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滴滴称美团给行业带来灾难性风险,如何评价美团打车对网约车市场的影响?

亚亚X


滴滴自己不反省么?已经成了中国最被人痛恨的IT公司了!在”让人恶心“这个方向,滴滴完全没有对手。美团不来,滴滴还会继续恶心下去。

有消息说,滴滴出行2017年交易总额250-270亿美元,整体亏损3-4亿美元。近来滴滴明显增加了”赚钱力度“,拼命想招搂钱。2018年3月初,滴滴预计主营业务将实现净利10亿美元。

最近还传出了滴滴用”大数据杀熟“坑害客户,越是依赖滴滴或者习惯使用滴滴的老客户,它越敢加价。如下图,两个人同样路线同样时间价格就是不一样。


不要东拉西扯资质、安全、服务,说关键的。网约车司机最核心的诉求是,提高收入!而乘客更不想被杀熟多花钱!如果乘客花了钱,也希望司机能多些收入。而不是象以前的出租车份子钱一样,司机赚的钱被出租车公司拿走一大块。

美团出来了,市场反应不错。如果能拿下上海1/3的市场,这是对滴滴狠狠的打击。但是,我们看到,滴滴不是检讨自身加强对客户服务,而是成立了”打美办“。企图象过去一样,把竞争对手打死,然后就垄断赚大钱。

我们还看到,美团还没有进入北京这个大市场,说是手续有问题。是不是滴滴背后的势力在阻挠竞争对手的出现?

市场表现已经说明,美团带来的”灾难性影响“是给滴滴的,美团加入市场是行业福音,司机和用户都欢迎。我在深圳,希望美团早日能开通业务,展开竞争。

美团和以前滴滴面对的对手不一样,美团本来的业务就有基础。软硬件运营有基础,用户安装APP有基础,吃喝娱乐消费与打车是自然关联的应用。美团来做网约车,很自然。如果碰到滴滴重手补贴”打美“,美团哪怕就是退缩一阵子不烧钱,也无所谓。司机和乘客都知道滴滴是个什么货色了,不会有幻想了,会支持滴滴的竞争对手。一旦滴滴补贴了,美团的业务又会冒出来。

所以,只要有美团存在,滴滴就不要想畅快地挣钱。滴滴会很受伤,2018年的10亿美元利润计划只怕要泡汤。就算用手续之类问题阻止了美团的进展,实现了10亿美元利润,滴滴的利润也是不可持续的。滴滴这种业务,一方面让司机与乘客痛恨,一方面还想做成护城河垄断赚大钱,哪有这么美的事?


风云学会陈经


前几天打车的时候,滴滴司机主动和我说起,他们已经组织了相当庞大的一群司机,就等着美团打车进入成都市场,因为滴滴对司机的抽成实在太高了。


甚至,他们都完全清楚美团打车在其他城市给司机的待遇,什么每天在线10小时,盈利不满600的系统补足到600,达到600系统还有奖励。


我至今记得司机说起这些时候的兴奋感。


坦白讲,我不认为美团打车现如今的状况,对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实质性影响。假如王兴所说的三分之一的份额是真的,那也是建立在巨额补贴基础上的、一座城市的表现,而滴滴是全行业的垄断者,美团还远不足以撼动大盘,滴滴的高管本不必发出这样耸人听闻的言论。


滴滴的反应,看上去就是曾经打破规则、终于爬到可以制定规则位置的人,用新规则排除竞争者。这种事情在商界并不多见,倒是在政坛很常见。他们这样发声,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团真正让滴滴产生了危机感,因为这是一个有能力打得起补贴大战的竞争对手。


自由市场总是呼吁竞争的,因为只有竞争,普通消费者才能得到更公平的定价和选择权。短短几年时间,滴滴确实存在一个从卑微的创业团队到傲慢的巨头的过程,美团打车的入局,激起了人们“天下苦秦久矣”的共鸣,对滴滴来说,消费者和司机们的这种念头,可能比某些实质性的冲击更可怕。


此时此刻滴滴与美团的竞争,和滴滴与快的、Uber之间的竞争性质完全不同。过去滴滴的竞争主题是抢地盘,大家的起跑线差不多,谁跑得快,谁能把对手耗死谁就赢,可是现在,竞争的主题是守江山,滴滴已经基本垄断整个行业,美团作为颠覆者,可以一点一点蚕食市场,一座一座城市按部就班有序推进。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得民心才能得天下,滴滴必须要转变竞争策略了。


默尔索


大家看到这几个关键词,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如果说由于美团打车的介入,网约车市场会遭到破坏,那么前期网约车市场的成型,是不是建立在出租车市场被破坏的基础之上呢?前期滴滴、快的、易到、神州、优步等一起破坏了出租车行业的市场,之后的合并,是因为考虑市场因素吗?不是,是因为你们都烧不起钱了,囚徒困境,之后选择了合并,是不是?合并之后的滴滴对网约车行业形成垄断之势,对网约车司机抽成提高、对网约车乘客实施加价,是在考虑市场因素吗?既然自己的市场是从别人手里抢来的,又何必再说他人破坏市场呢!

滴滴之所以从出租车行业手里抢的市场,是因为出租车行业确实不完善,出租车价格高、服务差、用车不方便,滴滴在这些方面弥补了出租车行业的漏洞,然而现在的滴滴抽成高、价格几乎与出租车价格持平,这时的美团打车弥补了滴滴的不足。

说一下美团: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是在2016年11月1日实施的,美团打车是在2017年2月14日上线的,相比滴滴在新规之前的运营,似乎滴滴才是扰乱市场吧!

美团进军打车市场是有原因的,美团点评有广泛的流量,有3.2亿人在美团点评上花过钱,美团点评涉及外卖、订酒店、团购等领域,美团进军网约车行业是为了让用户获得综合性服务,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美团打车介入网约车是不是就不奇怪了?

当然,美团打车目前存在种种弊端,像大家所说的刷单行为肯定是存在的,真正的沉淀用户还是需要等到补贴平缓以后,但是现在的网约车司机和乘客是比较满意的,司机挣得多了,乘客花的少了。

总结:美团打车进入网约车市场是因为网约车市场存在诸多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才使得美团打车得以立足,当然,因为美团打车在网约车行业经验尚浅,其暴露出来的不足也有很多,是否禁得住市场的考验,就看美团打车以后的发展了。


华仁嘉行


在美团打车上海开城一周之后,3月28日,滴滴区域运营高级总监孙枢发文称,补贴畸高就会带来黑产和刷单;允许大量外牌车涌入,不做安全排查,更是灾难性的风险。



言外之意,孙枢批评美团打车在上海没有做好安全排查,导致大量外牌车涌入上海。同时高额的补贴,扰乱了市场,使得市场竞争变得杂乱无章。

美团在上海揭幕战的成功,有效地证明了在当前互联网经济独有的特点下,谁都不可能拥有绝对安全的根据地。在利益驱动下,谁都有可能用手中的刀叉去划拉诱人的大蛋糕。



按照美团官方的说法,目前美团打车在进驻的城市的网约车市场上已经占有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这个成绩是非常了不起的。但这个成绩是建立在高额的乘客和司机的补贴之上,一旦取消补贴回归正常的运转,美团打车是否还能继续保持这个成绩单,很难预测,毕竟作为中国网约车市场的老大,滴滴不会作壁上观任由美团在自己的地盘兴风作浪。

如果再打补贴战,滴滴不会惧,坐拥560多亿美元地盘敦实。美团这个独角兽也不怵,人家就是手握10亿美元来踢馆的。所以,最后鹿死谁手很难说。



乘客和司机对平台的忠诚度没有众人想象中那么牢靠,绝大多数乘客就奔着优惠券去打了美团的车,绝大多数司机也是为了高额补贴去接美团的单,如果没有了优惠券和高额补贴,大家对美团的粘度有多大,还要拭目以待。不过当前大家对美团的印象不差,这大部分原因是长期以来对滴滴垄断市场的种种不满引发的。

当然,作为正经的企业,不论是美团还是滴滴,还是其他的网约车平台,都需要严格遵守国家和各地的网约车法规制度,严格审查车辆和司机资格。如果为了一时的竞争,打着插边球,在灰色地带里游走,必定不会长久,那么前期的努力也会付水东流!


吉普哥说说


1、从用户角度来说,欢迎美团入局网约车。竞争之下,用户才会得利。之前滴滴的服务和价格,比如涨价和大数据杀熟,已经引起了很多用户的不满,认为滴滴有垄断之嫌疑。有一个竞争对手在旁,可以激励滴滴改进服务态度,让利更多给用户。

2、但另一方面,美团祭出的武器,仍然是老套路,高补贴。相信很多用户还有记忆,当年的补贴大战导致的网约车乱局,身份不清的司机导致的乘客安全问题,外地车辆入市,城市交通拥堵等等。而在政策严格监管的背景下,又有城市出租车公司在旁的虎视眈眈,近几年本已收到政策约束的网约车,有可能又受到更严格监管。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会大大不利。

3、美团是否会胜利?当前不少文章在分析说,滴滴会被打败。但实际上现在言之过早。因为美团用的老套路,高补贴,获取到的用户,并不是真正的忠实用户,转化率高低还有待观察。更有可能是的,司机和乘客两边观望,谁的补贴高,就去哪一方。

4、我们欢迎竞争,但希望更多的是从服务质量,用户体验等角度。高补贴并不是市场喜欢的方式。希望那些不好的历史不要再重复。


寡语2018


美团进入打车行业,前期必然要利用低价和补贴,来实现原始客户积累,滴滴一家独大几年来,口碑怎么样大家都看在眼里,目前滴滴对司机的抽成约为20%,而美团抽成仅仅8%,美团打车前1万名注册司机甚至可以享受前三个月免抽成。


此外,美团打车要求司机每天至少完成10个有效订单,保持10小时在线,首次考核期限为6天。符合要求的,每天车费不足600元,由美团补齐,超过600元的,额外奖励200元,在“开城翻倍奖”规定中,司机在规定时间和区域,每单补贴订单金额为20%~40%不等,20元封顶。 有专业人士计算,算上用户与司机,美团的单均补贴达到40元左右。

用户来说,美团打车刚上线上海我就领取了几张打车红包,大家领了吗,看下图

看来美团是铁定要和滴滴一争高下了,一个品牌好不好不是一个人一个公司说了算的,而应该交由百姓来评判,美团的优惠动作一直在加码,日久见人心,我们拭目以待吧。

你支持美团还是滴滴?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态度,让大家看到。


谢命顾


我们知美团宣布进入网约车市场后,市场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面。美团的战略和往常一样,通过砸钱吸引用户,很多用户在美团巨额的优惠下,纷纷从滴滴转到美图,让美团打车拿到了1/3的市场份额。近日滴滴发声说美团正在破坏网约车市场,在我看来真是无稽之谈,滴滴早已失去民心,还不只悔改,竞争不过美团就诬陷美团破坏市场?



首先美团确实用巨额的优惠去吸引用户,可是想当初滴滴占领市场不也是同样的手段吗?这只是一种正常的互联网营销手段。不能说人家砸钱把你的用户抢了,你就说别人在破坏市场吧?

滴滴这次发声提到美团能否留住用户靠的是产品,但是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美团比滴滴更有优势。试问,如果您在美团上选好餐厅后,如果在价格一样的情况下,是退出美团app再打开滴滴app打车方便,还是美团直接派专车过来方便?所以美团敢下血本去吸引用户,因为美团有能力去留住用户。

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感谢美团,正因为美团打车的加入,才打断了滴滴对市场的垄断,让这个市场得以补充最新鲜的血液,保持活力。也希望滴滴能痛改前非,做一个一心为用户做服务的好企业。

不知道各位看官是觉得美团进入网约车市场是好呢还是不好呢?请您在下发留言,让大家看到您的观点,谢谢!


科飞猫科技公社


如果说这段时间出行领域最热门的话题,那就非美团打车在上海的“传奇”经历莫属了。先是向乘客狂撒优惠券,向司机开出零抽成、600元保底的大诱饵,但因为以低于成本价格运营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上线当天就遭到上海市交通委等多部门约谈。

此外,美团自己公布战果称,称其打车业务上线的前两天,日完成订单量就超过了25万单,占到了上海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然而有媒体调查后发现,美团打车“捷报”频传的背后,是刷单“黑产”时隔已久的再次兴风作浪。

补贴滋生刷单“黑产”

众所周知,只推出巨额补贴而没有相应的规范措施,就会有人从中找到漏洞,获取不正当受益。由于补贴力度大,就出现了司机为了补贴而频繁刷单的现象,甚至还催生了一些专业帮美团司机刷单的人。

据媒体爆料,司机所在微信和 QQ 群中显示,不少美团司机存在刷单行为。目前典型的刷单方法包括,让司机把位置和车牌告诉刷单者,再通过软件虚拟定位到司机旁边叫车,目标定在几百米外。等司机接到单后,开几百米到目的地后,他就会支付车费,司机之后再将实得利润对半分。

经媒体测算,美团打车每个订单在司机端、乘客端投入的成本高达40元。按照司机的说法,美团10单中有四五单是刷的,刷单率要超过40%。超低价补贴,首先损害的不是网约车利益,而是乘客的服务体验。

有乘客就向媒体反映了自己遭遇“刷单”的经历:在美团打车下单后,随即被秒接单,而十多分钟后司机也迟迟没有现身,打了三次电话也联系不上,导致自己行程被耽误。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上述乘客选择取消订单,则需支付4元费用,美团打车美其名曰“违约金”。

由此可见,在已经成熟的打车市场,现已完成对用户的市场教育,美团烧钱的方式、不顾服务体验而获取的,并非稳定的用户,而且对自身的品牌建立会有致命的打击。

事实上,刷单的司机们都清楚,美团打车的补贴策略是不正常的,也一定不会长久。而在与他人平分利润的情况下,司机还如此猖狂的“薅羊毛”,主要源自美团开出的补贴过于丰厚,而且没有明确的治理措施。

“自毁式”烧钱?

目前美团只是拿下了南京和上海的牌照,开始运营,美团在北京就遇到了挫折。美团打车不惜血本的疯狂撒钱,争抢司机与乘客资源,意图很明显,希望通过孤注一掷的烧钱,来快速扩张市场份额,给资本把故事讲圆。

据此有人猜测,或许由于订单量和公司的估值息息相关,美团对司机刷单的问题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美团的如意算盘,很可能是烧完一轮之后,会有投资者看到其打车业务“繁荣”的订单量,认为美团估值增长迅速、有前景而继续投资,这样美团就能一直烧下去。

然而时过境迁,2018年不是2015年,一方面当前网约车市场竞争已进入相对平稳阶段,没有空白市场可以获得,烧钱属于事倍功半。美团打车想要烧钱扩张,面对的是成熟市场,有政策监管,这就决定美团势必要得到资本市场的重金加持,才可能获得市场份额。而投资人不会是钱多人傻,会去向美团抱薪救火。

美团此举无异于烧钱“自毁”。钱不可能永远烧下去,一旦停止补贴,没有了优惠,又没能提升司机服务质量,美团打车又能留下多少用户?网约车烧钱扩张的时机早已过去,美团打车靠烧钱烧不出未来。资本游戏虽然好玩,但也能引火烧身。

仅就美团打车的各种刷单问题来说,刚刚进军上海,就开始扰乱市场秩序,这是给自己挖坑,未来美团打车在其他城市拿牌照估计会更加困难。

在现行网约车新政约束下,网约车市场已是门槛很高的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强大的运营协调能力,以及长久的行业经验积累,如此才能保证乘客的优质体验。短期内靠高强度烧钱补贴会有一些作用,但长期来看,美团打车这种补贴战术不见得适合已经相对成熟的出行市场,最后用户更在意的可能还是服务质量和使用体验。


科技夜航船


自从美团宣布进军网约车以来,每次用滴滴打车,我总会问司机:如果美团来了,你会不会去美团?几乎所有司机都表示会去,随之而来的是对滴滴平台的吐槽和抱怨。

一次,用优享打到了奔驰S,面对同样的问题,司机大哥先是表示会去,随后想起美团没有专车业务,“没关系,我开奔驰跑滴滴,让我老婆开家里的奥迪跑美团!”

对于司机和我这样的吃瓜群众而言,滴滴在网约车二战中的成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更多选择,调剂了生活的一成不变。

在这场由巨头操盘、独角兽围攻、新老玩家共同发起的网约车大战中,滴滴在专车、快车、顺风车及出租车领域都遭遇了挑战。

首先,在程维最迫切一决胜负的专车领域,除了老玩家神州专车,还有新晋独角兽曹操专车,前者背后有“新三板市值第一股”神州优车母公司力挺,阿里加持;后者则由车厂吉利战略投资。二者同专做高端出租车出行的首汽约车,与滴滴刚正面。

而携程推出的专车,则在专车领域与滴滴构成竞争,而出租车则和滴滴、首汽达成合作关系。这种竞合关系,也可能会被去哪儿专车采用。值得一提的是,美团上线的旅行业务,与携程、去哪儿等OTA公司形成竞争。

为了打赢专车市场,滴滴没少费心思。在低纬度上,2017年2月,滴滴宣布推出优享服务,介于快车与专车之间的价格空档,提供快车中价格较高车型(裸车价12万以上,车龄3年以内);在高纬度上,2017年5月,滴滴推出了比专车更豪华的滴滴豪华车,主力车型奔驰E级、宝马5系、奥迪A6、Tesla Model S等,五星级车内环境,管家式司机服务,当然价格也不菲,是专车的2倍以上,目前布局北上深三座一线城市。

在网约车这个绝对主场,滴滴已经建立起精细化服务体系和司机培养晋升路径,因此尽管面对挑战,其地位依然难以撼动,只是决战的时点,可能要向后推移了。

其次,在最受关注的快车领域,一直吃独食的滴滴遭到老玩家易到和新玩家美团的进攻。易到在经历了乐视危局后,终于得以全力投入到网约车战局(上一次网约车大战易到的迅速落败,乐视是绕不开的因素),而且易到在本轮进攻中已经调整战略,全力投入“平价网约车业务”, 要在流量最大的战场抢下份额。周航曾以为“高端出行能固守城墙”,结果越做越窄。后来反思时,他表示共享经济最关键的应该是“便宜”。美团自不必说,这次战火便是它引燃的。

被人动了蛋糕,程维发表宣言:“尔要战,便战”。这一领域攻占的是流量,用“便宜”迅速抢占市场,也是烧钱如烧柴的领域。新芽NewSeed(ID:pelink)此前曾对三方弹药储备做了分析:目前滴滴有现金120亿美元左右,美团计划10亿美元保底,上不封顶,易到用于这一业务的是60亿元左右。

然而,正当三方准备开足马力再掀补贴大战时,各地政府纷纷叫停,真刀真枪转为暗战。不过,快车沉疴已久,只要给与美团和易到一定的发展时间,快车当前的市场格局会有一变。

除此之外,首汽约车稳守出租车领域,高德顺风车“随便玩玩”,相比之下,嘀嗒出行则较为激进,不仅从嘀嗒拼车更名嘀嗒出行,更是瞄向竞争较少的出租车市场,与滴滴在顺风车和出租车领域形成竞争。


新芽NewSeed


乘客是否使用某个网约车服务,主要取决于两个关键点:接单的速度,优惠的价格。目前美团打车正是以后者为战略核心,积极地为自己新的业务铺开市场。现在美团打车在已经落地的上海站给用户的优惠是新客首单超优惠,最高可以领到50元大礼包。这一优惠活动也确实帮助美团吸引了大量用户,王兴前两天就说美团打车“很迅速地拿到了⅓的市场份额”。而相关人士也透露,在即将上线的北京站,美团还将主打1分钱体验,继续这种烧钱补贴吸引用户的模式。

那么,王兴大概在打车方面准备了多少钱来烧呢?

此前有报道说,美团打车为了在扩展业务时给予更多优惠吸引用户,准备了10亿美元来满足支出需求。目前业内普遍认为美团当前的估值已经达到了300亿美元,一口气拿出估值的30分之一出来做敲开网约车市场的敲门砖,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

不过,10亿美元,这真是个神奇的数字。当年Uber在中国市场和滴滴、快的(当时两家还未合并)相互烧钱补贴时,就曾透露“一年消耗10亿美元”。王兴的这10亿美元,虽然没说预计将支撑美团打车跑多远的路,但如果也像当初的Uber一样,那么我们简单换算一下就是平均每天预计烧掉将近1700万元人民币。

这个数字在普通人看来足够令人咋舌,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王兴真打算10亿美元烧一年的话,这把火对于网约车这个市场来说,可能还小了点。

我们都知道网约车烧钱,但具体这把火烧得有多大?马化腾在香港大学演讲时曾回忆道,当初滴滴和快的进行烧钱补贴战的时候,“……平均每天要拿出2000万元补贴用户,后来阿里追到3000万,腾讯只能继续跟3000万,而阿里后来拿出了4000万,腾讯再跟了4000万,就像两个武林高手比拼内力,谁要是一泄气,立马就死了”。

前面提到的Uber就是这样,一泄气便退出了中国市场,空留一地优步中国的运维人员目瞪口呆地等着滴滴方面的人前来接收。

再说回现在,站在乘客的角度上,我们这些吃瓜群众自然希望能看到两边互砸优惠,最好砸得越多越开心。而从表面上看,300亿美元市值的美团和550亿美元市值的滴滴如果真的重燃烧钱战火,还是相当有看头的。不过前提是,美团打车够壕气,这10亿美元烧得比Uber当年还要快。

但问题是,美团并不仅仅是一个专注做出行的企业,它从团购走来,如今在旅行、外卖、电影票等领域都有自己的战线,而且每一个领域打的仗都很艰难,也没有理由轻易放弃。如果美团将账面上的现金流全部压在出行服务上背水一战,岂不是把自己的空门暴露给了在一边虎视眈眈的携程飞猪、饿了么、淘票票了么?

更何况,企业终归是以营利为目的,一个平台总不可能总是赔钱做买卖,终有一天,补贴和优惠终将减弱或者干脆取消。现在司机和乘客对美团打车(的优惠)越是表现积极,就证明这两类群体的黏性越低。等到乘客和司机们享受不到福利时,对美团打车的爱意也将渐渐磨去,到那时候,美团打车对滴滴的威胁又能有多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