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賣了“人情面子” 捱了政務處分

“這幾個人和我是一個村裡的,又是貧困戶,看在我面子上,幫我一個小忙,開幾份病例證明。”面對昔日老同事的請求,安化縣中醫醫院4名醫務人員被“人情面子”所左右,不顧職業道德和紀律紅線,為安化縣煙溪鎮陳竹村8名貧困戶虛開特殊慢性病門診資料套取國家補貼。2018年4月,4名醫務人員被立案調查,均受到警告政務處分。

一則補償通知

讓村民找到了同一個“熟人”

2017年11月27日,煙溪鎮陳竹村村幹部在村民微信群裡發佈了一則《關於2017年貧困戶申報特殊慢性病門診補償的通知》,告知貧困戶的特殊慢性疾病門診有補償,但申報必須有二級以上醫院相關證明材料,且截止日期為11月30日。

這一補償對於患有慢性病的貧困戶來說無異於及時雨。煙溪鎮陳竹村幾名患有慢性病但不是特殊慢性病的貧困戶村民得知消息後,產生了請人幫忙開具特殊慢性病證明得到補償的想法。

“咱們村的陳醫生在縣中醫醫院工作,先前我也找他看過病,要不,我去請他幫忙開個證明。”很多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陳醫生”這個熟人。

“陳醫生”叫陳某輝,煙溪鎮陳竹村人,2012年調到縣中醫醫院工作,因為以前在村裡開診所,村民與他比較熟悉。

有了這個找熟人幫忙的想法後,陳竹村胡某林、劉某枚等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先後聯繫了陳某輝。“都是老鄉,幫忙開個證明沒問題。”陳某輝一口答應了他們的請求。但陳某輝2017年下半年已辭職,與縣中醫院終止了聘用關係,想開醫療證明不太方便。於是,陳某輝又請醫院裡的其他同事幫忙。

一張奇怪的檢驗報告單

帶出了一樁疑案

2017年12月6日,安化縣醫療保險基金管理中心在對特殊慢性病門診補償資料進行審查時,一張奇怪的檢驗報告單引起了他們的注意。“這個報告單的時間標註格式不對。”醫保中心工作人員在審核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特殊慢性病檢驗報告單時,發現其中一張檢驗報告單左下角的時間標註格式與縣中醫醫院的檢驗報告單不符,醫保中心工作人員對這張檢驗報告單心存懷疑,經過一番核查,又發現了幾份令人懷疑的檢查報告單,均是煙溪鎮陳竹村的貧困戶。“他們的門診病歷、疾病診斷證明、檢驗報告單上的時間為2017年5月8日至11月29日,而我們在縣中醫醫院檢驗科調閱檢驗報告時,發現他們檢驗報告單上的檢驗時間段內都沒有檢驗記錄,可以初步證實為虛假報告。”醫保中心工作人員認真核實後發現。

在全國大力整治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的高壓態勢下,還有人敢觸“紅線”騙取國家補貼?調查人員看著手中的檢驗報告單,把目光鎖定在報告單簽名落款處的吳國良、陳實、劉尉、姚攀軍等4名醫務人員身上。

賣一個“面子”換來了一頓“板子”

“2017年10月上旬,陳某輝給我打電話,說他老家有幾個貧困戶,要我幫他忙出具病歷證明和疾病證明書。我看他曾是醫院的同事,以前也經常一起會診,就答應幫忙。”安化縣中醫醫院內三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吳國良接到陳某輝電話之後,給前來開證明的胡某明和夏某安聽診。經診斷,胡某明確實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夏某安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炎。

就在吳國良填寫病歷的時候,胡某明和夏某安擔心自己患的疾病無法申報補償,請求吳國良在疾病證明書上改為痛風。“只是病名換一下,沒問題。”吳國良想了想,就都改成了痛風的診斷。此後,又有兩個陳竹村的人來幫本村2名貧困戶開證明,吳國良在未診斷的情況下,順手開具了兩份痛風的門診病例和疾病證明書。因怕被人看出有造假的嫌疑,吳國良還將4份疾病證明書的日期錯開。隨後,在沒有化驗的情況下,他又請縣中醫醫院檢驗科主任姚攀軍幫忙給夏躍某打印了一份檢驗報告單。

同樣,縣中醫醫院內三科主治醫生陳實、劉尉也接到了陳某輝的電話。因陳某輝是多年的同事,且平時關係也比較好,於是根據陳某輝的口述,兩人在沒有對患者進行診斷,甚至在沒有見到患者本人的情況下,就各幫兩名貧困戶出具了虛假門診病歷和虛假疾病證明書。“面對同事的請求,我們沒有堅持原則,沒有樹立法紀意識,違反了工作紀律與職業道德,現在我們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非常後悔,今後一定深刻吸取教訓,加強學習,嚴謹工作。”在接受組織談話時,4人進行了深刻的檢討與反省。“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但在工作和生活中,熱衷於講人情和講面子,找熟人,開“後門”,就會把規矩、原則、紀律、法律拋之腦後。如果黨員幹部遇到熟人,礙於人情面子,抹不開臉面,只顧講感情、講情面、講通融,能變通就變通,就會做出違紀違法的事情,邁不過“人情坎”終究會“栽跟頭”。

(益紀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