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注意!你們打卡的“網紅”李子壩輕軌站 結構設計師來揭祕了

注意!你們打卡的“網紅”李子壩輕軌站 結構設計師來揭秘了

李子壩輕軌站。受訪者供圖

注意!你們打卡的“網紅”李子壩輕軌站 結構設計師來揭秘了

葉天義。受訪者供圖

注意!你們打卡的“網紅”李子壩輕軌站 結構設計師來揭秘了

葉天義介紹設計圖。通訊員供圖

最近,穿樓而過的李子壩輕軌站和洪崖洞一起,成為“網紅”重慶之必打卡景點。早在1998年,李子壩輕軌站的設計就已經開始,“穿樓”於全國來說也是先例,即便放在20年後的今天,也依然“特立獨行”。今(24)日,李子壩輕軌站工程總負責人、結構設計師、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葉天義老師接受了華龍網記者的採訪,揭秘設計背後的故事。

還原最初的設計初衷

1998年,葉天義和他的團隊接受來自某開發商的委託,為現在李子壩輕軌站所在位置的住宅樓做設計。巧合的是,輕軌2號線的線路設計也要從這個位置經過,並且要在這裡設站點。

當時其實是別無他選。葉天義說,如果不一起做,那麼,“要麼2號線改線,這不成立;要麼,開發商換塊地建房子,這也不現實。”於是,葉天義和他的團隊大膽提出了這個設想,兩個項目結合,讓輕軌從樓中穿越。

這個設想,通過6次大稿的反覆修改、反覆論證,13個人的團隊用2年時間最終完成了圖紙設計。“這個設計,是國內的先行者,為以後類似的工程設計,都起到了參考借鑑的價值。”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黨委書記華建民稱。

噪音和振動怎樣解決

許多網友在稱讚“穿樓”的神奇之餘,都會提出“輕軌經過是否會讓樓房有振動而且產生噪音”的疑問。

“振動是不會的”,葉天義說,“軌道的橋墩和房屋的結構柱是完全獨立分開的,中間間隔距離有20釐米。”因此,當輕軌經過時,房屋並不會有振動。“它們之間沒有公攤,沒有共同的物管,也沒有共用的電力設施”,葉天義笑言。

“噪音是不能完全避免的,但是經過測試的結果是符合要求的”,葉天義說。相對輕軌而言,地鐵是“重軌”。輕軌只有一條軌道,地鐵兩條軌道,其承載量和噪音都遠遠大於輕軌。所以,穿樓只可能實現在輕軌上。

 用“徹底分開”解三個技術難題

整個建築的6-8層是輕軌交通區域,6層為設備、7層是站廳、8層為站臺,加上地下室共20層。1層到8層之間的高差為26米,8層和9層之間為5.1米。

設計過程中,葉天義和他的團隊遇到三個技術難題。

首先,建築的背後是桂花園路,是一條坡度很高的長坡,工程是修建在長坡的一段。“是自然邊坡,坡體有垮塌或者滑坡的可能”。通過委託地質勘測設計部門,對邊坡支護進行專門設計,得以解決這個問題。“設計採用主體結構與高邊坡徹底分開的原則,這也符合‘先治理,後建設’的程序”,葉天義說。

第二,也是最難的地方,如何處理軌道結構和房屋結構之間的關係。“這是一個‘三合一’的結合”,葉天義說,讓軌道、軌道交通服務用房和樓房三部分巧妙結合。房屋是靜止的,但軌道是動態的,二者外加作用力的考慮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在作用力下的使用性能要求也不一樣。通過反覆修改設計和論證,最終設計為站房和樓房是一體,而軌道是獨立的,“即便把房子全部拆掉,也不會影響軌道運行。”

最後,是消防和人流疏散的問題。住宅和軌道交通這方面的要求是不一樣的,“那麼就做了兩套系統,讓二者徹底分開。”

也就是說,這三個難題,最後都通過“徹底分開、化繁為簡”來解決。

》》他還有這些魔幻設計

另一個網紅建築“歪歪樓”的設計也出自葉天義團隊。渝北區同茂大道附近,兩棟看起來像是要傾斜的大樓,也讓許多網友前去打卡。又有新意又保證結構牢固不會垮塌,其背後,除了好的設計創意外,同樣也離不開設計師紮實的功底及反覆的專業論證。

在江北區區府旁還有一個“鵝卵石”造型的建築,同樣是葉天義的手筆。建築好似被一圈一圈纏繞起來,精妙的造型給許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網友問:

Q:看到這個穿樓輕軌時感覺設計師必是“神”一樣的存在,你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葉:我就是個普通人,平時對有挑戰的事情有興趣,比如這個設計。

Q:到底是先有輕軌還是先有樓?

葉:其實是同時設計修建的。1998年拿到這個項目開始著手,2000年設計定稿,2003年完成了主體工程的修建。

Q: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設計會成為爆款,你看了抖音上那些讚美有沒有很激動?

葉:這個確實是我沒想到的。看過很多評論,激動倒還好,就是看到有外國網友說“中國人真能幹”這讓我覺得自豪。

Q:這個設計紅了以後,你做設計的身價有沒有水漲船高?

葉:呵呵呵。這個多少是有一些。

Q:重慶最近旅遊這麼火,你也算是功臣,沒人給你發個紅包啥的?

葉:這個沒有。但不是說“身價”漲了嗎,這不就是紅包!哈哈哈。

Q:你自己有常常去體驗“穿樓”嗎?

葉:沒有,我都開車……

Q:你會不會自己去打個卡,錄段抖音?

葉:哈哈,既然你這麼建議,我覺得我可以去試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