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南昌市行政审批局昨日正式运行

“两小时不到就拿证,这审批速度太令人吃惊”

南昌市行政审批局昨日正式运行

忙碌的审批窗口

南昌市行政审批局昨日正式运行

市行政审批局发出首张证件

“我9点多提交材料,两小时不到就拿证,这审批速度太令人吃惊!”5月28日10点多,在南昌市行政审批局卫计食药审批服务窗口,江西益丰连锁大药房有限公司的质量负责人胡春霞拿到了第一张由南昌市行政审批局核发的《药品经营许可证》。

职能归集,申请人最多“跑一次”

据了解,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批效率,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我省2016年启动改革试点,南昌县在试点县区中率先完成行政审批局的组建和运行工作。2017年江西省启动第二批改革试点,南昌市作为4个试点城市之一,于当年12月6日成立行政审批局。昨日,南昌市行政审批局正式运行。

南昌市行政审批局的设立,为我市行政审批体制机制带来了重大改变。根据政府授权,原本归属于33个市直部门的188个大项(378个小项)的行政审批事项,划转到市行政审批局,由市行政审批局的8个专业审批处进行集中审批,杜绝“两头跑”“多头跑”,且划转行政审批事项办结后由市行政审批局盖章,具有法律效力,原主管部门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再加盖其部门印章。自此,我市正式进入“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新时代。

现在,企业或者个人需要办理归属于市行政审批局的项目审批业务,只需备齐材料,来到相应的窗口就可办理,不再需要跑多个部门。“我上周五提交申请材料,办理施工许可证,这周一就拿到了证,速度确实很快!”在市行政审批局建筑工程审批服务窗口,新力集团赣越城市公司副总经理杨辉告诉记者,“之前办这个证,我要跑市建委、市安监局、市发改委等多个部门,整个流程走完要10个到15个工作日,费时费力。现在,市行政审批局把这些职能都归到了一起,我只要备齐办证所需的材料,一次性就能全部‘搞定’。”

优化流程,效率提高20%-30%

行政审批权的进一步划分与归口,使得“只进一扇门”“只盖一个章”“只报一个窗”在南昌成为现实,“繁事变简,简事变快”。

据了解,在这些审批事项中原来涉及两个甚至多个部门的复杂审批事项,往往需要部门间协调,有些复杂的还要市政府召开协调会,而现在都属于市行政审批局一个部门的事项,只需要内部协调即可完成。通过创建审批操作规程,优化审批流程,188项行政审批事项目前提高效率20%-30%。对企业、群众普遍反映“环节多、材料多、时间长”的投资项目审批,实行“一窗受理、协同办理、限时办结”,申请人只跑一个窗口即可办理完业务,审批效率提高50%以上。

“以前,我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大概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所以这次我提交完申请材料就准备先回去,下周再来拿证。”胡春霞告诉记者,“没想到,工作人员让我‘稍等一下’,说马上就可以拿证。这不,两个小时不到,我就拿到了以前需要一个星期才能拿到的证件。这对我们企业来说真是太好了,真的只要‘跑一次’!”不仅业务办理时间缩短了,而且申报材料也减少了。申报材料又多又杂也是群众“办事难”的一大“痛点”。为此,我市不断推进“信息共享,材料减少”工作,通过不断完善信息网络体系,推进资源共享,推行证照合一,让信息多跑路,使平均申报材料压缩率达30%。

严明纪律,服务标准细化量化

“南昌在全省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减少了审批环节,压缩了办事时限,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现在,全市从事行政审批工作的人员,由过去的1800多人精简到了180多人。”市行政审批局局长宋亮生说。

改革后,市行政审批局的180多人要行使33个部门的行政审批权。为防止审批领域的腐败问题,市行政审批局努力将审批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细化量化审批服务标准,最大限度让审批人员没有自由裁量权,只需按照预先设定的操作程序“输出”结果。

同时,市行政审批局还建立了审批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制度,通过网上平台流转办理,各环节办理进度留痕;系统推送办理事项进度短信,实现审批公开化、透明化。记者了解到,每个审批窗口都安装了电子监控摄像头,全天候记录审批人员的一举一动,并与全省电子监察系统对接,实现远程监察,让审批人员“不敢腐”。

记者了解到,市行政审批局正在大力开发审批管理系统,为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供网络基础,目前已完成实体大厅审批系统建设,实现了审批事项全环节内网办理、审批留痕、数据共享。同时,完成了审批系统与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财政博思系统、电子监察系统、中介服务超市、一窗受理系统等的对接。接下来,市行政审批局将实施智慧大厅建设,实现设备与系统信息互通并实现政务服务大厅线上、线下信息互通,力争在明年6月实现“最多跑一次”和“一次都不跑”。(南昌日报记者 欧阳雨婷/文 成奔/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