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南柯一夢《山海經》

南柯一夢《山海經》

山海經

《山海經》是中國古代保存神話最多的書,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這些人盡皆知的神話都從這裡來。

南柯一夢《山海經》

山海經

年代未詳、作者未詳,它是部公認的古代奇書,最早由西漢經學家劉歆整理,現傳世底本為晉代文學家郭璞的注本。全文一共只有三萬餘字,分為18篇,其內容卻是無所不包、無奇不有,以山川地形和異國遠人的生活情態為綱,橫跨地理、神話、歷史、科學、宗教、民俗、文學等領域。

南柯一夢《山海經》

山海經

從古代開始,它就是本令人抓耳撓腮讀不懂的“天書”,連司馬遷在其《史記》中都老老實實地稱“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也”。關於它的性質,歷來更是眾說紛紜,有地理類、歷史類、宗教類、巫術類、小說類等五花八門的說法。

南柯一夢《山海經》

山海經

就像宋定伯捉了鬼能賣個好價錢,在現在的銀幕熒屏上,妖怪的生意總是好做。不過,最近《捉妖記》裡的六足萬人迷小妖王“胡巴”、《大聖歸來》裡醜陋的大肉蟲“混沌”,還有前一段時間《花千骨》裡風度翩翩的師父白子畫住的長留山、《軒轅劍》裡的十大法器,甚至再久一些的《西遊·降魔篇》裡豬八戒和沙僧那凶神惡煞的形象、《狄仁傑之神都龍王》裡的大妖怪“龍王”,這些形象和物什還真不是從天上掉到創作團隊腦子裡的。它們都有同一個妖怪專業工具參考書——《山海經》。

南柯一夢《山海經》

山海經

用眼下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幾千年前的《山海經》,給當下的中國流行文化隔空囤了個大IP,且取之不竭,紅得發紫。

南柯一夢《山海經》

山海經

可以說《山海經》是一本現成的“妖魔鬼怪大全集”。那麼這本奇書裡面都描寫了些什麼樣的妖魔鬼怪呢,今天,咱們就來簡單盤點一下。

九尾狐

南柯一夢《山海經》

九尾狐

《海外東經》:“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 《大荒東經》:“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史書中記載,九尾狐成就了“大禹”與“塗山氏”的佳緣,成為了中國古書中出現的最早的“婚姻中介”,傳說中人吃了她的肉,可以不逢妖邪之氣,抗拒蠱毒。九尾狐在《山海經》中出現了三次,後來成為祥瑞和子孫繁榮的象徵。

矔疏

南柯一夢《山海經》

矔疏

一角馬,闢火奇獸。最早出現在《北山經》:“又北三百里,曰帶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疏,可以闢火。”

帝江

南柯一夢《山海經》

帝江

《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雲:“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 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意思就是西方的天山上,有一隻神鳥,形狀像個黃布口袋,紅得像一團紅火,六隻腳四隻翅膀,耳目口鼻都沒有,但卻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除此之外,《莊子》、《神異經》記載的怪獸也叫此名。黃帝、共工氏首領在一些記載當中也被稱為“帝江”。

鐘山神

南柯一夢《山海經》


鐘山神

自女兒山至賈超山共十六座山,方圓三千五百里。其山神都是馬身龍首神。又名中山神。”

精衛

南柯一夢《山海經》

精衛

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精衛填海得典故就是出自於這個故事。

燭陰

南柯一夢《山海經》

燭陰

鐘山的山神名叫燭陰(燭龍)。燭龍睜開眼,天下便是白晝;燭龍閉上眼,天下便是黑夜;燭龍吹一口氣,天下便是冬季;燭龍呼一口氣,天下便是夏天。燭龍從來不吃、不喝,也沒有氣息。一旦他吐一口氣,天下便颳風。他的身形似蛇,身長達千里,面孔似人,周身都是紅色的。

奇窮

南柯一夢《山海經》

奇窮

中國傳說中抑善揚惡的惡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蝟的毛皮、長有翅膀,窮奇的叫聲象狗,靠吃人為生。據說窮奇經常飛到打架的現場,將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惡行,窮奇會捕捉野獸送給他,並且鼓勵他多做壞事。 但是,窮奇也有為益的一面。在一種稱為“大儺”的驅鬼儀式中,有十二種吞食惡鬼的猛獸,稱為十二神或十二獸,窮奇就是其中之一。

獓狠

南柯一夢《山海經》

獓狠

三危山食人巨獸,樣子有些像牛,長著四隻角,它的毛髮很長,就像披在身上的蓑衣。上古時期十大凶獸之一,其兇狠度與窮奇一般無二,喜歡為禍世間,後被上古大能,以陣法收入空間結界之內,被囚於蓬萊仙島之中。

渾沌

南柯一夢《山海經》

渾沌

渾沌是古代的凶神。傳說它形狀肥圓、象火一樣通紅,長有四隻翅膀、六條腿,雖然沒有五官,但是卻能夠通曉歌舞曲樂。還有一種說法稱渾沌是象狗或熊一樣的動物,人類無法看見它、也無法聽見它,它經常咬自己的尾巴並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渾沌便會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惡人,渾沌便會聽從他的指揮。

應龍

南柯一夢《山海經》

應龍

“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應龍稱得上是龍中之精了,故長出了翼。相傳應龍是上古時期黃帝的神龍,它曾奉黃帝之令討伐過蚩尤,並殺了蚩尤而成為功臣。在禹治洪水時,神龍曾以尾掃地,疏導洪水而立功,此神龍又名為黃龍,黃龍即是應龍,因此應龍又是禹的功臣。

南柯一夢《山海經》

山海經

有人認為,《山海經》裡所描繪的世界就和托爾金《魔戒》裡的中土世界、《盜夢空間》中的七層夢境一樣,給了我們在與現實世界平行的另一個世界中馳騁的可能性。鑑於《山海經》的地理書性質,將其完全視為架空之作當然有失偏頗,但這種說法卻啟迪我們想到,我們後世的人如此迷戀《山海經》、如此迫切地從那些遠方異國的故事中挖掘資源,不也就是在現實世界之外不停幻想著有一個遠方世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