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貴州天柱:五福村7戶貧困戶變身“鵝老闆”

貴州天柱:五福村7戶貧困戶變身“鵝老闆”

貴州天柱:五福村7戶貧困戶變身“鵝老闆”

大灰鵝

6月5日,初夏的天柱風和日麗。筆者走在高釀鎮五福村鄉間小道上,一眼就能望見山腳田埂上那一片白鵝、灰鵝的身影。它們有的在水中戲水,有的在田埂上拍打著翅膀,也有的在鵝棚裡休息……這是該村致富能人黃光金帶著7戶貧困群眾一起發展的鵝產業。

貴州天柱:五福村7戶貧困戶變身“鵝老闆”

黃光金與鵝

今年四十出頭的黃光金,曾在貴州一家藥企上過班,還在貴陽一家農資公司賣過種子、農藥,回家淘過金,開過酒樓,人生經歷不可謂不豐富。

“家有老母,就回家一邊照看母親,一邊找些事做。”黃光金左思右想,農村的出路在農業,只有農業才能富農民。

貴州天柱:五福村7戶貧困戶變身“鵝老闆”

田埂上的鵝

2017年5月,黃光金籌集資金20萬元,邀約村裡的7名貧困戶成立了黃龍原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準備發展種養殖業。

當年,合作社流轉了100多畝稻田,搭建了1個鵝棚和1個鵝苗溫棚,修築了水泥水渠和田埂,買來1800只鵝苗,開始發展他們的養鵝產業。

貴州天柱:五福村7戶貧困戶變身“鵝老闆”

合作社

村裡的貧困戶黃明用5萬元的“特惠貸”資金作為股金,加入了合作社,成為了合作社的社員。

“以前村裡就是田裡種水稻,土裡種包穀,一年下來沒什麼收入。現在他們動員我與他們一起養鵝,我不想錯失良機,也就與他們一起幹了。”黃明向我們道出了他當時的想法。

王許也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除了以5萬元“特惠貸”作為股金外,他還東拼西湊,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來2萬元,多入一些股份,成了合作社的“二號股東”。

貴州天柱:五福村7戶貧困戶變身“鵝老闆”

鵝棚

“我是窮怕了。沒辦法,要想脫貧,就得使勁幹。”王許說,“我對這個產業充滿信心,我就多投了兩萬,爭取分紅的時候能多分一些。”

2017年,合作社向市場銷售了1620只鵝,收入近14萬元。今年,合作社已銷售鵝苗1500只,收入4萬元。

為不斷擴大養鵝規模,合作社將所有收入全部投入養殖場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合作社已建有7個鵝棚。今年4月,合作社引進鵝苗3200多隻,現有存欄1600多隻。

在天柱,有端午節吃鴨吃鵝的習俗。合作社瞄準這一大好時機,積極開拓市場,計劃在端午節前後出欄一批成品鵝,銷往市場。

在致富能人黃光金的牽頭帶動下,該村王許、黃明、王秀隆等7戶貧困戶都成為了社員和股東,當上了“鵝老闆”。

“目前,我們村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產業規模小且分散,產業尚未形成規模化。下一步,我們將結合本村實際,在做大做強養鵝產業的同時,還要因地制宜,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食用菌、稻田養魚、油茶、種桑養蠶等產業,帶動全村貧困群眾增收脫貧。”五福村第一書記楊壁光說到村裡產業發展,他表示充滿信心。(周榮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