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許多人看起來很勤奮但是仍然生活在社會底層?

圍城哨爺


都在說虛話,我講真例子。我就是農村出來的孩子,我的父母親,說句不好聽而又心疼的,就是努力了大半輩子還是在社會底層的。

父母過幾年就六十了,現在還在打工。除了自己家的房子,以及養大我們三子女,一點積蓄都沒有,好在身體都還安康。父親去了深圳,做的都是些洗碗、酒店清潔工、晚班保安等等又累又不討好的活;母親在人家的製衣廠,每天勤奮工作十幾個小時,經常加班,薪水就兩千出頭。年輕的時候什麼都做過,開成衣間、擺餃子攤、開夜宵鋪、開臺球室什麼的,什麼都努力過都嘗試過,老了老了還是一點積蓄都存不下來,生活還是如此著力。

我想這不僅僅是我父母是這種情況......多少農村、城鎮、城市裡還有千千萬萬這樣勤勞而生活在底層的人們。這是為啥?你們都以為只是個人問題嗎?那千萬人之中就沒有聰明人了?

我認為主要有三點導致了這個勤而無用:

一、貧富差距懸殊,富人和窮人的勞動收入差距太大了。看看那些像我母親在工廠、流水線上的人們,真是在以時間汗水換取微薄的收入,是隱形的被剝削的血汗啊;

二、階級壁壘堅不可破,底層要往上走,文化學歷是一條捷徑,但是上一輩人早過了讀書階段啊,這條路一切斷或者沒走好,那代價可能就是一輩子了。還有無數的年輕人,工作了才知道,書到用時方恨少,沒想到社會這麼殘酷啊,可是也都沒後悔藥;

三、思路決定出路、視角決定成敗,底層的人們本來視野就狹窄,身邊的人乾的這些活,那自己也就理所當然的覺得沒問題,於是就步入前塵,雖然自己付出了相同甚至遠多於其他人的汗水,還是隻能得到淺薄的收入。那些不出賣勞動力的高收入、高利潤行業和圈子,基本碰不到、想不到,想到了也進不去......

答案大概如上,當然還有方方面面的因素。

但是說實在的,我覺得學習是任何年齡段、任何階層的人都應該有的一項能力,這個學習不單只是學歷上的,應該是整個人生的,學習怎麼往上走,學習怎麼讓自己的勞動獲得更多的收入、學習更好的融入社會...只有加入學習、加入思考的勤奮才可能是有用的,才不會“看起來勤奮但永遠在社會底層”。

諸君共勉。


眾需友


看到這個問題我真是太感同身受了,我的父親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他是一個非常老實、善良的人,從來不會騙別人,也不好意思虧待別人。做事情非常認真負責,寧願自己辛苦點,多花點時間,也要做到無可挑剔,覺得一定要過自己心裡那關。和他一起進入裝修這行的人,比他賺的錢多很多。

為什麼?因為別人總想著速戰速決,大概弄一下就行了,但是我爸總是想做的細緻點。

現在進入公司了,只負責裝修的部分,傢俱啥的是公司負責,結果因為公司的傢俱沒有裝好而過了合同的期限,要扣我爸的錢。每天辛辛苦苦工作,最後存下的錢也沒多少。房子買不起,車子也買不起。

現在這個社會的很多人大抵也是這樣,看起來勤勤懇懇,卻仍然得不到高回報。

我想要麼是還不夠勤奮,要麼是勤奮創造出來的價值太低了。很多體力勞動者,他們付出的並不少,但是他們所得卻是很少的。但是腦力勞動者呢?可能一篇文章就有500元稿費;一個課程就可以賣出幾萬的單子;一個科研成果就更有價值了。

富人整合資源,而窮人則更多的是出苦力。我覺得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人,生怕麻煩了別人,覺得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就可以做。但是我忘了,專業的事情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做,這樣可以提高效率,最大化地利用現有資源。

你今天找別人幫忙,別人願意幫忙,你就多了一個真正的朋友。下次別人找你幫忙,你幫了他,你們之間的鏈接就會更加緊密。大家互幫互助才能走得又快又遠。

綜上所述,看起來勤奮的人不一定是真的勤奮,即使真正勤奮的人,可能也是低質量的勤奮。想要獲得更高的回報,就要付出更多的東西。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講兩個有點意思的小故事。家裡有個親戚,姑且稱之為吳小姐吧。吳小姐跟我一樣,都是80後。她初中沒上完就輟學了,輟學的原因不是因為窮,而是因為太貪玩,不去學校上課,就輟學了。

後來就浪跡江湖,親戚朋友們給她介紹過無數的工作,她基本上沒有幹超過一個月的。我爸媽都給她介紹過好幾次工作,基本上都是去幾天就不去了。還有一次是去了一次就不去了。

後來她年齡漸長,結婚生子,丈夫也掙不著什麼錢,所以日子過得很窘迫。15年年底的時候,我奶奶去世,我從北京趕回重慶。守靈的那晚,吳小姐跟我說:“我從小學習不努力,現在沒本事,以後你要多幫幫我啊。”

我不置可否。後來每次見到我,她就要向我訴說她自己的生活多窘迫。我記得有一次,她在說完準備買iphone和浪琴錶的計劃後,再一次訴苦。我實在聽不下去了,給她說:“你現在年紀也大了,當媽媽了,也成熟了,應該學會承擔起責任了。現在好胳膊好腿的,應該去打個工啊,多掙點錢補貼家用。”她說:“可是我去打工女兒怎麼辦啊?還不是怪我媽不靠譜,我沒辦法把女兒託管給我媽幫忙照料。”我:“你要實在不放心女兒,一定要帶在身邊,那你找點力所能及的小生意來做吧。”她又說:“做生意沒本錢呀,我爸又掙不著錢,給不了我本錢。”我:“也不是所以生意都需要很大的本錢,有些生意啟動資金要求也不高。”她說:“那你幫我找找這種項目吧,找到了介紹給我。”那天跟她沒聊太多,因為每當我提出一個建設性的建議,吳小姐就會把責任推給除她之外的其他人。

許多人看到這裡,大概以為會有轉折了吧。以為吳小姐的命運應該會因為什麼偶然事件發生奇妙的轉折吧,可是生活不是電影,生活殘酷和絕望得多。

直到今天,她還是沒有上班,依舊過著窘迫的生活。

接下來講第二個小故事。前兩天,有個朋友給我說,他非常想去某一家公司工作,讓我幫他把一下簡歷的關。我說好,你發我看看吧。於是他把簡歷發給我了。我看了一下,簡歷確實做得非常粗糙,好像58同城上招切菜墩子會收到的簡歷。於是我給他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並特意囑咐:在網上找一些優質的簡歷模版,對照著好好改一下。

過了一會兒,他說改好了,把改過的簡歷發我了。我打開簡歷看了一下,新的簡歷,除了格式略有變化之外,實質內容也就改了幾行字,依然非常粗糙,依然像切菜墩子寫的簡歷。明顯也沒參考過什麼簡歷模版,就是憑自己感覺隨便改了一下。說實話,我挺生氣的。因為我是認認真真地給他提修改意見,他卻一點不認真,做的事情全是在敷衍我,可是敷衍我完全沒有意義呀。我們處理簡歷這件事情的目的,是要幫助他去找到一份他想要的工作。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目標都不認真,那旁邊的人再怎麼幫也是無用的。後來我說了這位朋友幾句,第二天他認真又改了半天,再發我看時,簡歷已經改得很不錯了。其實講上面這兩個故事,只是想說明,很多人的問題,看起來是技巧、方法的問題,歸根到底其實是態度問題。很多人對待自己的人生、事業、目標,真的不夠認真和努力。

這些年,我也逐漸發現讓我有點可悲的事實:寫這麼多文章,營銷也好,創業也好,職場也好,能力成長也好,講的其實是方法居多,但是這隻能真正幫助到一部分人。能幫到哪一些人呢?就是態度積極,但是找不到方法的人。但是更多的人,其實不是方法有問題,而是態度有問題。但是我們假裝沒問題,假裝在認真,假裝在做事。日復一日的機械式的度過每一天。

有句話叫做: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其實,我們需要叫醒的,是那個裝睡的自己。

我在讀研究生時,上過一門管理學的課程,老師講到兩種人格類型——“自控型”(internals)和“外控型”(externals)。 “自控型”的人相信結果主要取決於自己,“外控型”的人相信結果主要取決於外部環境因素。

這兩類人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是十分常見的。

面對同一件事,“自控型”和“外控型”的人看法是不一樣的。比如考試考得不好,“自控型”的人會覺得是自己不夠努力或者沒有發揮好,“外控型”的人會覺得是這次題出得太難了。大量的研究表明,“自控型”比“外控型”更容易實現自己的目標,也更容易取得事業上的成功。比如前文所說的親戚吳小姐,是典型的“外控型”,她會把一切的不如意,不管是不去工作,亦或是找不到好的生意項目,歸咎於外部原因,即“母親不靠譜,沒辦法幫忙帶孩子”,以及“父親不讚助自己做生意的本錢”。而內控型的人不會這麼想,他們會找方法而不是關注問題和責任本身。比如“跟母親溝通帶孩子一事”,或者“尋找資金門檻低的小生意項目”。就像同樣是被女孩子甩,“自控型”的人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優秀,不夠努力;“外控型”的人會認為是女孩子太拜金、太物質。

前兩天跟一個一起長大的老同學吃飯,聊起我一路以來的經歷,從學校、到職場、再到創業,一直都很優秀。他評價了一句“優秀是一種習慣。”別人誇我我總覺得是恭維,後來回家後我仔細想了一想,還真是這麼回事。如果你總是以一個相對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你就能一步一步變得更好;如果你對於自己做人做事都沒什麼要求,或者停留在一個很低的評價標準,那現狀只會越來越差。

為了避免這篇文章被人說成是勵志雞湯文,最後我再補充兩個小工具吧。幫助大家在做人做事時,都能有一個積極的態度,能有一個高的標準,能真正的實現自我驅動。

1

換位評價

很多人做事情,做了也就做了,不僅不反思和改進,甚至對於自己做得好不好都不知道。這顯然是不對的,我們應該要對自己做事的結果有一個評價。比如你修改了簡歷準備投遞,你開了個餐館準備攬客,你應該對你的簡歷吸引力和餐館吸引力有一個基礎評價。那麼如何能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呢?方法很簡單——換位思考。比如我問前文所講的那位找我改簡歷的朋友,他如果改完簡歷想一想:“如果你是HR,看到這樣的簡歷,你會眼前一亮,讓這位應聘者過來面試嗎?”也許他就不會這麼倉促敷衍了。所以大家做事情,一定要對自己有一個要求,至少要做到基本滿意吧。怎麼衡量“基本滿意”的程度呢?你需要換位思考一下:你改簡歷,至少要改到你認為面試官眼前一亮的程度;你開餐館,打磨菜品、服務、環境,至少要打磨到“你如果是食客,也會有興趣來光顧”的程度;

所以如果你連“換位評價”這關都過不去,那就先不要把你的方案、產品和模式拿出來了吧,先做到自己滿意再說。

2

動員

軍隊會在戰前做內部動員。球隊在重要比賽前也會開動員會。美國總統大選前,候選人也會在電視、網絡上動員選民到現場去投票。

就連發廊的小哥小妹在每天營業前,也會在店長的帶領下跳跳操,喊一喊口號。

“動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能統一行動者的思想,提高士氣,提高執行力。但是我們發現,在大多數團隊執行重要任務前,其實是缺少“動員”環節的。領導可能就開個會,說一下事情,分配一下任務。最終事情失敗,往往不是策略不對,而是參與者的思想並沒有統一,行動的積極性也沒被調動起來,計劃沒有被有效貫徹。同樣的道理,對我們個人而言,自我動員也是十分重要的。當我們樹立了一個目標,面臨一個重要任務,我們也需要“自我動員”。

我們在“理性的層面”上雖然知道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無法在“感性”的層面上調動自己,這件事也很難做得好。所以如果我們真想做成一件事,在做這件事情之前,要做好“自我動員”。方法很多:冥想、自我暗示、跟成功者交談、想想失敗的後果、給自己寫小便籤,方法不一而足。不管你要減肥,升職加薪,創業,做副業,還是娶個漂亮老婆,在你為這些目標奮鬥之前,記得做好自我動員,調動起自己的情緒。

結語

看過爾冬升的一部電影《我是路人甲》,講的是一群混跡於橫店影視圈底層的群眾演員的生活。其中有一個場景印象深刻:一個很雞賊的群眾演員,一到電影開拍,就偷偷找個房間去睡覺,也不要參加拍攝,等到當天收工,他也睡醒了,直接去領酬勞。當他洋洋得意地向其他人炫耀這一訣竅時,有個人站出來說他:“要是想睡覺的話,為什麼不回家睡。我這麼辛苦的跑到橫店來當群眾演員,不是為了找個地方睡覺。”

我覺得這句話其實適用於我們很多人。我們做事的時候,很像那個一到拍戲就偷懶睡覺的群眾演員,這種做法看似能節約一時的心力,獲得短暫的輕鬆,但是真的違背了我們的初衷,還不如不做呢。你永遠叫不醒那個裝睡的人,但也許你能叫醒裝睡的自己。


每天看一部電影


重新再看了一遍韓寒的電影《後悔無期》,江河和浩漢走進了一片沙漠,茫茫戈壁,在他們快要絕望的時候,找到了一間小破房子,有水還有蘋果。

外面風沙漫漫,他們安然於斯。

江河很興奮:“你看,天無絕人之路。”

浩漢不以為然:“這句話沒什麼道理,不然哪來那麼多走投無路之人。”

江河說:“我以前一直以為你是個樂觀的人。”

浩漢說:“是嗎?我對這個詞的理解就是,你一事無成,還在那裡傻樂。”

聽到這句話,我彷彿被針刺了一下,猛然驚醒。

浩漢是什麼人?用他自己的話:

“出海捕魚四年,出租車司機開了三年,跑運輸跑了兩年,幼兒園保安幹了一年。”

但是在外風雨闖蕩10年,到最後,依然一無所有。

“10年,算有一輛車吧,可現在車也被偷了!”

聞者諸多辛酸。

很多人和浩漢一樣,在外闖蕩很久,但到頭來,其實還是一事無成。

十年的風雨,十年的努力,都消散於無形,到最後只能被迫樂觀:“其實就這麼平平淡淡活著也挺好的。”

但其實,這種人生,最可悲。

“就怕你碌碌無為,卻告訴自己平凡可貴。”


職場劇《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中的陳奇雄,在ABA公司工作12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還是一個主管,連區域經理都不是,甚至還被公司肆無忌憚地發黃牌,手下的人走的走,跳的跳。

在一次華東大區經理競選上,陳奇雄競聘失敗,找到領導哭訴:“我在ABA工作12年,沒日沒夜,天天加班,週末去拜訪客戶。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我這麼努力,難道你們都沒看在眼裡嗎?還只給我一個小小的主管?”

領導冷眼對他說:“你的工資不是按‘努力’來算的。你的‘努力’更加不是公司給你升職的理由。”

不要以為“努力”是萬金油,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會為你的“努力”買單。


我有一個朋友,很努力,大學考四六級的時候,天天背單詞;

  • 期末考試的時候,每天背書看筆記;

  • 工作去實習時,沒有哪個晚上是12點之前回來的,沒日沒夜地熬夜。

可是她四六級沒過,期末掛科,實習轉正也失敗了,現在在到處找工作。

她找我吐槽:“我明明努力了,明明花了大把時間,為什麼還是一件事都做不成?”

在天涯上看到一個故事,一個職場新人發帖問:“為什麼明明我很努力了,

上司還是不滿意。”

一位職場大咖在下面回覆說:

“努力和有成果,無法劃上等號。太多的人,忙忙碌碌,其實都沒做出什麼有成果的事情來。”

她是怎麼努力的呢?

有一次上司給他一堆英文資料,讓她翻譯成中文。

結果這位職場新人吭哧吭哧忙了好幾個通宵,終於把英文資料全部翻譯成了中文,洋洋灑灑好幾萬字,扔給了上司的郵箱;

另一個同事的做法是,翻譯成中文之後,精簡文章形成了一份不到千字的報告給上司。

她滿心以為上司會誇讚她勤奮努力。

第二天,上司直接讓她走人了。

“為什麼?我這麼努力!”她很不理解。

“因為你只有‘努力’,而沒有‘能力’。你的‘努力’都放在做事上;而不是放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上司給她回了一封郵件。

一直覺得日劇《Legal High》裡面有一句臺詞特別經典:

“越是工作做不好的無用之人,就越是會主張自己有多努力。”


為什麼你的努力無效?

為什麼你明明每天都累死累活,還是得不到上司的讚許?

因為你的努力,都是低質量努力,甚至是偽努力。

麥肯錫諮詢公司李一諾在《奴隸社會》有一篇文章,她覺得努力之所以無效,是因為你的努力是偽努力,或者說低質量努力,而絕大部分人的努力,其實都是偽努力。

偽努力一般看起來有以下幾種現象:

  • 看起來很努力

每個週末都夾著本書去圖書館看書,還順便帶了手機;

每天晚上加班都加到很晚,但其實白天都在和同事聊天去了;

去健身房健身4個小時,3個小時在閒扯。

多數人的努力,只是看起來很努力,用羅振宇的話來說,“他們只是給人們留下了一個辛苦幹活的背影,但在正面,其實他們在玩手機,而不是在看書。”

更可悲的是,很多人都被自己這種努力的背影感動到了,還真的以為自己很努力呢,其實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而已。

  • 自我感動型努力

很多人經常努力到把自己都感動哭了,但還是沒什麼用。

我的一個朋友跟我說:

“我很多次從圖書館出來,看到漫天黑夜,看到空無一人的街道,我覺得自己這麼努力,一定會成功的。”

事實上,四六級他考了4次,都沒過。

《挪威的森林》裡永澤對男主角說的: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乾的勾當。”

為什麼你明明可以很早下班,卻偏偏要拖到很晚;為什麼你明明早點完成任務,卻偏偏要延遲。

也許就是為了感動自己。

“哇,我每天都這麼晚下班。”

但其實工作完成得沒有一點長進。

自我感動型努力的背後,一般都是愛幻想的心靈和沒有效率意識的工作認知。

  • 不問結果的努力

受雞湯文影響深的人經常會對自己說:“結果不重要,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上初高中課的時候,老師也會這麼給你說:“結果不重要,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結果真的不重要嗎?

天涯故事裡那個女主角,熬夜幾個通宵翻譯出來的稿子,被領導扔到角落裡,還被辭退。

沒努力嗎?努力了,但結果不是領導想要的,努力就是白費的。

  • 機械地努力

《挪威的森林》永澤有一句話:“絕大部分人都只是在機械地勞動,但那不叫努力。”

驢和白龍馬,兩種動物,驢每天低著頭拉磨,日復一日;白龍馬一路向西,每天走一段路程。

最後,白龍馬走了一趟西天回來,名揚天下。

而驢依舊在拉磨,轉圈。

白龍馬努力,驢不努力嗎?

當然不是,白龍馬在走路的時候,驢也在轉圈。

他一樣不曾休息,但到最後,碌碌無為。

這個故事的意義在於:機械式的努力,只是勞動,如果一個農民不想著改進自己的耕作方式,他的產量永遠不會進步。

機械式的努力,只是一種肌肉的習慣性運動,這看起來是努力,其實是腦子的偷懶。

在《上位》這部電影中,樊嬌鳳問羅臻:“我要怎樣,才能更上一步?”

羅臻告訴她:“提升你的努力質量。”

李笑來老師在一次講座中,說其實很多人的努力,都是低質量的努力,低質量努力帶來直接的表現就是,“明明我很努力,為什麼到頭來總是感覺一事無成?”

所以,“如果想讓你的人生更加豐滿,你就必須建立高質量的努力。”

這需要你做到以下四點:

  • 重視產出

  • 交易為王

  • 以終為始

  • 自律給你自由


電視劇《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中潘雲是銷售部的銷售主管,參與競聘華東大區的經理,後來當得知銷售部經理把華東大區經理的職位給了陳奇雄之後勃然大怒,追著經理後面發火,要知道,那個經理是上司,潘雲是手下。

潘雲非常生氣:“你憑什麼向董事會提名陳奇雄?”

經理:“就憑我覺得你不夠格!”

潘雲:“我哪裡不夠格?說好的是誰的銷售額最高,就讓誰上位,這一年我的銷售額全都是部門最高的,你憑什麼提名陳奇雄,而不提名我?”

經理:“你要覺得而有問題,你可以找公司申訴!”

潘雲:“我當然要找公司申訴,我的銷售業績最漂亮,你如此私心,找更高領導申訴是我的權利。”

潘雲語氣豪爽,絲毫不應她是領導就畏懼,底氣從何而來?正是從銷售業績而來。

潘雲並非比陳奇雄多麼努力,但她的銷售業績漂亮得多,也就是說,她的產出,給公司創造的價值更高,我們說很多人的努力其實不值錢,並非排斥努力,而是想說明,努力之後,一定要有產出,任何沒有產出的努力都有可能是白費的。

產出才是你的資本,努力從來不是。

努力每個人都會,但努力的成果能夠讓領導滿意,就很難。

天涯論壇上的那位職場新人,熬夜通宵翻譯稿子,領導讓她走人;而她的同事,同樣是熬夜通宵寫稿子,卻得到領導的讚賞。

因為她不知道領導要的不是翻譯稿,是提煉出來的報告。

明確對方想要什麼,再投入努力,會讓你的努力高效,而且值錢。


我有一個朋友,整天嚷嚷著要減肥,制定了無數的計劃,但沒有一次真正減肥成功過。

他制定的計劃是這樣的:

我要減肥10公斤。

寥寥7個字。自然失敗了。

萬科集團人力培訓手冊上有一條針對計劃無效的措施:以終為始。

減肥十公斤是目標,不是計劃,減肥十公斤,怎麼減?時間多少?每天運動多少?進食多少?

“以終為始,要根據目標去倒推,建立執行計劃。精確到每一天甚至於每一個小時的任務量。”

職業規劃師Spencer說,“絕大部分人以自己為起點,根據自己的能力去制定計劃,多半達不到目標。以終為始,是根據目標制定計劃,逼迫自己去執行

。”

減肥10公斤,時間一個月,每天0.4公斤,需要每天至少500大卡的消耗,跑步5公里。

以終為始,逼著自己去執行,計劃才不會變成一紙之言;目標才不會是一句口號。

李笑來老師在一次演講中反覆強調一句話:“請記住,自律給你自由,那些有大把時間做自己事情的人,都有著足夠的自律能力。”

  • 工作時,時不時看一下手機,到了下班,事情不多,也沒做完,只好加班;

  • 看書時,時不時刷一下朋友圈,一整天過去了,一個章節還沒看完,典型的無效學習。

  • 背單詞時,總是和旁邊的人聊天,一個晚上下來,10個單詞都沒有背會,浪費了時間。

“在做一件事情時,要絕對的心無旁騖,以最高效率完成任務,這就叫自律。”

自律的結果,就是你不僅可以如期完成工作任務,還有大把的時間來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所謂“自律給你自由”。

絕大部分的人的努力都很低質量,他們是為了“努力”而努力,營造一個假象,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奮鬥昂揚的青年,然後把自己感動得一塌糊塗,在別人眼裡,依然一事無成,碌碌無為。

“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不是道理無用,是你無用。

“努力這麼久,依然一事無成。”

不是努力無用,是你的努力無用。

擺脫低質量努力,建立高質量的努力方式,才是你人生進階的第一步。


管理的常識


為什麼許多人看起來很勒奮!卻仍然生活在社會的底層

我是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像我的父輩們一輩子辛辛苦苦!可以說一輩子都是很勤勞的在田間勞作,但他們除了幾間房子加上家裡養的雞鴨鵝和幾畝田大門口的疏菜地!他們幾乎是沒有什麼儲蓄的!只要身體好好的,那麼一切安好!只是不能生病更不能生大病!因為根本沒有可以在醫院安心看病養病的資本!說的直白一點也就是沒錢💰!好在現在也已經有了農保!農民們的基本醫療得到了一些保障!

我覺得不管是勤勞也好勤奮也好!其實大的方向平臺很重要!如果在農村那麼你要做專業戶!如果你要創業那麼你就要跟對人做對事!勤奮加上選擇加上努力才會事半功倍!!!


呂啟美


勤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小父母就教導我們做事要勤奮,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可現實並非如此,有許多人勤勤懇懇一輩子,卻依然生活窘迫,始終生活在社會底層。為什麼會這樣呢?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01努力的方向不對

誰都知道礦工很辛苦,可再怎麼努力挖煤也不會變成煤老闆,富士康流水線的工人,再怎麼勤奮加班也不會變成郭臺銘。

因此,努力的方向很重要,就像一個登山的人,如果方向錯了,只能是在原地打轉或繞著山走,不僅耗費體力,也永遠到不了山頂。

越低層的人,因為生存的壓力,通常都是以苦力換取生活用度。

他們沒有機會擴展自己的知識面,造成視野範圍狹小,辨別方向的能力差,即使非常努力,最終也只能在原地打轉。

更有甚者,最後得到的結果與目標南轅北轍,而且用力越大,其結果反差更大。

想要成功,必定要優於常人。選擇自己有潛力的,喜歡的行業努力,才能事半功倍,

02思維的深度不夠

生活中會有很多這種人,他們貌似知道很多方面的知識,卻都是皮毛,都不精。整體忙忙碌碌,卻無一份能拿得出手的能力或者專業。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分散到很多方面,最後就會發現每一樣都是淺嘗即止,什麼都不精。

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對專業人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眼界決定格局。

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埋頭苦幹,沒有在工作中不斷地精進,拓寬視野,每天簡單重複著同樣的事,就算用盡全力,也終將一事無成。

思路決定出路,視野決定成敗。從一個小的食雜店做到一個大型超市,甚至是連鎖企業,僅有勤奮是遠遠不夠的。

03成功需要機遇

俗話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如果你是一枚金子,那也需要人來挖掘,如果你是塊“和氏璧”,更需要有識貨之人。

你所在的階層不同,機會也不同。

有些人窮其一生,也沒有遇到欣賞自己的人,有些人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這本身就沒有可比性。

機會稍縱即逝,永遠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只有當你有足夠能力的時候,你才能牢牢地抓住它,實現自己的逆襲人生。

因此,學習是任何年齡段,任何階層的人都應該有的一項能力。

這種學習不單只是學歷上的,應該貫穿整個人生,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如果你失去了學習的能力,最終只能被淘汰,淪為底層人民。

古人云:勞心者治人, 勞力者治於人。

簡單重複所呈現出來的勤奮,根本不可能帶來高效的生產力。

因此,有書君認為勤奮只是一種工作態度,不是賺錢的必要手段。

想要成功,還需具備多方面的條件。

選擇適合的方向,不斷提高和充實自己,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等待命運之神的眷顧。

勤奮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勤奮則絕對不會成功。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大家好我是飛飛!

我親身經歷過的事情,我記事很早三歲就開始能把身體經歷過的事情大致的記住,我的父母都在非常勤奮的工作,從小到大的印象都是如此,我們家是做豆腐生意的,每天的流程是“早上四點起床開始準備材料,要到8點才能完成所有的步驟,期間就是不停的跑動,磨豆子,出來的豆漿,放進一口大鍋加熱到沸騰,一直要控制溫度,高了下面就胡”,低了時間太久也不成。出來的豆腐不管颳風下雨,都定用以前90年代的大梁自行車拖出去賣,在後面的座位上用繩子固定一個裝豆腐的鐵箱,一箱子差不多有40-50斤左右,天熱的時候沒地方躲,必須在大街上鬧市一帶出售,冬天手凍的通紅,下雪天還定冒著摔倒的危險,摔倒意味著豆腐也跟著泡湯都定灑出來,成本是1塊錢,出售是1.5快,一車也就賺個30多,一般都是上午買完下午就沒事了,父母頗愛麻將,下午就出去耍了,以緩解壓力,應為實在找不到其他的事情可做,沒有讀過什麼書,所以文化底蘊不高。說不辛苦是不可能的!那會我很小需要錢來上學,一家子的財米油鹽都要金錢救濟,直到前幾年拆遷沒有工作的地方,父母也年紀大了不想做這一行了。堅持了20年有餘,期間所遭遇的不是一言兩句就可以說完。我簡單說一下我的見解!



知識

都說知識改變命運我相信這句話是沒錯的,應為我父母都沒有知識基礎,不知如何擴大經營的範圍,使生意擴大,也可能是想著有我的存在,安穩一些比較好,但讀書確實能擴展思維和長久的眼光!


利用時間

父母那會是很辛苦的工作,但下午時間用來打麻將,週而復始大部分的時間都浪費掉了,沒有任何收益,領近的環境也是如此,人們對待時間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是好。

改變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應為你在他們身上或多或少能看到一些自己也擁有的一些缺點,他們也會總結他們一生的經驗傳授於你,是錯是對在於我們自己的選擇,浮誇的時代,沉寂的心,孤獨的使者找不到靈魂的寄所,隨波逐流也拗不過天性約束的人格!


飛飛You


這句話說的真的特別的實在!一直都特別心疼自己的父母,勞累了真的都大半輩子了,現在還在做小本生意!母親也就是父親做什麼,她去幫幫忙!父母剛生我的時候是跑地老鼠的(相當於現在的小型出租車),那時候基本上跑一趟一塊錢,一天最多60多塊!父親有一段時間,大冬天把腿涼到了,母親又去接班!後來家裡開了一家麵館,由於爸爸做的味道都特別好,來的人特別多!但是飯店前面是許多工地,許多工人都來吃飯,久而久之,陌生人都成熟人了!我爸偶爾也會當個慈善家。做了一年,發現掙的錢也就只能維持維持生活!

於是他決定把麵館出租掉,重新找一個可以謀生的工作。麵館生意做不住,他又聽說跑車生意又好起來了,於是就買了一個麵包車跑車,跑車特別的幸苦,一天下來也就掙100塊錢,一家四口,靠1000塊錢維持生活,我父親實在不甘心。鼓勵讓我好好讀書,以後再也不要成他這個樣子!當時我記得父親被生活逼的無助過一次,一個人喝了一晚上悶酒!跑車不行,飯店也開不住!他不知道從哪裡聽到那幾年裝修工還不錯!於是他決定去學一門手藝,父親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四十歲出頭還在不斷的奮鬥,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他當時去學習裝修房子,完全是衝著學手藝去的!主要是窗臺,櫥櫃!當時裡面有一個人,父親就跟著學習。工資也明顯比以前高了好多,一天200多元,一個月就能掙6000塊!父親從此臉上也掛上了笑容,但是由於活太重,太髒!父親的身體也不好了!但是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堅持著,為了自己的家。付出的真的特別多。自己的父母真心不容易!後來有一次他和他的老闆因為工資吵架了,父親當時就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準備自己開一個店,自己給自己掙錢!現在呢母親看店,父親幹活!雖然現在生活好起來了,父親烙下了許多病!據說不幹活就好了!父親說了句:“不幹活這個家就沒了”!父親,真的很偉大,我一定得努力奮鬥,早點給家裡分一點負擔!

我父親就努力了大半輩子,但是還是沒有成為大老闆,是因為,我感覺最主要的就是他沒有讀過書,在思想上和別人有差距!與人交往沒有職場上的心思,為人老實,說一事一,說二輪二!所以一個人的性格,作風取決了你能不能有出息!所以一個人做什麼事,首先得有資本!勤奮可以彌補過去,但是彌補不了將來!這些只是個人感覺而已,希望看完感覺不錯的小夥伴可以點個贊!


私人情感驛站


這個問題很扎心,農村的孩子最深有體會。從記事起,父母都是起早貪黑,面朝黃土背朝天,農田裡總有忙不完的活。從開春忙到秋種,一入冬就出去找零活幹補貼家用。儘管父母很努力,孩子很節約,還是很窮。一到逢年過節才能吃上肉,平時兩餐鹹菜,只有中午才炒菜。很多農村的孩子,早早地就學會了做飯,不管好不好吃,放學回來先做飯,至少等父母從田裡回來能吃上一口熱乎飯。

那時候大人們下地幹活,孩子就在家裡做做飯,喂喂雞鴨鵝,還有豬。過完年抓一頭豬仔回來,養一年快到過年再賣掉,好補貼家用。

印像最深的一件事兒,就是跟父親去集上賣自己家鴨子下的蛋。小心翼翼地拾了滿滿一籃子,上面還蓋了一塊布。吃過早飯,父親推出他的飛鴿牌自行車,那是我家裡值錢的交通工具。父親騎著自行車,我坐在後座上。慢慢行走在顛簸的鄉間土路上,朝集市的方向趕去。到了集上,還有點早,我們就找了個地方把鴨蛋擺出來。等了許久,集上熱鬧起來,好多人看了我們的鴨蛋,看看就走了,價格也不問。眼看到中午了,要散集了,父親著急了。這時,旁邊的一個賣粉絲的大姨發話了,她說你們的鴨蛋太髒了,應該拿回去洗乾淨再來賣就好賣了。我們一看,也對啊。父親趕緊找集上的熟人那裡借了一盆水,他挨個把鴨蛋仔細地洗乾淨,擺得整整齊齊。果然沒多久,就賣完了。父親吐了點口水在手上,點著一毛、兩毛、五毛、一塊的皺吧吧的零錢,黝黑的臉上,笑得開了花一樣。那次,我記得很清楚,父親說,哎呀,不孬,賣了八塊六毛錢。拿著賣鴨蛋的八塊六毛錢,在集市上要買一些菜回家。在父親買菜的空隙,我跑到一個攤位前嚥著口水看了很久,最終也沒有跟父親張嘴要買一串我饞了很久的冰糖葫蘆。


麻爪工學院首席瞌睡家


不矛盾,,底層的人,,資源少,,收入太少,,要想日子過的好,,就要學會過日子,,比如,,成品衣服貴,,就買布做,,衣服破了,,就縫補再穿,,別人一天換一套衣服,,收入少的一件衣服穿3年,,省了洗衣粉,,省了洗衣水,,省了洗衣機,,比如,,飯店菜貴,,就自己做飯,,自己學著做飯,,還有還有,,不買車,,不坐車,,走路上班,,窮忙窮忙,,因為窮,,所以忙,,有錢人閒的多,,因為有錢,,可以請保姆,,可以叫外賣,,可以可以,,我同情錢少的人,,緊巴巴的日子,,我過過,,不好過,,難過,,不想回頭過,,🌺🌺還有,,還有,,窮人想的是,,錢能花完,,力氣使不完,,力氣用完了,,碎一覺,,第二天,,又有使不完的勁,,錢花光了,,碎一覺,,第二天,,錢罐子還是空空的,,窮人要活命,,只有不停地,,不停地窮忙,,不停地,,不停地幹活,,才能生存,,富人不會要懶窮人,,不會養懶窮人,,底層的人,,越能幹,,越能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