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萬曆十五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昨日少年7512


萬曆十五年究竟發生了什麼?《萬曆十五年》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裡提到過,這本書我也草草看了一下,是作者黃仁宇寫的。那《萬曆十五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呢?其實《萬曆十五年》這本書是從明.張居正死後被清算一直到萬曆十五年,海瑞和戚繼光逝世的這段短暫史的前後總結。

書裡重點寫了張居正盛名之下的奢侈,還有就是萬曆皇帝的妃子鄭貴妃,一個女人對男人的影響力,造就了張居正死後被清算的下場。

事情是這樣的,鄭氏經常調笑萬曆的軟弱,優柔寡斷,說他像老太太。萬曆呢也不想被別人看作是軟弱的人,就想勵精圖治,一連串的國家大事,及有關人事安排,都由他親自做出決定,他想成為大權獨攬,名副其實的君主,就得擺脫張居正的影響,張居正雖然已死,但朝中大臣出現了倆派,一派擁張(居正)派,一派反張(居正)派,萬曆就利用了反張派來擺脫張居正的影響,開始了對張居正倆年多之久的清算。張居正死後僅僅不到半年,就被定了罪,罪狀有欺君毒民,接受賄賂,賣官囹爵,任用私人,放縱奴僕,凌辱紹紳,歸根到最後是結黨營私,妄圖把持朝廷大權云云。

張居正的言行不一,是他提倡節儉,事實卻證明張居正的私生活非常奢侈,他積聚了許多珠玉玩好,書畫名應,還蓄養了許多絕世佳人,張的死是因色慾過度,這些都是有趨奉化的佞幸呈送的。當然清算張居正,抗倭名將戚繼光也受到了牽連,被罷官三年,死於萬曆十五年。因戚家軍幾乎屬於私人軍隊,不受朝廷節制,戚繼光和張居正要走的親密,可以說戚家軍是張居正養的私人軍隊,但沒有張謀反的證據。

張居正被清算後,萬曆以為他就可以做一個真正的君主了,可惜他想錯了,大臣們清算完張居正後,矛頭是直指萬曆皇帝,《萬曆十五年》裡稱之為“文官集團”常常指責皇帝的不是,有些事皇帝還是做不了主,就立太子一事上他和臣僚們對抗了十年,皇帝當然是消極怠工不上朝。當然有一個人是調和皇帝和文臣集團的和事佬,那就是首輔“申時行”,申時行一向的風格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還有一個人就是敢捅天的海瑞,他奉行的是恢復洪武時期的政治體系,是一個另類的人。還有一個李蟄。總之《萬曆十五年》說的就是萬曆皇帝、張居正、申時行、戚繼光、海瑞、李蟄,重點突出的這幾個人在政治體系中所處的不同位置和扮演的角色,及每個人的處事方式方法在政治演變中的一種總結,很是耐人尋味。


夏有涼風61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如果不是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這本暢銷書,恐怕國內很少歷史研究者會關注公元1587年。

如果不是《人民的名義》中,高育良對這本書的喜愛,以及陰差陽錯的和高小鳳糾纏在一起,讓《萬曆十五年》這本書更廣為人知,恐怕大眾很少會將目光聚焦在萬曆十五年(1587)這一平凡的一年。

就在這一年的一月,在大明南直隸的江陰,有一個叫徐宏祖的男娃出生了,也就是後來的徐霞客,他科舉不中,寄情於忠愛著的山水,最終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寫了一本號稱千古第一奇書的《徐霞客遊記》。

同樣在這一年的一月,抗倭英雄戚繼光,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病逝在老家,因為之前受到張居正案的牽連,戚繼光已經罷官歸鄉,在老家待了三年了。

在這一年的十月,大明的頭號清官——海瑞在南京任上去世,結束了戰鬥的一生。御史王用汲奉命前去料理海瑞的喪事,看到海瑞家裡貧寒異常,住用的是破布做的帷帳,飲具用的爛竹器,家徒四壁,這個朝廷命官忍不住涕淚四下,湊錢為海瑞辦了喪事。南京的老百姓聽說清官海瑞去世,罷市憑弔,海瑞靈柩運回老家時,百姓自發服喪者佔滿兩岸,哭拜之聲百里不絕。

海瑞像

這就是大明的萬曆十五年,平凡的一年。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萬曆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87年,對於年僅24歲的皇帝明神宗朱翊鈞來說,是十分平靜的一年。這一年除了國內有點天災和瘟疫以外,基本上太平無事,和後來的許多年份相比,萬曆十五年實在是太過於平淡無奇的一年。然而,現在當我們再回過頭去看萬曆十五年時卻會發現,當時的平靜中蘊含著暴風雨的來臨,只是年輕的萬曆皇帝當時完全沒有意識到而已。在這一年中,發生了許多小事,事實證明,正是這些小事,釀成了日後的狂風暴雨。

1587年,大明首輔張居正已經去世五年了,由張居正倡導的“一條鞭法”改革基本結束,而對於他本人的清算也算是到頭了。這一年,一個叫申時行的人成為大明首輔,此人沒有張居正的幹練,卻有著一手“和稀泥”的本事。他通過“和稀泥”,讓張居正時代改革遺留下來的各種矛盾暫時得到了一些緩解。但是請注意,矛盾只是被緩解,而沒有得到解決,將來的某一個點上,這些矛盾將會集體暴發,徹底要了大明王朝的命。

1587年,清官海瑞去世,他把一世的清名留給了後人,自己帶著孑然一身離世,他的死沒有在大明朝掀起任何波瀾,然而海瑞的去世卻意味著大明王朝政治清明的徹底終結。從此再也沒有人敢站出來直言弊政,官員們只是坐視黨爭而長嘆,眼見宦官專政而無奈。這一年,曾經名滿天下的抗倭英雄戚繼光的生命也即將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東南沿海失一支柱,在當時,年輕的萬曆皇帝沒有覺得什麼,但是很快他就會發現,戚繼光的死實際上帶走了大明朝軍人的魂。

1587年,在東北,一個叫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年輕人悄然崛起。他把一盤散沙的女真各部漸漸統一起來,還在東北地區開始立法制,修宮殿,建八旗,而這一切,萬曆皇帝就像沒有看見一樣。因為此時他開始了長達30年不上朝的歷程,真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努爾哈赤在萬曆皇帝的眼裡,就是一個小蒼蠅,只要他願意,隨時可以滅掉,只是他現在懶得去管。

1587年,世界的另一頭,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正準備啟航,展開對英格蘭的戰爭,世界歷史也正因此要翻開新的篇章。無敵艦隊的出現,將極大改變世界的歷史,而當時年輕的萬曆皇帝,躲在深宮中,自然對這一切毫無所知。

萬曆十五年,就這樣平靜而安寧的過去了,萬曆皇帝享受著歌舞昇平的世界。他不知道,暴風雨就要來了,而現在只是暴風雨來臨之前最安靜的時刻。他被張居正管束得太久了,他不想再過問國家的政事了,至於今後到底會發生什麼,這位年輕的皇帝實在是不願意再去想了。見微知著,大明王朝大廈的坍塌,從這一刻實際上已經開始了。


動如脫韁兔


沒有原因,沒有預兆,時間來到了那個神秘的年份――萬曆十五年(1587)。而這一年到底發生了哪些事呢?

戚繼光去世

在過去的十餘年裡,戚繼光是一個無人敢惹的很角色雖然偶爾也有幾個不怕死的言官彈劾他吃空額搞錢,在軍中培養個人勢力等,卻始終沒有結果。究其原因,除了人間後臺太硬了,他的領導水平也太高,邊界不能沒有他。但事實證明,水平不如後臺好用,張居正死後戚繼光就被調離薊州去了廣東,不久戚繼光就離職回了老家。回想他的一生,先打蒙古人,再打日本人,練兵東南,橫掃倭寇,驅逐胡虜,無人可擋。萬曆十五年二月,這位傳奇人物在家鄉病逝,年六十。



海瑞去世

海先生終究還是死了,在被高拱罷官之後,他回了老家,沒人管他。三年後,高拱下臺了,張居正執政,依舊沒人找他。張居正死後,他得到了再次出山的機會,為官三十年因一身正氣,在朝廷中倍受排擠,導致一直沒受到重用,但這些他都不會在乎,因為他一直在按照一個讀書人該有的方式做官,他不喜歡官場上那一套見不得人的事。在他死後,南京城的男女老少都自發為他守孝,號啕大哭,出殯的時候為他送行的人排上了百里。



已不是那個萬曆了

這才是那個神秘年份最重要的一件事――一貫勤奮的萬曆皇帝突然變了。

從萬曆十四年起他開始消極怠工,奏疏不及時批示,上朝也是一天沒一天,大臣詢問,得到的答案是:最近身體不適。既然身體不舒服,那就歇會兒,可這一歇就是很多年。到萬曆十五年,萬曆兄徹底不幹了,不但不上朝,除了幾個內閣大臣外,誰也不想見,每天悶在宮裡。他爺爺嘉靖怠工二十多年,看這個勢頭,這孫子打算打破這個記錄。事實上,他的確做到了。為什麼一個熱血青年會突然變成懶漢?為什麼偏偏是這個時候?為什麼偏偏是這個舉動?這些問題史書上並沒有回答,而我們唯一能夠知道的是,自此以後,大明帝國進入了一個奇怪的狀態,謎一般的萬曆王朝正式拉開序幕,無數場好戲即將上演。


雁城流浪僧


我是一名歷史研究者,歡迎你關注,我們一起探討學習歷史問題,揭開一段不一樣的歷史故事。
萬曆十五年,其實就是一五八七年,這一年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其實是暗流湧動,很多事件都預示著大明王朝將由盛轉衰,逐漸走向滅亡。
這一年也發生著一位皇帝與五位大臣的故事。

這位皇帝就是明神宗萬曆皇帝,名字叫做朱翊鈞,他五歲便開始讀書,十歲登上皇位,在皇位上一坐便是四十八年。

在晚年之時,這位皇帝便很少上朝,有人說這是一位懶皇帝,也有人說他是一位勤快的皇帝,只是到晚年的時候疾病纏身而不能上朝。
圍繞在明神宗周圍和他發生故事的大臣有五位,是哪五位呢?

張居正

第一位出場的便是張居正,他是明神宗的老師,旁人看來他是一個好老師,但是在明神宗眼裡,卻又不敢苟同的看法。
明神宗認為,在學術方面張居正是一位好老師,可是對於一個只有十歲的孩子而言,這些大學士嚴格按照規矩行事,等於說是道德綁架了,誰讓明神宗是皇帝呢,皇帝就要按祖上的規矩來,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稍有不慎,有荒唐的行為就會有被廢的可能,這個小皇帝所有的娛樂基本上也只能來自四書五經,這個小皇帝只能信任這位老師,從來不懷疑。
後來,張居正死了,檢舉張居正的匿名信件鋪天蓋地的傳到了明神宗這裡,檢舉出張居正接受賄賂,家財萬貫。明神宗查實後,查抄了張居正的家,連小太監馮寶也是家財萬貫,順便也被明神宗查抄了。
張居正死後,罵張居正的人開始罵明神宗。皇上要符合所有文官的共同習慣,而明神宗只是扮演了一個受萬人朝拜的對象罷了。
就是由於這樣,明神宗就開始懶得上朝了,覺得解脫了,就開始在撒野玩樂,和鄭妃在一起讀書逗樂,明神宗覺得只有鄭妃是理解他的人。

申時行

申時行是接替張居正的人,他避開了張居正的坑,可是明神宗就不給他合作的機會,因此申時行成了一個“和事老”。申時行最後被明神宗使了小計謀,被迫辭官回家,在家鄉渡過了晚年。

海瑞

再一個和明神宗有故事的人,就是我們熟悉的清官海瑞,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

明神宗屢次想要重用海瑞,主持國事的大臣們都暗中阻止,於是明神宗任命海瑞為南京右都御史。

海瑞上任之後,主張嚴懲貪官汙吏,禁止循私受賄,這就危及到有些朝臣的利益,屢次誹謗誣衊海瑞,想讓皇帝罷免海瑞,可是皇帝不聽,仍然留用海瑞,海瑞最後病故於任上。

戚繼光

抗擊倭寇的名將戚繼光也和明神宗存在著故事,萬曆十年之時,內閣首輔張居正病逝之後,給事中張鼎思趁機上言戚繼光不應該放在北方,於是戚繼光被朝廷調往廣東。萬曆十三年之時,戚繼光最後遭張希皋再次彈劾,戚繼光因此遭到罷免,回鄉後病死。

李贄

還有一個與明神宗有故事的人就是李贄,李贄是晚明朝的思想啟蒙運動的旗幟,一位以“奇談怪論”聞名天下的狂人和奇士。他的學說使他處在了時代矛盾的焦點上,在朝野上引起激烈爭論,以致於理解他,乃是理解晚明政治走向、社會風尚和思潮變遷的一大關鍵。

這五個與明神宗皇帝有著故事的大臣,最終都沒有善終。

其實,總的來說,萬曆年十五年並沒有發生什麼大事,只是朝政內閣大臣不讓明神宗主事而已,大事沒有發生,小事不斷,預示明朝由盛轉衰,逐漸走向滅亡。

我是松頭土豆,為您解讀歷史事件,呈現歷史故事。

這些只是個人的一些愚見,若有正解,請關注留言,謝謝!


穆清聊歷史


黃仁宇寫了本書,萬曆十五年。

萬曆十五年簡單的說是一部改變中國人閱讀方式的經典。讓我們知道歷史原來是這樣的豐富。作者以自己所提倡的大歷史觀,以萬曆十五(公元1587年)為斷面,講述了包括萬曆皇帝、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李贄等人物的前因後果。用黃仁宇的話來說,他們或是身敗,或是名裂,沒有一個能夠功德圓滿。 並且從這本書裡我們才知道:原來所謂的“昏庸的萬曆皇帝”的二三十年不理朝政是為了賭口孩子般的惡氣;“一條鞭法”張居正的生前背後的悲劇;申時行的抓鬮居然也是好辦法;海瑞居然是個“無用“的人;民族英雄戚繼光打仗還得靠行賄;李贄一個被忽略的人的悲劇也是我們的悲劇。

這本書讓我們發現歷史原來是由人構成的,歷史人物也是有七情六慾,而不是教科書那種理所當然的、善惡分明扁平化的紙片人。從字裡行間,我們發現我們的困惑來自於他們那裡,再看評書時、演義時就可以平靜的看待問題。歷史就不再是西宮娘娘和八王千歲的對立了。他們和咱們普通人一樣。

讀黃仁宇萬曆十五年,書中非常清楚地說明了一個道理:當時的明朝,社會發展到那種文明程度做事情必須有法可依、管理國家事務必須有完整系統的一套措施,這樣才能使整個社會運行起來有效率,而在當時沒有基礎和準備去做這樣的法律條文、管理等技術性工作。判斷一切事務的標準也僅僅依據的是“四書五經”。所以有些根本不是一個人品質道德的問題,到最後也因為此人“道德”不好遭到清算,文官集團總是拿著“四書五經”裡要求的東西來做幌子達到自己私心裡想達到的目的。

萬曆十五看似以非常簡單通過很像小說的來寫大明王朝的困惑,但實際想用大歷史觀來對整個中國文明的發展規律的進行總結,用現代化的視角來看待中華文明的得失。 後來又看了黃仁宇先生的多部作品,有些論點學術上是有爭議,是值得商榷。但萬曆十五年所用到的方法和視角,已經深遠的影響了我們的看問題的視角。無論你相信與否,其實最近幾年文史上所有有影響的論著包括百家論壇中都有黃先生深深的影子;從文史界開始慢慢對很多領域都有一定的影響。要知道這本書其實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開始很火。

很多事件能成為影響歷史的大事,就是在事件背後有著很大的爭議,無論對錯,大家都在討論,贊同和反對的爭成一片,最後有些都不惜刀兵相見。這類事才能被記錄下,有些的確很無聊,就比如萬曆的爭國本事件。這類事當時的官僚可是看成可以和天塌地陷相比的大事。但實際我們看來很無聊的一類事。但就是這類事反而反應出我們文明的厚重和千年積累下的弊病。文學藝術已經死氣沉沉,萬馬齊喑,科學技術也沒有什麼進展。社會已經到了必須要突破的地步了。

相比同時期文藝復興,人的重新發現,導致隨之而來經濟文化、而後是工業革命。而我們依舊在程朱理學裡禁錮著。這種禁錮其實依然在影響著我們,我們的變化是被動的,我們沒有從根本上走出我們自己的文明之路。 對比萬曆十五年中的人物,大家對其中的人物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我們可以感受出他們的困惑也是我們現代依然的困惑,做事的泛道德,技術問題道德化,我們現在社會的管理,小到小區物業管理、大到國家政策依然有這其中的困惑和為難。 通過這本書依舊體會到魯迅先生的說所的中國改變之難。

看了對這本書很多讀後感,發現很多人依舊停留在明史研究,換一種方式對人物評價的史論上,這依然是傳統中國教化、正人倫的道路。大家其實很新鮮于作者對萬曆皇帝、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的觀點。但對李贄這個人反而感覺很無足輕重,僅僅是一個對儒學的一個批判性人物,有些怪誕、迷茫。我倒認為黃先生把他放在最後是有深意,這是一個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的人物,只是他沒引起巨大的爭論,逐步就淡化了,最起碼現代的普通老百姓是不知道這個人物,老百姓只知道類似的唐伯虎。

為什麼說李贄是一個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的人物,他論點或者做法不見得對,但他是中國文化“文藝復興”的先驅,是最早意識到人性解放的古人。如果這個按照他的想法並爭論下去,會開拓出中國的文藝復興,西方的進步會在我們的後面。但可惜中國沒有意識到,也不可能意識。反而依著巨大的慣性沿著孔孟、程朱理學、王陽明的路走著。直到近代依舊沒有擺脫,要不曾國藩就不會那麼崇拜王陽明瞭。但這條路是需要改變的路。


沙中土大溪水


明朝二百七十餘年,史料紛雜繁複,數不勝數。

可要現代人在讀,並且有較高的影響力,卻為數不多。

其一為明史,其二為清史(這個到有意思的很,清朝史料中很多明史中的汙點來佐證大清帝國的強大。咦,我怎麼突然想起了某泡菜國?),其三便是萬曆十五年。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多也不少。

可當有一年被歷史銘記,並單獨出書,然後再廣為流傳。只能說明兩件事:這一年不平凡,這個作者不簡單。

作者名叫黃仁宇,生於1918年,美籍華人。

好了,作者我們不多說,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找下度娘。

我們單說這一年,按重要程度依次來講:
萬曆十五年第一件事:戚繼光去世了。

憑心而論,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絕不次於岳飛。只不過,和後面發生的兩件事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簡單來講,戚繼光是一個神話。幾年前,四十餘位日本武士追著明軍滿大街跑。可只是眨眼間,明朝第一軍的出現,把日本人直接送回了老家,連船票都省了。他的誕生,使太多太多百姓得以落葉歸根,免除災荒。聖人,不過與此。

萬曆十五年第二件事:有人消極怠工了!

偏偏不巧的是,怠工的小夥子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朱翊鈞。好吧,他有一個更霸氣的名字------萬曆皇帝明神宗。

沒有原因,沒有藉口,堅持不懈幾十年的怠工,真正創造了無政府時代。(仔細想想,現在米國三十天無政府還真不是事。)

萬曆十五年第三件事:有一個小夥子即將到而立之年。

這位優秀的小夥子名叫努爾哈赤,他有一個乖寶寶名叫皇太極,話不多說!

萬曆十五年第四件事,最重要的事(Last but not least,額,對英語不好的學渣來說,還真是噩夢。)海瑞去世了。準確的說,壽終正寢,死在任上。

這位歷經四任,腳踩徐階的老人家終於累了。

當他緩緩的閉上眼睛,再也無力睜開時,百姓為之悲慟,哭悼多日。出殯時,百姓自發穿白衣,戴白帽。放眼望去,數不盡也。

這是真正的歷史,無任何個人情感摻雜其中。可每寫至此,總感覺心中觸動,感慨頗多。

可如果只寫到此,那海瑞去世應該排在萬曆前後,只是一個影響一代的人物罷了。

公元1587年,中國最後一位門神誕生了------海瑞門神。

自此往後,再無門神!

可佩,可敬!儘管沒有空前,卻絕了後。

當然,萬曆十五年還有很多事情發生,不過因為版幅原因,不再一一列舉。

小編第一次入駐今日頭條,還希望朋友們多多幫助、扶持。


蝦仁兒談歷史


萬曆十五年是公元1587年,大明在這一年並沒有發生非常巨大的事情。真要往上靠的話,這一年戚繼光死了算一個大事。這個時候北方的努爾哈赤離統一女真還有五年。

真正的大事是萬曆十年,一代名相張居正死了,死後五年他的改革政策被明神宗全盤廢除,已經出現重大轉機的明朝重新走向沒落。

其實萬曆十五年近年被人熟悉,源於《人民的名義》中高育良和侯亮平的多次提及。《萬曆十五年》是黃仁宇的作品,高育良從這本書中鑽研透了中國古代官僚系統的一個很大的弊病:文官抱團腐敗,多重領導導致系統糾錯能力低下,即便皇帝萬曆也對此一籌莫展。

他深刻理解官場的規律:官比事重要,人比理權威。這樣的官場智慧讓他高升,然而最後也害了他。

大家可以在空閒的時候再看看《人民的名義》,也可以看看《萬曆十五年》這本書,也許會對歷史有新的認識,對自己的為人處事有所幫助!





煮酒話青史


萬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黃仁宇在他的開場白是這樣寫的: 公元1587年,在中國為明萬曆十五年,論干支則為丁亥,屬豬。當日四海昇平,全年並無大事可敘……總之,在歷史上,萬曆十五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

似乎並無大事發生。有的也是波瀾不驚的小事。然而,正是這些微末的小事兒,卻可從中看到影響歷史變革的因素。

一、開篇的一個小故事。

這一年陽曆的3月2日,北京城內大街兩頭的冰雪尚未凍結。天氣盡管不算嚴寒,但樹枝還沒有發芽,不是戶外活動的傑出時節。但是在當日的午飯時分,大街上卻人山人海。原來是音訊傳來,皇帝陛下要舉辦午朝大典,文武百官不敢慢待,當即奔赴皇城。但當一大堆官員滿頭大汗跑到端門,卻發現沒有任何要開會的樣子,顯然,這是出了烏龍。近侍宦官宣告了切當音訊,皇帝陛下並未召集午朝,官員們也就相繼退散。驚魂既定,這空穴來風的午朝事情難免成為攀談談論的論題:這謠傳從何而來,整體官員數以千計而均受騙上當,實在令人大惑不解。

但接下來,萬曆皇帝很生氣,覺得此事有損朝廷體統,於是命令禮部調查謠傳者,由於當時眾口相傳,最先謠傳者無法查明,竟導致全體官員被集體扣工資。

黃仁宇先生為什麼要寫這件事情?顯然,他是要告訴讀者,明朝萬曆的管理已經失去了控制,萬曆對於上朝以及處理事情上產生了厭倦感,於是國家的發展開始後退,產生了許多問題,最後明朝變得混亂不堪,社會風氣敗得一塌塗地。

二、萬曆思想的轉變

萬曆8歲登基,當時的張居正23歲。如今自己人生的老師,已作古五年,同時也被批判了五年,張居正被否定,萬曆何嘗不心痛。否定了張居正,其實就是否定了他自己的存在理想。

張居正作為帝師,以儒家聖人聖王去教導皇帝要仁義,要做有為之君,張居正也是以聖人自居,而如今的罪名——賣官、擅權、貪汙、放縱家奴等等,又有哪些是儒家所倡導的?這讓皇帝所信仰的儒家倫理道德失去了意義,也讓皇帝看清了人的虛偽無恥。

人生似乎失去了意義。由此,萬曆十五年是一個有為君主進行大轉變的一年。

我們從中可以窺視萬曆何以不上朝的思想基礎——他的幻境醒了。

三、明朝的財政轉變

在萬曆十五年(1587)春正月初三,明朝財政尚能應付各地災荒,從分發國庫所藏的金帛以賑濟山西、陝西、河南、山東各地宗室開業看出,而不像以後其賑災物資佔財政支出不足0.5%,且將救災的重任放到地方乃至有錢人的頭上。

四、海瑞、申時行、戚繼光等所代表的精神幻境消失

海瑞的離世。標誌著古代傳統士人精神的死亡。至此以後,文官集團徹底放縱了自己的私慾,貪贓枉法,不再有道德的約束,最終腐蝕了大明。

申時行打造了平庸與穩定。偉大的離去之後註定是平庸。在申時行地治理下,一切似乎都井井有條。但失去了“救時局”的勇氣的人。大明註定衰落下去。

戚繼光政治生涯的徹底死亡。戚繼光死於萬曆十六年,但政治生涯卻隨著被打入張居正一黨就結束了。在封建社會一切榮譽歸於皇帝、首輔,一切唾棄歸於幹事的人。萬曆十五年,面對重新啟用戚繼光的呼聲,萬曆選擇了沉默,其實就是否定。

五、申時行覺得努爾哈赤鬧事的事,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為,因為努爾哈赤對於大明不值一提,之所以現在被當了個事兒,只是因為他的後代建立了大清。


秦時明月的光


萬曆十五年,萬曆皇帝年滿24歲,居皇位已達15年之久。在五年之前,首輔張居正已經去世,大規模清算張居正的時代也已經結束。大明朝最著名的清官海瑞,在這一年孤獨的死去。而一代抗倭英雄戚繼光,無戰不勝,卻也敵不過時間這個最大的敵人,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對張居正的死後清算也讓這萬曆帝萬念俱灰,皇帝變得消極怠工,成為名副其實的活祖宗。名震後世的戚繼光是位孤獨的將領,清正廉潔的海瑞成了古怪的模範官僚。透過這位皇帝、五位大臣、普通的一年,也許能窺視到大明王朝沒落的蛛絲馬跡。

在1587年,時年29歲的努爾哈赤在東北崛起,開始立法制、禁暴亂、修宮室,蠢蠢欲動。而在當時世界的另一箇中心——歐洲大陸,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已經箭在弦上整裝待發,世界歷史即將翻開新的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