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當焦慮邂逅死亡……

當焦慮邂逅死亡……

情景難題

我做了個夢,我真的成為一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啦!

然而夢的結局是,我生了大病。我就要死了。

之後在床上躺著的時光,我很空虛,很無助。

曾經,我總告訴自己,一切會好起來。現在,沒有人願意無視我怪異的脾氣,大膽親切地抱抱我、安慰我、撫摸我。告訴我,我會好起來。

我意識到,卸下這層身份,我,一無所有。

夢醒了,我反而舒了一口氣,這是為什麼呢?

書中的答案

德波頓給出了答案:因為體驗了死亡。

即將死亡的想法,能夠讓真實迴歸社會生活

要想篩選自己的社會交往名單,一個方法就是,

思考在我的熟人中,誰會來醫院看我

有了死亡的想法,就會用有限的時間去追求真正重要的東西,會努力去漠視他人的評價

有個故事是這樣的。

安德魯.馬韋爾曾用一首詩,引誘猶豫不決的年輕女子跟他上了床。詩中,他強調女子美麗,自己忠誠,還有一個事實——人生苦短。當女子不再關注她在社會中的地位,就會及時行樂——Yes, I Do!

拜讀下這首厲害的詩吧:

在我的背後經常傳來

長著雙翅的時光戰車疾馳而來的聲音;

而在我們所有人的眼前鋪開的是

廣闊無垠、永恆不變的荒漠……

墳墓固然是一個美妙而幽靜的地方,

但我認為沒有人會在此地互相擁抱。

除了思考自己的死亡,還可以思考那些取得很高成就的,讓我們自卑嫉妒的人的死亡(雖然這麼做有點損)。

不管是遭人遺棄,還是受人尊敬,最終都會化為塵土。

所以,與其告訴別人,一切都會好起來,不如說,一切最終都會變得很糟糕,非常糟糕:屋頂會塌,銀行會倒,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都終將死去。我們的名字,將不復存在。

第二種方法是:去看看遺蹟

帕特農神廟的廢墟、絲綢之路上的玉門關,以及被火燒過的圓明園。

似乎,看著這些石頭,焦慮都不合時宜。

要克服微不足道的自卑感,我不需要努力讓自己變得更重要,而是認識到,所有人都是微不足道的

當焦慮邂逅死亡……

“最初的差異”

當焦慮邂逅死亡……

“面對永恆後的差異”

那麼,對身份低下的焦慮,最好的方法就是旅行——現實旅行或在藝術作品中旅行

世界很大,但我還不至於請辭去看看。今晚打算在我小小的房間裡,搭建專屬我一人的電影院。勿擾。

——未完待續——

From 思酷內容部

思酷:專注於一體化移動學習 官網

http://www.scho.com/index.ph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