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笼统地给出平行志愿院校之间的推荐梯度值必定是谬论

笼统地给出平行志愿院校之间的推荐梯度值必定是谬论

晨雾 / 文

笼统地给出平行志愿院校之间的推荐梯度值必定是谬论

2018年高考进入倒计时。考生们在忙着最后冲刺前的复习,家长们除了全力以赴做好考生的后勤保障工作,还有另一件事情就是做好志愿填报的准备工作。

目前各省都实行了平行志愿。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在此规则下,如何填报平行志愿已经有了一些大家公认的实操要点,比如说:“依据分差或者排名对考生进行的定位选高校”,“选择的几所高校要遵循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原则排列”,“所选高校之间一定要拉开梯度”,“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服从专业调剂规避退档风险”等等。这些实操要点对于考生和家长填报高考志愿起到了非常好的指导作用。家长如果能够熟练地了解上述要点,说明已经入门了。走到这一步的家长常常会进一步提出问题:平行志愿高校之间拉开多大梯度合适?每年都会有一些专家不断发出更看似进一步具体的梯度值指导意见。对这个问题,虽然晨雾在早几年已经多次发出过警示:

笼统地给出平行志愿院校之间的推荐梯度值必定是谬论!

例如过去三年的下列文章都提示过这个问题:

专家们请不要再误导考生和家长! (2017-07-02)

报志愿技高一筹:冲稳保中引入局部零梯度组合 (2016-06-03)

平行志愿高校之间到底应拉开多大的梯度 (2015-06-28)

但是每年还是不断有形形色色的专家十分好心地给考生和家长推荐所谓平行志愿院校之间最合适的梯度值。

2018年5月11日搜狐号自媒体“零点高三”发布一篇文章《高考志愿怎么填报最合理?“志愿梯度”一定要注意!!!》(本文后附有原文),又给考生和家长推荐了其认为最合适的梯度值。

“零点高三”说:就整体而言,平行院校之间的分数梯度要控制在5--8分,视为合理搭配。

上述说法十分荒谬。我们只需要举一个反例即可推翻。随便问这样一个问题,这位“零点高三”就无法回答。比如说某位考生的高考分数是560分,所在省份的一本线是550分。按照“平行院校之间的分数梯度要控制在5--8分”的原则,我们怎样拉开梯度填报6所平行学校,才能满足5--8分的梯度值原则?如果碰到每年都有家长疑惑地问:我孩子分数在一本线上一两分,请问我应当如何拉开梯度?我相信上述“零点高三”用其推荐的梯度方法都回答不了。

事实上笼统地面向所有考生推荐平行志愿的梯度值,无论几分梯度值都是误导。平行志愿的梯度值要根据考生的分数层次决定,比如说分数比较高,你就有足够的分数空间去把握这个梯度。比如说分数就在一本线上5分,就没有拉开梯度的“本钱”,只能不得不填报几所一本上几分以及压线的学校。而你的分数高于一本线100多分,只要你愿意并觉得合理,梯度值设在50分都可以。这就是说,只有针对某个考生的个案,推荐具体的梯度值才有意义并具有可操作性。

“零点高三”还说:填报平行志愿要注意以下三点:(1)录取分数相近的院校不宜作为平行志愿,必须要有梯度(至少有3分之差);。。。

这个说法看上去有些道理,因为分数相近的两个学校作为平行志愿,也叫等梯度填报。一所学校投档不成功,另一所学校很可能投档也不成功。相当于浪费了一个志愿机会。但是这个说法也同样十分荒谬。

我举一个例子就容易明白了。往年经常有考生家长这样问我:您说今年北大和清华,哪一所学校的投档线会低一些?提这样问题的考生家长,多半是分数位置大致在清华和北大的边缘位置,很想在第一顺序志愿冲一冲,很自然就想选择清华和北大两所学校中,今年投档线相对低一点点的那个学校作为冲击目标,但是很难判断哪一个今年低?很纠结怎么办?其实非常简单:只要在第一和第二顺序的学校分别把清华和北大都报上,无论顺序如何排列,考生的分数只要达到了其中一所高校的投档线,就能提档。这就是等梯度填报。也就是说在平行志愿的两所学校之间,故意不拉开梯度。这样做的结果不是浪费了一个志愿机会吗?可是我们要这样想一想,填报志愿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为了能够争取上更好的学校吗?平行志愿能填报5--6所高校,甚至10所以上学校。在本案例中以浪费一个志愿为代价,增加实现清北梦的概率,难道不值得?即便清华和北大两所都不能投档,无非就是相当于填报了两所冲一冲的学校全部失利。按照平行志愿的规则,只要后面三、四所学校认真填报,依然会有很好的录取结果。这有什么关系呢?

这种志愿填报方法在2016年被我总结并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局部零梯度组合法”。像上述案例中的北大和清华作为一个零梯度组的位置是处于平行志愿的顶端(冲一冲位置)。同样道理,零梯度组也可以处于平行志愿的中部(稳一稳位置)或者底部(保一保位置)。零梯度组放在什么位置,就意味着加大了那个位置的投档概率。比如一名考生志愿填报的重点是上海交大或复旦大学这个层次,他又愿意在A校位置冲一下清华,那么就可以把B校和C校分别填报上海交大或复旦大学这两个“等梯度”学校,增加投档概率。当然在D校E校做好保底。

所以平行志愿怎样报?无论是拉开梯度、还是设定梯度值,都没有十分死板的规定。所谓拉开梯度,就是懂得总体是前高后低这个梯度趋势就行了,至于梯度值也千万不能笼统地推荐。要根据考生分数高低灵活掌握。

“零点高三”的说法显然是在误导。这一点都不奇怪。往年有些十分正牌的专家都会说出误导考生和家长的话。那么作为考生和家长填报高考志愿时,怎样防止被人误导?只有一个办法,自己认真学校高考志愿填报的知识,真正掌握志愿填报的基本概念和填报方法,心中有数,就不怕被误导了。同时要敢于怀疑任何专家,无论他的牌子有多大。因为术有专攻。比如说对于多数高校招办专家来说,他们对高校的专业设置,专业录取等规则以及录取分数线等十分娴熟,但是却很少实际操作考生的志愿填报,这方面经验未必多。又比如地方高招办的专家,他们对高考组织,投档规则,投档程序等十分熟悉,同样很少实操考生志愿填报,同样缺乏经验。“具有多年招生经验”未必等于“具有多年志愿填报经验”。发生误导也难免。

----------------------------------------------------------

高考志愿怎么填报最合理?“志愿梯度”一定要注意!!!

2018-05-11 18:25

高考志愿梯度是指在高考录取各批次中院校志愿及专业志愿从高到低拉开档次所形成层次阶梯。

通常来说是指第一个志愿院校与第二个志愿院校之间梯度关系,也可以说是同一个志愿院校不同专业之间的录取分数差或者是批次与批次之间的分数差。

高考志愿梯度的种类和作用

高考志愿梯度包括院校梯度、专业梯度。

1院校梯度

院校梯度是指同一批院校中,由于院校办学历史、知名度、实力、地域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同一批院校录取分数有高有低,自然形成了录取分数高低的层次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各类院校在投档录取过程中的先后顺序和位置。

因此,考生在同一批次所填的院校志愿之间要参考拟报院校3--5年录取的平均分、平均位次和录取分数段,使所报志愿院校之间录取分数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梯度。

笼统地给出平行志愿院校之间的推荐梯度值必定是谬论

就整体而言,平行院校之间的分数梯度要控制在5--8分,视为合理搭配。

其具体操作为:首先要重点选定一所与本人分数相对应的院校(即稳妥院校)作为平行志愿B,其分数把握为:如若要保证热门或强势专业,本人分数必须达到平行B院校上年录取中上分数段【(平均分+最高分)/2】;

若要保证较好专业,本人分数要达到平行B院校上年录取平均分以上即可;若要满足一般专业,本人分数则应达到平行B院校上年录取中下分数【(平均分+最低分)/2】。

其次要选择一所档次相对较高院校(即冲高院校)作为平行志愿A,专业必须服从调剂,其分数控制为:平行A院校上年录取平均分与平行B院校上年录取平均分的分差控制在5--8分为宜,即可保证中等以上专业。

笼统地给出平行志愿院校之间的推荐梯度值必定是谬论

最后还要选择两所保证录取的院校(保底院校),其分数控制在被本人分数低10分左右。如若考生一心想报平行B院校心仪专业,也可放弃平行A志愿(冲高院校)的机会,把B志愿放到A志愿的位置,就能首先检索保证录取。

填报平行志愿要注意以下三点:(1)录取分数相近的院校不宜作为平行志愿,必须要有梯度(至少有3分之差);(2)本人分数仅达到冲高院校上年录取最低分数时不宜填报;冲高院校半数专业不适合本人所学时也不宜填报;(3)保底院校尽可能选择录取分数相对较低且招生人数较大的院校。

2专业梯度

除了所填报的学校志愿要有梯度外,同一所学校中的6个专业之间也要有梯度,如果填报的所有专业都集中在同一水平线上,一旦一个不行,很可能就全军覆没。

如果又未填服从专业调剂,就只能被院校退档了。由于专业录取是由高校自主掌控,每所高校的专业分配规则不相同,所以,要设计好专业梯度,关键是要认真研究拟报院校招生章程中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填报专业志愿时,各专业之间要有足够的分数梯度,并按录取分作降阶排列。

运用梯度填报志愿的技巧1低分高攀

一是填报提前批次院校。由于提前批次不单独划线,其录取分数完全取决于当年实际报考人数和成绩,往往可能使考生在考分不高的情况下被录取。

二是单设本科批次。国家实行贫困专项定向招生计划,这给全国832个国贫和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农村考生提供了上“985”、“211”工程大学的机会。

由于提前批和单设本科批次实行顺序(梯度)志愿,因此,只要懂技巧,有经验,就能使过重点线的考生上一个更高档次的大学。

笼统地给出平行志愿院校之间的推荐梯度值必定是谬论

三是利用一些院校“降批录取”的机会。由于各种原因,部分第一批招生院校每年都会留出少数招生计划录取第二批本科分数线上的考生。

如有些比较冷门或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的专业,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就采取降批录取的办法。又如一些在一批招生的院校,因与校本部不在同一城市,甚至跨省,在录取时有时会降一个批次。

2交叉突破

就是文科考生报考理工科院校的文科专业,理科考生报考文史类院校的理科专业。这些年随着高校学科建设步伐的加快,原来纯文史类或理工类院校都在朝着综合类院校的方向发展。

正是由于新开设的非传统类型的专业还不广为人知或虽知但还没有认同,因此,报考的人数相对较少,使考生可以较低的分数被录取。

笼统地给出平行志愿院校之间的推荐梯度值必定是谬论

3充分注意文理兼招的专业

由于某些文理兼招的专业易为一些竞争力不强的考生所突破,所以填报这些专业可以圆一些考生的院校和专业梦。像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法学等学科门类下边的绝大多数专业都能实行文理兼报。

4院校之间的分数差不是固定不变的

中、高分考生的选择余地要大一些,批次省控线上边缘考生的选择余地小。

一般来说,梯度主要是由排序在第一的院校A志愿所制约,如果A志愿是冲高的院校或专业,其排序在后的B、C、D(E、F)志愿之间梯度可适当大一些;

如果A志愿是力保的理想院校或专业,其余各院校或专业之间的梯度就要小一些。

笼统地给出平行志愿院校之间的推荐梯度值必定是谬论

5填报志愿要防止“剪刀差”

即:挑学校时看院校最低分,选专业时挑学校热门专业。考生要知道热(冷)门专业与分数直接相关,本人分数与拟选专业分数要求形成很大反差(称作“剪刀差”),其结果是虽被录取,但却被调剂到了很不满意的专业。

因此,填报志愿不仅要看上年院校最低分,更要看平均分,最好是看专业平均分。

可通过百度搜索“零点高三”找到我们哦!

信息来源:2018-05-11 搜狐号 零点高三

http://www.sohu.com/a/231293565_2478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