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滴滴稱美團給行業帶來災難性風險,如何評價美團打車對網約車市場的影響?

亞亞X


滴滴自己不反省麼?已經成了中國最被人痛恨的IT公司了!在”讓人噁心“這個方向,滴滴完全沒有對手。美團不來,滴滴還會繼續噁心下去。

有消息說,滴滴出行2017年交易總額250-270億美元,整體虧損3-4億美元。近來滴滴明顯增加了”賺錢力度“,拼命想招摟錢。2018年3月初,滴滴預計主營業務將實現淨利10億美元。

最近還傳出了滴滴用”大數據殺熟“坑害客戶,越是依賴滴滴或者習慣使用滴滴的老客戶,它越敢加價。如下圖,兩個人同樣路線同樣時間價格就是不一樣。


不要東拉西扯資質、安全、服務,說關鍵的。網約車司機最核心的訴求是,提高收入!而乘客更不想被殺熟多花錢!如果乘客花了錢,也希望司機能多些收入。而不是象以前的出租車份子錢一樣,司機賺的錢被出租車公司拿走一大塊。

美團出來了,市場反應不錯。如果能拿下上海1/3的市場,這是對滴滴狠狠的打擊。但是,我們看到,滴滴不是檢討自身加強對客戶服務,而是成立了”打美辦“。企圖象過去一樣,把競爭對手打死,然後就壟斷賺大錢。

我們還看到,美團還沒有進入北京這個大市場,說是手續有問題。是不是滴滴背後的勢力在阻撓競爭對手的出現?

市場表現已經說明,美團帶來的”災難性影響“是給滴滴的,美團加入市場是行業福音,司機和用戶都歡迎。我在深圳,希望美團早日能開通業務,展開競爭。

美團和以前滴滴面對的對手不一樣,美團本來的業務就有基礎。軟硬件運營有基礎,用戶安裝APP有基礎,吃喝娛樂消費與打車是自然關聯的應用。美團來做網約車,很自然。如果碰到滴滴重手補貼”打美“,美團哪怕就是退縮一陣子不燒錢,也無所謂。司機和乘客都知道滴滴是個什麼貨色了,不會有幻想了,會支持滴滴的競爭對手。一旦滴滴補貼了,美團的業務又會冒出來。

所以,只要有美團存在,滴滴就不要想暢快地掙錢。滴滴會很受傷,2018年的10億美元利潤計劃只怕要泡湯。就算用手續之類問題阻止了美團的進展,實現了10億美元利潤,滴滴的利潤也是不可持續的。滴滴這種業務,一方面讓司機與乘客痛恨,一方面還想做成護城河壟斷賺大錢,哪有這麼美的事?


風雲學會陳經


前幾天打車的時候,滴滴司機主動和我說起,他們已經組織了相當龐大的一群司機,就等著美團打車進入成都市場,因為滴滴對司機的抽成實在太高了。


甚至,他們都完全清楚美團打車在其他城市給司機的待遇,什麼每天在線10小時,盈利不滿600的系統補足到600,達到600系統還有獎勵。


我至今記得司機說起這些時候的興奮感。


坦白講,我不認為美團打車現如今的狀況,對行業產生了很大的實質性影響。假如王興所說的三分之一的份額是真的,那也是建立在鉅額補貼基礎上的、一座城市的表現,而滴滴是全行業的壟斷者,美團還遠不足以撼動大盤,滴滴的高管本不必發出這樣聳人聽聞的言論。


滴滴的反應,看上去就是曾經打破規則、終於爬到可以制定規則位置的人,用新規則排除競爭者。這種事情在商界並不多見,倒是在政壇很常見。他們這樣發聲,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團真正讓滴滴產生了危機感,因為這是一個有能力打得起補貼大戰的競爭對手。


自由市場總是呼籲競爭的,因為只有競爭,普通消費者才能得到更公平的定價和選擇權。短短几年時間,滴滴確實存在一個從卑微的創業團隊到傲慢的巨頭的過程,美團打車的入局,激起了人們“天下苦秦久矣”的共鳴,對滴滴來說,消費者和司機們的這種念頭,可能比某些實質性的衝擊更可怕。


此時此刻滴滴與美團的競爭,和滴滴與快的、Uber之間的競爭性質完全不同。過去滴滴的競爭主題是搶地盤,大家的起跑線差不多,誰跑得快,誰能把對手耗死誰就贏,可是現在,競爭的主題是守江山,滴滴已經基本壟斷整個行業,美團作為顛覆者,可以一點一點蠶食市場,一座一座城市按部就班有序推進。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得民心才能得天下,滴滴必須要轉變競爭策略了。


默爾索


大家看到這幾個關鍵詞,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如果說由於美團打車的介入,網約車市場會遭到破壞,那麼前期網約車市場的成型,是不是建立在出租車市場被破壞的基礎之上呢?前期滴滴、快的、易到、神州、優步等一起破壞了出租車行業的市場,之後的合併,是因為考慮市場因素嗎?不是,是因為你們都燒不起錢了,囚徒困境,之後選擇了合併,是不是?合併之後的滴滴對網約車行業形成壟斷之勢,對網約車司機抽成提高、對網約車乘客實施加價,是在考慮市場因素嗎?既然自己的市場是從別人手裡搶來的,又何必再說他人破壞市場呢!

滴滴之所以從出租車行業手裡搶的市場,是因為出租車行業確實不完善,出租車價格高、服務差、用車不方便,滴滴在這些方面彌補了出租車行業的漏洞,然而現在的滴滴抽成高、價格幾乎與出租車價格持平,這時的美團打車彌補了滴滴的不足。

說一下美團:

《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是在2016年11月1日實施的,美團打車是在2017年2月14日上線的,相比滴滴在新規之前的運營,似乎滴滴才是擾亂市場吧!

美團進軍打車市場是有原因的,美團點評有廣泛的流量,有3.2億人在美團點評上花過錢,美團點評涉及外賣、訂酒店、團購等領域,美團進軍網約車行業是為了讓用戶獲得綜合性服務,如果考慮到這些因素,美團打車介入網約車是不是就不奇怪了?

當然,美團打車目前存在種種弊端,像大家所說的刷單行為肯定是存在的,真正的沉澱用戶還是需要等到補貼平緩以後,但是現在的網約車司機和乘客是比較滿意的,司機掙得多了,乘客花的少了。

總結:美團打車進入網約車市場是因為網約車市場存在諸多不合理、不規範的地方,才使得美團打車得以立足,當然,因為美團打車在網約車行業經驗尚淺,其暴露出來的不足也有很多,是否禁得住市場的考驗,就看美團打車以後的發展了。


華仁嘉行


在美團打車上海開城一週之後,3月28日,滴滴區域運營高級總監孫樞發文稱,補貼畸高就會帶來黑產和刷單;允許大量外牌車湧入,不做安全排查,更是災難性的風險。



言外之意,孫樞批評美團打車在上海沒有做好安全排查,導致大量外牌車湧入上海。同時高額的補貼,擾亂了市場,使得市場競爭變得雜亂無章。

美團在上海揭幕戰的成功,有效地證明了在當前互聯網經濟獨有的特點下,誰都不可能擁有絕對安全的根據地。在利益驅動下,誰都有可能用手中的刀叉去劃拉誘人的大蛋糕。



按照美團官方的說法,目前美團打車在進駐的城市的網約車市場上已經佔有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這個成績是非常了不起的。但這個成績是建立在高額的乘客和司機的補貼之上,一旦取消補貼迴歸正常的運轉,美團打車是否還能繼續保持這個成績單,很難預測,畢竟作為中國網約車市場的老大,滴滴不會作壁上觀任由美團在自己的地盤興風作浪。

如果再打補貼戰,滴滴不會懼,坐擁560多億美元地盤敦實。美團這個獨角獸也不怵,人家就是手握10億美元來踢館的。所以,最後鹿死誰手很難說。



乘客和司機對平臺的忠誠度沒有眾人想象中那麼牢靠,絕大多數乘客就奔著優惠券去打了美團的車,絕大多數司機也是為了高額補貼去接美團的單,如果沒有了優惠券和高額補貼,大家對美團的粘度有多大,還要拭目以待。不過當前大家對美團的印象不差,這大部分原因是長期以來對滴滴壟斷市場的種種不滿引發的。

當然,作為正經的企業,不論是美團還是滴滴,還是其他的網約車平臺,都需要嚴格遵守國家和各地的網約車法規制度,嚴格審查車輛和司機資格。如果為了一時的競爭,打著插邊球,在灰色地帶裡遊走,必定不會長久,那麼前期的努力也會付水東流!


吉普哥說說


1、從用戶角度來說,歡迎美團入局網約車。競爭之下,用戶才會得利。之前滴滴的服務和價格,比如漲價和大數據殺熟,已經引起了很多用戶的不滿,認為滴滴有壟斷之嫌疑。有一個競爭對手在旁,可以激勵滴滴改進服務態度,讓利更多給用戶。

2、但另一方面,美團祭出的武器,仍然是老套路,高補貼。相信很多用戶還有記憶,當年的補貼大戰導致的網約車亂局,身份不清的司機導致的乘客安全問題,外地車輛入市,城市交通擁堵等等。而在政策嚴格監管的背景下,又有城市出租車公司在旁的虎視眈眈,近幾年本已收到政策約束的網約車,有可能又受到更嚴格監管。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會大大不利。

3、美團是否會勝利?當前不少文章在分析說,滴滴會被打敗。但實際上現在言之過早。因為美團用的老套路,高補貼,獲取到的用戶,並不是真正的忠實用戶,轉化率高低還有待觀察。更有可能是的,司機和乘客兩邊觀望,誰的補貼高,就去哪一方。

4、我們歡迎競爭,但希望更多的是從服務質量,用戶體驗等角度。高補貼並不是市場喜歡的方式。希望那些不好的歷史不要再重複。


寡語2018


美團進入打車行業,前期必然要利用低價和補貼,來實現原始客戶積累,滴滴一家獨大幾年來,口碑怎麼樣大家都看在眼裡,目前滴滴對司機的抽成約為20%,而美團抽成僅僅8%,美團打車前1萬名註冊司機甚至可以享受前三個月免抽成。


此外,美團打車要求司機每天至少完成10個有效訂單,保持10小時在線,首次考核期限為6天。符合要求的,每天車費不足600元,由美團補齊,超過600元的,額外獎勵200元,在“開城翻倍獎”規定中,司機在規定時間和區域,每單補貼訂單金額為20%~40%不等,20元封頂。 有專業人士計算,算上用戶與司機,美團的單均補貼達到40元左右。

用戶來說,美團打車剛上線上海我就領取了幾張打車紅包,大家領了嗎,看下圖

看來美團是鐵定要和滴滴一爭高下了,一個品牌好不好不是一個人一個公司說了算的,而應該交由百姓來評判,美團的優惠動作一直在加碼,日久見人心,我們拭目以待吧。

你支持美團還是滴滴?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態度,讓大家看到。


謝命顧


我們知美團宣佈進入網約車市場後,市場面臨著重新洗牌的局面。美團的戰略和往常一樣,通過砸錢吸引用戶,很多用戶在美團鉅額的優惠下,紛紛從滴滴轉到美圖,讓美團打車拿到了1/3的市場份額。近日滴滴發聲說美團正在破壞網約車市場,在我看來真是無稽之談,滴滴早已失去民心,還不只悔改,競爭不過美團就誣陷美團破壞市場?



首先美團確實用鉅額的優惠去吸引用戶,可是想當初滴滴佔領市場不也是同樣的手段嗎?這只是一種正常的互聯網營銷手段。不能說人家砸錢把你的用戶搶了,你就說別人在破壞市場吧?

滴滴這次發聲提到美團能否留住用戶靠的是產品,但是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美團比滴滴更有優勢。試問,如果您在美團上選好餐廳後,如果在價格一樣的情況下,是退出美團app再打開滴滴app打車方便,還是美團直接派專車過來方便?所以美團敢下血本去吸引用戶,因為美團有能力去留住用戶。

我覺得我們應該好好感謝美團,正因為美團打車的加入,才打斷了滴滴對市場的壟斷,讓這個市場得以補充最新鮮的血液,保持活力。也希望滴滴能痛改前非,做一個一心為用戶做服務的好企業。

不知道各位看官是覺得美團進入網約車市場是好呢還是不好呢?請您在下發留言,讓大家看到您的觀點,謝謝!


科飛貓科技公社


如果說這段時間出行領域最熱門的話題,那就非美團打車在上海的“傳奇”經歷莫屬了。先是向乘客狂撒優惠券,向司機開出零抽成、600元保底的大誘餌,但因為以低於成本價格運營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上線當天就遭到上海市交通委等多部門約談。

此外,美團自己公佈戰果稱,稱其打車業務上線的前兩天,日完成訂單量就超過了25萬單,佔到了上海近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然而有媒體調查後發現,美團打車“捷報”頻傳的背後,是刷單“黑產”時隔已久的再次興風作浪。

補貼滋生刷單“黑產”

眾所周知,只推出鉅額補貼而沒有相應的規範措施,就會有人從中找到漏洞,獲取不正當受益。由於補貼力度大,就出現了司機為了補貼而頻繁刷單的現象,甚至還催生了一些專業幫美團司機刷單的人。

據媒體爆料,司機所在微信和 QQ 群中顯示,不少美團司機存在刷單行為。目前典型的刷單方法包括,讓司機把位置和車牌告訴刷單者,再通過軟件虛擬定位到司機旁邊叫車,目標定在幾百米外。等司機接到單後,開幾百米到目的地後,他就會支付車費,司機之後再將實得利潤對半分。

經媒體測算,美團打車每個訂單在司機端、乘客端投入的成本高達40元。按照司機的說法,美團10單中有四五單是刷的,刷單率要超過40%。超低價補貼,首先損害的不是網約車利益,而是乘客的服務體驗。

有乘客就向媒體反映了自己遭遇“刷單”的經歷:在美團打車下單後,隨即被秒接單,而十多分鐘後司機也遲遲沒有現身,打了三次電話也聯繫不上,導致自己行程被耽誤。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上述乘客選擇取消訂單,則需支付4元費用,美團打車美其名曰“違約金”。

由此可見,在已經成熟的打車市場,現已完成對用戶的市場教育,美團燒錢的方式、不顧服務體驗而獲取的,並非穩定的用戶,而且對自身的品牌建立會有致命的打擊。

事實上,刷單的司機們都清楚,美團打車的補貼策略是不正常的,也一定不會長久。而在與他人平分利潤的情況下,司機還如此猖狂的“薅羊毛”,主要源自美團開出的補貼過於豐厚,而且沒有明確的治理措施。

“自毀式”燒錢?

目前美團只是拿下了南京和上海的牌照,開始運營,美團在北京就遇到了挫折。美團打車不惜血本的瘋狂撒錢,爭搶司機與乘客資源,意圖很明顯,希望通過孤注一擲的燒錢,來快速擴張市場份額,給資本把故事講圓。

據此有人猜測,或許由於訂單量和公司的估值息息相關,美團對司機刷單的問題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美團的如意算盤,很可能是燒完一輪之後,會有投資者看到其打車業務“繁榮”的訂單量,認為美團估值增長迅速、有前景而繼續投資,這樣美團就能一直燒下去。

然而時過境遷,2018年不是2015年,一方面當前網約車市場競爭已進入相對平穩階段,沒有空白市場可以獲得,燒錢屬於事倍功半。美團打車想要燒錢擴張,面對的是成熟市場,有政策監管,這就決定美團勢必要得到資本市場的重金加持,才可能獲得市場份額。而投資人不會是錢多人傻,會去向美團抱薪救火。

美團此舉無異於燒錢“自毀”。錢不可能永遠燒下去,一旦停止補貼,沒有了優惠,又沒能提升司機服務質量,美團打車又能留下多少用戶?網約車燒錢擴張的時機早已過去,美團打車靠燒錢燒不出未來。資本遊戲雖然好玩,但也能引火燒身。

僅就美團打車的各種刷單問題來說,剛剛進軍上海,就開始擾亂市場秩序,這是給自己挖坑,未來美團打車在其他城市拿牌照估計會更加困難。

在現行網約車新政約束下,網約車市場已是門檻很高的資金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行業。需要強大的運營協調能力,以及長久的行業經驗積累,如此才能保證乘客的優質體驗。短期內靠高強度燒錢補貼會有一些作用,但長期來看,美團打車這種補貼戰術不見得適合已經相對成熟的出行市場,最後用戶更在意的可能還是服務質量和使用體驗。


科技夜航船


自從美團宣佈進軍網約車以來,每次用滴滴打車,我總會問司機:如果美團來了,你會不會去美團?幾乎所有司機都表示會去,隨之而來的是對滴滴平臺的吐槽和抱怨。

一次,用優享打到了奔馳S,面對同樣的問題,司機大哥先是表示會去,隨後想起美團沒有專車業務,“沒關係,我開奔馳跑滴滴,讓我老婆開家裡的奧迪跑美團!”

對於司機和我這樣的吃瓜群眾而言,滴滴在網約車二戰中的成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更多選擇,調劑了生活的一成不變。

在這場由巨頭操盤、獨角獸圍攻、新老玩家共同發起的網約車大戰中,滴滴在專車、快車、順風車及出租車領域都遭遇了挑戰。

首先,在程維最迫切一決勝負的專車領域,除了老玩家神州專車,還有新晉獨角獸曹操專車,前者背後有“新三板市值第一股”神州優車母公司力挺,阿里加持;後者則由車廠吉利戰略投資。二者同專做高端出租車出行的首汽約車,與滴滴剛正面。

而攜程推出的專車,則在專車領域與滴滴構成競爭,而出租車則和滴滴、首汽達成合作關係。這種競合關係,也可能會被去哪兒專車採用。值得一提的是,美團上線的旅行業務,與攜程、去哪兒等OTA公司形成競爭。

為了打贏專車市場,滴滴沒少費心思。在低緯度上,2017年2月,滴滴宣佈推出優享服務,介於快車與專車之間的價格空檔,提供快車中價格較高車型(裸車價12萬以上,車齡3年以內);在高緯度上,2017年5月,滴滴推出了比專車更豪華的滴滴豪華車,主力車型奔馳E級、寶馬5系、奧迪A6、Tesla Model S等,五星級車內環境,管家式司機服務,當然價格也不菲,是專車的2倍以上,目前佈局北上深三座一線城市。

在網約車這個絕對主場,滴滴已經建立起精細化服務體系和司機培養晉升路徑,因此儘管面對挑戰,其地位依然難以撼動,只是決戰的時點,可能要向後推移了。

其次,在最受關注的快車領域,一直吃獨食的滴滴遭到老玩家易到和新玩家美團的進攻。易到在經歷了樂視危局後,終於得以全力投入到網約車戰局(上一次網約車大戰易到的迅速落敗,樂視是繞不開的因素),而且易到在本輪進攻中已經調整戰略,全力投入“平價網約車業務”, 要在流量最大的戰場搶下份額。周航曾以為“高端出行能固守城牆”,結果越做越窄。後來反思時,他表示共享經濟最關鍵的應該是“便宜”。美團自不必說,這次戰火便是它引燃的。

被人動了蛋糕,程維發表宣言:“爾要戰,便戰”。這一領域攻佔的是流量,用“便宜”迅速搶佔市場,也是燒錢如燒柴的領域。新芽NewSeed(ID:pelink)此前曾對三方彈藥儲備做了分析:目前滴滴有現金120億美元左右,美團計劃10億美元保底,上不封頂,易到用於這一業務的是60億元左右。

然而,正當三方準備開足馬力再掀補貼大戰時,各地政府紛紛叫停,真刀真槍轉為暗戰。不過,快車沉痾已久,只要給與美團和易到一定的發展時間,快車當前的市場格局會有一變。

除此之外,首汽約車穩守出租車領域,高德順風車“隨便玩玩”,相比之下,嘀嗒出行則較為激進,不僅從嘀嗒拼車更名嘀嗒出行,更是瞄向競爭較少的出租車市場,與滴滴在順風車和出租車領域形成競爭。


新芽NewSeed


乘客是否使用某個網約車服務,主要取決於兩個關鍵點:接單的速度,優惠的價格。目前美團打車正是以後者為戰略核心,積極地為自己新的業務鋪開市場。現在美團打車在已經落地的上海站給用戶的優惠是新客首單超優惠,最高可以領到50元大禮包。這一優惠活動也確實幫助美團吸引了大量用戶,王興前兩天就說美團打車“很迅速地拿到了⅓的市場份額”。而相關人士也透露,在即將上線的北京站,美團還將主打1分錢體驗,繼續這種燒錢補貼吸引用戶的模式。

那麼,王興大概在打車方面準備了多少錢來燒呢?

此前有報道說,美團打車為了在擴展業務時給予更多優惠吸引用戶,準備了10億美元來滿足支出需求。目前業內普遍認為美團當前的估值已經達到了300億美元,一口氣拿出估值的30分之一出來做敲開網約車市場的敲門磚,好像也不是什麼大事。

不過,10億美元,這真是個神奇的數字。當年Uber在中國市場和滴滴、快的(當時兩家還未合併)相互燒錢補貼時,就曾透露“一年消耗10億美元”。王興的這10億美元,雖然沒說預計將支撐美團打車跑多遠的路,但如果也像當初的Uber一樣,那麼我們簡單換算一下就是平均每天預計燒掉將近1700萬元人民幣。

這個數字在普通人看來足夠令人咋舌,但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果王興真打算10億美元燒一年的話,這把火對於網約車這個市場來說,可能還小了點。

我們都知道網約車燒錢,但具體這把火燒得有多大?馬化騰在香港大學演講時曾回憶道,當初滴滴和快的進行燒錢補貼戰的時候,“……平均每天要拿出2000萬元補貼用戶,後來阿里追到3000萬,騰訊只能繼續跟3000萬,而阿里後來拿出了4000萬,騰訊再跟了4000萬,就像兩個武林高手比拼內力,誰要是一洩氣,立馬就死了”。

前面提到的Uber就是這樣,一洩氣便退出了中國市場,空留一地優步中國的運維人員目瞪口呆地等著滴滴方面的人前來接收。

再說回現在,站在乘客的角度上,我們這些吃瓜群眾自然希望能看到兩邊互砸優惠,最好砸得越多越開心。而從表面上看,300億美元市值的美團和550億美元市值的滴滴如果真的重燃燒錢戰火,還是相當有看頭的。不過前提是,美團打車夠壕氣,這10億美元燒得比Uber當年還要快。

但問題是,美團並不僅僅是一個專注做出行的企業,它從團購走來,如今在旅行、外賣、電影票等領域都有自己的戰線,而且每一個領域打的仗都很艱難,也沒有理由輕易放棄。如果美團將賬面上的現金流全部壓在出行服務上背水一戰,豈不是把自己的空門暴露給了在一邊虎視眈眈的攜程飛豬、餓了麼、淘票票了麼?

更何況,企業終歸是以營利為目的,一個平臺總不可能總是賠錢做買賣,終有一天,補貼和優惠終將減弱或者乾脆取消。現在司機和乘客對美團打車(的優惠)越是表現積極,就證明這兩類群體的黏性越低。等到乘客和司機們享受不到福利時,對美團打車的愛意也將漸漸磨去,到那時候,美團打車對滴滴的威脅又能有多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