證明的,申請人不必重複開具。如隨遷子女在本市中高考時,即申請在京參加中等職業學校升學考試,原本需提交由現住地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開具的資格審核單(蓋章),也一併取消,改由申請人提供家長身份證號及部門內部調查核實辦理;參加高等職業學校升學考試時,直接由部門內部調查核實辦理。

取消不合理加分,今年高考新政解讀

今年北京高考,外語聽力考試首次一年兩考。英語聽力考試實施機考,非英語語種(小語種)聽力考試暫不機考,兩次考試均為紙筆作答。外語聽力考試一年兩考,滿分30分,取最高成績計入高考總分。外語聽力考試語種包括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考生任選一種。選考非英語語種的統考考生報名區統一為西城區。

合理確定分省招錄 多地推進一二本批次合併

《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各校要完善招生計劃管理,合理編制分省招生計劃。繼續實施“國家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進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區及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同時,通知還提出,中央部門所屬高校要積極履行促進入學機會公平的社會職責,加強對各地人才需求的分析預測,嚴格控制屬地招生計劃比例,合理確定分省招生計劃,向重點高校錄取比例相對較低的省份傾斜。

在上海、浙江、山東、海南等多地都將錄取批次做了合併調整後,天津、廣東、遼寧等省市也將在今年開啟錄取批次的改革。

如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試院在4月提出,2018年繼續推進本科高校錄取批次合併,將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合併為普通本科批次,即普通本科僅設一個批次。

再如今年3月,遼寧省招生考試辦提出,2018年,遼寧省普通高校招生普通類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合併為本科批;藝術類本科一批調整為本科提前批,本科二批調整為本科批。

此外,早在2017年11月,廣東省教育考試院明確,從2018年起,將原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兩個招生錄取批次合併為“本科批次”,設置本科和專科兩個錄取批次。

山東省高考試卷也發生了變化。山東2018年夏季高考語文、數學科目繼外語、綜合科目後也將使用全國卷。至此,山東夏季高考所有科目全部納入“國家隊”。語文、數學、外語(含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綜合1、綜合2均由教育部統一命題。命題依據教育部公佈的《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進行。

5月,重慶市教育考試院公佈2018年重慶市普通高考照顧政策,符合相關條件的考生可享受加分投檔或優先投檔。其中,自謀職業的退役士兵;歸僑、歸僑子女、華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報考市屬院校的因公犧牲軍人子女、因公犧牲人民警察子女及榮立二等功(含)以上榮譽稱號的人民警察子女,錄取時可加5分投檔。

重慶市少數民族聚居地(含自治縣、民族鄉)的少數民族考生;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含)以上或戰區(原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錄取時可加10分(報考藝術、體育類考生加5分)投檔。

取消不合理加分,今年高考新政解讀

權力下放高校,有利雙向選擇

對於《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取消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而不少高校在自主招生中依然青睞於招收有競賽、文學、藝術等特長的學生,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鄭若玲認為,沒有必要因噎廢食,再規定高校自主招生中取消或不取消,因為這些競賽是高水平的,確實能夠甄別、選拔出一些在某學科方面有特長的學生,“權力已經下放給高校了,它們可以自己選擇”。“對教育部來說,取消了這個引導性規定,不僅有利於消除高考加分可能帶來的造假和不公平的負面影響,也可以逐步扭轉中小學教育的惡性競爭、過度補習等混亂現象。”鄭若玲說,學生對待奧賽也不會像以前那麼功利,而是會逐漸根據自己的興趣發展特長,並以自己的特長選擇大學和專業。

而且取消高考加分後,對於有學科特長、體育特長、藝術特長以及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學生,高校並不是不再關注,而是通過自主招生和綜合素質評價的方式錄取並加以關注,全國90所大學進行5%(招生名額的5%)的自主招生改革試點,我國高校的自主招生,有統一高考分數做基礎,學生和學校雙選。比如,可在高考成績公佈後,由高校自主提出申請成績要求,達到要求的學生可自主申請多所大學,大學再獨立結合申請學生各項綜合素質等進行評價、錄取,一名學生可獲得多所大學錄取通知書再做選擇。由於有統一高考分數做基礎,學生和學校雙選,只要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即可保障公平公正。

“各所大學的發展趨向是不一樣的,有綜合性的,有工科的,有理科的,也有文科的,更有藝術特色或體育特色的,它們都希望能夠招到與自己相匹配、相適應的教育對象,也就是有特長的學生。”倪振民說,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人有“多元智慧”,也就是每個學生的學習優勢都是各有特色的,並不像工廠裡的流水線產品。通過自主招生,他們也能夠更好地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學校。

高考獎勵性加分項目不是簡單的取消,而是一次深入的教育改革,取消加分後,這些獎勵項目納入到了高校自主招生和綜合素質評價錄取的改革之中,進一步引導學生重視個性和特長培養,在新高考改革中加大自主招生和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改革力度。

考紀嚴明確保試題安全

每年高考,考風考紀問題也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對此,教育部也對考風考紀問題進行部署。各地各校要嚴格執行國家招生政策規定,嚴格遵守“30個不得”招生工作禁令。高校不得將社會機構和公司提供的測評結果與招生工作掛鉤,不得以“生源基地”等形式圈定中學範圍,確保考試招生公平公正。要進一步加大特殊類型招生考試違規行為的處理力度。根據教育部文件規定,保送生、自主招生、綜合評價試點、高水平藝術團、高水平運動隊、藝術體育類專業、運動訓練和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等類型招生考試均屬國家教育考試的組成部分,對在上述類型招生考試中違規的考生、高校、中學及有關工作人員要進行從嚴查處。其中凡提供虛假個人信息或申請材料的,均應當認定為在國家教育考試中作弊,取消其相關類型招生的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同時通報有關省級招生考試機構或教育行政部門取消其當年高考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視情節輕重給予3年內暫停參加各類國家教育考試的處理。

《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還指出,集中開展淨化涉考網絡環境、打擊銷售作弊器材、淨化考點周邊環境、打擊替考作弊等專項行動。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招生考試機構要把安全保密工作擺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強對試卷流轉環節全過程、全鏈條監管,確保試題試卷絕對安全。

此外,通知還強調,加強標準化考點管理,把好考場入口關,著力抓好考務實施和考場管理,確保考風考紀嚴明有序。同時,各地也根據實際情況部署考風考紀的相關工作。

例如,浙江省高招委5月4日發佈的《2018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實施意見》要求,加強安全保密設施建設,完善安全保密規章制度,人防技防並舉,加強監督和檢查,完善應急反應機制、值班制度和第一時間報告制度。

山東省招生考試委員會4月發佈的《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夏季高考)工作實施意見》提出,考試期間,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將向各考區派遣統考檢查組,監督檢查考試組織情況,對因管理不善或監考人員不負責任造成考場紀律鬆懈、出現作弊行為的考區、考點,追究有關領導和當事人的責任,情節嚴重的取消下一年度考點設立的資格。

青海今年報名的信息管理則更為嚴格。為了杜絕高考報名信息尤其是照顧條件信息中的隨意補報、工作馬虎造成漏報和不規範問題,從2018年普通高考報名開始,青海考生的民族信息嚴格從考生身份證中由機器讀取,不再進行任何手工填寫錄入。青海考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學習經歷、戶籍狀況和除少數民族以外的照顧加分條件等,由考生本人填寫後,考區招辦將組織人員進行逐一核實,核實工作必須實行A、B崗制度,誰簽字、誰負責;經核實的信息無誤後,由考生本人現場簽字確認。

高考將至,苦讀寒窗十幾載,不負父母不負己,穩定心態不餒棄。養精蓄銳待今朝,全力以赴奪勝利。願廣大學子勝利而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