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杜甫的親叔叔,為何成了唐朝最年輕的刺客?

冰藍夢99


杜甫的親叔叔,虛年十六歲的杜並,確實很年輕。

杜甫的爺爺叫杜審言,有些恃才傲物,看誰都不是他的對手,但他確實也牛,唐朝的五言詩就是他完善的。人家有牛的資本。有一年,杜審言帶著二兒子杜並去吉州做司馬參軍,大概是因為嘴臭,因為才高看不起別人,得罪了司馬周季童和司戶郭若訥,兩人聯合起來構陷他,讓他下了大獄,並被判了死刑。

年方十六的杜並血氣方剛,手握短刀,混入府衙,當場刺死了周季童,自己也當場被殺死。這件事驚動了朝廷,便派人徹查,最終發現了杜審言被冤枉的真相,無罪釋放。但是他兒子杜並卻失去了年輕的生命。因為虛歲十六,所以被稱為最年輕的刺客。
杜並是杜甫的親叔叔,排行老二。杜甫繼承了杜審言的才華,詩歌造詣在他那個時代達到了頂峰,家族傳承,所以杜甫也有杜審言的風格,也是真有才華,便也有些恃才傲物。

我是青鸞驚鴻,70後蜀女一枚,喜歡行走和讀書,感謝喜歡。感恩遇見。

青鸞驚鴻



我們知道,杜甫的爺爺杜審言,一向說話大大咧咧,非常傲氣,瞧不起這個瞧不起那個,在朝廷一直吃不開,結果越混越出溜,到了五十三歲那一年,竟然給被貶出京城,到現在的今江西吉安去當個九品的司戶參軍,說到吉安,我們知道有句詞:“十萬工農下吉安”,我們知道革命老區往往是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地區,近代如此,唐代更差。

宋之問和杜審言是朋友,關係還不錯的,寫詩送了他,陳子昂也有《送吉州杜司戶審言序》一文送老杜,但不如宋之問詩出名,這首詩歷來稱頌,最後兩句說:“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龍泉劍流落在江西豐城牢獄中,這個故事,用典雖然確切,但我覺得很不吉利,像是預兆著杜審言出事。果然,到了江西的吉安這個地方,杜審言就迎來一場牢獄之災。

前面說過,杜審言的性格是非常狂妄的,當年在朝廷,交述職報告給吏部侍郎蘇味道時,他竟然神神秘秘地出來對同僚說:“味道必死”,同事大驚,問其原委,杜審言說,蘇味道這傢伙見了我文章這麼好,他卻當得官比我大得多,豈不要慚愧而死?你想杜審言這麼牛X,能看得上江南這地方的那些村官嗎?

然而,強龍不壓地頭蛇,到了這些地方惡勢力猖狂的地方,”是龍也得盤著,是虎也得臥著“,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文人才子遇上地痞壓村霸,也不是對手,像王勃當年在地方上混時,也給誣陷入獄,差點死掉,吉安這裡有兩個歹人,一名郭若訥,一名周季重,具體是因為什麼事和杜審言有了矛盾,這個史無明載,但是他們嫉恨了老杜,就捏造罪名,將他關進了黑牢,正所謂天高皇帝遠,要是悄沒聲息地把杜審言暗暗結果了,還真沒什麼辦法。如果是那樣,杜審言就要和陳子昂一樣,冤死在貪官的黑獄之中了。

然而,歷史常因一些偶然的事情轉折,一件震憾人心的事情扭轉了杜審言的命運。杜審言有一個兒子叫杜並(即杜甫的親叔叔),是個十六歲左右的少年,(這裡據出土墓誌,《新唐書》記載是十三),杜並遭此變故,當時是“鹽醬俱斷,形積於毀,口無所言”--飯食俱斷,形貌瘦得不成樣子,整天沉默著不說話。然而,杜並在沉默中爆發了,他悄悄弄來了一把尖刀,混入周季重正在飲酒作樂的場所,突然上去一刀捅死了這個仇人,不過,周季重手下的打手很多,杜並也沒能逃走,弱小的他,寡不敵眾,最終被打死了廳堂上,但是,這一出慘劇迅速傳開,震驚了當時的朝野。順便說一下,這件事發生時,杜甫並未出生。

中國傳統道德觀念中,是崇尚俠義的,尤其是為父母報仇的子女,更是受到人們的尊敬。即使到了民國時代,施劍翹為父報仇殺掉孫傳芳,最後得到特赦,近年來像於歡那樁辱母殺人案,也得到大眾的廣泛同情。

當時朝臣們知道後,紛紛同情杜審言,讚揚杜並的義舉,朝堂重臣許國公蘇頲,親自為杜並撰寫了墓誌,這個墓誌1919年發掘出土,參見圖片,有心人可以自行研究一下。

女皇武則天親自召見了杜審言,溫言勸慰了一番,並給他升了官,問道:“卿喜否?”我想杜審言應該是又悲又喜吧,悲的是兒子死了,喜的是終於冤屈昭雪,還升官加爵。他當時趴下磕頭,並寫下《歡喜詩》一首。

回到中央,杜審言收斂了不少傲氣,後來改任膳部員外郎一職,雖然唐朝人一般都覺得這個官不上檔次,還是禮部、刑部什麼的重要,因為這個官職是管祭器、牲豆、酒膳及藏冰等事,不過我覺得也有實惠,起碼喝劍南春應該比較方便。

題目中把杜並稱為刺客,雖然也不完全差,但一般來說刺客是受人指使的職業殺手,杜並刺殺周季重,是為父報仇申冤,稱其為義士更確切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