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我們該如何處理自己的負向情緒?

我們每天都要跟情緒打交道,我們不可能沒有情緒,除非是山上的石頭,林中的草木,情緒是一個二元對立的週期,也就是說情緒是在好壞之間想回轉換的, 好情緒過後自然就是如影隨形的壞情緒,因為好壞都是交替互換的,月亮在最圓滿的時候出現虧蝕,花兒在全盛的時候開始凋零,好的情緒之後馬上就是壞的情緒,負向情緒讓我們低迷,所以抑鬱症在臨床上也稱之為神經遞質攝取不平衡導致的以長期情緒低落為主要的特徵的心境障礙!

我們該如何處理自己的負向情緒?

對於諸如後悔怨恨惱怒沮喪不安緊張憤怒嫉妒自卑等這些負向情緒,抑鬱症焦慮症,是我們不斷將這些負向情緒內化積壓的結果,在中醫裡被稱之為情志病,理論基礎在“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它會持續困擾著你,導致你的痛苦, 人們在遇到痛苦的時候自然的反應就是逃避就是改變,實際上不是這些負向情緒讓你抑鬱焦慮而是你對待這些情緒的態度跟方法才導致了你的抑鬱跟焦慮。

潛意識層面的情緒不是想要擺脫就能夠擺脫,它也是構成你整個人生的要素,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他們形同硬幣的正反面,你不可能要求硬幣兩面都是正面,那是不可能的!唯一你要做的就是提升意識,將之前壓制在潛意識層面的反面浮現出來,它有權利這樣做,否則那些被壓制的負向情緒會如影隨形,當然這像是剝開洋蔥的過程,隨著意識的提升,每揭露一層你會淚流滿面,這不是一個輕鬆的過程,但唯有這樣你才能接納硬幣的正反面,接納那些被你壓制了的痛苦,唯有這樣你才能超越硬幣的正反面!偉大的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寫了一本《自卑與超越》裡邊提到自卑是人生的動力,如果你能超越了你的自卑你就能活出自我,如果你持續被自卑這樣的負向情緒操控,你就會抑鬱!

所以面對你的負向情緒,不要下意識的想著如何擺脫如何改變,而是想著如何根治正確相處,第一步是全然的臣服,臣服永遠都必須是全然的,這就是為什麼需要信任。要成為門徒,信任是一定要的,信任必須十足,當你的臣服很全然的時候,事情就會開始改變,你就不會再回到你睡夢的生活。這個臣服粉碎了整個心理的投射,這個臣服粉碎了整個產生投射作用的頭腦,因為投射的頭腦和小我連在一起,沒有小我它是不能存在的,小我就是它的中心、它的基礎。

如果臣服不是出自心的本體不是全然的,不管你們對誰臣服,你們就會對他懷恨在心。那隻能叫壓抑,而任何被壓抑的事情都會再度浮現,並且帶著更大的力量,帶著報復,出賣耶穌的是他最有名的門徒之一猶大,這並不是一個巧合,這些人已經臣服了,但是他們本性中的某個部分還沒有臣服,在等著報復,等待著時機—總有一天會有機會。

如果你無法全然臣服,你就無法信任任何人,那意味著你一定有在欺騙別人。問題不在於別人,問題在於你。你一定有在欺騙,你一定用小我的小伎倆在抗拒真實,而當你會欺騙別人時,你又怎麼可能信任?唯有當你准許別人信任你時,你才可能會信任別人。

當我們選擇臣服,憤怒與高興,悲傷與幸福,恐懼與相愛,控制與自由,你才能放鬆並接納這種二元對立的兩方面,我們就是這個二元對立的中心點,我們也就不會糾纏於正面還是負面情緒當中。當我們承認自己是一個自私的人自卑的人不快樂的人,你才能真正意義上接納了自己,擺脫痛苦並不代表著療愈,那僅僅意味著你找到了與之共處的方式,這也是《了凡心療愈》裡提到的覺知階段,你能夠意識到你的情緒,並且你能夠覺知到隱藏在情緒之下的痛苦之源,要想讓療愈自行發生,你必須上升到觀照狀態,由意識提升到覺知,將覺知提升到觀照,你才會從持續痛苦中擺脫出來。

從字面的意思不難看出, 所謂的觀照就是像是旁觀者一樣,看著你的情緒,看著你的痛苦,如果即使只有一個片刻,你能夠站在它的外面,你能夠以一個觀照來看著它,看著他,那麼任何處在控制關係中的問題都能夠解決。觀照解決每一件事,但是當你深入這種控制的狀態中,你很難成為一個觀照,你非常與它認同,所以觀照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果思想距離你太近,你就無法觀照它們,你就會受你思想的影響和宣染,控制帶來的憤怒使你生氣,因為其間一點距離也沒有。它們離得太近了,必然會使你認為你與你的思想是一體的。

這其實是自我征服的過程,你不可能一下子就成為觀照者,必須通過靜坐合一,靜坐合一就是將越來越多的意識從黑暗中帶出來的整個藝術,唯一的方式就是在一天24個小時裡面儘可能保持有意識。這需要反覆的練習,一旦你征服了你自己,你跟別人的抗爭就會立刻停止,因為這個跟別人的抗爭只是去避開內在戰爭的一個詭計。如果你跟你自己在一起不自在,那麼就只有兩個方式:或者你去受那個不自在之苦,或者你將它投射到別人身上。

只有處在持續的觀照之下,療愈才能自行發生,這是一個偉大的發現,這好比是當一個人躺在一個昏暗的、骯髒的、充滿異味的房間已經很久了,牆壁破裂而且有很多汙點,然後他起來打開一扇窗子,現在他可以看到天空光明的太陽,將不會在骯髒的、臭的、黑暗的房間多待片刻,他會衝到外面廣闊的天空下。

我們該如何處理自己的負向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