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明朝鉅富沈萬三如果放在今天,會是什麼水平?

膠澳大仁說


一言以蔽之,當今中國唯一能和沈萬三對標的人,非李嘉誠莫屬。這兩人都是精通商業,而且特別善於投資,並且兩人對於投資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地產。

中國人的置業觀念是很強的,而且房地產的確有其獨特的投資價值。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經濟發產創造出的價值最終都是反應在地價上的。蘇州在明朝算是超一線城市了,沈萬山資產裡配置的最多的,就是蘇州的土地了,這點李嘉誠和他很像,而且佈局的格局不輸當年的沈萬三。雖然目前都是傳李嘉誠賣樓的新聞,但是在超一線城市的佈局上,老李根本沒走,如果仔細盤點一下李嘉誠目前的房地產,仍然不輸當年的沈萬三。李嘉誠的長江地產2017年中報顯示,老李在中國的土地儲備依舊高達1059.1萬平方米!而且基本都是香港,上海,深圳這種一線城市!

李嘉誠也有一個聚寶盆,那就是他超越一般富豪的投資能力。不僅僅是房地產,李嘉誠還投資股票等各種領域,甚至連比特幣李嘉誠也是先於一般人早早佈局。最近美元資產走弱,歐元資產走強,李嘉誠也是早早就把資產配置做了乾坤大挪移,大買歐洲。

至於題目中的購買力換算,這個無證可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考慮到個人資產佔各自時代GDP比重的話,那麼沈萬三真的富可敵國的水平。李嘉誠肯定是有6000億的資產的,但是比起當今中國的中國人口所創造經濟總量,那不過是毛毛雨。而20億兩白銀的資產放在明朝初年,論水平的話,那除了政府,沒人能敵。所以李嘉誠只能和其對標,真正細究起來,沈萬三還真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有錢的商人了。


經濟史小達人


不知道提問者的換算方式是從哪裡得來的,比爾蓋茨也好,李嘉誠也好他們的資產大多是無形資產。也就是說他們的商標價值,或者股票價值。就是因為有了這些金融體系才導致通貨膨脹。沈萬三的錢,20億兩白銀不知道怎麼計算出來的。我們姑且說他這裡有一半的水分吧。十億或者八億應該差不多了。有人喜歡拿大米作為通貨計算方式,那純屬胡扯的話。大米更有三六九等,便宜的大米不到兩塊一斤,五常精品大米賣到中南海要168塊一斤,如果按照今天有機食品的最高標準,當時的糧食都是屬於有機食品,怎麼也能幾十塊一斤了,應該按照哪種等級計算?一諾覺得唯一能參考的數值就是國家財政收入,因為國家財政收入意味著全民經濟,你的窮富水平是根據一個國家的人均水平來認定你的生活水平,四十年前你一年收入一萬塊,無論在哪個城市你都可以說自己是高收入,現在你收入一萬塊估計吃飯都是問題。按照提問者所說的蘇州三分之二屬於沈萬三的,那麼就是三分之二個蘇州價值多少,除去通貨膨脹率,人為炒作,市場風險等因素,你覺得蘇州價值多少錢,有三分之一是沈萬三的家底,估計當下任何一個甚至幾個世界級富人把錢加在一起也買不起,三分之一個蘇州吧。



和風小築主人一諾


開宗明義,“明朝沒有沈萬三”。這不是我說的,是明史界大家顧誠先生說的。

第一,最早提及沈萬三的史料之一,弘治《吳江縣誌》當中指出,“張士誠據吳時,(沈)萬三已死”。既然張士誠起兵佔據江浙的時候沈萬三已經死了,那麼就不可能再復活過來。其他史料提到沈萬三的,大多都是在元中後期,而不是明初。

第二,明朝建立時,沈萬三的三個兒子年齡都很大了,甚至有了孫子,如沈榮之孫沈經生於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沈旺之孫沈德全在洪武二十年已能赴南京將其叔父沈莊的棺櫬搬取回鄉,而沈達卿的孫子(沈萬三的重孫)在明初都已經長大成人,沈萬三活著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從沈家的發達履歷來看,沈家真正發達的時候是在明初,而不是元末,明初文壇比元末更盛,所以關於沈家的傳言也就很多,最終導致了後人不明就裡,把沈萬三挪移到了明初來。雖然沈萬三家確實有錢,但是在當時,也只不過被看做一個“多田翁”而已。

長洲周莊沈達卿,其父號萬三秀者貲雄當世,為禮聘於家塾,每成章輒償白金以鎰。半軒概麾去,曰:“使金塢可守,則燃臍之慘無及也。(這裡說的是董卓聚斂財富最後被點了天燈的故事)吾言止如是,直何濫取多田翁為哉!”

至於沈萬三為什麼這麼“出名”,王世貞“功不可沒”。他的《弇州史料》當中記載了沈萬三的兒子沈文度(其實這人是他重孫子)勾結永樂朝錦衣衛指揮使紀綱魚肉鄉里的故事,而《明史》因襲《弇州史料》的現象非常嚴重,對此不加查勘就收錄,導致後人誤解了沈萬三家,以為他真的是富甲天下的、李嘉誠一樣的人物了。


直江信綱


錢是王八蛋,沒有王八的脾性,沒有孵蛋的能力,明顯駕馭不了王八蛋,放棄吧。

錢與你無緣。

或許,你就適合住在鄉下,賺個合適的錢,時不時上街擼個竄喝個小酒,時不時下地幹個體力活,時不時看個新聞聯播,時不時和隔壁老李吵個架,時不時和張大媽搓個麻將。

沈財神放在當下,可能繼續是富豪,也可能拿著大量明知不能兌付的債券養老。。


小棉花醬


沈萬三在明朝是首富,中國歷史中超級有錢人之一。如果放在今天是世界首富!

沈萬三家產萬貫,合算後大概是20多億兩白銀,按照當時一兩銀子的重量來換算,1:300。合算後大約是6000億人民幣,但是這樣算是有很大差距的,需要考慮到不同時代的購買力問題。按照計算二十多億的家產加上考慮購買力的情況下來計算的話,明朝的一兩銀子現在是3150人民幣。二十多億兩白銀是63000億人民幣。2017年山東GDP是72678億,浙江是51768億元。也就是說沈萬三的財富比浙江GDP還要高很多,是2017遼寧省GDP的三倍。

如果這樣說可能更明顯一點,沈萬三能給百萬大軍每個人六萬塊錢。當時沈萬三給朱元璋修城牆,僱傭了180個縣的人,提供了城牆的三分之一的人力物力。當時沈萬三為了拍馬屁,給朱元璋犒賞軍隊,說能給百萬大軍每個人一兩金子,一兩金子也就是兩萬元,沈總只是為了拍個馬屁,可見是多有錢。但是這個馬屁拍到了馬腿上了,朱元璋差點把沈萬三殺了,犒勞軍隊怎麼能讓一個商人插手。

對於沈萬三的錢怎麼來的,歷史上沒有明確的記載,有說他有個聚寶盆,這只是一個傳說,沒有史記記載,無法考究。明朝的四大首富,分別是嚴嵩、劉瑾、曹三喜、沈萬三。但是沈萬三是這個四個人之首,其他三個人的錢加起來都沒他多。如果放在今天沈萬三依舊是首富,而且是世界首富,沒有之一。


沈萬三最大的財富是田產,他的田產遍佈天下,這也是當時社會最大的資源以及生產力。可以理解為沈萬三是現在的房地產行業老大。

四十五度歷史



體生常談


沈萬三準確來說是元末明初時期的人,那個時候明朝剛剛在南京建都,一年財政收入才1500萬銀子,很多窮人都是用的是銅錢。銀子都是貴族達官家庭所用,按照當時一兩銀子換100石也就是200斤大米計算,放在現在一兩銀子起碼值現在1000塊錢,當時一品尚書,宰相也就一年600兩銀子,沈萬三當時20億兩白銀,絕對是天文量子數字,再說一個朝代剛剛建立,到處都是窮人,能拿出100兩銀子家庭都非常少,就跟80年代萬元戶一個性質,這是無法用物價衡量的,。,,


黃陶2


沈萬三替朱洪武犒勞三軍修城牆出軍費,比皇帝老子還有錢,最後招來殺身之禍!錢是萬能的,但有時候也買不來不死!



運河陶山


10個馬雲也比不了一個沈萬山,沈萬三連當時的皇帝都要拿掉他,你說有多歷害。


用戶944783801589


不如10個馬雲,也跟8個,沈萬三富可敵國,他的資金與當朝滴國力持平,就因他呈能要拿自己的錢來犒賞三軍、激腦了朱洪武、招來殺身大禍。A、沒錢寸步難行、錢多了也謂必都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