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床前明月光,其實沒有床?

床前明月光,其實沒有床?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五言絕句,想必很多人還沒識字就能背了。一般而言,我們的想象中,這首詩的意境是這樣的:大詩人李白從夢中驚醒,看到床前一地如霜如雪的月光,心有所感,推窗見月,低頭想家。所以下列事實可能會令人三觀盡碎,這“床”並非我們想象中的睡床,而是一把小馬紮!

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原地帶的近鄰遊牧民族,往往隨身攜帶類似於今天的馬紮一樣的坐具,下馬的時候就能把馬紮打開坐下。傳到中原後,因為是少數民族的物品,所以被稱作“胡床”。大概有人說了,這不一椅子嗎?怎麼起個名叫胡“床”?這就要回到古代漢語的語境了。

在古代,床,不僅是臥具,也是坐具。寫作於東漢時代的說文解字裡面,對床的解釋是“床,安身之坐者”,說明當時床主要是指坐具。在唐代,床和胡床經常通用,例如白居易有詩云“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獨酌還獨嘗。”如果把床理解為我們現代的床,怎麼能放進小舟裡呢?

床前明月光,其實沒有床?

圖中間穿橘色衣服男子所坐的就是“胡床”

據考證,唐代建築的窗戶非常小,躺在床上無法看到月亮,甚至也無法看到月光,必須要下床走到室外才能“望明月”。如果把床理解成小馬紮,李白這首詩就好理解多了,詩人是專門坐在院子裡賞月,才引起了思鄉之情。

說起來,李白還有另外一首千古名作“長幹行”,裡面有名句“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筆者一直腦補為竹馬君繞著小女孩躺著的床走來走去,場景十分詭異,如果換成“繞著你的小馬紮轉了一圈又一圈”,可就正常多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