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贺星龙 医者仁心,回报桑梓

贺星龙 医者仁心,回报桑梓

大宁县位于吕梁山南麓、黄河东岸。这里沟壑纵横、梁峁交错,自古以来就是苦瘠之地。乡村医生贺星龙生活的乐堂村更是偏僻艰苦,全村143户人家,在黄河东岸稀稀拉拉“拖延”了10公里。

贺星龙家有四孔窑洞,在第二孔窑洞窗户上挂着一块醒目的牌子“二十四小时上门服务”。这是贺星龙对乡亲们的承诺,他说到做到。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白天还是半夜,村民们只要一个电话,贺星龙就会骑上摩托车上门为他们治病。

贺星龙说:“从2000年开始行医以来,18年间,我为家乡周边28个村子、4600余名村民开展医疗服务,累计出诊约17万人次。这些年我背破12个行医包,骑坏7辆摩托车,总行程达40多万公里。先后为1028名儿童接种过疫苗和给200多名儿童发放营养包,免收出诊费累计35万余元,并一直坚持照顾孤寡老人和顽疾病人。”

贺星龙 医者仁心,回报桑梓

“我要回村当医生”

贺星龙 医者仁心,回报桑梓

1980年代,贺星龙出生在山西省大宁县徐家垛乡乐堂村。大宁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而乐堂村又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穷村子。贺星龙在家排行老大,生活极为艰难。由于地处偏远,缺医少药,乡亲们因贫病交加而生离死别的悲惨场景,在他的幼小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儿时的他便有了长大当医生的梦想。

初中毕业,贺星龙考上了运城民办卫校。3000元的学费却难住了整个家,母亲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才找出302元。就在贺星龙以为求学美梦将要破灭时,乡亲们知道后,你家30,他家20,最多的有300元,终于凑了3025元。是乡亲们托起一双双援助之手,把他送上了求学之路。

求学三年,他在大宁县医院又实习了两年后,毅然放弃了去大城市发展的机会,执意要回村当一名村医,他想:乡亲们凑钱供我上学,就是想让自己在村里给他们看病,倘若留在县城,自己良心上过不去呀!

就这样,贺星龙回到了乐堂村当医生。没有诊所,父亲便把准备给他娶媳妇的一孔土窑洞腾出来作为诊所,没钱购买药和医疗器械,父亲又把家里仅有的两只绵羊卖了,加上家里卖玉米的400块钱,一共凑了960元,为儿子买回了听诊器、血压计……贺星龙又通过一位老同学,向他经商的父亲借了2000元,购回了一些常用的药品。

成为乡村医生的贺星龙踏上了每天背着两个30多斤重的药包起早摸黑、翻山越岭的出诊之路。随着医治范围的不断扩大,病人的不断增加,单靠步行一天下来看不了几个病人。于是父亲就跑到县城废品收购站,花了40元钱买了一辆旧自行车。骑着自行车进村入户给人看病,最多每天能跑三个自然村,晴天还好,但凡遇上风雨天,自行车在泥泞的山路推不前、扛不动。无奈之下,他又狠了狠心,跑到信用社贷了4000元,买回来第一辆摩托车。骑上摩托车,他便没日没夜地奔驰在黄河两岸的小山村里。随叫随到的他还被乡亲们称为“摩托医生”。

到了2004年,贺星龙行医的范围已达到8个村。由于每天出诊都能碰到“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生病的场景。于是,他又有了一个关照他们的想法,他主动找到乡镇医院协商,承担起全乡儿童的防疫工作和营养包的发放。而经他治疗过的470多位留守老人中,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13户五保户,他们无依无靠、无经济来源。从2000年起,贺星龙就主动承担起13户五保户的医疗费用,过年给他们送米送面,大年初一还把他们叫到家里吃顿团圆饭,给每人买一件新衣服。而他却从未给自己添过一件新衣裳。

“星龙就是我的儿”

贺星龙几乎天天奔波在出诊路上,跑遍了这里的每一条山间小道,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都了如指掌,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谁有没有烟酒嗜好,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他心里都一清二楚。

徐家垛村87岁的贺德明,是位在西安战役中负伤的残废军人,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早年间就过世了。老人独自生活,10多年前患下了严重的前列腺增生症,插上排尿管才能正常小便,还不定期发病,每次发病大都是在半夜。徐家垛离乐堂村有20多里路,可贺星龙胆子比较大,又不怕脏不怕累,就这样,坚持了十几年,老人说,“星龙就是我的恩人”。

距乐堂村十里路的上村,五保户残疾人冯对生,一个人住在闲置的学校里,平时很少有人踏进这个门。老人自幼下肢残疾,由于无人照料,脚踝骨头溃烂已两年了,贺星龙每隔两三天就去看一次,照料老人吃喝,给老人换药,买衣服、买生活用品,料理家务。老人总说:“星龙就是我的儿。”

2013年冬天,天寒地冻,大雪纷飞,贺星龙正在诊所为几个患者打点滴,忽然手机响了,原来是索堤村的贺润平打来电话说,他两岁的孙子发高烧,已经开始抽风。贺星龙连忙背上药箱出门,直奔贺润平家而去。因为雪天路滑,在索堤村的拐弯处,摩托车一个侧滑,连车带人翻进了路边的排水沟里。贺星龙的脚和膝盖都碰破了,血把袜子也染红了,脚也肿了。贺星龙看完病回到家里自己包扎了一下,拄着棍子一瘸一拐,继续出诊。第二天,给张立俊老人看病,因雪厚不能骑摩托,他就用扁担挑着出诊包翻山沟走近道出诊,谁知竟连人带药从几十米的坡上滚到坡底。这下,他的右脚彻底不能动了。幸亏两个放羊的老百姓把他从沟底扶上来,要不然贺星龙就会冻死在沟里。因为大雪封山,无法到县城诊治,他只好忍着。12天后,县医院拍片的结果出来了——右足内踝关节骨折,贺星龙买了点石膏粉,自己打上石膏,又一瘸一拐地给人看病去了。

如今,39岁的贺星龙身体大不如前了:右脚骨折留下了后遗症;长年骑摩托车留下了关节炎,一着凉全身疼痛难忍,淋了雨容易起风疹;每天背三十多斤重的药包,致使脊柱侧弯;每天吃饭没有规律,7年前更是患上了慢性糜烂性胃炎……尽管如此,他毅然选择了坚守、选择了奉献。18个春秋,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都丝毫阻挡不住他出诊的脚步,他用热情和执着服务这片热土,用瘦弱的身躯筑起百姓们身体健康的保障线。

贺星龙 医者仁心,回报桑梓

《中华儿女》: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您是什么样的心情?

贺星龙:我感到非常地激动,在这里,我碰到了很多青年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感觉他们都很伟大!

《中华儿女》:在这批获奖人中,您对谁的印象最深刻?

贺星龙:李娟。她全身除了脖子以上,其他部位都处于只有知觉而无力量的状态,但她身残志坚,依靠政府扶持和自身努力,通过做电商不仅实现了自身稳定脱贫,而且带动了街坊邻里共同实现稳步脱贫,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很佩服她!

《中华儿女》: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您,您感觉生活有变化吗?

贺星龙:变化很大,获得了好多荣誉和奖项,我感觉自己的责任越来越大。我们得到了全社会各界领导的关心,以前的窑洞已经变成了四间平房的标准化卫生所,我们的医疗设备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不少知名专家找到我,给我提供一些远程帮助,让我受益匪浅。

《中华儿女》:对于未来,有什么期许?

贺星龙:这一次看到这么多青年人,了解了他们的故事,我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在今后要更加努力,未来希望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带动周围的青年人一起去努力,为当地脱贫贡献一点力量。

贺星龙 医者仁心,回报桑梓贺星龙 医者仁心,回报桑梓

中华儿女

家国天下,民族脊梁

长按二维码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