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賀星龍 醫者仁心,回報桑梓

賀星龍 醫者仁心,回報桑梓

大寧縣位於呂梁山南麓、黃河東岸。這裡溝壑縱橫、梁峁交錯,自古以來就是苦瘠之地。鄉村醫生賀星龍生活的樂堂村更是偏僻艱苦,全村143戶人家,在黃河東岸稀稀拉拉“拖延”了10公里。

賀星龍家有四孔窯洞,在第二孔窯洞窗戶上掛著一塊醒目的牌子“二十四小時上門服務”。這是賀星龍對鄉親們的承諾,他說到做到。無論冬天還是夏天,無論颳風還是下雨,無論白天還是半夜,村民們只要一個電話,賀星龍就會騎上摩托車上門為他們治病。

賀星龍說:“從2000年開始行醫以來,18年間,我為家鄉周邊28個村子、4600餘名村民開展醫療服務,累計出診約17萬人次。這些年我背破12個行醫包,騎壞7輛摩托車,總行程達40多萬公里。先後為1028名兒童接種過疫苗和給200多名兒童發放營養包,免收出診費累計35萬餘元,並一直堅持照顧孤寡老人和頑疾病人。”

贺星龙 医者仁心,回报桑梓

“我要回村當醫生”

贺星龙 医者仁心,回报桑梓

1980年代,賀星龍出生在山西省大寧縣徐家垛鄉樂堂村。大寧縣屬國家級貧困縣,而樂堂村又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窮村子。賀星龍在家排行老大,生活極為艱難。由於地處偏遠,缺醫少藥,鄉親們因貧病交加而生離死別的悲慘場景,在他的幼小心靈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兒時的他便有了長大當醫生的夢想。

初中畢業,賀星龍考上了運城民辦衛校。3000元的學費卻難住了整個家,母親把家裡翻了個底朝天,才找出302元。就在賀星龍以為求學美夢將要破滅時,鄉親們知道後,你家30,他家20,最多的有300元,終於湊了3025元。是鄉親們托起一雙雙援助之手,把他送上了求學之路。

求學三年,他在大寧縣醫院又實習了兩年後,毅然放棄了去大城市發展的機會,執意要回村當一名村醫,他想:鄉親們湊錢供我上學,就是想讓自己在村裡給他們看病,倘若留在縣城,自己良心上過不去呀!

就這樣,賀星龍回到了樂堂村當醫生。沒有診所,父親便把準備給他娶媳婦的一孔土窯洞騰出來作為診所,沒錢購買藥和醫療器械,父親又把家裡僅有的兩隻綿羊賣了,加上家裡賣玉米的400塊錢,一共湊了960元,為兒子買回了聽診器、血壓計……賀星龍又通過一位老同學,向他經商的父親借了2000元,購回了一些常用的藥品。

成為鄉村醫生的賀星龍踏上了每天揹著兩個30多斤重的藥包起早摸黑、翻山越嶺的出診之路。隨著醫治範圍的不斷擴大,病人的不斷增加,單靠步行一天下來看不了幾個病人。於是父親就跑到縣城廢品收購站,花了40元錢買了一輛舊自行車。騎著自行車進村入戶給人看病,最多每天能跑三個自然村,晴天還好,但凡遇上風雨天,自行車在泥濘的山路推不前、扛不動。無奈之下,他又狠了狠心,跑到信用社貸了4000元,買回來第一輛摩托車。騎上摩托車,他便沒日沒夜地奔馳在黃河兩岸的小山村裡。隨叫隨到的他還被鄉親們稱為“摩托醫生”。

到了2004年,賀星龍行醫的範圍已達到8個村。由於每天出診都能碰到“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生病的場景。於是,他又有了一個關照他們的想法,他主動找到鄉鎮醫院協商,承擔起全鄉兒童的防疫工作和營養包的發放。而經他治療過的470多位留守老人中,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13戶五保戶,他們無依無靠、無經濟來源。從2000年起,賀星龍就主動承擔起13戶五保戶的醫療費用,過年給他們送米送面,大年初一還把他們叫到家裡吃頓團圓飯,給每人買一件新衣服。而他卻從未給自己添過一件新衣裳。

“星龍就是我的兒”

賀星龍幾乎天天奔波在出診路上,跑遍了這裡的每一條山間小道,對每一戶村民的身體健康狀況都瞭如指掌,誰患過哪些慢性病,誰對哪些藥物過敏,誰家有幾個小孩,誰有沒有菸酒嗜好,誰有什麼飲食習慣,等等,他心裡都一清二楚。

徐家垛村87歲的賀德明,是位在西安戰役中負傷的殘廢軍人,他的妻子和兩個兒子早年間就過世了。老人獨自生活,10多年前患下了嚴重的前列腺增生症,插上排尿管才能正常小便,還不定期發病,每次發病大都是在半夜。徐家垛離樂堂村有20多里路,可賀星龍膽子比較大,又不怕髒不怕累,就這樣,堅持了十幾年,老人說,“星龍就是我的恩人”。

距樂堂村十里路的上村,五保戶殘疾人馮對生,一個人住在閒置的學校裡,平時很少有人踏進這個門。老人自幼下肢殘疾,由於無人照料,腳踝骨頭潰爛已兩年了,賀星龍每隔兩三天就去看一次,照料老人吃喝,給老人換藥,買衣服、買生活用品,料理家務。老人總說:“星龍就是我的兒。”

2013年冬天,天寒地凍,大雪紛飛,賀星龍正在診所為幾個患者打點滴,忽然手機響了,原來是索堤村的賀潤平打來電話說,他兩歲的孫子發高燒,已經開始抽風。賀星龍連忙背上藥箱出門,直奔賀潤平家而去。因為雪天路滑,在索堤村的拐彎處,摩托車一個側滑,連車帶人翻進了路邊的排水溝裡。賀星龍的腳和膝蓋都碰破了,血把襪子也染紅了,腳也腫了。賀星龍看完病回到家裡自己包紮了一下,拄著棍子一瘸一拐,繼續出診。第二天,給張立俊老人看病,因雪厚不能騎摩托,他就用扁擔挑著出診包翻山溝走近道出診,誰知竟連人帶藥從幾十米的坡上滾到坡底。這下,他的右腳徹底不能動了。幸虧兩個放羊的老百姓把他從溝底扶上來,要不然賀星龍就會凍死在溝裡。因為大雪封山,無法到縣城診治,他只好忍著。12天后,縣醫院拍片的結果出來了——右足內踝關節骨折,賀星龍買了點石膏粉,自己打上石膏,又一瘸一拐地給人看病去了。

如今,39歲的賀星龍身體大不如前了:右腳骨折留下了後遺症;長年騎摩托車留下了關節炎,一著涼全身疼痛難忍,淋了雨容易起風疹;每天背三十多斤重的藥包,致使脊柱側彎;每天吃飯沒有規律,7年前更是患上了慢性糜爛性胃炎……儘管如此,他毅然選擇了堅守、選擇了奉獻。18個春秋,無論是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寒風刺骨的冬天,都絲毫阻擋不住他出診的腳步,他用熱情和執著服務這片熱土,用瘦弱的身軀築起百姓們身體健康的保障線。

贺星龙 医者仁心,回报桑梓

《中華兒女》: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您是什麼樣的心情?

賀星龍:我感到非常地激動,在這裡,我碰到了很多青年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我感覺他們都很偉大!

《中華兒女》:在這批獲獎人中,您對誰的印象最深刻?

賀星龍:李娟。她全身除了脖子以上,其他部位都處於只有知覺而無力量的狀態,但她身殘志堅,依靠政府扶持和自身努力,通過做電商不僅實現了自身穩定脫貧,而且帶動了街坊鄰里共同實現穩步脫貧,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很佩服她!

《中華兒女》: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您,您感覺生活有變化嗎?

賀星龍:變化很大,獲得了好多榮譽和獎項,我感覺自己的責任越來越大。我們得到了全社會各界領導的關心,以前的窯洞已經變成了四間平房的標準化衛生所,我們的醫療設備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不少知名專家找到我,給我提供一些遠程幫助,讓我受益匪淺。

《中華兒女》:對於未來,有什麼期許?

賀星龍:這一次看到這麼多青年人,瞭解了他們的故事,我認為自己做得還不夠,在今後要更加努力,未來希望發揮好自己的作用,帶動周圍的青年人一起去努力,為當地脫貧貢獻一點力量。

贺星龙 医者仁心,回报桑梓贺星龙 医者仁心,回报桑梓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樑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